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姓氏,大多數都是從幾千年前流傳下來的,尤其是一些特別古老的姓氏,其傳承的時間幾乎和華夏文明一樣久遠。例如華夏姓氏中最古老的“風”姓,根據《竹書紀年》中的記載,這個姓氏的起源就十分古老,已經有5000余年的歷史,幾乎和華夏文明一樣古老。
據《竹書紀年》中的記載:“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為風姓。”也就是說,伏羲是姓風的,他也是第一個有姓氏的人。后來伏羲通過思考,認為人類不同家族之間應該加以區分,這樣才不會使血脈產生混亂,所以伏羲提出了“正姓氏,制嫁娶”的觀念。
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可以有效避免近親結婚的弊端。上古時期的人類剛剛開始脫離蒙昧時代,還不懂得近親結婚的危害,而伏羲的這個做法有效地避免了這一點。相同姓氏的人不得結婚,也就避免了部族后代誕生畸形孩子的幾率。而且,因為姓氏的出現,蒙昧時代的群婚制也逐漸淘汰,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中國在5000多年前就產生了姓氏,是世界上產生姓氏時間最古老的國家,在這一點上是遠超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例如我們的鄰國日本,直到1870年的明治維新時期,才開始演變出姓氏。在此之前,日本的普通平民是沒有姓氏的,平民之間的婚嫁行為也都十分隨意,并不是十分在意血緣關系的親疏。
世界各國姓氏的起源時間差距很大,久遠的有數千年時間,短暫的不過百余年的時間。不過,無論是哪個國家,姓氏起源時期誕生的姓氏都是比較隨意的。例如日本,當初明治天皇頒布《平民苗字容許令》時,早已習慣沒有姓氏的日本百姓對此并不重視,也沒有按照天皇要求給自己取姓氏。
后來天皇為了進一步推進姓氏改革,只得頒布更加嚴厲的《平民苗字必稱令》,規定所有人必須要給自己取一個姓氏,這樣一來日本平民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不過,重視歸重視,可取的姓也相當隨意,所以日本姓氏中會有“山下”、“山中”、“井上”、“犬養”、“中村”、“渡邊”等等一系列略顯奇怪的姓氏。
那么,日本的姓氏中為什么會誕生出這些看起來有些奇怪的姓氏呢?這其實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因為當時日本天皇頒布法令,要求平民必須給自己取一個姓氏時,沒有考慮到當時人們的文化水平。那個時候的日本平民和清朝百姓一樣,大多數都是沒有讀過書的,所以給自己取的姓氏都相當隨意,例如自己的職業、居住的地方、飼養的動物等等都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姓氏。
同樣的,在華夏姓氏誕生之初,姓氏的起源也是大致如此。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早期的華夏姓氏中,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最早的姓一般是部族的名稱或者首領的名字,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又有了氏的概念。在先秦以前,姓一般是固定的,一旦產生后就不會改變,而氏則會根據自己的職位、飼養的動物、居住的地方等等因素而改變。例如上古時代著名的有熊氏,其部落首領少典是真的有一群大熊,所以才被稱為有熊氏。
姓和氏合在一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姓氏了,直到先秦之后姓和氏才合二為一,成為現代人們熟知的姓氏。不過,秦朝之后的姓氏也并非一成不變了,會出現改姓、賜姓等現象。改姓一般是為了逃避某些危險,例如朝廷或者仇家的追殺,而賜姓一般是皇帝為了嘉獎而賜予某人的。
一個家族,無論是改姓還是賜姓,都不會再用原來的姓氏。不過,因為中國人有著相當完善的族譜體系,其中記載著家族祖先姓氏的變遷情況,所以也有很多家族在數百年后會改回原來的姓氏。
一般來說,華夏姓氏都是炎黃子孫,不過也有一些極其個別的姓氏,是由國外傳進來的。例如“安”這個姓氏,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就不一定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的后代。因為這個姓氏的起源比較復雜,主要起源于西域的胡人,還有就是從古代的波斯地區傳過來的安清這一支。
大約在漢朝時期,位于伊朗高原北部有一個叫安息國的王國(帕提亞帝國)。因為絲綢之路的存在,安息國與漢朝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所以這個安息國的王子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后來老國王駕崩后,本該繼承王位的王子把王位讓給了自己的叔叔,他帶領一些隨從沿著絲綢之路前往漢朝,于東漢建和二年來到了洛陽宣揚佛法。
王子來到洛陽之后,經過中原文化的熏陶,也給自己取了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叫安清。除此之外,他還給自己取了一個字叫世高,從此之后他這一支的后人就以安為姓。倘若你是這個“安”姓氏的話,那就有可能是波斯人的后裔。
在姓氏的傳承過程中,像“安”姓這種情況十分常見。因為在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空前強大,很多周邊小國家的王子貴族在國家滅亡后,往往會選擇到中原來避難,為了逃避敵人的追殺,所以只好給自己取一個中原姓氏。這在古代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只要居住在華夏地區,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