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湖南十大地方風(fēng)味
作者:羅繼湘 徐世陽 廖松平 黃惠明 劉燦
主持人葉子:湖南菜主要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區(qū)和湘西山區(qū)三大地方風(fēng)味構(gòu)成,這三大風(fēng)味又可細(xì)分為幾個個性鮮明的分支。這一次,葉子為你踏遍三湘,遍訪十大流派,尋來了正宗的料,正宗的汁,正宗的做法。
石頭系列    制作/陳水明
石頭菜與石鍋菜有異曲同工之妙,是食客追求的一種“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酒食新境界。它的源頭應(yīng)追溯到遠(yuǎn)古“石器時代”,在烹飪界來講就是“石烹時代”,即以石頭為傳熱方式使菜肴成熟并保持溫度。石頭菜是用干凈的雨花石(三四厘米見方)在燒成七八成熱的油中略炸一下,放入干鍋中,與做成半生的菜肴混合,使之成熟并能保持菜肴的脆嫩,它的制法新穎,一般都是在餐桌上操作,可增加餐桌上的氣氛并吊起顧客的食欲;石鍋菜以石鍋為盛器,石鍋重約一二十斤,一般是放在小煤爐上小火燒十幾分鐘,上桌后可保溫達(dá)半個小時。
石頭鮮魷
原料:鮮魷魚板500克,野山椒、蔥各10克,紅椒、姜各5克,韭菜段5克。
調(diào)料:鹽5克,味精3克,香油10克,米醋15克,油50克。
制法:1、將鮮魷魚板洗凈切成3厘米寬、4厘米長的梳子形片待用,將野山椒、蔥、紅椒、姜切指甲片大小待用。2、鍋上大火燒沸水,將魷魚片過水(20秒左右)撈出瀝干。3、大火燒油至八成熱先離火,將魷魚片過油(不超過10秒)撈出。3、鍋放底油燒至六成熱,將野山椒、蔥、姜大火煸出香味,放入紅椒略煸,再放鹽、味精、米醋中火翻炒幾秒,下魷魚片與配料快速拌勻,放入韭菜段,倒入燒熱的石頭上面,淋香油上桌即成。
特點:魷魚片酸辣鮮嫩、為佐酒佳肴。
石頭豬肝
原料:豬肝300克,紅椒75克,云耳20克(即云南黑木耳),干凈雨花石十幾塊,蒜苗段3克。
調(diào)料:鹽5克,味精3克,香油5克,色拉油50克,生粉5克。
制法:1、將豬肝洗凈切成0.2厘米厚、3厘米見方的片待用,紅椒、云耳切成2厘米見方的片待用。2、鍋內(nèi)放油燒五成熱,將豬肝滑油1分鐘撈出瀝油。3、鍋放底油燒六成熱,下紅椒、云耳大火炒香后加入鹽、味精放入豬肝大火翻炒30秒,勾薄芡淋香油,撒上蒜苗段盛入干鍋中,上桌后菜與石頭攪拌后食用。
特點:滑嫩爽口。
注:石頭需選用干凈的雨花石(三四厘米見方),放在燒成八成熱的油中略炸一下,放入干鍋中。
石頭鱔魚
原料:鱔魚500克,青椒、紅椒、芹菜、姜各10克,雨花石十幾塊。
調(diào)料:鹽、味精、老抽各3克,蠔油7克,色拉油50克,香油2克。
制法:1、將鱔魚宰殺去內(nèi)臟、骨頭、頭,鱔魚肉切成3厘米長的段待用。姜、芹菜、青椒、紅椒切3厘米長的條待用。2、大火燒油至五成熱,將鱔魚段滑油20秒撈出。3、鍋下底油燒六成熱,下入姜、芹菜、青椒絲、紅椒絲大火煸香,放入鱔魚段加調(diào)料大火翻炒30秒至七成熟,出鍋放入炸熱的石頭中淋上香油上桌即成。
特點:鱔魚滑嫩、營養(yǎng)豐富。
石頭腰片
原料:豬腰1000克,紅椒20克,韭菜10克,姜5克,雨花石十幾塊。
調(diào)料:鹽5克,味精3克,蠔油6克,老干媽辣醬5克,色拉油30克,水淀粉2克,香油2克。
制法:1、將腰子片開去臊切成0.5厘米厚的梳子片,紅椒切塊、姜切絲,韭菜切成4厘米長的段待用。2、大火把水燒開,將腰片在沸水中焯6秒立即撈出沖涼。3、鍋下底油燒六成熱,依次將姜、老干媽辣醬、紅椒大火炒香,下入腰片、韭菜,再加鹽、味精、蠔油中火翻炒5秒,勾薄芡、淋香油盛入燒熱的石頭上面即成。
特點:香辣、滑嫩。
石鍋系列   制作/肖建軍
石鍋回頭魚
原料:回頭魚1條(即魚回魚,約500克),姜3克,紫蘇2克,蒜3克,蔥3克。
調(diào)料:鹽10克,味精3克,辣妹子醬10克,胡椒粉5克,色拉油100克,鮮湯1000克。
制法:1、活回頭魚殺后除內(nèi)臟洗凈待用,從脊骨兩側(cè)下刀將魚肉取下切0.3厘米厚的片,魚骨頭剁4厘米見方的塊待用,姜、蒜切片待用,蔥切蔥花,紫蘇切絲。2、鍋內(nèi)放底油燒至七成熱,放姜、蒜、紫蘇大火煸香下入魚骨頭塊用中火煎香,加鮮湯燒滾,依次加入鹽、味精、辣妹子醬、胡椒粉,大火煮3分鐘后撈出骨頭放入燒熱的石鍋內(nèi),再將魚片下入原湯中火煮開,略帶湯汁舀入石鍋內(nèi)撒上蔥花即成。
