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實驗也是關于一個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物品,家里的窗戶、鏡子和杯子都是這種材料制品。
沒錯!就是玻璃!快點擊觀看下方視頻,學習制作方法吧~
01
玻璃制作實驗
沙子是主要的制作材料,首先將沙子洗凈晾干,去掉其中的雜質。
然后加入碳酸鈉,它與沙子的比例是3:10,再加入少量硝酸鈣和石膏,混合壓成細沙。
第三步是燒制,將混合的配料放入坩堝內高溫加熱6-12個小時,當其變成均勻、無氣泡的液體時即可拿出定型。
第四步是成型,可使用壓制、吹制等方法,得到玻璃片或者其他形狀。
最后一部是熱處理,需要退火、淬火等流程,緩慢冷卻玻璃中的熱度,降低破碎概率。
這樣就可以得到美麗的玻璃了,如果玻璃的顏色不夠透明,問題可能出現在沙子中雜質過多或者步驟操作失誤。
如果沙子中鐵元素過多,煉制出的玻璃整體泛綠。
沙子為什么能變成美麗的玻璃呢?
02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
玻璃的化學組成是硅酸鈉、硅酸鈣、二氧化硅等,而沙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在坩堝內發生的化學反應主要有:
生成的硅酸鈉(Na2SiO3)、硅酸鈣(CaSiO3)就是玻璃的原料。
03
思維拓展
大自然制作的玻璃——黑曜石,這種黑色剔透的琉璃自古以來一直被當做辟邪物、護身符使用。
它的成因是熔巖流外圍溫度的迅速下降,含二氧化硅的巖漿迅速凝結成塊。黑曜石通常都是在熔巖流外圍或者是火山腳下靠近海邊的地方出現。
這個過程是不是非常眼熟?我們發現煉制玻璃的方法就是學習大自然的神工鬼斧。
同學們,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