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企業文化建設戰略研究 |
企業文化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合,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觀念意識、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進入21世紀,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和帶動下,企業管理正在進行一場由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向文化管理過渡的革命性變化,文化已成為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和寶貴財富,成為提高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從戰略高度來認識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已成為我市企業增強自身綜合實力,推動宜賓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對于促進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的有效融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一、企業文化的性質和內涵 企業文化(又稱公司文化),這個詞的出現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和文化一樣,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尚無公認的定義。企業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管理,它代表著一種精神力量。企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體現,它是從屬于民族文化并由民族文化來決定的。從西方國家對企業文化的定義來看,主要把企業文化界定在一個組織中形成的獨特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信念、歷史傳統、價值準則、行為規范等。而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其主要特點是強調人的合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對“仁”的強調,對“禮”的推崇,對“利”的貶斥以及“和為貴”、“不患寡而患不均”等主張,都是為了協調、規范和平衡人際關系。儒家文化還非常重視對人的正面教育和啟發引導,強調感化作用,以增強凝聚力、戰斗力。這些都為企業文化精神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內涵。但從中國對企業文化的定義來看,主要觀點可概括為:所謂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大文化背景下,經過企業領導的長期倡導和員工長期實踐所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為企業成員普遍遵守和奉行的價值觀念、信仰、態度、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及傳統、習慣的總和,也就是企業的意識形態。實質是以人為中心,以文化誘導為手段,以激發職工的自覺行為為目的的一種管理思想和管理辦法。企業文化主要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經營哲學、企業精神、企業道德規范、企業制度、企業產品、企業生產環境、文化傳統、企業形象等九個方面的內容。它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表層的企業文化。它是通過直觀的形象表現企業文化內涵的,包括企業形象、產品形象、企業家形象與員工形象。二是中間層的企業文化。它是有形的,受制約于深層企業文化而影響作用于表層企業文化。它有企業的規章制度、組織形式、生產方式等。三是深層的企業文化。它是滲透到企業員工心靈中的一種精神動力,是制約企業中間層文化與表層文化的。有企業價值觀、經營哲學、企業精神、企業目標追求等。企業文化在企業生產經營實踐中的作用很多,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導向作用。它作為一種理性文化,集中反映員工共同的價值觀、理想信念與共同利益,對企業每一位員工都有一種無形的巨大感召力。二是凝聚作用。企業文化中的共同價值觀、信念及利益追求,把全體員工凝聚在一起,增強企業的內聚力。三是規范作用。企業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華,它通過把外在的制度約束,內化為員工自覺的行為,從而真正達到規范約束的目的。四是推動作用。企業文化的合力可以推動企業競爭力,不斷向前發展、攀升。 二、從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企業文化是企業精神的發動機。對一個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企業來說,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不是抓生產,也不是抓市場,而是培育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這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支撐和理論支柱。培育共同的價值觀有利于統一員工的思想和行為,有利于保持企業內部高度和諧,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對于企業生產經營和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緊密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實際,真實反映廣大職工的內心意愿和企盼,使企業和個人的價值追求保持一致,突出企業的文化特色和風格,這樣的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能夠最大限度地凝聚企業、發展企業、振興企業。同時,企業文化作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先進文化在企業的重要體現。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既是對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和弘揚,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經濟基礎,既要做先進生產力的重要體現者,也要做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實踐者、代表者。只有建設了先進的企業文化,才能與先進生產力發展相適應,才能反映企業職工的利益和要求,才能促進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二)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沙因說過,“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企業文化再造是推動企業前進的原動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知名的權威評估機構蘭德公司和麥肯錫公司對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30家公司進行跟蹤考察后,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世界500強勝出其它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公司善于給他們的企業文化注入活力,憑借企業文化力,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實踐表明,優秀的企業文化對內可以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對外可以提升形象,擴大市場影響,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成長來說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卻是具有持久影響力的決定因素。誰擁有和掌握了先進的企業文化,誰就占據了企業未來發展的先機。“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文化”,這句話生動說明了企業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也指明了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上世紀90年代中期,海爾、聯想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就已經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在提升企業形象,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不重視企業文化的企業領導必定是一個沒有遠見卓識的領導,一個不懂得怎樣去抓企業文化建設的企業家也不可能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個戰術動作,而是一個戰略選擇。 (三)企業文化是企業和諧的粘合劑。企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職工隊伍的和諧與穩定,實踐證明,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教育職工、凝聚人心的根本途徑和手段。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又是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在國企改革發展不斷深入的新形勢下,企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市場的形勢變幻莫測,職工群眾的思想千變萬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適應新的形勢,必須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企業文化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先進文化體系,具有深厚的時代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和表現形式。進一步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橋梁作用、媒介作用、滲透作用和粘合作用,把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優勢與企業文化鮮活的時代特征結合起來,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生產經營工作更好地統一起來,把企業黨組織和職工群眾更好地連接起來,就會不斷賦予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內容和新的方法,拓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和領域,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和改進創造條件,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產經營、貼近企業職工。特別是在經濟結構調整、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利于使職工在心態上、精神上、思想上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服務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持企業職工隊伍的和諧與穩定,從而支持、鼓勵、擁護和促進企業的改革創新。 (四)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助推器。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實現由科學管理向文化管理轉變的有效途徑。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管理。企業文化雖不是管理方法,但它是形成管理方法的重要理念。一個企業要長久繁榮、不斷發展,必須以高起點、高層次的企業文化為依托,把以制度為核心的科學管理方式轉變到以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管理方式上來。目前,我們的企業文化發展還遠遠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一些落后于時代的企業文化還阻礙和影響著企業的和諧與健康發展。尤其是一些國有企業職工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思想理念、價值取向、行為準則等等也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企業的改革需要文化來促進,企業經營需要文化來推動,市場戰略需要文化來開發,企業形象需要文化來塑造,企業競爭力需要文化來提升。面對這一歷史性挑戰,我們必須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依靠持之以恒的宣傳、教育、培育和灌輸,大力培養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國有企業發展規律的先進企業文化。在企業內部形成能夠極大地激發、調動職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夠凝聚職工思想的企業文化氛圍。使企業文化潛移默化于員工的思想行為之中,滲透于企業一切活動之中,融入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成為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無形的、強大的動力。只有培育這樣的企業文化,才能進一步推進企業管理方式的根本變革,加快企業摒棄經驗管理、完善科學管理、走向文化管理的革命性轉變歷史進程。這是國企改革發展和文化建設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也是實現企業管理升級的現實需要。 二、宜賓市國有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特點和成效 (一)積極探索,改革創新,宜賓市國有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破浪前行 整體上看,宜賓市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文化建設起步較晚,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從宜賓解放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前,由于國家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企業不是市場主體,雖然也存在企業文化,但這一時期的國營企業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政治文化、地緣文化。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軌,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建設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悄然興起。 通過對國有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歷史發展情況的調查發現,早在改革開放之初的80年代中期,絕大多數“老字號”的國有企業都參與了企業文化建設探索階段的嘗試,最初還是力圖建立起符合本企業實際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至90年代中期,企業文化建設初具雛形的企業數量與最初參與者的數量相比有一定程度地縮減,一些企業已經悄然退出了這個舞臺。當歷史的車輪進入21世紀時,只有少數國有大型企業在多年的探索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見圖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