特點:魚肉細(xì)嫩,湯紅微辣。
石鍋肥腸
原料:肥腸2000克,紅椒、洋蔥各20克。
調(diào)料:鹽、味精、姜、蒜各5克,蒜苗5克,米酒10克,色拉油1000克(實耗100克),鹵水2000克(骨頭湯放八角、桂皮、白蔻、香葉煮開制成)。
制法:1、大火將水燒沸,肥腸汆水后沖涼洗凈,放入囟水中,中火囟制1小時后取出,切成2厘米長的段,紅椒、洋蔥、姜、蒜等切片待用,蒜苗切1厘米長的段。2、大火燒油至五、六成熱先離火,放入肥腸略炸上色后,撈出瀝油。3、鍋放底油,燒至六成熱,下紅椒、姜、蒜、洋蔥大火煸香,加入鹽、味精、肥腸、蒜苗段大火翻炒5秒鐘出鍋裝入燒熱的石鍋即成。
特點:干脆香辣、佐酒佳肴。
石鍋桂魚
原料:小桂魚750克,豆豉、姜、蒜、干辣椒各5克,香菜段3克。
調(diào)料:鹽15克,味精10克,鮮湯100克,色拉油1000克。
制法:1、活桂魚宰殺去內(nèi)臟洗凈待用,干椒切段、姜切片。2、鍋燒油到七成熱,下入桂魚小火浸炸20秒鐘炸酥撈出瀝油,待用。3、鍋內(nèi)放底油燒至六成熱,依次下入姜、豆豉、蒜、干辣椒大火炒香加入鮮湯、鹽、味精,放桂魚、香菜段后轉(zhuǎn)小火燒1分鐘,盛入燒熱的石鍋內(nèi)即成。
特點:外焦內(nèi)嫩、干香咸辣。
石鍋墨魚仔
原料:小墨魚1000克,泡椒100克,蔥20克,姜20克。
調(diào)料:鹽、味精各5克,胡椒粉3克,色拉油100克。
制法:1、將墨魚仔去內(nèi)臟、墨囊,洗凈待用,蔥切段待用,姜切指甲大小的片。2、鍋內(nèi)放底油燒六成熱,下入泡椒、姜片大火炒香,再下入墨魚仔小火炒40秒,加入鹽、味精、胡椒粉翻炒幾下出鍋,盛入燒熱的石鍋內(nèi)放蔥花即成。
特點:紅白相間、鮮嫩咸辣。
石鍋龍蝦仔
原料:龍蝦仔1000克(即淡水小龍蝦),紅椒10克。
調(diào)料:鹽、味精各5克,辣妹子醬6克,色拉油1000克(實耗80克),高湯200克,姜、蒜各5克,鮮紫蘇1克,香蔥2克。
制法:1、活龍蝦仔把頭掰掉,將蝦尾中間的一葉左右搖晃使松動,然后將之抽掉把沙線帶出,紅椒、姜、蒜、紫蘇切成米狀待用。2、鍋上大火燒油至七成熱后先離火,將龍蝦仔放油中炸兩次(每次都是一過即撈出),以保證外酥里嫩。3、鍋放底油,燒六成熱依次下入紅椒、姜、蒜、鹽、味精、辣妹子醬、紫蘇大火煸出香味,加入高湯大火燒開后放入龍蝦仔,轉(zhuǎn)小火燒1分鐘出鍋裝入燒熱的石鍋撒上蔥花即成。
特點:鮮、辣、香。
瓦片系列    制作/顏克華
農(nóng)家菜最具特色的就是用粗瓷碗裝菜,它的優(yōu)點在于菜的熱量不易流失,菜浸在湯汁內(nèi)越吃越有味。 瓦片菜是在鐵板菜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移植創(chuàng)新而來的,所用的瓦片是用泥土燒制,與沙缽、瓦罐的質(zhì)地相同,雖不及瓷碗的瓷質(zhì)細(xì)膩,但比 瓷碗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點——質(zhì)地粗疏,能放在火上加熱。瓦片使用前要燒熱,既有鐵板上桌時熱氣騰騰的氣氛,又不像鐵板易熱也易涼,更能保溫及避免營養(yǎng)成分的流失,原汁原味、香郁可口。
瓦片雙脆
原料:雞胗、豬肚尖各500克,湖南小紅椒10克,蒜苗10克。
調(diào)料:鹽、味精、姜、蒜各5克,色拉油2000克,雞精10克。
制法:1、雞胗、豬肚尖洗凈片成1厘米厚的片,各剞十字花刀,成荔枝形,用鹽、味精腌漬待用。2、小紅椒切成小圈,蒜苗切小粒,姜、蒜切末,蔥切蔥花。3、鍋中放油燒四至五成熱,將腌漬好的雞胗、豬肚尖過油10秒左右撈出瀝油。3、鍋中留油少許,燒六成熱,下入姜末、小紅椒、蒜粒小火煸炒出香味,放入雞胗、肚尖、蒜苗大火略翻炒,勾薄芡出鍋裝入燒熱的瓦片即成。
特點:外不見油、鮮美脆嫩。
瓦片魚絲
原料:草魚1000克,紅椒、青椒、香蔥各10克。
調(diào)料:鹽、味精各10克,生粉20克、雞蛋1個,色拉油1000克(實耗100克),香油2克。
制法:1、先將草魚宰殺,除去內(nèi)臟、魚鰓、洗凈,沿脊骨劈成兩半。2、將分成兩半的魚沿魚身大刺的弧度將肉片下,魚肉切成4厘米長、0.5厘米寬、0.2厘米厚的粗條,放鹽、味精腌漬10分鐘后用生粉、蛋清上漿待用。鮮紅椒、青椒切成4厘米的絲,蔥切成段待用。3、鍋洗凈放油500克燒至四成熱后離火,把腌漬好的魚肉滑油半分鐘撈出瀝油。4、鍋內(nèi)留底油10克燒至六成熱,放紅椒絲、青椒絲、蔥段大火煸炒出香味后,放入魚絲,大火翻炒1分鐘后勾芡、淋香油出鍋裝入提前燒熱的瓦片(中火燒1-2分鐘至150℃左右),瓦片放在盤子上上桌。
