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名17歲男孩感到“肚子脹痛”,父母以為是吃壞了肚子,結果兩三天都沒緩解,還伴隨著發燒的情況。
前往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消化科檢查后發現,能摸到男孩腹腔內有雞蛋大小的不規則腫塊,感覺不妙。檢測CT顯示回盲部團塊、腸梗阻。然而,經過一項一項的檢查排除,入院第3天腸鏡,結果——結腸癌!
醫生表示,這位17歲男孩已經是結腸癌晚期,存活時間可能只剩半年,手術機會也沒了。
醫生在了解病史的過程中得知,男孩沒有癌癥家族史,生活也比較規律,沒有不良飲食習慣。但是半年前曾發生過一次腸梗阻,當時只在當地醫院簡單做了腹部立位平片檢查,禁食治療后癥狀好轉,后來沒有做胃腸鏡檢查,也沒再進一步細究病因。
以往大腸癌好發于中老年,高發年齡在50歲以后。但近年來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臨床上30歲以下的青年白領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逐漸升高,約占總患病率的10%。
美國癌癥協會(ACS)研究顯示,直腸癌發病率增加尤為顯著,在1991~2014年之間翻了一番,20~49歲人群發病率翻了一倍(2.6/10萬~5.2/10萬)。而通過大量分析發現,1990年左右出生的成年人患結腸癌的風險是1950年左右出生的2倍,直腸癌風險則為4倍。
大爺打太極、大媽跳廣場舞,年輕人不是坐在辦公桌前不動,就是回家癱在床上玩手機。
然而,2017年9月英國《國際流行病學雜志》發表的研究發現,久坐辦公的人患腸癌的風險會增加約44%,而適當運動可降低患直腸癌、結腸癌的風險。
原因不言而喻,如果久坐,腸道蠕動慢,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也不暢,都增加了患腸癌風險。
外賣炒菜香,碗底一層油;愛吃紅燒肉,脂肪并不少。
肉類在經過煎炸、燒烤等之后,表面會形成致癌物。如果肉吃得太多,腸道菌群會制造出更多的致癌物。紅肉(牛肉、豬肉和羊肉) 和加工類肉食品(香腸、漢堡、火腿、培根肉、肉罐頭)都會增加患結腸息肉和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煙草影響下的身體》中談到,在組成煙草的多種化學品中,已知至少70種致癌。吸煙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不吸煙者高得多。
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根本沒吃夠。根據我國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蔬菜的攝入量為269.7g,水果的攝入量為40.7克。
目前,我國結直腸癌患者中,以升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的發病率最高。結腸癌由于位置較高,往往早期癥狀很不明顯,直到腫瘤造成了腸梗阻、腹痛或出血時才被發現。此外,直腸癌會有便血等癥狀,卻容易被當成痔瘡而漏診、誤診。
結腸癌早期通常無特殊癥狀,因而容易被忽視。其癥狀在發展后主要表現為:
一、排便習慣與糞便形狀發生改變常為最早出現的癥狀。具體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液或黏液等。
二、持續性腹部隱痛、腹脹感或腹部不適也是常見癥狀之一。當患者出現腸梗阻時會有腹痛加重或陣發性絞痛的癥狀。
三、腹部出現結節狀腫塊且腫塊大多堅硬。如果是癌腫穿透并發感染,則有明顯壓痛感。
四、結腸癌中晚期會出現腸梗阻等癥狀。其主要表現為腹脹、便秘、腹部脹痛或陣發性絞痛。
五、由于慢性失血、癌腫、潰爛感染、毒素吸收等,病人可能會出現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全身癥狀。晚期可能出現肝大、黃疸、水腫、腹水、直腸前凹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嚴重癥狀。
1、運動,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結直腸癌發生的獨立的危險因素,減肥和體育鍛煉能夠起到控制體重、預防結直腸癌的作用;
每天下午五點鐘
關注古醫文化
每天學點咱老百姓用的上的養生知識~
快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吧!
-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