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在如今依然是中華人民不可磨滅的一道傷疤,1985年因為甲午戰失敗的緣故,為了能夠維護統治者的地位,李鴻章在光緒帝的授意下前去簽署了喪國條約《馬關條約》。這個條約的簽署最終導致了中國的殖民程度日益加深,為日后大規模的侵華戰爭買下了伏筆。那么,光緒為何要讓李去簽署這個條約呢?這里首先來簡單介紹下他。
光緒的原名叫做“愛新覺羅·載湉”,他從4歲就開始做皇帝了,一直做到了36歲終結了最后一個皇朝。雖說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不過他始終是一個傀儡,沒有任何的實權在手。在他小時候主要是由慈安和慈禧兩個人掌權,當時的慈安其實是希望能夠幫他奪取慈禧手上的實權,奈何他年齡太小,沒等他長大成人就去世了,之前的她的權利全被慈禧給收走了,整個清朝的兵權都在慈禧手上。
在馬關條約簽署之后,西方列強不斷的涌入,想要分割中國的這塊“蛋糕”。當時的光緒十分的著急,他知道這樣早晚有一天要滅亡的,在這個時候正好一些維新人士也看到這一點,雙方一拍即合決定開始變法。對于這種變法,當時慈禧雖然看在眼里,卻沒有阻止,因為她覺得掀不起風浪。雖然對于國內的各個領域進行了改革,但是卻不敢觸碰宮廷內部的改革,因為慈禧是不允許的,這可能也是變法失敗的主要因素。
光緒當時是真心想要救國的,畢竟不想讓祖上留下的基業在自己這一代滅國,他每天看到慈禧醉生夢死,甚至是將軍費挪為私用。雖然憤怒無比,但是卻不敢言語。他開始慢慢的將宮內的一些職位安排給維新人士,并將慈禧的一些親信給撤掉,就連李鴻章都被趕出去了。慈禧原本是抱著看家家酒的心態看變法的,不料光緒卻做到這個地步,她多次警告光緒要注意自己的舉止。為了繼續變法改革,光緒決定刺殺慈禧和她的親信,不料卻托付錯人,將這件事告訴給了袁世凱,袁世凱當即告訴了慈禧,光緒遭到軟禁,變法人士被殺了很多,有一些逃跑了。
雖然光緒變法的舉動是值得認可的,但是沒有實權的變法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因為一旦涉及到慈禧的利益就會被終止掉,這樣的變法存在太大的局限性,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