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耳穴診斷法也簡稱為耳診。是根據耳廓穴位上出現的異常反應,而進行輔助診斷的一種方法。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當我們人體的軀體或內臟有病變的時候,往往也會在我們的耳廓的相應部位出現一些色澤、形態的異常變化;同時也會伴有部分位置的壓痛敏感、皮膚低電阻等改變,如此就可以通過耳朵來作為輔助診斷病癥的依據了。
所以,耳診就是一種通過觀察耳廓的位置、大小、厚薄、形態、顏色、血管及其它“陽性反應物”,如丘疹、脫屑、皺折等變化;或用手指觸摸其形態改變;或用探筆、探棒等按壓耳廓上的穴位以查其陽性壓痛點;或用耳部信息測量儀測量耳部信息的變化;或用特制染色液進行耳穴染色以觀察耳穴的顏色變化等來預測壽夭、診斷疾病、判斷預后的診斷方法。
一直以來,關于耳朵與人體五臟的關系,中醫著作中都不缺乏記載。從元代《丹溪心法》的“蓋十二經絡,上絡于耳”、“耳為諸宗脈客所附”;到清代《厘正按摩要術》提出的“耳珠屬腎,耳輪屬脾,耳上輪屬心,耳皮肉屬肺,耳背玉樓屬肝”,無不說明了耳與臟腑經絡之間難以分割的生理、病理關系。現代中醫也認為人耳朵一定程度上就是人的縮影,尤其是人身上最核心的五大臟器,在耳朵上都有其專屬的位置,以及相應的穴位。
實際上,耳也確實是與經絡的關系十分密切。在《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有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這就說明了,經絡與耳部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所以《靈樞·口問》中則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
此外,耳與臟腑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在五臟之中,耳是與腎和心的關系最為密切的。耳為腎所主,腎開竅于耳。如《中藏經》中曰:“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關于耳與心的關系,則在《素問·金匱真言論》中可以體現,其曰:“心開竅于耳,藏精于心。”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中指出:心開竅于耳是因“腎者水也,心者火也,水火相濟,心氣通耳,故以竅言之,即心以耳為竅。”
同時,肝藏血,耳受血始能聽。心主血,肺主氣,心肺合司宗氣,肺朝百脈,宗氣上貫于耳,耳方能聞。而脾胃,則為升降之中軸,脾胃升降失司,清陽之氣上達貫耳,耳方能聰。因此,耳不僅是為腎竅、心竅,同樣亦是為肝竅、肺竅、脾竅。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耳雖為人體的一個小小的部分,但它確實是具有預報全身臟器生理、病理的全息作用的。所以臟腑組織的病變,就可反映于耳,通過察耳,也可較早的測知內臟疾患。
通常,我們認為耳尖代表心、耳廓代表脾、耳皮肉表肺、耳背代表肝、耳垂代表腎。可以說,耳朵如果出了異常,一般也意味著人的身體,五臟出了問題,此時就需要我們關注自身的健康了。同時,我們保護了自身的耳朵的健康,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幫助我們掌握自己的身體健康。
古人說:“肺主氣,一身之氣貫于耳。”人耳上的穴位是相當豐富的,經絡縱橫,十分的敏感,當身體出現問題,耳朵通常能做出快人一步的反應,比如出現局部的疼痛,瘙癢,耳朵皮膚變色,鱗屑、充血、丘疹等反應。古人就醫時,望聞問切,很多時候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耳朵,大約就能把這人的健康程度看出個大概,再進行診斷的也就方便許多。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通過看耳朵的形狀來辨別人體的健康狀態。如果耳朵大,肉多骨少,柔軟,耳垂飽滿,那么此人一般就是先天的腎精十分的充足;反之,一些腎精不足的人,他們的耳朵就會在形狀上表現為小,肉少骨多,耳垂薄,且耳朵很僵硬。
我們還可以通過看耳朵的顏色光澤來辨別身體的健康狀態。如果耳朵呈現紅潤的光澤,就說明是先天腎精充足;如果耳干枯無光澤,那就是機體腎精不足。倘若耳色發白,怕冷風,手腳冰涼,多見于腎陽不足者,此類人易得風寒感冒。若耳紅腫,多是“上火”的表現,此類人多是肝膽火旺或體質濕熱。如果耳廓干枯焦黑,意味著機體的陰氣嚴重損耗,可能是糖尿病或某些傳染病的后期,須引起重視。
其他的診斷方法,如耳垂褶皺,或者耳鳴耳痛等,同樣也能反映身體狀況。但是一定要記住,耳診只是中醫“望診”的一部分,我們在對照耳朵診斷的過程中,也應結合身體的其他部位的其它表現,或者在必要時,即使就醫確診。
通過以上的講解,我們就能知道,在我們的五臟里面,耳朵是與腎的關系是最密切的了。相信大家一定經常聽到一句話,就是“腎主藏精,開竅于耳”。在《靈樞·脈度篇》,中也有“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這樣的記載。事實也正是如此,耳朵與腎的確是很好的一對鏡子,可以照出互相的健康與不足,腎的好壞,會通過耳朵表現出來,腎出了問題,耳朵也會跟著有變化。
