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昨日發布了今年前7個月的汽車產銷數據,與傳統車銷量繼續下降趨勢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車一路高歌猛進,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尤其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一個小小的自主品牌都能將新能源汽車做到國際前列,那些個國內“官老大”、地方“諸侯”還好意思穩扎穩打嗎?先不說新能源汽車能否幫我們實現“彎道超車”,但如若你要自己都不行動起來,那永遠也別想追上甚至“超車”!
先來看看我們的四大國企,一汽集團、東風汽車、上汽集團、長安汽車這四個“官老大”普遍的特點是在合資領域做的風生水起,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卻沒有任何起色。
一汽集團
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之一,一汽集團在國內汽車行業的政治地位獨一無二、唯我獨尊。一汽同時也繼承了中國最為龐大的汽車資產,享受著最全面、最特殊的發展政策,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家最有可能將自主品牌發揚光大的國企卻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合資企業中,大眾、豐田合資品牌幾乎占據了我國的半壁江山。
但新能源汽車項目方面卻鮮有新聞,去年的北京車展上,一汽集團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明確了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完成關鍵總成資源布局,做熟插電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動力平臺,掌控核心總成資源;實現6個新能源整車平臺、16款車型全系列產業化準備,具備批量投放市場能力;市場份額15%以上,在自主新能源汽車中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成為用戶滿意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領跑者。
其首批量產的B50 PHEV、奔騰B50 EV、威志EV和歐朗EV四款新能源汽車雖已上市,但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其純電動車型最大150公里的續航以及21.98-25.88萬元的售價在同類型產品中絲毫沒有競爭力。
東風汽車
東風汽車的影響力在國內僅次于一汽集團,排名第二。但無獨有偶,東風汽車在一汽集團的帶領下也走上了合資的道路,旗下的東風本田、東風日產、神龍汽車和東風悅達起亞等合資企業做的一個比一個成功,但自主品牌卻慘不忍睹。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目前東風汽車已上市的新能源汽車少之又少,今年,東風兩款純電動車E30、E30L正式上市,最低售價15.98萬元起,最大續航僅150公里,這在同級別產品中也無太大的競爭力的。
根據東風新能源汽車的戰略規劃,至2015年,東風中重混合動力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達到5萬輛,占總體規劃的50%,而今年的新能源汽車目標銷量為5000輛。計劃到2020年,東風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達到與傳統汽車同等的競爭力,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市場保有量達到80萬輛。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東風汽車要想實現這個目標,要走的路還很長。
上汽集團
上汽集團雖然出身地方,但確是一個典型的高富帥,市場規模全國第一,尤其是現在,簡直比一汽集團和東風汽車都牛。旗下的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和上海通用五菱牢牢占據著我國乘用車排行榜前三的位置,好不容易出個自主品牌榮威,只可惜既不榮也不威,銷量和旗下三大合資企業有著天壤之別。
而新能源汽車也誕生在榮威里,榮威在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領域都有發展,旗下的純電動e50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550上市已久,但市場表現不如預期。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僅3461輛,位列新能源車企銷量排行榜的第六位。雖然其新能源產品是全新平臺開發的,投入也大,但由于價格居高不下,所以導致其銷量一直處于低谷。
長安汽車
長安汽車為中國兵器下屬企業,綜合實力國內排名第四,如加上商用車,實際排名自主第一。根據長安新能源汽車的新戰略規劃,到2025年,長安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將達200萬輛,為了完成這一目標,長安汽車在未來十年將推出34款新能源汽車產品,這意味著每年至少有三款新車投放市場。
目前已上市的逸動純電動版售價23.49-24.99萬元,續航里程200公里,售價以及車輛性能與同級別車型不相上下,不過從全國乘用車聯協會公布的數據來看,長安似乎并沒有上報逸動純電動版的銷量數據,外界猜測可能與其銷量不佳不足以上報有關。其他的諸如奔奔電動版、E30純電動等車型雖然以前就已發布,但現在幾乎銷聲匿跡了,很少能看到這些車現在的生存狀態。
再來看看四大自主品牌,比亞迪、奇瑞的新能源汽車已發展的相當成熟,其中比亞迪甚至已步入了國際行列,而長城、吉利則在這方面遜色不少。
長城汽車
長城汽車創業不到20年時間,是真正純粹的草根。不得不承認的是,長城汽車的SUV的確做得不錯,旗下的哈弗H6一直是SUV銷量排行榜的冠軍車型,尤其在H9、H8以及H6Coupe相繼上市完成全面布局后,哈弗品牌已進入了新時代。
雖然SUV風光無限,但新能源汽車方面,長城汽車的起步太晚。7月10日,長城汽車發布公告稱,擬定增168億資金投入新能源領域,用于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以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長城汽車將在現有暢銷車型的基礎上開發對應的新能源車型,除明年推出一款小型純電動轎車外,2017年還將推出一款插電式混動SUV,據稱其純電狀態下續航里程可達50公里。
吉利汽車
吉利汽車--草根民營企業,為了獲得核心技術狠下血本,帝豪EC7勉強讓大眾記住了它,但吉利對于新能源汽車似乎也并不感冒。
對于特斯拉的風靡全球,李書福被觸發了靈感,認為汽車業將來發展方向應該是新能源汽車,但充電問題在中國來說是個大問題,要將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為全民汽車,目前唯一途徑只能是液化天然氣汽車。因此,吉利在四川盆地中心城市南充投資70億建造商用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包括10萬臺液化氣動力商用汽車和燃氣發動機5萬臺生產基地,項目建設周期24個月。
而到目前為止,吉利都沒有拿得出手的新能源汽車,李書福兩年前說的吉利造特斯拉很容易,不知現在看到特斯拉的大熱,李書福是不是后悔當初沒有分分鐘造出自己的“特斯拉”呢!
(END)
微型電動車標準化技術工作委員會于7月5日在北京成立,歡迎各微型電動車廠商參與標準化工作,聯系電話:010-83520995。
協會及聯盟會刊《電源工業》現征集廣告及稿件
內容包括:電源、新能源、電動車、微型電動車產業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動態,應用案例,技術趨勢、行業熱點,對以上行業的政策解讀、分析、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