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網站英才網聯日前推出調查“職場2012,你在憧憬什么?”。結果顯示,有84%的人開始重新制定職業發展方向,擴充人脈、準備用跳槽來改善生活、憧憬未來。
本次調查中,近九成職場人認為在一家企業工作很難會有漲薪、晉升機會,因此只有2%的人仍在堅守。英才網聯職場專家苑航表示,在職場中,一個人的提升,企業需要綜合評定很多因素,包括員工的穩定性、忠誠度、工作態度、人際交往以及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所以不要盲目跳槽,一定要審視自身的能力,不要出現職業斷層,否則會影響未來的發展,步入更加危險的“瓶頸期”。
本月開始,2012年第一個招聘旺季也拉開了帷幕。中華英才網發布針對職場人士的2012年一季度擇業傾向調研結果顯示,面對今年的就業壓力,23%的調查參與者希望應聘到更大的企業工作;27%的調查參與者則更青睞盈利狀況好的企業;33%則表示愿意到發展更快、機會更多的行業或城市求職,只有17%的職場人士選擇按兵不動。
這正說明,面對今年就業形勢依然緊張的局面,職場人士普遍希望抓住春節過后企業集中招聘的時機,早些避開“求職難”的大潮,以應對就業市場潛在的風險和壓力。
對于此次調研結果,中華英才網分析認為,與往年相比,2012年職場人士“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求職心態愈加迫切。在選擇未來東家時,在市場上占據一定優勢的龍頭企業是他們的首選,同時也會考慮企業所在區域或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這一結果反映了求職者對于宏觀就業形勢嚴峻的敏感性。
跳槽三字訣
穩 先評估風險后再跳
媒體人小劉已經習慣了“一年一跳”的職場生涯,從報社到雜志,再從雜志到報社,畢業近7年的小劉一直在傳統媒體中跳來跳去。如今,新媒體發展迅猛,小劉又動了去網站發展的念頭。
分析:回顧一下自己的跳槽經歷,你會發現辭職的理由大同小異。由此可見,很多問題不能通過跳槽來解決,而是要尋找“病根”,并對癥下藥:如果是能力不足,要想方設法提高自己在工作上的綜合勝任力;如果目前的平臺趨勢不適合,真到了非跳不可的地步,那么一定要明確職業定位,找到合適的新平臺,并評估跳槽的風險,尋找時機。
建議:做好準備,計劃周全,跳槽順其自然。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跳槽常常“跳糟”。
準 找工作也是找自我
我喜歡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適合干什么?工作3年的小史一直搞不清楚這些問題。小史做過中學老師、推銷過保險、當過唱片公司企宣,最近又萌發了考公務員的想法。
分析:在進行職業規劃咨詢的人群中,這個問題的出現頻率高達90%。很多人對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價值觀“一問三不知”。完全找不到方向。不少人因此不停地換工作,或已經在家長時間待業。
缺乏自我認知,是造成這個問題的“元兇”。建議采取自我提問的方式,思考答案的同時也是一種反省:我平常喜歡做什么?是否想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為此我是否嘗試過尋找可能的機會?對于這個可能的方向,即使碰到困難和阻礙,我是否會克服困難堅持走下去?如果這些問題你能找到確切的答案,那么你的職業定位已經初具雛形。如果你在反復思考后仍無法得出答案,那么,最好的辦法,是立即請教職業規劃師。
建議:找工作也是“找自己”的過程,當你對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特長和職業價值觀有清晰了解后,要找什么工作,答案已在心中。
狠 果斷走出職業“圍城”
曾經在美國和香港知名企業工作過的聞先生是學法律出身的,回到北京后一直在一家投資公司負責處理法律事務,年薪上百萬元。但聞先生一直希望自己還能做回一名優秀的律師,帶著團隊四處搏殺。面對一家律師事務所拋出的橄欖枝,聞先生又陷入了猶豫目前的工作是年薪制,收入穩定。而做律師則需要擔負律所的經營任務,收入可高可低,壓力遠遠大于現在。
分析:向陽職業規劃咨詢中心的數據顯示,尋求職業咨詢的個人客戶中,有3成左右的職場人拿著高薪,心中卻有很多忐忑,雖然沒成就感、價值感,但是沒了這份工作,自己和家庭都沒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所以只能被一腔的憋屈壓得喘不過氣。
有很多人在一個安逸、薪水又不錯的環境中,但自己沒成就感,又沒作為,有的人甚至還厭煩眼前的工作。其實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僅很難有成就,而且很可能因為消極的狀態讓自己在競爭的激流中不進則退。
建議:與其磨磨蹭蹭浪費時間,如溫水煮青蛙一般等待“死亡”,不如趁早做計劃,用行動來拯救你的職業生涯。要走出“圍城”,你得對自己狠下心來,逼自己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