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基于預算、時間的限制,研究機構通常只對市場做了少量的抽樣調查,就會用這些資料去推測總體的情況,顯然這樣的報告只能告訴我們一個模糊的概況,卻無法作為決策的基礎。
具體到哪些人呢?范圍很廣,從用戶、渠道、平臺到友商、供應鏈等市場參與者,我們都應該去積極地和他們做朋友,與他們深入交流時,才能從他們口中獲得真實有用的信息。
和這些人交流,我們不僅能夠打開認知新世界的通道,獲得更多、更新的信息,最重要的是,當我們自己不再是“被碾壓”的狀態,而是能和這些頂尖的人同頻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自己的認知能力已經大幅提升。
董明珠曾說:“我在格力28年沒有休過一天假”;劉強東強調說:“今年我依然每天工作16個小時,沒有周六周日”;李彥宏一直在“奔跑”,他說:“每天起得特別早,我可能五點鐘就醒了我很著急”;雷軍也非常拼命,他說:“我們每周要忙7乘24小時,我們還是很勤奮的。”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誰都有犯錯的可能,犯錯不要緊,重要的是能夠及時認錯,并在第一時間止損,吸取教訓,避免問題再次出現。將學到的經驗延續到今后的創業過程中,這才是一種成熟的商業認知,也是心力強大的體現。
就像你有80粒芝麻,我有60粒芝麻,然后你一粒,我一粒,圍繞芝麻進行比賽,看誰先攢到100粒,這其實是數量級之間的比拼。如果這時候,突然有一個人抱來了一個西瓜,我們還能跟人家比嗎?芝麻的事完全都不用討論了,在西瓜面前,大家根本不是一個量級。這個西瓜,指的就是價值鏈中最有價值的環節,他對于芝麻的碾壓,就像上級對下級的降維打擊。
這一決策引起團隊里其他人的強烈反對,但是單丹丹對他們說:“擺在我們面前的有三條路,第一條路是堅持原有的發展方向,繼續做快運,花完300萬元的投資款就關門;第二條路是轉型做整車運輸,或許還可以拼一把;第三條路就是兩種業務并行,肯定死。反正都是死,不如拼一把再死?!?/p>
本期策劃人:茶九,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