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燕穿楊 · 主播 | 阿成
有書君說
在三國的諸位英雄中,有一個人是“神一樣的開頭,神經病一樣的結尾”,這個人就是周瑜。
原本能力不俗的周瑜之所以步步潰敗、英年早逝,是因為他身上有幾個致命的弱點。
但是直到他遇見諸葛亮之前,這些弱點還隱藏得很深。
那么諸葛亮到底對他做了什么,讓他這缺點紛紛暴露呢?
弱點之一
情緒大于理智
周瑜這個人,說好聽的是有真性情,說不好聽的,就是情緒泛濫。
當年諸葛亮為了讓東吳堅決抗曹,就裝糊涂勸周瑜投降,說什么:
“當然還是投降好,最簡單的辦法是把大喬、二喬送過去,保準老曹立馬退兵。”
周瑜一聽這話當時就火了,一下跳了起來,指著北方就開罵(之所以指著北方,是因為當時周瑜在長江南,曹操在長江北)。
要說周瑜也是有身份的人,竟然當著同事和合作伙伴的面,瞬間變身隔空罵街的潑婦。
周瑜不僅好生氣,還很容易焦慮。
一天,周瑜站在長江南岸遙看北方曹軍,突然天刮起了風,旗子刮到了他臉上,只見他立馬吐血,不省人事。
這旗子上難道有毒?
當然不是,真正的原因只有諸葛亮知道。
周瑜吐血之后臥病在床,諸葛亮去看他。
讓旁人都退下之后,寫了張“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紙條,說這才是周瑜的病根。
周瑜沒想到諸葛亮能看透這一點,只好承認。
原來周瑜想借東南風火燒曹營,但當時是冬天,旗子顯示的風向是北風。
他一想到冬天可能不會刮東南風,焦慮過度就吐血了。
后來諸葛亮說他會奇門遁甲之術,能召來東南風,周瑜這才好了起來。
可見,周瑜這人動不動就發火、焦慮,情緒過于強烈了。
不管從中醫還是西醫的角度來說,這一點恐怕很傷身體呀。
諸葛亮當然早就看出來了,所以到了后來他就故意氣周瑜。
比如說周瑜用美人計設計劉備失敗的時候,諸葛亮故意讓將士們在岸上齊聲大喊: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要說諸葛亮也夠壞的,你得了便宜悶聲發大財不行嗎?
怎么非得跟小孩似的吆喝一聲:吼吼,我贏了!你輸得好慘!
這要放在別人身上,誰理他呀?可偏偏就扎了周瑜的心窩。
要說周瑜呢,早已結婚生子,成名立業,可就情緒這方面是個硬傷。
所以在別人那里根本無所謂的話,到他這里就氣得不行,動不動就“大叫一聲,不省人事”。
諸葛亮三氣周瑜挑動情緒的做法,算不上多么高明。
但如果遇上周瑜這種情緒大于理智的人,那就是殺手锏了。
諸葛亮正是抓住了周瑜的情緒特點,一氣二氣三氣,終于把他氣死了。
弱點之二
見不得別人的好,精力分散
雖說諸葛亮很厲害,但周瑜也不差。
例如他用反間計殺了曹操的水兵統領蔡瑁和張允,那計謀是環環相扣,嚴絲合縫,漂亮!
要是照這個水準一直干下去,那么周瑜大概率會越來越厲害。
但是,周瑜開小差了。
反間計戰果輝煌,周瑜心里想:
東吳這邊應該沒有一個人能想到這個好主意,就是不知道諸葛亮會不會想到,恐怕是瞞不過的。
于是,他專門派魯肅去打聽諸葛亮知不知道自己的計謀。
你說這不是閑的嗎?
曹操百萬大軍壓境,之前東吳都差點整個投降了。
現在好容易有了點勝算,不把腦子用在謀劃上,反而去打聽有沒有人比自己更聰明。
結果魯肅一去,諸葛亮就知道周瑜的心思了。
諸葛亮也由此明白:長此以往,周瑜的嫉妒必然會牽扯他的精力,影響他的軍事謀略。
我們從諸葛亮三氣周瑜中就能看出來,周瑜在軍事上確實是越來越不用心了。
第一次,周瑜進攻南郡與曹仁對戰。
當時曹仁用了曹操的錦囊妙計誘敵深入,周瑜敗了。
但是他將計就計,用了一個借尸還魂計,大敗曹軍。
這個時候他的主要精力還在軍事上,計謀也還是不錯的。
但是到了第二次用美人計的時候,隨著諸葛亮三個錦囊依次打開,周瑜對諸葛亮是越來越恨,憤怒和嫉妒竟然讓他有時整夜失眠。
這種情形之下還能有什么好主意呢?
