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B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支付2018年4月至8月工資人民幣65,000元。事實和理由:原告于2017年1月21日進入被告處從事審核員工作,雙方約定原告的月工資由基本工資5,000元加審核人天費組成,同時為了保證原告每月稅后工資達到6,000元標準,約定原告無審核工作時,被告安排原告至其他項目進行培訓輔導。2017年10月1日起雙方約定原告的每月基本工資不變,每月收入應達到稅后8,000元,如達不到該標準,被告以提高基本工資的方式進行補償。2018年4月11日雙方曾就解除勞動合同進行商議,但協商不成。原告認為雙方于2018年4月至8月期間的勞動關系存續,被告應按照每月13,000元標準支付原告該期間的工資65,000元。
被告上海愛尚恩典認證有限公司辯稱,因不服從被告的工作分配和安排,被告于2018年1月7日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即使被告應當支付原告2018年4月至8月期間的工資,原告主張每月13,000元的標準是錯誤的;雙方簽訂的補充協議約定的8,000元是正常審核工作收入,該錢款中包含了5,000元基本工資。由于雙方于2018年4月至8月無勞動關系,因此被告不需支付原告該期間的工資。被告提出訴訟請求,要求1、不需支付原告2017年2月1日至2月28日工資差額1,408.07元、3月1日至3月31日工資差額1,408.07元、4月1日至4月30日工資差額693.10元、7月1日至7月31日工資差額181.81元,8月1日至8月31日工資差額693.91元、10月1日至10月31日工資差額7,152.91元、11月1日至11月30日工資差額8,442.60元、12月1日至12月31日工資差額5,330.12元;2、不需支付原告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工資39,000元;3、律師費由原告承擔。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供了證據,原告B某某提供如下證據:1、合作協議書、補充協議,證明雙方的勞動關系和約定的工資標準;
2、建設銀行賬戶交易明細,證明被告于2018年1月發放2017年12月工資后未再發放原告工資;
3、仲裁庭審筆錄,證明雙方勞動關系于2018年5月仍存在;
4、裁決書,證明本案經過仲裁前置程序;
5、《關于解除與B某某勞動合同的通知》,該通知系被告仲裁時提交,證明即使被告征得工會的同意,雙方的勞動合同也是在2018年4月19日解除,且原告從未見過該通知,并不認同;
6、調解情況告知單,該告知單系被告仲裁時提交,證明原告因當時車發生故障而未參加;
7、未蓋章的離職證明、已蓋章的離職證明,證明被告說法前后矛盾,勞動關系一直存在;
8、認證人員轉換執業機構證明,證明原告的審核員資質于2018年8月8日自被告處轉出。
被告上海愛尚恩典認證有限公司提供如下證據:1、裁決書,證明本案經過仲裁前置程序;
2、勞動合同,證明勞動合同中關于工資的約定內容;
3、合作協議,證明協議約定被告有權解除與原告的勞動關系;
4、補充協議,證明協議約定的8,000元是正常審核工作的稅后收入;
5、調解情況告知單,證明被告解除原告的勞動關系后,雙方就補償申請調解,但原告拒絕到場;
6、《關于解除與原告勞動合同的通知》,證明被告征得其工會組織同意,于2018年4月19日解除與被告的勞動合同;
7、未蓋章的離職證明、已蓋章的離職證明,證明雙方勞動關系于2018年1月26日解除,原告拒絕在該證明上簽名。
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1至證據8的真實性,以及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證據1、證據3至證據7的真實性均不持異議,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證據2,表示該勞動合同上的'B某某'非其本人簽署,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不予認可;被告認可勞動合同并非原告本人的簽名,本院采信原告的質證意見,對該證據的真實性不予確認。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B某某于2017年1月21日進入被告上海愛尚恩典認證有限公司工作,雙方簽訂期限為2年的《合作協議書》,協議約定原告擔任專職審核員,以其專業知識為被告的認證項目提供管理體系審核服務,并合理規避和承擔相對應的審核風險;原告的每月工資為底薪5,000元,審核項目人.天費用另計,具體根據公司的審核員人.天費用計算表執行等。同一天雙方簽訂《補充協議》,約定合作期間,被告為保障原告的經濟收入,2017年10月之前,可通過其它方式(但不能影響到資質保持)保障收入稅后達到6,000元;2017年10月份后,正常審核工作收入需達到稅后8,000元以上,如達不到則由被告以提高基本工資的方式補償;合作期間,被告需制定薪資體系,確保原告按服務年限有一定工資增長的比例,增長額由雙方商議;被告需按上海市人力資源管理要求為原告交納公積金、社會保險等。