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飲食條件下,非同日兩次血尿酸水平大于420 μmol/L就稱為高尿酸血癥,無論男女。
我們常說的痛風,指的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刺激關節形成無菌性炎癥,表現為紅、腫、熱、痛。首次發作多侵犯單關節,大多是第一跖趾關節,也就是大腳趾關節。隨著病情的加重,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也會受累。
其實尿酸不只是沉積在關節,也沉積在皮下、腎臟、尿路等,引起痛風石、高尿酸性腎病、尿酸性腎結石等。醫學上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高尿酸性腎病、尿酸性腎結石等統稱為“痛風”。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是兩個不同的疾病,但二者互為因果,緊密相連。一方面,高尿酸血癥引起痛風;另一方面,痛風性腎病發生慢腎衰后,尿酸的排泄障礙,也會導致高尿酸血癥。
一、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根本原因
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生的根本原因,隨著血尿酸水平的增高,痛風的患病率也逐漸升高。研究證實:血尿酸≥600μmol/L時痛風的發生率為30.5%,血尿酸<420μmol/L時痛風的發生率僅為0.6%;而血尿酸<420μmol/L時痛風發作的平均年齡為55歲,血尿酸≥520μmol/L時痛風發作的平均年齡為39歲。
但高尿酸血癥未必都發生痛風性關節炎。有人長期高尿酸,并沒有痛風發作,而有人痛風發作時,尿酸并不太高。一般來說,痛風發作是有誘因的,在高尿酸條件下,遇到某種情況,比如酗酒、關節損傷、局部溫度降低、局部pH降低、疲勞等,促使尿酸在關節內形成尿酸結晶,從而誘發痛風發作。
尿酸突然降低,比如大量使用降尿酸藥,也可能誘發痛風發作。
但無論什么誘因,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根本原因。
二、痛風性腎病、慢性腎衰竭可導致血尿酸升高
高尿酸血癥可以導致慢性腎衰竭。臨床上,由痛風導致的尿毒癥并不少見。據統計,血尿酸>392μmol/L,發生慢性腎衰的風險男性增加94%,女性增加420%。而且血尿酸每升高60μmol/L,發生急性腎衰的風險增加74%。
人體的尿酸主要通過腎臟排泄。尿酸首先通過腎小球濾過,然后經過腎小管回吸收后再分泌,大約一半的高尿酸血癥患者,不是因為尿酸生產過多,而是因為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分泌出現問題而導致的。
一些藥物比如說利尿劑、小劑量的阿司匹林、某些抗結核藥等導致血尿酸升高,也是影響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泄。
實際上,血尿酸本身就是判定腎功能的指標之一。
高尿酸損害腎臟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以及腎小管的排泄障礙,都會導致血尿酸升高。
而降尿酸藥苯溴馬隆,也是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回吸收,促進尿酸排泄而降尿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