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間“醫神”、“藥神”崇拜與道教醫學的社會影響中國民間歷來有“醫神”“藥神”崇拜的習俗,這種“醫神”、'藥神”崇拜屬于民間信仰的范疇。眾所周知,中國的民間信仰具有多功利性的顯著特征。而人與神之間最迫切的功利要求莫過于祈福禳災、祛疾除病,所以民間十分崇拜能消疾除患的各種醫神、藥神。歷代有關道教醫家懸壺濟世的傳說與筆記小說很多,且多富有傳奇色彩,頗能迎合民眾的心理需求。這就使得道教醫家備受民間百姓的敬仰,享有崇高的威望,以至于被奉為醫神、藥神加以供奉。在全國各地建壇設廟祭招供奉的形形色色醫神和藥神中.除了像扁鵲、張仲景這樣的著名醫家外,更多的是道教醫家,如董奉、鮑姑、孫思邈、韋慈藏、吳本等。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充分說明了道教醫學廣泛的社會影響。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問題,下面我們以民間呂祖信仰的形成為典型案例,作進一步的剖析。呂洞賓作為道教金丹派南北二宗公認的祖師之一,不僅被道門奉為神仙,也是民間“八仙”中最富神異色彩的一位仙人,成為世俗社會中家喻戶曉的人物。民間呂祖信仰歷史悠久,自宋元以來逐漸形成,明清之際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普遍性的民間信仰。據查,現今全國各地包括臺灣省在內都建有祭祀呂祖的祠廟,比較著名的有山西的永樂官純陽官,北京的呂祖閣,天津的呂祖堂,河北的呂翁祠,河南的呂祖庵,福建的道山呂祖宮等等,恕不一列舉。我國民間普遍存在有一種俗稱呂祖誕的民俗活動,即在呂祖誕辰日(相傳為農歷四月十四日)多要在當地的呂祖宮或呂祖殿中舉辦齋醮等祭祀活動,對呂祖仙人頂禮膜拜,求簽問藥。明清時期,呂祖祠廟里的香火一直是很旺盛的。民間呂祖信仰的形成有其復雜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民俗文化上的諸多因素。我們認為,民間呂祖信仰之所以長期興盛不衰,形成較為普通的全國性民間信仰習俗,原因有多種。其中與道教醫學在民間的廣泛影響力,特別是呂洞賓在道俗眼中是一位擅長丹道養生,精通方藥醫術的丹醫有直接的關系。以多民族的“萬靈崇拜”與“多神崇拜”而著稱的中國民間信仰,具有三大基本特征,即多樣性、多功利性和多神秘性。其中實用、功利性原則在民間信仰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中國的民間信仰中普遍存在著人與神之間“許愿”與“還愿”的功利關系。民眾在對神靈頂禮膜拜的后面存在著這樣一個潛意識,即認為崇拜神靈越心誠,就越易達到“心誠則靈”的效果;崇拜神靈越心切,就自然會收到“有求必應”的實惠。民眾求簽問藥時許下“重塑金身”的祈愿,病愈后必定會以隆重的儀式,捐資為神像披金戴銀。民間信仰中的這種人與神之間的最迫切的功利要求,莫過于祈福桃災祛病驅邪了。所以,民間自然十分崇信能消疾除惠的各種醫神、藥神。民間對呂祖的信仰也不例外,正是這種求醫問藥祈求身體康寧的功利需求,促使呂祖信仰的迅速形成。民間呂祖信仰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就是呂祖的職司隨著民眾的實際需求不斷增益或變化。民間不僅將呂祖視為“劍仙”、“詩仙”、“酒仙”,而且將其奉為能“普施方藥”救民于疾苦的“藥仙”。民間在祭把呂祖的民權的民俗話動中,通過陳風等形式,呂祖不但能和文人墨客吟詩酬和,而且能畫符開方為信眾“治病”,極大地滿足了信眾求醫問藥的心理需求。這是民間呂祖信仰迅速形成并廣為影響的一個深層次因素。過去蘇州一帶,民間有供奉呂洞賓為中醫祖師的習俗,呂祖廟在民間也被稱為“天醫院”,大殿兩側廂房供十二尊神,為天將,神像前有牌,注明“天醫x x”,也分男科、女科、兒科等。人若生病,即來求仙方,再在廟里買仙方。我們從明嘉靖至萬歷年間編纂的《呂祖志》摘錄二則呂祖濟人療疾的顯化事跡,并作分析如下:元祐末,安豐縣媽女三香得惡疾,拯療不痊,貧甚為客邸以自給。會有寒士來托宿,欲得第一房。主事仆見其襤褸甚,拒之。三香日“貧富何擇焉”。便延入。少項,士閑呻痛聲甚苦,問其故,仆以告,士日:“我能治此癥”。三香大喜。士以籌針其口日:“回心!回心!”是時殊未曉。門外有皂英樹甚大,久枯死。土以藥粒置樹竅中,以泥封之。俄失士所在。是夕樹生枝葉,旦而蔚然,三香疾頓愈,始悟回之為呂。遂棄家尋師。邑人于其地建呂真人祠。紹興十四年,三香忽還鄉,顏貌韶秀,邑老人猶有識之者。武翼大夫子澤為邵守。召問之,不肯深言。后不知所之。妓女三香出身卑微,身染重疾,但有慈善之心,也能為呂祖所施教,不但治了頑癥,而且“顏韶秀”青春為之煥發。善有善報,這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民來說,其教化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孫應期別墅左有隙地一塊,四圍環抱,水木清奇。默意欲造純陽一室。未幾,有一襤接道人至揖伽跌上坐。袖中出故紙藥方書二冊,指示孫云:“公可常服此古方六味補陰丸,甚好。”又授以(參同)、(悟真)口訣,自云周姓野仙,天長人。留飲醉歸過山而去,再顧不知所之。孫乃構室塑像以祀云。藥方最后。固本補陰九生地黃(姜汁炒)熟地黃(酒浸焙)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二兩,人參一兩,杏仁三錢俱磨為膏汁,以上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白湯或酒送下。如服煎劑合六味等分撮之,久服功效甚速、甚驗。文中“建祠傳方”事跡給呂祖丹方蒙上了層神秘色彩,增添了信眾對呂祖藥簽的信賴感。上述呂祖的顯化事跡,繪聲繪色地描寫了呂祖在醫藥方面的神通與職司。呂祖的職司已不再局限于教化度人和仗義行俠、抑惡揚善這些方面。呂祖在民間信眾眼中已是一位身懷“藥到病除”、“起死回生”之奇方妙術的“藥仙”。他不但精通內、外、婦、眼諸科,而且擅長煉丹制藥,給人開方授藥無不靈驗,儼然是一-位懸壺濟世的“蒼生大醫”。道醫著書立說亦常托呂祖之名,如《正統道藏》中就收載了《純陽呂真人藥石制》(其中載七十二種草木藥)、清末刊行的著名道醫著作<醫道還元》亦托名孚佑帝君呂純陽著,等等。正因為呂祖治病療疾方面的神通廣大,供奉呂祖就可以憑借其無邊法力,去病彌災。這對于長期處于缺醫少藥的貧民百姓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信眾自然如云。總之,隨著歷代對呂洞賓職司的增飾,尤其是對呂祖在丹藥濟世教人方面職司的強化,大大提高了呂祖在民間的和威望,贏得了大批信眾,從而促進了民間呂祖信仰的迅速形成并廣為傳播,最終成為全國性的一種民間信仰。
以上文章出自于廈門朝天宮“道學叢書之四”《道教醫學精義》,作者:蓋建民、何振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