特點:油光發(fā)亮,口味清淡,是下酒的好菜。
瓦片牛蛙
原料:牛蛙1000克,香菇、紅椒各10克。
調(diào)料:鹽10克,太太樂雞精3克,姜、蒜、料酒各10克,色拉油2000克(實耗100克),辣妹子醬5克。
制法:1、將牛蛙宰殺去頭,剁成1厘米見方的丁,香菇、紅椒、姜、蒜各切成菱形片待用。2、將剁好的牛蛙用鹽、雞精、料酒腌漬10分鐘。3、鍋中放油燒至七成熱后先離火,放入牛蛙浸炸1-2分鐘至外酥里嫩撈出瀝油待用。4、鍋中留油燒六成熱,下姜、蒜、香菇、紅椒大火煸炒出香味,放入炸好的牛蛙、辣妹子醬,大火翻炒均勻,淋香油出鍋裝入燒熱的瓦片即成。
特點:鮮香、嫩。
瓦片盒子豆腐
原料:豆腐500克,五花肉50克,馬蹄(即荸薺)20克。
調(diào)料:鹽5克,味精、姜、蒜、蔥各3克,生粉10克,雞精10克,雞蛋1個,香油3克,色拉油1000克(實耗200克),辣妹子醬10克。
制法:1、將豆腐切成長4厘米、寬3厘米、厚2厘米的長方體,從一面開小洞摳出里面的豆腐成盒子,蔥切成蔥花。2、五花肉、馬蹄跺成末,姜、蒜切成米粒狀,放在剁好的五花肉、馬蹄末中攪拌均勻,放鹽、味精、蛋清腌漬5分鐘待用。3、將2中調(diào)好的餡放入摳好的豆腐盒中,粘上干生粉封口。4、鍋放油燒至七成熱放入做好的豆腐盒子小火炸至金黃色撈出,放入燒熱的瓦片中,撒上蔥花待用。5、鍋上大火,放水100克,加辣妹子醬、雞精調(diào)成稠糊后淋在炸好的豆腐盒子上,再淋香油上桌即成。
特點:外脆里嫩、微辣、口味醇正。
瓦片手撕鹽火局雞
原料:鹽火局雞1只,冬筍、鮮紅椒、青椒各10克。
調(diào)料:鹽2克,味精2克,姜、蒜各3克,香菜8克,色拉油1000克(實耗100克),醬油2克,蠔油3克。
制法:1、將鹽火局雞去骨,撕成長4厘米的粗條,冬筍、鮮紅椒、青椒切成4厘米長的粗條,姜、蒜切粗絲,香菜切10厘米長的段。2、取鍋上大火放油燒至五、六成熱,放入撕好的雞絲小火滑15秒撈出待用。3、鍋中留油,燒六成熱放入冬筍、鮮紅椒、青椒、姜、蒜大火煸香,放入過好油的雞絲加入醬油、蠔油、鹽、味精、香菜大火翻炒后裝入燒熱的瓦片中即成。
特點:鮮嫩不咸、口味醇正。
相關(guān)鏈接
鹽火局雞制法:選用毛重在1250克左右未產(chǎn)過蛋的當(dāng)年母雞,宰殺洗凈后晾干水分。將雞腹內(nèi)放入5克姜片、一根大蔥、一顆八角,然后將紙表面涂上一層薄薄的花生油,把雞體包嚴(yán),不要外露。大鐵鍋置火上,放入粗鹽粒炒熱,至鹽粒爆跳,先取出一半,再把包好的雞坯放在滾燙的熱鹽中,然后把另一半熱鹽均勻地蓋在雞身上,蓋好鍋蓋,放火爐上,用微火加熱,火局烤約40分鐘左右即熟。出鍋后剝?nèi)グ垼礊槌善贰?鹽火局雞應(yīng)趁熱食用,食用時將雞改刀,再拼擺為雞狀上桌。吃時帶調(diào)味汁,調(diào)味汁用香油、細(xì)鹽、砂姜粉、味精、豬油調(diào)勻制成。鹽火局雞的特點是肉質(zhì)細(xì)嫩、味道清香、皮脆骨酥、鮮美可口。
瓦片棗紅銀芽里脊
原料:豆芽1000克,干紅棗10克,豬里脊肉20克,紅椒10克。
調(diào)料:鹽5克,味精3克,色拉油1000克(實耗50克),生粉10克。
制法:1、將豆芽兩頭去掉,里脊肉切5厘米×0.3厘米×0.3厘米的絲,紅椒切絲、蔥切段。2、里脊肉用鹽、生粉腌漬好,紅棗泡發(fā),去核切絲。3、鍋上火放油燒至三、四成熱,將里脊絲滑油十幾秒后立即撈出待用。4、鍋留油燒六成熱,放紅椒絲、紅棗絲、銀芽段大火煸炒幾秒鐘后,放入肉絲、鹽、味精,大火翻炒均勻,勾薄芡出鍋裝入燒至150℃左右的瓦片即成。
特點:口味清淡、味鮮美。
長沙干鍋菜
長沙干鍋菜,起源于長沙,它以鐵鍋烹制,取料廣泛,成菜有少量湯汁,重油重色,原汁原味,吃口濃香,風(fēng)味獨特,湯汁濃厚。干鍋菜講究香辣、鮮嫩、爽脆。干鍋既是盛器,又是一種獨特的烹制方法,上桌前需提前燒熱。
干鍋菊花牛鞭
原料:牛鞭500克,雞胗30克,鴨胗30克。
調(diào)料:豆瓣醬3克,桂皮3克,八角2克,整干椒3克,鹽3克,味精2克,色拉油50克,醬油5克,姜3克,蒜瓣3克,高湯200克。
