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問,
孩子長期不愛吃飯,
怎么辦?
找到答案之前,我們要先找原因,這樣才能對癥解決。
孩子長期不愛吃飯,背后有兩個關鍵原因,一、不良的吃飯習慣;二、脾胃功能被破壞了。
這兩個原因,很多人更關注第二個原因,一直寄托醫生來解決這個問題。
脾胃弱,孩子沒有食欲,中醫總結了很多臨床經驗,效果也是不錯的,但是為什么有些小朋友依舊解決不了呢?
關鍵原因還是“第一個原因”——沒有良好的吃飯習慣,太關注給孩子吃什么,卻不關注飲食習慣,導致孩子脾胃遭到破壞。
下面說說導致孩子們不愛吃飯的那些錯誤飲食習慣:
一、用餐氛圍太差了
孩子邊吃邊玩,或邊吃邊看電視,邊哄邊吃,這能叫吃飯嗎?孩子把氣血往上走了,都用于看電視、玩耍了,留給脾胃的氣血能有多少呢?自然容易消化不良,時間久了就傷害脾胃。
這樣的吃飯氛圍,其實也在給孩子一種暗示——吃飯不重要,隨隨便便把食物塞進嘴巴里就好了,孩子能養成認真吃飯的習慣嗎?
二、你以為“零食”和“點心”無所謂
有時候,我們錯一步,接下來會步步皆錯。比如,有一天,孩子不想吃飯,兩三個小時后,肚子餓了,于是我們給孩子吃零食、點心或過量的水果來充饑,孩子終于飽了,到了飯點,又不想吃飯了。
就這樣惡性循環,漸漸就發現孩子不愛吃飯,就愛吃零食和點心,或者只要吃肉和蔬菜,不愛吃主食。
越小的孩子,我們越要有警覺心,不是孩子不能吃零食和點心,而是我們要客觀看待它們。
其實它們并沒有我們想象中好消化,吃多傷脾胃,吃多會讓孩子喜歡上有“味道”的食物,不愛吃淡味的五谷和白開水,關鍵是吃多會破壞孩子正常的飲食規律,導致一連環的問題出現。
特別是低齡的小寶寶,甜甜的水果好入口,但是不好消化,一旦超量,也同樣讓孩子吃主食的欲望減少,千萬不要忘記,糧食才是養命的,水果是飲食的配角。
三、你總是逼孩子多吃一口
我們總希望孩子多吃一口,多長一點肉,或溫柔、或兇悍“逼”孩子多吃一口,其實,這種“多吃一口”的愛,反而破壞了孩子的脾胃,更有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對于吃越來越沒有興趣。
因為他想到吃,本能反應是,吃飽了還要被逼塞一口,多么痛苦的體驗呀。
四、用重口味激發吃的欲望
有些小朋友沒有胃口時,我們發現,在粥里加一點雞湯,或把味道做的更有味些,或油炸下,孩子就有食欲了,多吃幾口。
對于大孩子來說,相對問題不嚴重。小寶寶就很麻煩,當他不想吃的時候,可能積食了或吃飽了,或脾胃暫時比較弱,需要休息,此時我們用特別“香”的食物去誘惑孩子的食欲,雖然暫時解決孩子吃飯問題,但是孩子會越來越不愛吃飯,吃飯只吃特別香的食物。
當孩子偶爾沒有胃口時,我們只要不糾結,放輕松,餓一頓,或少吃一點,身體自己調整過來,問題可能就自然解決了。
五、病后著急補充營養
生病期間,很多孩子沒有食欲,瘦了一大圈,病后食欲才剛剛恢復,脾胃的消化能力還很弱,我們就著急給孩子補充營養,大魚大肉伺候孩子,這樣就會傷到脾胃,導致孩子食欲變差。
孩子病剛剛好,脾胃最好養上一周,逐漸把飲食恢復正常,千萬不要用力太猛,有錢也不能亂砸營養。
六、你的期望值太高了
有些孩子本來是正常飲食,一切都挺好的,可是當我們發現鄰居家的孩子吃的比較多時,長的也比較高,就開始心里沒有底了,就拼命給孩子增加飲食的量,導致孩子積食沒有食欲。
每個孩子的飯量是不同的,生長發育曲線也是不同的,千萬不要以別人家孩子的飯量為標準,具體可以看這篇文章《反饋式喂養: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
如果孩子脾胃已經遭到破壞,長期沒有食欲,我們除了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后,記得配合醫生的調理,中醫積累了很多治療孩子不愛吃飯的臨床經驗。
一般經過專業調理,配合正確的飲食習慣,孩子都會恢復正常食欲,不要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