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藏的東西可能是罕見的寶貝,我們準備以天價收購,但收購之前需要鑒定一下......”只要你有絲毫貪便宜的念頭,那么,你就會一步一步陷入騙子的圈套。
日前,經多警種合成作戰、縝密偵查,合肥警方一舉打掉一個以收購文物、藝術品為名實施詐騙的犯罪團伙,成功抓獲涉案人員41人,“此案受害人涉及江蘇、廣東、四川、廣西、甘肅、天津等省市,目前已核實的涉案金額達200余萬元。”辦案民警表示,該詐騙團伙通過開設所謂的藝術品收藏公司,通過網絡尋找藏家,以高價收購藏品為由騙取受害人鑒定費用。
藏匿在包河區星隆國際廣場的安徽墨鴻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
交了7000元鑒定費 發現自己上了當
河南居民仵某某是一名文物收藏愛好者。不久前,他將家中收藏的一枚清代銅錢的信息放到網上準備出售。很快,一個自稱是安徽隆睿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的業務員的男子主動聯系他,稱這枚銅錢非常罕見,該公司準備以180萬的“天價”進行收購,但收購前必須做個鑒定,因為公司有規定,要根據鑒定下來的年份、品相才能決定是否收購。業務員還表示,公司只認可一家名叫中權鑒定公司的單位進行鑒定,因為它有鑒定資質。
詐騙團伙的辦公地點
2017年3月30日,仵某某興沖沖的趕到位于合肥市包河區星隆國際廣場的安徽隆睿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在繳納了7000多元的鑒定費用后,沒多久,仵某某拿到了鑒定報告。報告上說,這枚古錢幣的品相不佳,雜質較多。這樣一來,安徽隆睿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無法對其進行收購。仵某某無奈之下,只得離開,后報警。
主要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審訊
頻繁更換“馬甲”只為逃避打擊
接到報案后,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立即指令該局刑警大隊成立專案組,會同轄區望湖派出所及相關警種立即開展偵查工作。
歷經一個多月的縝密偵查后,警方發現,安徽隆睿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在工商部門的注冊時間是2016年8月。(為逃避打擊,2017年4月,該公司更名為安徽墨鴻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但公司的實際經營地址、主要負責人和成員未發生任何變化。)對外,該公司登記的經營范圍為“收藏品銷售”,而暗地里則專門從事以鑒定藏品為名、收取手續費的詐騙活動。
詐騙團伙的“收藏品”展示柜
經偵查,專案民警逐漸掌握了該犯罪團伙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詐騙被害人的收藏品鑒定費用的犯罪事實。2017年5月26日,警方將葉某、翁某等骨干成員41人抓獲歸案。
騙局環環相扣 總有愿者上鉤
經審訊,葉某等犯罪嫌疑人很快交代了犯罪事實。“這種詐騙模式已經不新鮮了,但是在利益誘惑之下,還是有很多人會一步步走進圈套中。”辦案民警向記者介紹。
隆睿(墨鴻)公司的業務員通過網上搜索,獲取收藏者的信息并跟對方聯系,聲稱其公司是具有專業資質的收藏品收購公司,藏家手中持有的收藏品具有極高的價值希望進行收購。而這個收購價格,往往高于收藏者的心理預期和市場價格。面對突如其來的橫財,許多收藏者放松了警惕趕到合肥,漸漸掉入騙子預先設好的圈套內。
詐騙團伙的“收藏品”展示柜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設在高檔寫字樓內的隆睿(墨鴻)公司僅“洽談室”就多達十余個。收藏者一見到該公司的“雄厚實力”,很快就會消除戒心。為進一步取得收藏愛好者的信任,這時,該公司的“鑒定專家”翁某(33歲,男,浙江人)就會粉墨登場,與業務員相互配合,繼續向客戶宣揚其持有的收藏品價值很高,但需要進行鑒定后方可收購。當受害人主動提出鑒定要求后,業務員則要求客戶前往其指定的“中權鑒定公司”(后期改為中博鑒定公司)進行鑒定。在業務員帶受害人前往鑒定公司鑒定之前,其會將需要鑒定的收藏品的數據發給隆睿(墨鴻)公司公司的市場部負責人葉某(男,32歲,合肥人),后由葉某再將數據發給鑒定公司的所謂“鑒定師”,葉某要求鑒定公司的“鑒定師”在原有的數據基礎之上進行修改,使得鑒定結論上數據不符合隆睿(墨鴻)公司的收購標準,從而騙取客戶繳納的鑒定費用。詐騙得來的鑒定費用后由中權(中博)鑒定公司與隆睿(墨鴻)公司私分,業務員也將獲得8%的提成作為“獎勵”。
目前,該案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合公新 合肥在線記者 韋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