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些朋友,也總是喜歡輾轉于不同的圈子,到處派發印著各種頭銜的名片,追逐著和他不在一個世界的牛人。聚在一起的時候,認識了更多的人成為了他們炫耀的資本。而和他們一比,我就是個愣頭青,社會關系簡單到令人發指。
然而很多時候,我卻總是能夠受到上天的眷顧,遇到一些給我帶來好運的貴人,而這,又是讓他們訝異的一面。
從經濟學的角度望過去,任何人和人之間的有效社交,都建立在雙方對于各自價值的認可上。這其實就是一種等價交換,就像做生意,你付的錢,在我眼里夠足,而我給你的貨,在你眼里夠好,然后這筆買賣就是共贏的,各自皆大歡喜,再一次交易的可能性就更大。而如果價值交換的天平一旦傾斜,那么必有一方吃虧,一拍兩散是遲早的事情。
那些囫圇吞棗式重量不重質的低效社交,往往對于我們來說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精力。你積累的所謂人脈,不過是躺在你通訊錄里的一連串牛逼的名字,抑或只是朋友圈里永遠裝睡的僵尸粉,陌生而又孤傲,實際上和你的生活沒有半毛錢關系,即便是他們偶爾的一次點贊也充滿了悲涼。
而有效的高質量社交,是你和他站在同一個高度,彼此平視,相互尊重。你有他欣賞的資本,而他有你渴望的資源,雖然看似有些 “功利”,但卻是最深入人性的。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幫你,而你也不會漫無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情。每個人都在根據自身的價值體系來對社交進行選擇,而這種選擇常常是基于對等的價值交換。
只有當你能夠匹配別人的付出,你才能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獲益。這種高質量的社交,不僅能夠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遇,更可以給你帶來實質性的快速成長。
1
你在別人眼里有利用價值嗎?
人脈的本質是你在別人眼里的利用價值。每個人在人生之路上都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終成過客,而有些人卻能變成你的貴人。
好好審視自己,回顧過往,你到底積累了什么樣的價值,值得別人因此而跟你有人生的交集,甚至跟你結伴同行呢?
也許你有很豐富的職場經驗,能告訴別人工作中我們應該繞過的那些坑;
也許你有很精彩的旅游閱歷,能給別人的世界帶來不一樣的風景;
也許你有很棒的繪畫能力,能為別人帶來美的享受和創作的沖動;
也許你有幽默風趣的談吐,能讓別人在跟你輕松的交流中有所感悟。
在別人的眼里,永遠都存在一副有色眼鏡,它會過濾掉你人生的大部分色彩,只透視出你本身所擁有的價值。
有個剛入職場的小朋友,問我怎樣才能更好地和周圍同事相處。畢竟他剛入職場,自己的表現還太稚嫩,很多事情做得不如人意,而大家似乎也有意無意地忽視他。我很直截了當地跟他說,你得找找身上有什么值得被別人利用的點。
他也是聰明,把自己寫論文的執著勁用在了會議記錄上。此后的每一次會議結束,周圍同事都能收到他的郵件,其中附上了簡潔卻又不失詳盡的會議摘要。漸漸地,周圍的每個人都開始主動跟他確認工作會議上的一些重點,而他也自然很順利地融入了職場生活。
在想要融入高質量的社交圈的時候,請你先找到自己身上可被利用的價值點。你不優秀,就很難有有效的社交。所以,請好好努力,讓自己的分量足夠重,這樣才能夠變成別人眼里熾手可熱的金子。
2
抉擇之 給予者 VS 索取者
最近加入了很多社群,一方面是自己想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共同進步,另一方面是想要了解社群是如何運作的。而在一個社群中,我們一般可以看到三類人,一類是默默裝睡者,一類是被動索取者,而最后一類是主動給予者。
默默裝睡者,我們就不談了,因為你永遠也叫不醒裝睡的人。
被動索取者,從來都是給自己的不作為找各種借口,在群里問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似乎思考從來都和他們無關,甚至依賴他人成癮。
而主動給予者,則從來都是能從別人的視角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問題。我總是可以在群里看到有人主動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也能看到有人將自己真正思考過的問題拿出來拋磚引玉,這些都是主動給予的表現。
如果你是一個索取者,你必然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更不會理解施比受更有福。
如果你是一個給予者,你必然會從只關注自己轉變為觀察整個世界。這個時候你愿意去了解別人的需求,從別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努力的方向。
成為給予者,會讓你不斷地去磨礪自己的優勢,展示自己的優秀和實力,更會讓你不斷反省思考,發現自己的缺點和劣勢,進而不斷修正不斷成長,最后終將讓自己變得更為強大,而這也是成為給予者的反塑作用。你越強大,你就越能影響周圍的人,而你的影響力越大,你也會變得越強大。
隨著你不斷的自我成長,你能給予他人的也就越多,你也就必然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貴人。同時,你的收獲也絕不會低于你的付出,因為會有更多人對你的成功喜聞樂見。
在家庭中,請想想你能給予家人什么;在職場上,請想想你能給予老板什么;在和別人交往中,請想想你能給予他們一個什么樣的自己。
成為給予者,你最終會成為社交的鏈接點。你不僅僅會是別人的貴人,更會吸引你自己的貴人。當每個信任你的人因為你而認識更多的人,因為你而做出更牛逼的事情,那你的社交價值絕對能夠給你足夠的回報。
3
真誠,是你最重要的籌碼!
當你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的時候(這其實是不太可能的,那只不過是你沒有認真思考罷了),不要忘了,你手里還有真誠這個最重要的籌碼!任何有效的社交,都是建立在互信合作的基礎上,而真誠絕對是社交過程中的催化劑。
我交朋友有個基本原則就是,大家必須真誠以待。
記得今年過年準備出國旅游的時候,在攜程工作的朋友就非常熱心地幫我找合適的旅游團,甚至還提出如果韓國不合適,還可以去新加坡,那里正好有朋友的家人。這些都是從我的視角出發的真心幫助。正是朋友的真誠,讓我和她在曾經的公司分道揚鑣之后,依然能夠保持緊密的聯系。
我想你肯定也有一些朋友,雖然許久未聯系,但是一見面的時候,仍然能夠立馬和他重拾過往美好的回憶。而這樣的感覺正是來自于彼此的真誠。
真誠是可以瞬間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一種特質,它讓我們思維的角度更加開放,也讓內在的感受更為真切。我們從真誠出發的為人處事,往往也會讓別人如沐春風,一點都不矯揉造作。
當我們和周圍人交往的時候,走點心才能讓彼此的關系更長久。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因為看到彼此的優秀和共同點而開始。然而,在以后歲月的流逝中,彼此的真誠相待,才是我們一路同行的根本支撐。
人生之路漫漫,我們總會在某個轉角處遇到一些人,一些事。有的人,漸行漸遠,有的人,一轉頭,依然和你并肩。而關于有效的社交,就是你遇到了我之后,變成了一個更優秀的你,而我在跟你同行的路上,也變成了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