制法:1、將牛鞭洗凈放清水中煮15分鐘后撈出,去尿筋,切菊花刀。雞胗、鴨胗切菊花刀。2、炒鍋放底油,下桂皮、八角、整干椒、蒜瓣、豆瓣醬大火煸香,放入切好的牛鞭花、雞胗花、鴨胗花,放入高湯小火熬8分鐘至入味,用醬油上好色,加鹽、味精調(diào)味,出鍋裝入干鍋即可。
特點:入口酥爛,味香醇厚。
制作關(guān)鍵:牛鞭要煨爛,應(yīng)用小火,避免糊鍋。
干鍋檳榔鴨
原料:水鴨1只(約1000克),青紅椒各3克,干檳榔10克,姜15克,蔥10克。
調(diào)料:色拉油250克,鹽3克,味精8克,醬油8克,糖5克,豆瓣醬5克,料酒20克,香料包(八角、桂皮、香葉、草果、丁香各2克),香油3克。
制法:1,將水鴨宰殺、拔毛去內(nèi)臟,斬成6厘米見方的塊,沸水中焯2分鐘撈出。姜切片,蔥切段備用。2,鍋放底油,燒到六成熱,下入姜片、豆瓣醬和香料大火煸香后,下入鴨塊,烹料酒,放入鹽、味精、醬油、糖、蔥段、青紅椒、干檳榔大火煸炒2-3分鐘,轉(zhuǎn)小火煨25分鐘將鴨塊煨爛(若用高壓鍋,壓5分鐘即可),盛入干鍋,淋香油帶小火上桌即可。
特點:檳榔味香濃,口味鮮辣。
干鍋黑山羊
原料:黑山羊肉600克。
調(diào)料:桂皮3克,八角2克,豆瓣醬3克,整干椒5克,蒜瓣10克,姜片、蔥花各10克,鹽5克,味精3克,色拉油50克,料酒7克,醬油6克,胡椒粉2克。
制法:1、黑山羊肉切成條,氽水待用。2、炒鍋放底油,下入羊肉條煸炒,邊炒邊烹料酒,下入蒜瓣、姜、桂皮、八角、整干椒,放入醬油、豆瓣醬大火煸香,加高湯、鹽,改小火煨10分鐘出鍋,放胡椒粉、味精、蔥花即可。
特點:黑山羊有滋陽補腎功效,為冬令進(jìn)補之佳肴。
干鍋鵝腸
原料:洗凈的鵝腸500克,青紅椒15克。
調(diào)料:豆瓣醬3克,鹽3克,味精2克,色拉油50克,蔥5克,姜10克,蒜瓣8個,料酒6克,醬油3克,高湯100克,辣妹子醬3克。
制法:1、將鵝腸氽水15秒撈出,切3厘米長的段。青紅椒切小塊。2、鍋燒底油至五成熱,下豆瓣醬、蔥、姜大火煸香,下鵝腸煸炒30秒,烹料酒,放入辣妹子醬、蒜瓣,用醬油上好色,放入鹽、味精、高湯,改小火煨5分鐘,放青紅椒塊翻炒出鍋出鍋裝入干鍋帶火上桌。
特點:鵝腸脆嫩,是下酒好菜。
制作關(guān)鍵:氽水時間不宜過長,要保證鵝腸脆嫩。
益陽筍子菜
益陽之地多竹,有竹鄉(xiāng)之稱。竹筍入饌,用途十分廣泛,既可作主料,又能作配料;既能與雞、魚、肉、蛋等葷菜為伍,又能與豆制品、蘑菇、莖、葉等植物菜同燒。適于炒、煮、燜、燴、燒等多種烹調(diào)方法。
芙蓉筍泥
原料:冬筍尖200克,雞脯肉75克,肥膘肉25克,熟火腿15克,油菜心12個,雞蛋清5個。
調(diào)料:熟豬油75克,鹽3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濕淀粉50克,雞湯100克,雞油10克。
制法:1、將冬筍剁成泥。雞脯肉和肥膘肉捶剁成細(xì)蓉,盛入碗內(nèi),加入雞蛋清(2個)攪勻。將火腿切末。油菜芯洗凈在開水中汆一下?lián)瞥鲞^涼,加鹽、味精腌漬入味。雞蛋清(3個)用筷子打起成雪麗糊。2、炒鍋內(nèi)放入熟豬油(25克),燒至七成熱,下入冬筍泥中火炒至微帶香味時出鍋,盛入碗內(nèi),加入雞肉肥膘肉蓉、雞湯、鹽、味精、濕淀粉、胡椒粉攪勻。3、炒鍋內(nèi)放入熟豬油,燒至八成熱,下入調(diào)好的筍泥肉蓉料小火翻炒至九成熟時,再倒入雪麗糊炒熟,淋入熱雞油盛入大盤內(nèi),周圍拼上油菜芯,撒上火腿末即成。
特點:此菜白中透黃,鮮香軟嫩,用調(diào)羹舀食,落口消融。
熘柴把雙冬
原料:水發(fā)香菇250克(選用為直徑6厘米者最佳),凈熟冬筍250克,大紅辣椒20克,干黃花菜30克,小油菜16棵。
調(diào)料:豬油500克(約耗120克),料酒8克,精鹽2克,醬油8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白糖2克,蔥50克,雞湯150克,濕淀粉20克,香油8克。
制法:1.去蒂香菇、冬筍都切成5厘米長、1厘米粗的條。去蒂去籽大紅椒、蔥切成條。白菜包洗凈。2.將黃花菜的根部摘去,泡開并用冷水洗凈,擠干水分,攤放木板上,每根黃花菜上,放香菇和冬筍各5根、紅椒和蔥段各2根,捆成柴把。用雞湯、醬油、鹽、白糖、味精、胡椒粉、濕淀粉對成汁。3.鍋內(nèi)放底油燒到六成熱,下入白菜苞加鹽炒入味,盛出裝盤。另用鍋放油燒至七成熱,下入柴把雙冬稍炸一下,倒入漏勺瀝油。另起鍋加底油,下柴把雙冬,烹料酒,澆上對好的汁,翻炒幾下,淋香油,盛出整齊地分兩行擺入長盤內(nèi),與白菜苞拼擺裝盤即成。