原告在被告處最后正常出勤至2018年1月7日。2018年9月27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立案受理原告提出的仲裁申請,原告要求被告:1、支付2017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期間的工資7,322.09元;2、支付輔導項目費用6,400元(2017年6月7日至2017年10月24日期間13次現場輔導費5,200元、2017年10月26日至2017年10月27日期間2次現場輔導費800元、2017年4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輔導費差額400元);3、支付2017年2月1日至2月28日工資差額1,408.07元、3月1日至3月31日工資差額1,408.07元、4月1日至4月30日工資差額693.10元、7月1日至7月31日工資差額181.81元,8月1日至8月31日工資差額693.91元、10月1日至10月31日工資差額7,152.91元、11月1日至11月30日工資差額8,442.60元、12月1日至12月31日工資差額5,330.12元;4、支付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的工資104,000元。2018年11月23日該委作出裁決,被告應支付原告2017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期間的工資7,322.09元、輔導項目費用6,400元(2017年6月7日至2017年10月24日期間13次現場輔導費5,200元、2017年10月26日至2017年10月27日期間2次現場輔導費800元、2017年4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輔導費差額400元)、2017年2月1日至2月28日工資差額1,408.07元、3月1日至3月31日工資差額1,408.07元、4月1日至4月30日工資差額693.10元、7月1日至7月31日工資差額181.81元、8月1日至8月31日工資差額693.91元、10月1日至10月31日工資差額7,152.91元、11月1日至11月30日工資差額8,442.60元、12月1日至12月31日工資差額5,330.12元、及支付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的工資39,000元,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工資的請求未予支持。
另查明,被告于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通過銀行轉賬方式支付原告工資分別為4,591.93元、4,591.93元、5,306.09元、5,306.09元、6,278.09元、5,818.19元、5,306.09元、5,846.09元、4,557.40元、7,711.88元。
原告的工作系根據被告出具的派遣單至客戶現場進行審核工作,不需至被告辦公場所出勤工作。
根據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業務經辦平臺顯示,被告已為原告辦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30日的招退工手續。
再查明,2018年10月30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的庭審筆錄中記載:原告要求被告自2017年10月起按照5,000元加8,000元的標準-已發工資發放工資差額部分;被告對此辯稱原告自2017年10月起每月平均8,000元,其中每月5,000元底薪不變,包含在8,000元以內。同時被告認可其于2018年1月26日至3月31日期間與原告協商解除勞動關系,未果,因此于2018年3月31日單方解除與原告的勞動關系。
審理中,原告和被告確認《補充協議》由原告起草。雙方對《補充協議》中'合作期間……2017年10月份后,正常審核工作收入需達到稅后8,000元以上,如達不到則由被告以提高基本工資的方式補償'約定的內容理解不一。原告認為稅后8,000元不包含基本工資5,000元;被告則認為稅后8,000元包含了基本工資5,000元。
被告表示對仲裁裁決按照6,000元標準計算2017年10月之前的工資差額的金額無異議,但不同意支付,理由為原告沒有提供勞動;2017年10月之后的工資標準應按8,000元而非13,000元計算工資差額。
原告表示其于仲裁庭審時始知被告解除了雙方的勞動關系;被告認可其于仲裁期間向仲裁委員會提交了加蓋單位公章的離職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