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巴根草是白馬湖畔鄉野最普通也最不起眼的野草,這種草地面上的莖葉部分很矮小,不開花不結果,繁殖應該說純粹是靠根系的擴展。我們小時候割豬草或割牛草是看不上它的,因為它的莖葉不鮮嫩,就連老牛在散放時都不愿意光顧它,即使附近已經沒有其它嫩草可吃,牛吃它時嘴里都要反復咀嚼,生怕吃下去不消化。
巴根草通常不會像城里那種草坪草成片地生長,它只是在田間很狹窄的小圩埂上成線條帶狀生存。它不需要過多的陽光雨露,因為小圩埂兩邊都有很茂盛的秧苗或者麥苗,莊稼長高后,兩邊勢必要愈合到一起,把小圩埂空間覆蓋的嚴嚴實實,這樣巴根草就只好屈在地下室里,見不到雨露和陽光。靠它那很堅硬的草莖吸取大自然養分。
要說這巴根草的生命力真是特別頑強,它是在早春百草排芽后第一個泛綠的野草,其它野草多是通過種子獲得第二次生命,而它只是通過嚴冬枯草叢中冒出新芽來,說明它是莖枯葉爛心不死。冬天在興修水利時,如果你要用鐵鍬把它連跟挖起時,會發現草根都是盤在一起的,在枯黃的地下莖里只看到很微弱的生命希冀,這就是其第二年早春發芽泛綠的生命基因。
這巴根草還有一個特點,如果你人為地破壞,根本不會破壞它生存的常規信念。記得插秧時秧田里注滿了水,小圩埂都要下水兩三天,它是一點不感到沉悶,那很狹窄的小圩埂上,插秧時可是農人下地的主要交通要道,挑秧人、插秧人、施肥人、拉繩人包括那些監督勞動質量的土干部每天都要在上面踩踏很多次,它都是巋然不動,仍然很團結地組合在一起。
說實話,這巴根草和其它雜草放在一起,農人是不太反對的。為什么?其一它不會跑到農田里去和莊稼絞到一起破壞農作物生長;其二它還有一點保護生態的本質,那小田埂如果不是它保護早被農人的腳踩踏得不成型了,因為小田埂通常比田里的泥土高出許多,平常大暴雨襲來,有它的保護,田埂上的淤泥就不會被沖垮,不會卸進農田,田還是田埂還是埂,還有它們組合地堅強,連老鼠打洞都要費點力氣;其三是,它不竄高不粗壯,不侵犯莊稼的利益,也就是說只要對農人沒有利害沖突,它生存也就合理合法了。
針對巴根草農村里流行有好些很有哲理的俗語,這些俗語既贊揚巴根草無比可愛,又表現其與世無爭。有一句是:交個巴根草朋友下雨天還把滑呢。這句話怎么說,夏天下暴雨,道路泥濘滿腳是泥不說,還很容易滑倒跌跟頭,跌了跟頭就會滿身都是泥,而你在巴根草上行走可就安全多了。挑秧的人真得感謝巴根草,因為肩頭的擔子一百幾十斤,本身就負重,如果腳下再滑行步就更艱難了,虧田埂上巴根草為他們墊腳,這樣巴根草也就成了農民的朋友,所以鄉野小路上的巴根草一般農人是不會破壞它。其實這句俗語寓意也很深,叫你在交友時不要市儈眼,不要單純向上看、向權看、向官看、向強看、向錢看,巴根草雖然是窮朋友,但它到時候會對你有很大幫助。說實話,你走路滑個跟頭,如果是高血壓、冠心病照樣叫你有生命危險,還有人不防備照樣叫你股骨跌斷受大罪。
有一句歇后語叫走巴根草拄拐棍——步步把滑。意思是說一個人做事要特別嚴謹細心,辦事需特別認真,滴水不漏。行走在巴根草草徑上,本身就已經很平穩不容易滑倒,還要拄著拐棍支撐,這樣保險系數就更大,更安全,就更加有備無患了。
還有一句俗語說的更有點新奇,把巴根草已經人格化了。說某一個人性子慢,話多,善于纏纏綿綿。說這個人抓住巴根草都要談三天。這里面的夸張特別有趣。也許嫌他啰嗦嘴,一般人都不愿意接近他,這樣人只好去交巴根草朋友,也就是他去抓住巴根草曾經支持他行走的“好人”交朋友,向好朋友傾訴衷腸,這樣就出現了抓住巴根草談三天的現象。說明這巴根草還是值得信賴的,還是值得交朋友的。
對于這巴根草農民對它很有好感。我這里想有它生長在田埂可以方便水土保持,這樣田埂上的泥土就不會卸到田里,也不會淌下河,這是一種綠色植被。其次是方便農民行走,下雨天不容易跌跤。還有一點我還更看中它,就是無私奉獻、死而后己的精神。到了寒冬臘月,早先農民生活艱難,收下來的麥草和稻草要繕蓋屋面,要編織草簾遮風擋雨,要鋪床,還要喂牛喂豬,這樣燒火草就緊巴巴的。用農民話說沒有燒不能把腿伸到灶膛里,因此就要去割枯草。割巴根草他們是用一種很鋒利地闊面刀,剮那種連皮帶肉的草皮子,挑到家可好燒惹火呢,只要放幾塊,用風箱一拉,食物一會兒就煮熟了,你不看那連皮帶肉被鏟走,到第二年田埂上又長起了很茂盛的巴根草。
有好多詩人和作家多喜愛寫那些名貴花卉和參天樹木,也許他們有一種市儈地巴結,他們要歌頌的是美麗、富貴、偉岸,根本就沒有人提到過巴根草。他們就根本沒有想到與巴根草交朋友。也許我是天生的鄉土命,我還認為我要交這很平凡的鄉土朋友,因為我同它們交朋友有好處,它們平常對我可親,為我提供方便,我可以在生活的道路上少跌跤,在泥濘中腳步走得穩重。你說我搞了幾十年的南閘民歌,這些鄉土民歌手們不正像這些很尋常的巴根草嗎?
作者簡介
金礦,男,漢族,1952年出生,大專文化。勤筆鄉土民俗散文和鄉土情感散文,曾發表散文六百余篇。有作品曾獲全國相關散文競賽特等獎一次,一等獎三次,二三等獎多次,其作品細膩濃郁的鄉土情感形象得到著名作家紅孩、陸柱國、呂錦華等引薦和好評,已出版《姐兒香兒》民歌散文集等圖書兩本,作品《多彩的流云》獲首屆袁鷹文學獎,現為全國華夏散文學會會員、江蘇散文學會首屆會員代表,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淮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淮安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