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象征著希望。
在古代,立春前后,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會有一系列的活動,用以祈求來年的豐收。
“最是一年春好處”,那些砥礪人生成長的智慧,原來也藏在立春的奧義里。
我們要做的,便是不負春光,竭盡全力,大步向前。?
01
立春寒,一春暖
自古發現:立春一日若是寒冷,那么整個春天就會比較暖和。
反之,如果立春當天比較暖和,意味著可能會有倒春寒的天氣。
簡單來講就是,先冷便后暖,先暖便后寒。
人生亦如此,有些人選擇先苦后甜,而有些人卻選擇先甜后苦。
曾國藩在家書中勸誡子孫:
“少勞而老逸猶可,少甘而老苦則難矣。”
早吃苦,便是吃補,更早地體會到人生的現實、生活的真諦,便會少走彎路,做事也更懂得知行合一。
北宋詩人林逋亦說:“少不勤苦,老必艱辛。”
先寒后暖,亦或先苦后甜,都是能量的守恒。
唯冷過,方知暖;唯苦過,方知甜。
人生熬過寒冬,才會懂得春暖花開的意義,唯有早些吃過苦頭,才會明白苦盡甘來的快樂。?
02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也是埋頭努力、默默耕耘的季節。
人生一世,草長一春。年輕時,不奮斗,春天時,不努力生長,便是虛度光陰。
這正應了“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的道理。
人生的真相是:
在該奮斗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后來的生活,也不會讓你輕松。
《增廣賢文》里說:
“黑發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春若不耕,秋則無望;
少若不勤,老無所依。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可以努力的時間真的不長,20-30歲的年齡,拼的就是體力和智力,30歲以后,你想拼體力也拼不過年輕人,年齡擺在那就成了門檻。越往后,生活成本越高,當你不在主流市場里面,到哪都會碰壁。”
所以說,趁還年輕,在最好的時光,把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提到最早的日程里。
失敗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快些出發,只要肯努力,總會有豐收的一天。?
03
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
俗話說:“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此時有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熬過了嚴冬,春天的暖色逐漸暈染開來,萬物都在慢慢蘇醒。
人生也一樣,每個人都會遇到低谷,越是這樣,越不要放棄。
低谷就是鍛鋼的熔爐,倘若煉一煉還沒有泯滅,那便還有生機。
有人說,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扎根。
只有把根牢牢扎深,等春風一來,便會春暖花開。
如果你處在人生的低谷期,堅持一下,試著去做仰望星空的人。
當你熬過了最難熬的時光,生活就會慢慢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