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進補,皮膚也需要滋補。
國人冬令進補的目的,主要是藉由食物及中藥材的力量,讓身體更能御寒。但一般人往往只注重食補,卻忽略了皮膚的滋養,以致于富貴手、干性濕疹、皮膚搔癢癥及異位性皮膚炎等各種皮膚病,在秋冬時節更加嚴重。
就中醫而言,秋冬時節燥邪當令,燥則生風,若人的肝腎虧虛,陰血不足,則更易使肌膚失去滋養。就西醫而言,冬季氣候寒冷干燥,易使皮膚汗腺及皮脂腺收縮,油脂及汗液大大減少,加上皮膚血液供給減少,使皮膚干澀粗糙,表皮脫屑、皺紋增多,甚者發癢,更嚴重者,會造成皮膚龜裂,讓人抓狂。
吳清源表示,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代《諸病源候論》中,就提到「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而俱往來于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沖擊為痛,故但搔癢也。」清《外科大成》:「四彎風,生于腿彎腳彎,一月一發,癢不可忍,形如風癬,搔破成瘡。」其中「風搔癢癥」即是現代的皮膚搔癢癥,「四彎風」是異位性皮膚炎。
古人治皮膚病的常用藥,包括當歸、紫草、苦參、黃柏、黃芩、蛇床子等;現在外用的當歸紫草膏及苦蔘霜,口服方劑的當歸飲子及消風散都以上述藥材組成。據現代藥理研究,當歸可改善局部微循環、擴張皮膚血管,以及抗炎、鎮痛和抗菌等作用;紫草可抗炎癥、調節免疫及鎮靜等;黃芩有抗菌、抗病毒、抑制炎癥反應、抗組胺釋放、抑制血管通透性、抗過敏等作用;黃柏有抗菌、促進血管新生、迅速消除炎癥水腫、改善創面微循環、促進肉芽生長和加速傷口愈合等作用;苦參有抗炎、抗過敏、減輕實驗性接觸性皮炎模型炎癥、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織胺等作用;蛇床子有抗變態反應、抗炎等作用。
君 荊芥 防風 牛蒡子 蟬蛻 開發腠理,透解在表的風邪,使風邪得以從外透達 ┌ 蒼術 辛苦溫 散風除濕 │ 濕熱相搏,津水流液─臣 ┤ 苦參 苦寒 清熱燥濕 │ └ 木通 利熱滲濕 ┌ 石膏 知母 清熱瀉火 │ │ 生地 清熱涼血 風毒內蘊,則氣血壅滯,郁而化熱─佐 ┤ │ 胡麻仁 養血潤燥 │ └ 當歸 和營活血 使 甘草 調藥和中并能解毒 |
1.本方是治療風疹、濕疹的常用方劑。以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云片斑點為證治要點。
2.若風熱偏盛而身熱、口渴者,加銀花、連翹以疏風清熱解毒;濕熱偏盛,胸脘痞滿,身重乏力,舌苔黃厚而膩者,加地膚子、車前子、梔子等以清熱利濕;血分熱甚,五心煩熱,舌紅或絳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熱涼血。
3.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屬風濕為患者,均可加減運用。
臨床報道:應用消風散加減治療濕疹44例,每日1劑,一律不用抗敏之西藥,對皮損較重的5例,外用新鮮馬齒莧進行濕敷。44例中,服藥最少者5劑,最多者23劑,平均療程為20天。結果:近期治愈(癥狀及皮損全部消失)38例,基本治愈(僅殘留少許皮損,自覺癥狀基本消失)6例,對痊愈中的27例進行1年左右的隨訪,結果1例復發,26例經過良好。本法對滲出型皮膚損害效果較好,強調在治療過程中飲食要清淡,忌食厚味及辛辣食物(新醫藥學雜志,1976;8:15)。
紫草膏
【處方】紫草500g 當歸150g 防風150g 地黃150g 白芷150g 乳香150g 沒藥150g
【制法】上七味,除紫草外,乳香、沒藥粉碎成細粉,過篩;其余當歸等四味酌予碎斷,另取食用植物油6000g,同置鍋內炸枯,去渣;將紫草用水濕潤,置鍋內炸至油呈紫紅色,去渣,濾過。另加蜂蠟適量(每10g植物油加蜂蠟2~4g)熔化,待溫,加入上述粉末,攪勻,即得。
【性狀】為紫紅色的軟膏;具特殊的油膩氣。
還不會就去藥店買吧
http://hi.baidu.com/lichen_51457/blog/item/ff83578b6badf706c9fc7a07.html萬用紫草膏詳細制作過程..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