特點:香菇醇香,冬筍脆嫩,微辣鮮香。
鍋貼蘭花冬筍
原料:熟冬筍300克,蝦仁150克,豬肥膘肉200克,雞蛋清2個,香菜10克,紅櫻桃10個。
調(diào)料:香油8克,料酒8克,鹽5克,味精1克,白糖2克,清湯150克,花椒粉1克,胡椒粉1克,蔥15克,姜15克,淀粉15克。
制法:1、將蔥和姜搗爛,加料酒取汁制成蔥姜酒汁。紅櫻桃一切兩半。香菜摘葉洗凈切段。2、蝦仁洗凈,用刀刃和刀背捶剁成細(xì)蓉,放入蔥姜酒汁、鹽和清湯攪上勁,加入雞蛋清、味精、白糖、胡椒粉、濕淀粉拌制成餡。3、冬筍切成3厘米長、2厘米寬的連刀象眼片,每3片為一組,將冬筍掰開,即成蘭花形瓣。4、肥膘肉下入湯鍋煮熟(斷生為準(zhǔn),切勿煮爛),取出稍涼,切成5厘米長、3厘米寬、3毫米厚的長方片(計20片),用凈白布抹干油脂、水分,兩面粘上干淀粉,攤平放好,上抹蝦仁餡,兩端插入蘭花形象眼片,中間放上香菜葉和半粒紅櫻桃。5、平鍋上火加底油燒至六成熱,將蘭花冬筍用文火煎至肥膘油排出,要不停地轉(zhuǎn)動,煎至焦酥呈金黃色,然后潷去油,加入花椒粉、香油,整齊地擺入盤內(nèi)即可。
特點:色澤美觀,酥脆香鮮,味美可口。
岳陽水產(chǎn)菜 制作/許軍
岳陽地處洞庭湖畔,它不僅以名勝古跡吸引游客,還有獨具地方風(fēng)味的佳肴膾炙人口。在岳陽菜肴中,以烹制水產(chǎn)品最為有名。現(xiàn)在岳陽用各種魚類烹制的名菜就有90多種,其中尤以“巴陵全魚席”享譽四面八方。
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的岳陽水產(chǎn)菜,具有三大明顯特點:一是選料地道。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yōu)勢,突出洞庭特色。如“銀針雞汁魚片”就是使客人既賞珍品銀針沖泡后“三上三下”如戟林立的風(fēng)姿,又可品嘗鮮嫩可口的雞汁魚片。又如粉蒸魚回魚,采用翠竹盛裝一同蒸制,既保持了原蒸魚的特色,又利用翠竹的清香,成為風(fēng)格獨特的巴陵名菜。二是制作講究。講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一魚多味。僅翠竹粉蒸魚回魚的佐料,就達(dá)18種之多。三是品其味,不見其形。岳陽水產(chǎn)菜清香四溢,味別多樣。
茄子燉魚頭
原料:魚頭1個400克,茄子100克,紅辣椒10克,姜10克,紫蘇3克。
調(diào)料:鹽8克,味精2克,剁椒6克,料酒6克,胡椒2克,香油2克,清湯150克,蔥3克。
制法:1、辣椒切滾刀塊。魚頭剁成5厘米長、3厘米寬的塊,茄子切滾刀塊入五成熱油滑油撈出。2、鍋下底油燒六成熱,入姜塊煸香,下入魚頭稍煎一下,烹料酒加清湯旺火燒開,下入茄子、辣椒,中火煮五六分鐘至八成熟,再改小火煮至湯呈奶白色時加鹽、味精、剁椒、胡椒、香油、紫蘇煨1分鐘,裝盤撒蔥花即可。
特點:湯鮮肉嫩。
蒸咸魚
原料:咸魚500克(家常腌制的淡水魚即可)。
調(diào)料:豬油100克,鹽1克,味精2克,白醋3克,蒜瓣20克,干椒粉10克,豆豉8克,香蔥花10克。
制法:1、咸魚置清水內(nèi)漂2個小時撈出,切成3厘米寬的塊。2、鍋上火放豬油燒五成熱,下咸魚塊慢火煎出香味盛出。3、將咸魚塊置蒸碗內(nèi),放入干椒粉、豆豉、鹽、味精、白醋、蒜瓣,上籠旺火蒸15分鐘取出,撒蔥花即可。
特點:香辣可口,適宜下飯。
湘西酸味菜 制作/許軍
湘西是山區(qū),也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苗族、土家族百姓自古就聚居在崇山峻嶺;這里冬季氣候寒濕,不利于蔬菜生長。人們?yōu)榱私鉀Q淡季吃菜問題,只好在蔬菜加工、儲存上下功夫,從粗到細(xì)、從細(xì)到精,使腌制技術(shù)不斷創(chuàng)新。
湘西山區(qū)水土好,種植的蔬菜格外細(xì)嫩、清脆、甘甜,特別適宜加工腌制酸味菜。如用紅蘿卜加工的酸味菜,香氣濃郁,保存時間長,不但爽口好吃,而且營養(yǎng)價值高,有防病治病功能。湘西酸味菜百菜百格,品種繁多,經(jīng)歷代廚師的研究、創(chuàng)新,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fēng)格。
玉桿酸湯魚
原料:活魚1條(重約500克),芋桿酸菜40克,酸剁辣椒10克,雞蛋清1個。
