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張之洞》,心情突然變得沉郁,張之洞臨終時說的“一生的心血都白費了”的話久久縈繞于胸,或許出于不想傷這位實干家的心,我才用“一個想做事的人”來評價吧——深知師夷長技以制夷之理的他,是真的想要為這個昏慘慘似燈將盡的大清帝國做些什么事,而儒教理學的思想禁錮又使得他不可能有像孫文黃興那樣的真知灼見,于是他與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人一樣認為洋務是扶大廈于將傾的救國之道。在人生的后二十多年,張之洞竭力開辦洋務,不曾動搖。可惜有曾文正公之品行者除張之洞外太少太少,一方面,官蠹太多太多太多(之所以連用三個太多是因為在洋務這條本應集結大批愛過人士的路上,志同道合者太少,為己謀私全然不顧國家、民族、人民利益者太多太多太多,洋務運動最后收效甚微蓋肇基于此。),這些張之洞任命的人最終仍在這條用銀子鋪就的路上褻瀆了張之洞的本意,而張之洞亦只有總督之威儀,實無辦實業之鉅才,不能擺脫“商人重利”的思想,殊不知,世人無論官商,孰不趨利避害?!官之于商,則有加之而無不及(投機取巧之能耐,聚斂手段之奇巧,欺下媚上之丑態,辦事效率之低下,推諉拖沓之痼疾……商何曾出其右?!)!!且就管理方式而言,衙門懶散拖沓作風又豈可成事?!另一方面,已有總督之高位,又自視甚高,必成易經《否》卦那種上下不通的危險狀態。下輿不通上情,長此以往,必使張香濤日益剛愎,不去理會卻想當然地處理洋務所展現出的形形色色的問題,是以洋務越辦越糟,終得“一生心血都白費了”的喟嘆!哎,香濤之失,實失于有識無知啊!但其心意實乃忠藎可嘉,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洋務之努力與頑韌,又有幾人可比?!至于其功過,我認為張之洞當世之功少,后世之功多。下篇詳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