來源:每日健康微刊
網絡上有無數個關于現(xiàn)代年輕人的話題,現(xiàn)代的年輕人已經老了、現(xiàn)代的年輕人已經佛了、現(xiàn)代的年輕人已經禿了……
身為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我們應該是朝氣蓬勃,身強體壯,但如今,年紀輕輕就有種要步入老年的感覺了
脫發(fā)禿頂的焦慮還在蔓延,新的健康危機又來了!
上周,#11億年輕人面臨聽力受損#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世界衛(wèi)生組織警告說:全球近50 %的年輕人有損失聽力的風險!
納尼?!!
全世界的年輕人總共也就 20 來億,照這樣說,面臨聽力受損的年輕人比例可以達到一半!
新聞中提到,沒有正確使用音頻設備(如用耳機聽音樂)是造成這一風險的重要原因。
耳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設備,大街小巷公交地鐵都可以看到人們戴著它聽音樂、看劇看新聞、語音聊天、刷抖音……
我們在聽音樂的同時,卻不知道自己的耳朵正在遭到摧殘。
01
什么叫聽力損失?
要想聽到聲音,簡單來說就三步:
1、聲波帶動空氣振動傳入耳道,撞擊鼓膜,帶動中耳內的聽小骨一起振動;
2、振動經過耳蝸后帶動聽毛細胞振動,并將該振動轉化為電化學信號;
3、聽神經將電化學信號傳遞到大腦,大腦進行理解后,讓你“聽到”聲音。
我們的耳朵就長介個樣子
在整個“聽”聲音的過程中,耳蝸內的聽毛細胞(不是耳朵毛!)成為了我們聽到聲音的重要助手,而我們所說的聽力損失,也就是這群“小助手”出了問題。
如果要通俗易懂地回答為什么“高于安全水平音量會造成聽力損失”的話,那么原因就是:過大的音量帶來太強烈的振動,把你最寶貴又不再生的聽毛細胞震壞啦!
02
都是戴耳機聽歌惹的禍!
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這組數據稱,目前全世界有11億12歲~35歲之間的年輕人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
劃重點:不可逆轉!也就是說,脫發(fā)了或許還可以植發(fā),但聽力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歐盟曾出具調查報告稱,戴著耳機聽音樂,耳機聲音超過85分貝,時長超過30分鐘,可能引起暫時性聽力下降。
如果每天超過89分貝音量聽音樂,時長達一小時,持續(xù)5年就可能永久喪失聽力。
03
用耳機注意4個細節(jié),保護聽力!
第一:減少耳機使用時間,嚴格遵循“60-60”原則。
所謂“60-60”原則是指一種國際公認的保護聽力的方法,即:使用耳機時,音量一般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能調至更低最好;連續(xù)使用耳機的時間則不宜超過60分鐘。
成人每天戴耳機不要超過3~4小時,未成年人不超過2小時,并且每次佩戴耳機30~40分鐘后,就要讓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第二:千萬別戴著耳機睡覺,睡覺過程中姿勢難以掌控,在造成噪聲傷害的同時也容易壓迫耳機,給脆弱的耳朵帶來物理傷害;
第三:不要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聽音樂,當你發(fā)現(xiàn)在嘈雜環(huán)境中音量調大到60%的時候還聽不清那就該摘下耳機了,再接著聽只會損傷耳朵;
第四: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機,主動降噪耳機可以很好地保護聽力,減少聽音樂時的噪音影響,從另一方面幫助我們降低耳機音量。
其實,
不僅是聽歌會造成聽力損害,
生活中不經意的小習慣也很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