調(diào)料:色拉油50克,精鹽5克,干辣椒7克,姜4克,蔥5克,蒜片7克,胡椒粉4克,花椒5顆,山胡椒籽3顆,花生米15克,料酒7克,白糖2克,淀粉5克,味精1克,清湯100克。
制法:1、活魚去鱗摳鰓,剖腹去內(nèi)臟洗凈,用刀取下兩扇魚肉,將魚頭劈開,魚骨剁成塊。2、魚肉用斜刀片成約5厘米長、3厘米寬、0.6厘米厚的連皮魚片,裝入盤內(nèi)。姜切成絲、蔥切成段放入碗內(nèi),加料酒和白糖,反復(fù)用手揉搓后,擠出汁淋入魚片,放鹽、味精、淀粉汁拌勻腌漬3分鐘入味 (魚頭等也用此方法),再加雞蛋清拌勻。3、鍋下色拉油燒六成熱熱,放蒜片、姜片、花椒、山胡椒籽、干椒節(jié)中火炸香出味后,下芋桿酸菜、酸剁辣椒煸炒出味,加清湯燒沸,下魚頭、魚骨,用旺火熬煮5分鐘,撇去湯面的浮沫,再加料酒、白糖、精鹽和花生米,下魚片中火煮3分鐘左右(不能隨意攪動),待魚片斷生成熟后,速下味精,起鍋盛入盤中,撒上胡椒粉即成。
特點:色澤清新,香味撲鼻,魚鮮肉嫩,芋桿細(xì)膩,光滑爽口,酸辣適宜,湯鮮味美。
酸豆角炒回鍋肉
原料:酸豆角150克,帶皮五花肉300克,尖紅椒30克,蒜苗50克。
調(diào)料:色拉油20克,鹽3克,豆瓣醬2克,味精2克,干椒粉2克,香油2克。
制法:1、將帶皮五花肉入鍋加水,中火煮20分鐘至八成熟撈出晾涼,切成0.2厘米厚的回鍋肉片。2、炒鍋放底油燒六成熱,下豆瓣醬、回鍋肉大火炒香。再加入酸豆角大火合炒1分鐘,放鹽、味精、干椒粉調(diào)味,下入蒜苗炒5秒,淋香油出鍋即可。
特點:香辣微酸,肥而不膩。
鏈接:
酸豆角制法一:新鮮豇豆角洗凈晾干水分,放進(jìn)壇子內(nèi)的涼開水中(可少放一點白醋),密封腌制。水與鹽的比例約為500克水放10克鹽。腌約一個星期后可食。(毛自友提供)
酸豆角制法二:新鮮豆角風(fēng)干水分,用鹽搓擦后放入密封的壇子中腌制兩天后可食,脆嫩微咸。
酸豆角制法三:將洗米水燒開后離火,鮮豆角浸入(水需沒過豆角),蓋好蓋子,兩天后變黃可取出食用,爽脆微酸。(此兩種做法為曹秋泉提供)
酸剁辣椒制法(與剁辣椒制法類似,只是放的鹽更少,使其發(fā)酵有酸味):新鮮紅辣椒晾一夜后剁碎,放鹽、味精、白酒用壇子密封,半月后可食。
芋桿酸菜:湘西地區(qū)稱紅薯為“芋頭”,將紅薯蔓上連著葉的嫩梗取下,切成5厘米長的段,晾干一部分水分(晾到發(fā)蔫即可),放盤中用鹽搓一下,入壇中密封7天后即可。芋桿脆嫩微酸。
懷化麻鴨菜
懷化地處湘西南,氣候溫暖濕潤,水田網(wǎng)布,為麻鴨的飼養(yǎng)與生長提供了優(yōu)越條件。懷化人素有食鴨的傳統(tǒng)習(xí)俗與嗜好,且因地域之別而風(fēng)味各異。頗具盛名的傳統(tǒng)鴨肴有芷江蔥把鴨、洪江血粑鴨和安江醬炒鴨等,故有“麻鴨名菜出三江”之說。這“三江鴨子”既是懷化地區(qū)歷代廚師智慧與技藝的結(jié)晶,又是民間傳統(tǒng)烹調(diào)技術(shù)的體現(xiàn)。
據(jù)考證,芷江蔥把鴨原由清代芷江東正街“奎星樓酒菜館”一位綽號叫“三癩子”的名廚所創(chuàng)。此人手藝超群,曾在沅州府臺內(nèi)掌廚,經(jīng)他烹制的蔥把鴨,色紅油亮,皮酥肉爽,香氣濃郁,回味無窮,是當(dāng)時名噪一時的名廚。
麻鴨生長期短,成熟快。幼鴨喜食蚯蚓,成鴨則以收割季節(jié)撒落于水田里的稻谷為食。此種麻鴨與飼料鴨相比,頭小、皮薄,肉質(zhì)細(xì)嫩,含油脂少,又適逢在農(nóng)歷五月至八月成鴨,故有“端午中秋,家家殺鴨”之傳統(tǒng)。
苦瓜炒仔鴨
原料:仔鴨600克,苦瓜100克,生姜片5克,小紅椒20克。
調(diào)料:茶油100克,白酒、味精各2克,鹽5克,蠔油5克,高湯50克。
制法:1、仔鴨宰殺去毛、去骨,鴨肉切成4厘米長的片,苦瓜切成3厘米長的片。2、炒鍋內(nèi)放茶油燒至六成熱,下入生姜、小紅椒、仔鴨大火煸炒出香味,入高湯小火煨8分鐘,烹白酒,加鹽、味精、蠔油、苦瓜大火翻炒1分鐘即成。
特點:咸鮮微辣,清爽可口。
洪江血粑鴨塊
原料:麻鴨1只(約600克),糯米100克,姜20克,鮮紅椒20克,香蔥20克。
調(diào)料:色拉油150克,鹽5克,味精1.5克,清湯20克,甜醬8克。
