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圣張仲景曾經說,四季脾旺不受邪。
人體的脾是正氣的來源,不論哪個年齡階段,只要脾氣旺盛,人體就不容易受邪。
孩子特別容易積食,就是因為孩子的脾胃變動大,這是小孩的特點,小孩脾胃弱,一下吃了太多東西,或運化失調,就容易“積食”。??
小兒積食是什么?
簡單來講,小孩的消化與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孩子,這個能力越弱,如果吃的過多或者突然的高營養(yǎng)攝入,超過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導致食物無法及時消化完成,造成脾胃壓力過大,就會導致脾胃“罷工”,并且脾胃功能也會受到損傷,也就是積食。
“積食”是中醫(yī)的概念,西醫(yī)通常認為是消化不良而引發(fā)腹脹腹痛、排便困難、口臭、食欲差、睡眠少、嘔吐發(fā)燒等各種病癥。
積食分為短期和長期的,作為家長,要會識別積食信號:
1:身高體重不長
消化不良會影響寶寶對食物營養(yǎng)的吸收,從而影響生長發(fā)育,如果孩子長時間體重不長而且身高也無變化的話,最好到醫(yī)院去檢查一下是否積食。
2:口中有酸腐氣味、舌苔剝脫
早上起床孩子口中有酸腐氣味,口氣重,同時舌苔厚、有剝脫現(xiàn)象,說明積食了,這是非常典型的積食癥狀。??
3:常有呼吸道疾病
比較典型的是咽炎,很多小朋友經常咽炎,家長總覺得是受到了病毒感染,而實際上很有可能是消化不好引起胃食管反流,刺激咽喉部位,引發(fā)炎癥。
4:頻繁放臭屁
寶寶攝入過多蛋白質食物,如蛋類、豆類、牛奶等,也會出現(xiàn)放臭屁情況,減少攝入即可;但如果沒有食用該類食物,也放臭屁,就有可能是積食了,積食發(fā)生時會導致腸道里的細菌繁殖,導致消化不良,出現(xiàn)放臭屁的現(xiàn)象。
5:大便性狀改變
綠便、酸臭大便、泡沫便或明顯能看到便便中有未消化完的食物,呈現(xiàn)顆粒狀,都屬于積食的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單純出現(xiàn)未消化的食物而無其他異常時屬于正常,家長不用擔心。
中醫(yī)上對積食,采用簡單的“饑餓療法”,也就是餓兩頓就好了。
《紅樓夢》里,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兒發(fā)燒,太醫(yī)給的方法就是:“清清靜靜地餓兩頓就好了”。??
它是積食的"死對頭",脾胃的"清理工",孩子常喝,消食個子躥
寶寶出現(xiàn)消化不良,原因很多:胃腸道功能下降、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全、飲食不規(guī)律、食物搭配不當、天氣變化、情緒變化等等都有關系,民間有個方法是雞內金,將雞內金碾碎后用水喂服,有消食的效果,它被稱為積食的“死對頭”,也是中醫(yī)上常用的化積方法,對于一年當中積食一兩次的孩子還好,但那些長久積食的寶寶來說顯然是不適用的,甚至我在門診還遇到過15個月的孩子一吃輔食就積食只能喝奶粉的,緩解積食不能僅僅化積,還要注意健脾胃,調理脾胃功能,預防積食再次發(fā)生,雞內金能化積,但是明顯不能讓它作為食物來服用,對于脾胃功能不強容易積食的孩子,可以吃些猴菇鋅棘類的食物,不僅化解積食,還能夠健脾養(yǎng)胃,補充鋅、乳糖等營養(yǎng),也可以在吃輔食的時候加一些猴菇鋅棘在里面,預防在吃的過程發(fā)生積食。??
在寶寶脾胃功能弱、容易積食時,家長也可以配合推拿的方法
1.清胃經
位置:大拇指橈側面,腕橫紋到指尖,脾和胃連起來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熱、瀉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shù):約100—300次
2.清大腸經
位置: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
次數(shù):約100—500次
3.揉板門
位置:位于手掌大魚際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于防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
次數(shù):約100—5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