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我國各省區劃變遷的故事,例如河南省與山東省的區劃變遷。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遼寧省與吉林省,黑吉遼屬于東北三省。但是在歷史長河中中,東北地區并不是三個省。50年代中期,遼寧省的10多個縣,陸陸續續劃入了吉林省管理。那么,為何會出現這么大規模的區劃變遷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遼寧省的基本情況。遼寧省是我國東北地區的省份,同時也是東北地區人口最多、綜合實力最強的省份。按照2020年七普統計的數據,遼寧省總人口4200多萬,在東北地區排名第一位。2021年,遼寧省GDP總量2.75萬億。遼寧省工業發展,尤其是重工業和航空工業,屬于我國船舶建造基地之一、航空研發基地之一。
遼寧省下轄了14個地級市,分別是: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錦州市、營口市、阜新市、遼陽市、盤錦市、鐵嶺市、朝陽市、葫蘆島市。其中,包括了沈陽市、大連市等2個副省級城市。我國總計只有15個副省級城市,由此可見,遼寧省的重要程度。
其實,從古至今,遼寧省從各方面都至關重要。歷代中原王朝中,除了宋朝等少數幾個王朝能力不足之外,大部分王朝都會控制遼寧地區。因為,遼寧地區土地肥沃,非常適合屯田。遼寧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既能夠控制整個東北地區,而且扼守了東北地區通往華北地區的咽喉。對于中原王朝來說,一旦失去遼寧,那么,整個華北平原就直接暴露在草原游牧騎兵的鋒芒之下。
因此,從秦漢到明朝,歷代王朝都會全力經營遼寧各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評價遼寧:“滄海之東,遼為首疆,中夏既寧,斯必戍守。”在明朝設立的九邊重鎮中,遼東鎮屬于數一數二的重鎮,駐扎了將近10萬邊軍。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消滅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勢力、南明諸王,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了各省的區劃,形成了18個省的區劃格局。
在明朝原有版圖上,清朝形成了18個省。但是在東北、西北等地,清朝并沒有設立行省。在東北地區,清朝嚴禁中原百姓進入東北地區。因此,截止清朝嘉慶皇帝在位時期,東北地區的總人口只有100余萬人。清朝在東北地區設立了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依靠三大轄地將軍,管理遼闊、肥沃的東北地區。但是,轄地將軍府的機構非常簡單。
由于缺乏地方官員和地方機構,清朝對東北地區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并不掌握,控制力很低。由于人口稀少,東北地區的發展潛力根本無法發揮。在清朝統治的前期,這些問題并不明顯。1840年之后,西方列強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清朝一敗再敗,國力衰敗。西方列強開始染指肥沃的東北地區,尤其是沙俄和日本都垂涎三尺。
1905年,雙方甚至爆發了日俄戰爭。為了鞏固東北地區,清朝在東北地區設立了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奉天省,這就是東北三省的出現。不過,清朝時期的東北三省與當代的東北三省,在區劃上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根本不是一回事。1912年,清朝滅亡以后,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復雜階段。在這一時期,我國東北地區處于奉系軍閥的統治之中。
1928年,奉天省更名為遼寧省。同一年,為了鞏固我國塞北地區,起到戰略緩沖的作用,我國建立了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等幾個行省。其中,熱河省的部分地區屬于東北。因此在一些區劃統計中,會把熱河省也算上,出現了東北四省的說法。1931年9月,日本軍隊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在半年時間里,逐步占領了東北三省。
1932年、1933年,又開始染指熱河省、察哈爾省等地。在日本軍隊的控制下,為了方便統治,日本軍隊廢除了東北地區原有的區劃結構,先后把東北地區分為了14個省、19個省。在日本統治時期,每個省的管轄范圍都不大,大約相當于兩三個地級市。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以后,東北地區從19個省縮小為9個省,東北9省的格局出現。
1949年,三大戰役結束以后,我國再次調整了東北地區的區劃,把東北九省調整為東北六省,分別是:黑龍江省、松江省、吉林省、熱河省、遼東省和遼西省。進入50年代以后,隨著大規模戰爭的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后重建、恢復生產、發展建設的階段。東北地區工業發達,在我國工業建設中,地位至關重要。此時,過分復雜的區劃,不利于經濟建設。
1954年,遼東省與遼西省合并,重新組成了遼寧省。同一年,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并,組成了新的黑龍江省。1955年,熱河省被撤銷,部分區域劃入了遼寧省。歷經了這一輪區劃變遷以后,東北三省的格局形成。但是出現了黑龍江省、遼寧省過大、吉林省過小的問題,與黑龍江省、遼寧省相比,吉林省幾乎小了兩圈。
為了統籌調配資源和各省的均衡發展,1954年,遼寧省下轄的通化市、四平市和遼源市3個地級市,梨樹縣、長白縣、東豐縣、雙遼縣、臨江縣、海龍縣、柳河縣、撫松縣、長白縣等13個縣,陸陸續續劃入了吉林省管理。當年的地級市不管各個縣,每個地級市只管理城區和郊區。這10多個縣劃入了吉林省以后,吉林省的綜合實力大大增強。
隨后,吉林省設立了通化專區、四平專區,也就是現在的通遼地級市、四平地級市。黑吉遼三省的區劃歷經了這一輪調整后,基本上奠定了當代東北三省的框架。在東北三省,形成了沈陽市、長春市、大連市、哈爾濱市等4大城市。
關于我國各省市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