制法:1、糯米用溫水泡1小時,洗凈瀝干水,裝入蒸碗內(nèi)。將鴨宰殺,把鴨血潷入糯米碗內(nèi)。鴨子去毛,除去內(nèi)臟后洗凈 (內(nèi)臟洗凈后留用),斬斷鴨子的頭、腳,除去鴨頸和脊骨,將鴨肉剁成1.5厘米寬、4厘米長的塊。鮮紅椒切斜刀片。2、將加入鴨血的糯米拌勻,上籠大火蒸15分鐘至熟,取出晾涼后切片,下入七成熱油鍋內(nèi)小火浸炸至酥撈出。另下鴨頭、腳,炸炒至鴨腳起泡撈出。3、鍋加底油燒五成熱,再下入鴨塊、肝、胗,炒至去掉水分,再加姜片煸炒5秒,放味精,加入甜醬,炒至色澤紅潤時加清湯、鹽、鴨頭、腳,中火燜20分鐘至肉酥汁濃時,下鮮紅椒,放入炸好的鴨血粑,翻炒幾下,隨即加蔥,稍炒幾下,出鍋裝盤即成。
特點:血粑香酥,醬香味辣,色彩紅潤。
蒸伏鴨
原料:伏鴨300克,干椒粉10克,蒜瓣10克, 豆豉8克,
調(diào)料:油100克,鹽2克、味精1克,香菜2克。
制法:將伏鴨剁4厘米見方的塊,皮朝下置蒸碗內(nèi),放干椒粉、蒜瓣、豆豉、油、鹽、味精調(diào)好味,上籠旺火蒸30分鐘取出,翻扣盤中圍香菜即成。
特點:香辣可口,風(fēng)味獨特。
芷江蔥把鴨
原料:仔麻鴨1只重約600克,帶皮五花豬肉100克,鮮紅椒10克。
調(diào)料:色拉油150克,料酒8克,甜面醬8克,蔥10克,生姜10克,精鹽4克,味精2克,清水約500克。
制法:1、鴨子宰殺后放盡血,將鴨腳剁下放入冷水中浸泡洗凈,用80℃開水燙后拔凈毛,清洗干凈后掏出內(nèi)臟,鴨子斬成8厘米見方的大塊,將鴨胗剞成菊花形。2、五花肉烙毛后刮洗干凈,切成3厘米長、2厘米寬的片。蔥打結(jié)。生姜切片。紅椒去蒂和籽后,切象眼片。3、鍋內(nèi)放色拉油上火燒七成熱后,下鴨頭、腳、肝、胗炸呈金黃色后撈出。4、鍋加底油燒五成熱,下五花肉大火煸炒至出油時,投入鴨塊大火爆炒至橘黃色,再將炸好的頭、腳、肝、胗一并下鍋同時大火爆炒至收干水分后,放甜面醬、料酒、精鹽、生姜煸出香味,放冷水至淹沒原料,中火燒開后再小火燜燒10分鐘至八成熟,再放入鮮椒片、蔥結(jié)和味精,翻炒2分鐘至鴨肉酥爛、湯汁濃稠時出鍋即可。
特點:色澤紅亮,香辣味濃,鴨肉鮮香。
常德缽子菜    制作/許軍
“常德缽子菜”與其他火鍋一樣,既是炊食合一的器具,又是一種烹調(diào)方法。不同的是,常德缽子菜是將已初步烹調(diào)好的菜肴,用陶制的甑缽或小鐵鍋盛裝 ,隨小火爐上桌由客人邊煮邊吃。
常德地處湘北,北方是遼闊的江漢平原,南下寒潮可長驅(qū)直入,冬春寒冷,而夏秋濕熱,缽子菜正好能驅(qū)寒、去濕,增進(jìn)食欲。在常德地區(qū),缽子菜遍于城鄉(xiāng)、酒肆,實為必然。
金絲臘狗肉缽子
原料:臘狗肉600克。
調(diào)料:精菜油100克,辣椒油7克,干紅椒絲8克,姜絲10克,蒜片10克,料酒7克,香醋5克,白糖2克,味精1克,蔥花5克,五香粉2克,花椒2克,香油5克,高湯25克。
制法:1、將臘狗肉洗凈加水,中火煮1小時左右至爛,將肉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2、炒鍋上旺火,放入菜油燒至五成熱,投入姜絲、花椒、狗肉大火煸炒3分鐘,烹料酒、香醋,入白糖,再放入干椒絲、蒜片,大火煸炒至香,加入高湯、味精、五香粉、辣椒油小火煨1分鐘,出鍋裝缽,撒蔥花、淋香油,隨小火上桌。
特點:鮮辣可口,回味悠長,有熏臘香味。
船家燒肉缽子
原料:豬肉500克,梅干菜50克。
調(diào)料:茶油100克,料酒8克,鹽2克,味精1克,姜8克,蒜瓣10克,醬油8克,桂皮5克,香葉6克,清湯250克。
制法:1、豬肉洗凈,隨冷水下鍋中火煮15分鐘至斷生撈出,漂洗干凈,瀝盡水分,切成5厘米長、3厘米寬、0.5厘米厚的片。姜拍松。蒜瓣洗凈。梅干菜泡軟再切成粗末。桂皮、香葉洗凈。2、鍋下底油大火燒六成熱,將肉片中火煸炒至吐油,下姜塊,烹料酒、醬油大火炒出香味,加入鹽、味精,再加清湯,放梅干菜中火燒2分鐘,盛入墊有桂皮、香葉的缽子中,放蒜瓣拌勻,小火煨1小時,隨微火上桌。
特點:色澤醬紅,香味濃郁,肥而不膩,別具風(fēng)味。
邵陽銅鵝菜  制作/黃惠明
邵陽武岡市出產(chǎn)的銅鵝,早在400多年前的明朝嘉靖時就被譽為“世之名鵝”。武岡銅鵝以其生長快、肉質(zhì)好而被列為“貢品”;因其啄、蹼呈黃色或青灰色,而得名銅鵝。產(chǎn)鵝必食鵝,武岡和邵陽一帶百姓愛吃鵝肉,并擅長制作各種美味的鵝肴款待客人。
除鵝肉外,鵝舌、鵝掌、鵝頭、鵝翅及其臟器,也為上好的烹飪原料。
血醬仔鵝
原料:凈仔鵝肉500克,鮮紅辣椒50克,嫩仔姜10克。
調(diào)料:色拉油100克,料酒10克,鹽5克,味精1克,甜醬8克,米醋6克,蔥10克,淀粉15克,高湯30克。
