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跨越三千年的因緣》即將出版,?易華博士為本書


(2012-08-20 16:36:21)
專家學者受專業的局限,對顯而易見的事實視而不見。歐洲和東亞均是以西亞為中心的古代世界體系的邊緣組成部分,分別繼承了埃及文化傳統。我們應該重新考慮如下問題:
新伊林人 《跨越三千年的因緣》即將出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 易華博士為本書作序

夏謎重猜-----中國埃及說


作為傳播論的中國文化外來說與作為演化論的本土起源說相比不乏創意,并非完全無中生有、空隙來風。先后流行過埃及說、巴比倫說、中亞說、印度說等,亦可分為一元論和多元論。早在十七世紀耶穌會士柯切爾(A.Kircher)發表《埃及之謎》(羅馬,1654)和《中國禮俗記》(阿姆斯特丹,1667)兩書,從中文與埃及象形文字相似之處出發,論證中國人為埃及人之后裔。十八世紀(1758)法國漢學家德經(Joseph de Guignes)發表《中國人為埃及殖民說》的演講,從漢字與古埃及象形文字之相似入手考證出埃及人遷居中土之具體年代(公元前1122年),“吾于是深信中國之文字、法律、政體、君主,甚至于政府中大臣及全部帝國均源自埃及。而所謂中國古代史實即埃及史” 。[1]這是十八世紀想象力最豐富的宏論之一,中國人或中國文化起源于埃及簡稱埃及說俱成一家之言。

十九、二十世紀埃及說被巴比倫說、中亞說、印度說等取代而逐漸被人遺亡。哈里斯主編《埃及的遺產》系統論述了埃及文化傳統及其對歐洲和西亞的貢獻,只字未提對東亞的影響。[2]大批埃及人進入東亞的可能性不大,但埃及文化傳播到中國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中國考古學已相當成熟,證實了商朝的歷史,但證明不了夏朝的存在。夏王朝、夏民族、夏文化仍然是未解之迷。金聲玉振二里頭,撲朔迷離夏王朝。國外學者普遍不相信夏王朝的存在,肯定地宣稱商朝是中國歷史的開端。中國考古學家也不能證明仰韶、龍山、紅山、良渚文化是夏文化。二里頭文化疑似夏文化,其來源仍然不清楚。夏,仍然是待解之謎。

本書作者并沒有受過正規埃及學或中國學訓練,沒有讀過柯切爾的書,甚至沒有聽說過德經的名字,憑直覺重新發現了古代埃及與中國文化的相似性。專家學者受專業的局限,對顯而易見的事實視而不見。歐洲和東亞均是以西亞為中心的古代世界體系的邊緣組成部分,分別繼承了埃及文化傳統。我們應該重新考慮如下問題:
  1. 從民族動物學探討古代埃及和中國的文化聯系。蒙古野驢和西藏野驢不可馴化,家驢源于非洲,東亞家驢經中亞、西亞來自埃及[3]。獅子和獅身人面像是埃及文化的標志,中國獅和獅文化源于埃及。家貓、鴨、鵝、蜜蜂等亦經歷了大致相同的傳播過程。

  2. 從民族植物學探討古代埃及與中國的文化聯系。古代埃及人最早種植棉花,現在中國是棉花棉制品生產大國,其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值得探討。古埃及人廣泛種植蘿卜、香菜、白菜、生菜、芹菜、黃瓜、西瓜、甜瓜、洋蔥、韭蔥、大蒜、豆子、生菜、小扁豆、卷心菜等,絕大多數都傳播到了中國。

  3. 古代埃及醫學已相當發達:西方繼承了解剖學或外科手術傳統,東方繼承了藥物學或內科脈學傳統。醫學史或醫學人類學可以揭示古代埃及醫學的傳播史,闡明中國醫藥學的源頭。

  4. 古代埃及的天文歷法已成體系,數學亦相當發達,直接影響了古代希臘羅馬,也間接影響到了中國,值得專門探討。這是考古天文學或天文歷法與數學史研究的好課題。

  5. 機械史研究亦可揭示古代埃及與中國的聯系。連枷(flail)可謂最古老的農業機械,在古代埃及備受推崇;春秋戰國時代傳入中國,漢代已普遍使用。埃及5000年前就已使用天平,中國權衡或桿稱可能源于埃及。

  6. 古代埃及人是黑種人、白種人,還是黃種人,一直未有定論。分子遺傳學研究表明古代埃及人與東亞人的關系較為密切,但有待進一步確實。

  7. 考古學大有用武之地。夏鼐在英國攻讀博士期間對埃及的珠子進行了研究,現在可以確定珠子及相關的玻璃制造技術傳播到了中國。中國西北地區發現了與古埃及極為相似的權杖頭,可以早到公元前三千紀。方尖碑、漢穆拉比法典碑到突厥碑銘、漢唐墓志,中國樹碑立傳源自埃及。

  8. 在科學技術史和考古研究基礎,重構中國埃及史。


本書作者根據形象資料和文獻記載,重新提出了美妙的猜測,異彩紛呈。書中提供的知識超越了許多專家的見識,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材料。希望此書的出版能重新激發人們探索古代埃及與中國關系的興趣,重視考古和科學研究,不久的將來有人能闡明古代埃及與中國的關系,寫出類似《中國伊朗編》的《中國埃及編》,或類似于《埃及的遺產》的《東亞的埃及遺產》(The Egyptian Legacy in East Asia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No.0052 中華文明是外來的嗎?
青銅之路 .史前的交流與征服
三代文化:本土與外來文化考古人類學研究
易華研究員縱論中國文明的形成與創新
連載8:另外一種表述下的三代
“最早的中國”在哪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水县| 衡东县| 耿马| 玉龙| 左贡县| 简阳市| 章丘市| 安达市| 新津县| 习水县| 乐亭县| 铁岭市| 周口市| 新疆| 海盐县| 崇州市| 汉中市| 朝阳区| 徐州市| 诏安县| 通城县| 丹棱县| 开阳县| 贡觉县| 鹤山市| 蒙山县| 永州市| 博罗县| 方城县| 盐津县| 普格县| 合川市| 昭通市| 德安县| 修水县| 平乡县| 安塞县| 德兴市| 方正县| 景谷|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