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邋遢有理!科學家發現“臟一點”抵抗力更強大

作者 | 周亦川
編輯 | 劉穎
來源 | 搜狐健康
就算你是一個有重度潔癖的人,你的生活也離不開細菌,在你的體內里自然居住的細菌稱為“微生物組”,可以幫助你保持健康。據美國科學周刊官網Sciencemag10月19日發布的文章介紹,實驗人員把腸道細菌從野生老鼠移植到“干凈”的實驗室老鼠身上,發現這種老鼠對流感或癌癥的抵抗力會變強。
說起生物學實驗室,大家都想到的詞是“干凈”,是的,今天的實驗室老鼠是在無菌的條件下飼養的,通常沒有任何其他細菌感染,這將使實驗結果穩定,得到可重復的結果。如果在這個飼養體系中引入了大量其他的細菌,稱為被“污染”了,“干凈”的老鼠就變“骯臟”了。
本文作者,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蘇達大學的免疫學家David Masopust表示,毫無疑問,這些干凈的實驗室老鼠給我們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他與另一位免疫學家Stephen Jameson一起探討發現,會不會“骯臟”的實驗老鼠對醫學研究更有優勢。因為沒有人和其他生物可以在這種實驗室的清潔條件下長大,吃的食物也不會是絕對清潔的。
實驗中,研究人員把實驗室老鼠與普通寵物店的老鼠放在一起,發現暴露在寵物店中的細菌、病毒環境中生存下來的老鼠具有更強的免疫系統。因此這兩位科學家建議,“骯臟”的老鼠可能有更好的檢測疫苗或新藥安全性的作用,因為更加“真實”。
美國馬里蘭州國家糖尿病、消化和腎臟疾病研究所免疫學家以不同的方式“感染”了實驗室老鼠,讓它們帶有野生老鼠的腸道菌群。研究人員在華盛頓地鐵收集了800只普通老鼠,將它們的DNA以及腸道菌群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老鼠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來自各地的普通老鼠的腸道菌群是很相似的,但實驗室老鼠的腸道微生物組則明顯不同,例如其中的擬桿菌門和變形桿菌很少。之后研究人員將馬里蘭鼠的菌群移植到實驗室老鼠的體內,這些老鼠并沒有明顯的感染,可以證明帶來影響的是腸道自然菌群,而不是一些其他的感染病原。
研究人員接下來將被“污染”的老鼠培育了三代,這些老鼠都有穩定的野生菌群;把這些實驗室老鼠分別暴露在流感病毒或者一種會誘發結腸癌的環境中。結果發現92%的老鼠在流感病毒環境中存活,這個數字在“干凈”的實驗室老鼠只有17%,此外“骯臟”的老鼠的癌癥發病率也更低。也就是說,通過這種方法既保持了老鼠遺傳學上的穩定性,同時體內又有外來的各種微生物,這種微生物可以保持宿主的健康。
Jameson解釋,微生物對免疫系統有很大的影響,因為野生老鼠經常接觸外來細菌和其他環境影響,這些腸道菌群也在不斷進化幫助宿主去適應環境,對免疫系統無害的微生物或環境因素敏感性降低,而加強對潛在致命性的因素有更強的反應性。人類的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也會存在類似的變化,通過對這些野生老鼠微生物組的研究,可以幫助宿主建立一個更好的免疫系統。
來自于賓夕法尼亞佩雷爾曼醫學院免疫學家John Wherry評價,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建立一套更適合的實驗室老鼠模型,這將更有助于人類各種疾病的預測。
當然,Wherry補充,這種研究還并未發現野生老鼠和人類免疫系統之間存在的聯系。但是這給予科學研究人員一個新的思路,對實驗室老鼠做一些更特別的設計,是否會得到更符合真實情況下的結果呢?
責任編輯:邱艷莉 UN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