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 李吉雙的日志 《這座城市已經為你等待了兩千年——湘西鳳凰紀行》
“這座古城已經為你等待了兩千年”,第一次聽到這句廣告詞的時候就很想來看看她了,這片深埋于湘西山林中的水鄉。
再后來,當我在家鄉青島名人文化街游走,拜訪了沈從文先生的故居時(注:沈從文先生曾經在國立青島大學,即現山東大學文學系執教)竟然發現,那座“邊城”小鎮竟然與琴嶼青島有著絲絲聯系,似乎還有人說,先生正是在青島創作的《邊城》。呵!是什么將相隔萬里的兩地串聯在了一起,這必定是有什么相似之處,讓先生發此感慨。
據說,《邊城》是中國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哈佛大學教授評價沈先生是中國可以和魯迅齊名的偉大的作家,作品的美也帶來了其中背景的美。那一彎靜靜的沱江水,一座座古樸的吊腳樓中發生的小城故事能夠獲此殊榮,除了和先生的寫作技藝有關,我想,更重要的是這片飽具了中國標本式的鄉土村落的感情和生活有關,所謂一方水土才能養育一方人,帶著這樣的感情,我就愈發期待這里了。于是,在時別多年之后的今天,我把這次的長行的最后一站定在了這座“邊城”。
已經很難用凈土來形容她了,可她還是凈土。可以想象,一座沉寂了兩千年的小城一旦為世人認識所迸發出的吸引力會有多大,喧囂的街巷,擁擠的人群,四處招展的廣告標語,沿街而立的小商小販,都與《邊城》中世外桃源般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情景想去很遠,可是這里的古鎮依然保持著古樸的風格,曾經的吊腳樓下靜靜遠去的沱江水,以及水上漂浮的一座座竹筏似乎還是依舊能向你講述很多陳舊的往事。
所謂“大隱隱于世,小隱隱于野”,這座兩千年前就已經名聲鵲起的江河古鎮因為河道的改變和道路的修建,在之后的歲月中,隱藏于只屬于自己的一片凈土中。曾經的商賈云集往來舟楫的南腔北調早已沉浸于山林沃野之中安享天年坐看云起,這是早熟之后的淪落,還是開眼之后的冥思?可是不管怎么說,正如一份旅游周刊對于這座古鎮的評語“夢想中的隱世之地”一樣,依舊對這里充滿遐想。
而現在,鳳凰的大門打開了,恍如隔世的門的兩邊的人竟然發現這份似乎與現今背道而馳的氣質竟然在繁忙的都市中成為了一股張力,吸引著無數醉心于工作,無心與自心得人們前來朝拜,于是那份久遠沉靜的氣質開始有了現代社會存在的理性了。
我更想說,鳳凰不僅是“夢想中的隱世之地”,還是“入世者的田園夢鄉”。她是一杯陳藏多年的美酒,久存而彌香;她是一方雕琢精細的玉章,通靈而韻雅;她是一艘飄零寒江的舟楫,于無聲中行遠;她是一位沿江而坐的少女,在晨霧中看花。
喜歡鳳凰是喜歡一份內心的清靜,這樣說,來到了鳳凰竟然就是來到了自己的內心深處,想到這里,我不僅訝然,難怪來到這里竟然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竟然是自己的眼睛和心靈見了面。
于是,到了鳳凰之后,這種由衷的體會也正是內心的發揮!不是嗎?當你沉浸于緊張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時候,成就了事業卻空虛的內心;當你為了家人瑣事鞍前馬后的時候,滿足了他人卻遺忘了自己,當你在歌舞升平中安享幸福的時候,饕餮了今生卻忽視了長遠,當你在重返富貴時得意有加的時候,醉心于成就卻遺忘了教訓,鳳凰不就是這樣嗎?
回顧鳳凰古城的歷史,她曾經在南北融合商貿往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后來,因為而被道路偏僻被其他的河道取代,這一取代竟然是兩千年。我猜想,鳳凰城里應該也會像苗族的一般寨落一樣留有古歌,這種對答式的記述歷史的民歌,在古歌中也應當有對昔日輝煌的遙想,我猜想,沱江邊的吊腳樓中也應當有飽腹經綸的老人,在茶余飯后和兒孫家人提及他小時候聽到的這里的美麗驕人的傳說。
一個人在這些銘記著歷史滄桑的石板路上慢慢走著,沒有一點目的和方向,摩挲著兩邊的墻壁,看著街巷中的住戶,與行人擦肩而過,時間在這里竟然變得模糊凝滯了起來。時而走到河邊,一群群人在沱江畔背倚著如畫的景致入境,欣喜于這片美麗的凈土,歡笑聲,叫嚷聲。
在鳳凰停留,我認識了一個獨自前來游玩的女孩,她用了七天的長假從重慶專門前來探訪這一個地方,她說,她就是一個喜歡放慢節奏的人。這是在我的長行中很難理解的一種計劃,單單一到兩天的安排需要五到六天的陪襯,這未免是一份奢侈?!時間上的奢侈哪能和內心平靜的期待等量齊觀,正是有了像她一樣的人的執著才有了那些不畏路遙山遠的人的探訪,正是這樣一份安于固守的心態,才成就了這座為你默默守候兩千年的古城。
而我,即便是一路觀賞,一路行走,雖窮盡所能的看到了無數美景,到了這里不還是發現原來這才是心靈的歸宿嗎?適時的放慢節奏,用心去把握內心的脈搏,才能不容易迷路,才會更好的前行。
原來,心靈的歸宿與行程的多寡沒有必然的聯系,正如尋找伴侶,即使在你濫情于世多年徘徊之后,也能夠一見鐘情,還有好多日夜廝守卻難成眷屬的,這就是緣分所致。緣份,其實是一份前生注定下的情。
好吧,就在這漫無目的的游走之間和這座小城結個緣吧,看她的潮起潮落,看她的天高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