果然,周瑜竟然想出了連劉備帶孫權的妹妹一起殺了的餿主意。
孫權的妹妹可不是個面瓜,那可是個花中木蘭、女中桂英,又是吳國太心尖尖上的肉,誰敢殺她呀?
周瑜就這么賠了夫人又折兵。
到了第三次,周瑜就更不像樣了。
他跟劉備說,要路過劉備的荊州去攻打西川。
當然了,周瑜的真實計劃其實是攻打荊州。
這個做法是不是很眼熟?
兵書中有一個盡人皆知的基礎計謀“假途滅虢”,就是這個。
當時諸葛亮一聽,就說:周瑜這是拿小學生的題考我一個博士呀。
果然,這一次周瑜不僅沒打下荊州,還差點被蜀軍活捉。
見不得別人好的人,會把精力逐漸分散到對付別人,而忘了精進自己。
諸葛亮正是利用了周瑜的這一點,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弱點之三
自視過高,搞不清自己的能力邊界
周瑜雖然吃了諸葛亮幾次虧,但就是不信邪,就是覺得自己能力無限,一定能打敗他。
第一次,周瑜去攻打南郡之前,向諸葛亮夸口說:“我要是攻不下,就送給你了”。
魯肅怪他:“你怎么能瞎說要送給他呢?”
你猜周瑜說什么?
他說:“我勾勾小指頭南郡就到手了,不過是白白送個人情。”
結果呢,自己費心勞力苦攻南郡,卻被諸葛亮搶先進城。
周瑜吹牛吹大了,只好認栽。
第二次,周瑜和孫權兩個人一塊商量用孫權的妹妹使個美人計把劉備騙來,然后要么殺,要么軟禁。
可是周瑜你再厲害,你影響得了孫權,你影響得了吳國太嗎?
果然,吳國太知道這事之后,先是把孫權訓了一通:“閨女是我的,我說了算!”
然后又把周瑜罵了個狗血淋頭:
“周瑜你一個六郡八十一州的大都督,就這么點能耐呀? 啊,你自己打不下荊州,倒用我的閨女去使美人計!”
這話罵得不僅周瑜不敢說什么,就是孫權也得乖乖聽著。
周瑜也沒搞清楚自己能不能鎮住孫權的妹妹。
所以孫權和周瑜派人追殺劉備的時候,孫權的妹妹就正面剛起來了:
“你們怕周瑜殺你們,難道我殺不了周瑜嗎?”
此話一出,誰還敢動手?
至于第三次周瑜借道荊州攻打西川的時候,我們已經說過了,周瑜以為自己必勝無疑,卻被諸葛亮輕易識破。
所以說,做事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能力圈,不然一旦超出能力,就可能錯漏百出。
諸葛亮正是抓住周瑜這一點,專門在周瑜的疏漏之處下手,所以才能一次次取得勝利。
弱點之四
格局太小,化友為敵
其實周瑜和諸葛亮的官方關系是聯合抗曹的盟友。
但是周瑜的格局太小,只看見諸葛亮用智商一次次碾壓他,卻看不到這樣的能人對聯盟的重要性。
周瑜那一次用反間計殺了曹操的水兵統領蔡瑁和張允之后,不是讓魯肅去打聽諸葛亮知不知道自己的計謀嗎?
結果發現諸葛亮早就識破了。
這下可把周瑜給氣壞了,當時就要殺了諸葛亮。
還是魯肅說:“你殺了諸葛亮,不正好讓曹操看笑話,漁翁得利嗎?”
他這才算了。
這樣的事,在整個孫劉聯盟期間不知發生了多少次。
周瑜動不動就是什么“得趕緊殺了他”、“不殺了他,我晚上都睡不著覺”、“要是不殺諸葛這個老農民,我就要被氣死了”……
“殺諸”都快成了周瑜的口頭禪了,要不是魯肅和張昭經常勸著,這孫劉聯盟早就被周瑜一撕兩半了。
反觀諸葛亮,自從在隆中和劉備定下了聯合東吳抗曹的決策,不管周瑜再怎么擠兌他,也始終不改這一原則。
他對周瑜的對策基本上是:
你要害我,我就還擊;你不害我,我不害你;你要害已,我得勸你。
所以周瑜后來想去攻打西川,諸葛亮給他寫了一封信,仔細為他分析利弊,勸他不要去。
原來動不動就生氣的周瑜,這次竟然破天荒地長嘆了一聲,留下一封信給孫權之后,便喊出那句流傳千古的“既生瑜,何生亮”。
喊了幾聲之后,一命嗚呼。
一代將星,就這樣無奈隕落。
周瑜本有雄才大略,卻被自己的情緒、心態等弱點一步步帶入了地獄,可惜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