制法:1、辣椒切滾刀片。仔姜切長4厘米、寬1.5厘米的薄片。蔥切5厘米長的段。2、宰殺仔鵝時,將鵝血接入盛有少量米醋的碗中,使成為不凝固的血醬。鵝肉切成1.5厘米見方的小丁。3、炒鍋下入色拉油大火燒到六成熱,將鵝肉下鍋中火煸炒30秒,烹料酒,放鹽、高湯小火燜5分鐘,然后揭開鍋蓋,蒸發(fā)水分,再將鵝肉煸出香味后,下入辣椒、仔姜大火煸6分鐘,放入甜醬炒勻,再把血醬倒入其中,邊倒邊翻炒,拌勻后放入味精、蔥段略翻炒,用水淀粉勾薄芡即可即成。
特點:香甜酸辣,鮮美可口。
麻辣仔鵝
原料:嫩仔鵝肉500克,小鮮紅辣椒20克,蒜瓣20克。
調(diào)料:色拉油1000克(約耗100克),料酒8克,醬油5克,鹽2克,味精1克,醋6克,香油8克,花椒粉6克,濕淀粉15克,清湯50克。
制法:1、嫩仔鵝肉去粗骨,剁成2厘米見方的丁,放入鹽、醬油、料酒腌漬5分鐘,用濕淀粉上漿。2、小鮮紅辣椒去蒂去籽洗凈,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大蒜切片。用醬油、醋、味精、香油、清湯和濕淀粉對成汁。3、鍋內(nèi)放油,燒至七成熱時下入鵝丁小火炸至焦酥呈金黃色,倒入漏勺瀝油。4、鍋留底油燒五成熱,下入小紅辣椒、花椒粉、蒜片煸炒出香味,再倒入鵝丁,加鹽,隨之下入對成的汁,大火翻炒10秒,裝入盤內(nèi)即成。
特點:色澤金黃,麻辣香鮮。
張家界野生菌菜     制作/黃惠明
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組成的武陵源風(fēng)景區(qū)是一個綠色寶庫,由于林木茂密、人跡罕至,這里的野生菌類繁衍甚多,主要有寒菌、黑木耳、巖耳、香菇、花菇、牛肝菌、雞油菌等。
紅煨寒菌
原料:干寒菌150克,大蒜30克,五花肉250克,小油菜幫70克。
調(diào)料:豬油50克,鹽4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蔥10克,姜10克,濕淀粉10克,香油6克,清湯200克。
制法:1、干寒菌用溫水漂洗表層泥沙,在清水中浸泡20分鐘后,再換清水連續(xù)洗3-4遍,撈出瀝干水分。把水發(fā)寒菌摘去蒂。2、五花肉切成0.2厘米厚的片,蔥、姜拍破,大蒜切片。3、將豬油燒至七成熱,下入蔥、姜大火煸炒出香味,隨后下入肉片、寒菌中火煸炒30秒,加入鹽和清湯,大火燒開后倒入沙缽內(nèi),用小火煨半小時,離火去掉豬肉、蔥、姜。4、將寒菌倒入鍋內(nèi),大火收濃汁,放入蒜片、味精和胡椒粉,勾薄芡,淋香油裝盤,圍上用沸水汆熟的小油菜幫即成。
特點:柔軟濃香,蒜香味濃。
小炒袖珍菇
原料:袖珍菇250克,火腿30克,鮮紅椒30克。
調(diào)料:豬油50克,雞精5克,蒜瓣5克,清湯150克,生姜5克,精鹽3克,味精0.3克,醬油5克,蒜瓣5克,胡椒粉l克。
制法:1、將袖珍菇去蒂浸泡5分鐘,清洗干凈,擠干水撕成兩半。火腿切成薄片。紅椒切菱形片。大蒜、生姜均切成薄片。2、炒鍋置旺火上,放豬油燒至五成熱,下入火腿片大火爆炒出香味,放醬油炒幾下,然后放袖珍菇、蒜片、姜片、精鹽、雞精、清湯,改中火燜2分鐘剩少許湯汁,放椒片、味精翻炒30秒,起鍋裝盤,撒胡椒粉即成。
特點:辣味香濃,鮮嫩可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紅廚寶典 | 熱賣湘菜10道,這種風(fēng)味百姓最愛!
19款精選湘菜
20道雞鴨菜品豐富你的新春菜牌!
創(chuàng)新制作好吃就是硬道理
八種炒雞 你最愛那一味
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10道香濃鴨肉菜式登場!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关县| 兴隆县| 中方县| 永仁县| 会东县| 西平县| 彰化县| 都匀市| 连江县| 大姚县| 佛冈县| 河池市| 淄博市| 新民市| 尼勒克县| 安康市| 长阳| 瑞丽市| 天全县| 台东县| 宁夏| 谷城县| 永吉县| 平利县| 塔河县| 周至县| 霞浦县| 庆城县| 赣州市| 乳源| 东山县| 秦安县| 霞浦县| 重庆市| 聊城市| 平罗县| 宝丰县| 德昌县| 齐齐哈尔市| 万安县| 中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