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人們在排除摩托車排氣冒藍煙的故障時,通常都需卸下汽缸蓋組件 ,檢查氣門導管油封是否磨損以及氣門與氣門導管之間的間隙是否超大; 其次再分解汽缸、活塞及環,檢查是否拉缸和活塞環組件是否失去彈性以 及環的方向有無裝反等等。這些檢查方法,不僅費時費力,有時還會因誤 判給檢修車輛帶來不必要的麻煩?,F介紹一種對四沖程摩托車不需分解引 擎 (指裝用等真空膜片閥式化油器發動機),在整車上進行檢查和判斷排氣 冒藍煙故障的簡便法: 當發動機排氣冒藍煙的故障被確定后(有的新車在裝配排氣消聲器時,防 止排氣墊片掉落而涂抹黃油,引發排氣冒藍煙。為避免誤判,可卸下排氣 消音器一試便知),需采用“正壓法”進行檢查:首先啟動發動機,稍作暖 車后逐漸提高轉速,待機溫升高至50℃后停車。將曲軸轉至被測汽缸壓縮 沖程終了時的位置,用套筒扳手固定住曲軸左端的緊定螺釘保持不動(需二 人配合操作),持3-5kg/cm2的氣壓軟管從火花塞孔處對入,同時將曲軸箱 的通氣軟管端浸入事先準備好的水杯內,如有連續不斷的氣泡冒出,說明 汽缸與活塞及環處存在明顯的泄漏(此方法同時也適用于檢查進、排氣門的 密封狀況)。 若此處無異常,再卸下氣缸蓋罩殼,轉動曲軸使被測汽缸的進氣門處于 最大的開啟狀態,同樣持套筒扳手固定住曲軸,使之保持不動。將化油器 的節氣門調整至關閉狀態,同時將曲軸箱上的油標尺旋緊,裝上測試缸火 花塞。持0.5-1.0kg/cm2的氣壓軟管(注意:壓力過大可能會將曲軸箱上的 油封沖出),從曲軸箱的通氣軟管對入,用內徑3mm長約300-400mm左右的橡 膠軟管的一端插于發動機進氣管負壓接頭上,另一端則浸入事先準備好的 小水杯內,若有連續不斷的氣泡冒出,說明進氣門導管及油封處出現了泄 漏。 繼續轉動曲軸,使被測汽缸的排氣門處于最大的開啟位置(水冷大鯊款車 ,可用聚光手電通過火花塞孔照看確認),持套筒扳手固定住曲軸,使之保 持不動。為防止泄漏,可用適當口徑的木塞在其外圓纏上生料帶塞在排氣 消聲器出氣口,對排氣管的滴水孔,應擦凈其外表,并用透明膠帶封住。 同樣持0.5-1.0kg/cm2的氣壓軟管從被測汽缸的火花塞孔處對入,將曲軸箱 的通氣軟管端浸入事先準備好的小水杯內,一有氣泡冒出,便說明排氣門 導管及油封處產生了泄漏,可視情拆檢、更換相關零部件。 另外,在判斷排氣冒藍煙故障時,還應注意觀察發動機冷車與熱車時的 實際狀態。由于活塞為鋁合金材料制造,而汽缸筒則是鑄鐵材料澆鑄而成 ,兩種不同的材料,其膨脹系數相關較大,冷車狀態下冒藍煙,而熱車輕 微冒藍煙或根本不冒煙,是符合內燃機機械原理的,這在行駛數萬公里的 摩托車上比較常見,屬于正?,F象。而氣門導管和氣門材料的膨脹系數基 本接近,若此處存在異常,就會出現不管是冷機或熱機都會冒藍煙。當然 ,若緊固汽缸蓋的螺栓、螺母出現松動,也會有少量機油在進氣沖程時被 吸進汽缸,形成燒機油現象。對此應在拆封汽缸蓋前,可按各型發動機規 定的扭矩予以復查緊固,再按上述方法重新測試,避免因此而帶來的誤判 。在拆卸汽缸蓋時,還應注意檢查汽缸墊的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因為,汽 缸墊的兩側均涂覆0.03-0.05mm氟橡膠材料,若氟橡膠材料脫落或破損,同 樣會引起此處的泄漏,從而導致在發動進氣沖程時機油被吸進汽缸,出現 排氣冒藍煙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