當然,腎臟與耳朵之間,腎是占據主導地位的,耳朵不好,腎不一定有問題,但如果腎不好,通常是會衍生出耳部的疾病的。比如:聽力下降等等。所以,如果有耳朵不舒服的人,我們可以考慮通過滋補腎臟的方法,配合調理,而平時做好“耳養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給腎臟提供力量。
所以,我們要知道,耳朵和眼睛一樣,都是我們身上的重要器官。健康的耳朵應該光澤、柔潤。正常的耳朵從大小來說,應該是上平眉毛,下平鼻子下端。耳朵長也是長壽的特征之一,一般來說,耳朵越長壽命越長。如果耳朵長度大于七公分,正常情況下可以活到八十歲左右。
健康的耳朵應該是厚而柔軟,耳朵越軟說明身體越健康。薄的、硬的、干的、暗的耳朵,都預示著一個人的不健康,或者是有潛在的疾病危險。同時,如果是先天發育不好,那么就會體現在耳朵上端到不了眉毛的情況。許多疾病都可以通過耳朵反映出來,疾病越嚴重,耳朵會越來越薄,越來越硬。在中醫色診學中,耳朵形狀是個倒著的嬰兒。
此外,有一句話叫“耳為宗脈之所聚”,意思是人身上許多主經絡,或者是大經絡,都會經過耳朵,循行于耳部經絡穴位。其中就包括了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這么多的經絡經過耳朵,也讓耳朵上密密麻麻布滿了一百多個穴位。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平時對耳朵的艾灸來進行保健。艾灸雙耳,能溫經散寒、溫養五臟、不僅能防病、保健、美容,還可以調和氣血,長期施灸更可保持年輕,延緩衰老。像一些虛寒之證,痛風之類的痹癥,就可以在艾灸耳朵時,通過各條經絡的傳遞,壯大全身陽氣,祛除病灶。
而且耳朵的面積其實并不大,一次艾灸,至少等于覆蓋了數十個穴位,不用具體的找穴,就能取到非常理想的效果,等于是給身體經絡進行了一次完美的全身按摩。而耳穴艾灸的方法也很簡單,使用艾灸罐或者懸灸,對準耳廓,以耳廓正面為主,灸左右耳各一刻鐘,時間可根據自身感覺適度調整,謹記不要燙傷灼傷。
最后,我們介紹一下有關于按摩耳朵,對我們身體的其他部位進行保健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按摩方式,調理自身的健康。
如果我們按摩耳輪,也就是耳郭外側邊緣的卷曲部的部分,就可起到鎮靜消炎、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預防肝炎、高血壓等等作用。如果我們按摩耳舟,也就是耳輪與對耳輪之間的凹溝處,就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止痛、預防肩周炎、手肘病、落枕等等作用。同時,我們的耳舟也是相當于人體的上肢的反射區,所以對上肢的調理作用十分明顯。
我們的對耳輪,也就是與耳輪相對呈“Y”字形的隆起部,它是由對耳輪體、對耳輪上腳和對耳輪下腳三部分組成。對耳輪處是相當于人體的脊椎、下肢部的反射區,在此按摩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預防頸肩腰腿關節痛等疾病。而我們的三角窩,也就是對耳輪上、下腳與相應耳輪之間的三角形凹窩。我們的三角窩相當于人體的內生殖器,在此按摩可以防治婦科病、男科病、養心寧神,消炎止痛止癢。
而我們的耳甲艇,也就是耳輪腳以上的耳甲部分。耳甲是耳甲艇與耳甲腔的共同組成部分。我們的耳甲艇是相當于人體的腹部,在此按摩可以補腎益精、疏肝理氣、養血強筋。而我們的耳甲腔則是耳輪腳以下的耳甲部。耳甲腔則是相當于人體的心、肺,在此按摩可以預防感冒、咳嗽、氣管炎,還可以養心寧神以及防治神經衰弱等。
再看看我們的耳屏,它是耳郭前方呈瓣狀的隆起。耳屏是相當于人體的鼻、咽喉、耳等,在此按摩可以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咽炎等疾病。而對耳屏,則是耳垂上方、與耳屏相對的瓣狀隆起。對耳屏相當于人體的頭部,在此按摩可防治后枕痛、偏頭痛、前額痛、頭暈、精神緊張、更可提神醒腦。最后,耳垂,也就是耳郭下部無軟骨的部分。耳垂相當于人體的面部,經常按摩此部位可以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預防疲勞、眼袋、黑眼圈、雀斑、皺紋、扁桃體發炎等等。
有關耳診的歌訣也提供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記憶。
急性光澤色發紅,慢病無光色白隆。
糠皮脫屑見炎癥,潤澤脫屑代謝病。
鱗狀多見皮膚病,缺血疾病紫或青。
對耳輪凸骨質生,動脈硬化耳厚硬。
暗晦結節見癌癥,術疤白色月牙形。
耳穴診斷能定位,若要定性需辯證。
心穴圓環多做夢,心肺失弾缺血供。
心穴多點常胸悶,心穴凹陷心常驚。
肺穴紅潤有炎癥,肺穴白疹氣管病。
口穴起皮為咽炎,胃炎賁門充血紅。
暗灰凹陷胃潰瘍,三焦反應有牙痛。
十二指腸多潰瘍,顏色發白陳舊性。
闌尾診斷闌尾炎,小腸診斷心臟病。
艇角膀胱要慎重,生殖泌尿經常用。
腎穴結合對耳輪,還可診斷骨質病。
胰與膽穴常見隆,左胰右膽必肋痛。
慢性結石癥狀輕,急性發作腹背痛。
肝穴常見結節硬,存在統血藏血病。
左耳結節免疫差,右耳結節肝代癥。
艇中不僅診耳聾,也診低燒風濕病。
配合兩條風濕線,上肢下肢要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