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我國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 癌癥病程一般較長,治療費用較高,不僅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痛苦,也會對患者家屬的心理造成較大威脅。
癌癥家屬作為患者的主要照顧者,常常將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忽視自己的需要,不僅不能在患者面前表露自己的情緒,還需要承受疾病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因而其焦慮、抑郁的發生率較高。
看完以下三個故事,相信你更能理解癌癥家庭的難處……
孩子得癌后,我抑郁了
搬完新家一年之后,5歲的小五就得了白血病。因為小五的病,我辭掉了工作,專門來照顧他,日夜無休。
一個月后,小五的病情卻未見好轉。我非常害怕他治不好,負面情緒一直籠罩著我。
因為買了新房,我和老公的積蓄所剩不多,現在我又沒上班,又得支付小五的醫療費用,生活壓力變得大了起來。丈夫不得不自己多在公司攬活,加班時間多了,因而我們之間的交流也少了。
我能理解丈夫的難處,但看著小五的病一直持續,而我卻無處訴說,慢慢地我出現了嚴重的抑郁癥狀。
【女性患者家屬抑郁發生率更高】
癌癥患者的家屬容易因為擔心癌癥患者的病情,因操勞著照顧癌癥患者,而出現了抑郁癥狀。研究顯示,女性家屬抑郁的程度顯著高于男性家屬,這可能是生物(基因和激素)、社會(應激源)、心理(承受能力)因素綜合的結果。
此外,小樣本調查發現,癌癥患者家屬的抑郁癥水平還與年齡、職業、文化程度有關。比如,若癌癥患者較小的話,抑郁程度會更嚴重。
爸爸得癌后,我老婆要跟我離婚
剛結婚,我跟老婆正準備備孕,計劃生兩胎。我跟老婆兩人都有一份穩定工作,年薪加起來30萬,但結婚前買了房子,積蓄所剩無幾。好在父母才50多歲,不用照顧他們的生活,小日子過得還算愜意。
誰知,父親突然查出肝癌,把全家人的節奏都打亂了。老婆一聽得癌,馬上叫我去做基因檢測,說癌癥會遺傳。我堅持認為,癌癥和遺傳沒有關系,所以萬般不愿意。
好在父親確診的時候,肝癌還處于早期,后來也總算治愈了。
但不知道為什么妻子就是就不愿懷孕,非要我先做了基因檢測。其實父親的肝癌是由乙肝引起的,乙肝雖然會傳染,但我每年體檢肝臟都沒問題。即便如此,她還是不依不饒,我們最后還是鬧到了離婚。
【癌癥的遺傳易感性】
其實,癌癥一般不會遺傳給下一代,只是癌癥的發生有一定的遺傳背景。這話怎么理解呢?這么說,大部分遺傳性疾病是因為一個人攜帶了一個或多個異常基因而出現的,這種異常基因會在細胞進行有絲分裂遺傳給一代,導致攜帶這種異常基因的后代會出現相同的疾病。這種遺傳性疾病的發生只會跟基因異常有關,而與其他因素沒有關系。可是,癌癥則不一樣,到目前為止,我們都還沒發現任何一種基因異常會導致癌癥出現。
患有癌癥的直系親屬可能會將癌癥基因傳給下一代,使得下一代患上癌癥的幾率增高,但不能說下一代就會一定會得癌癥。下一代所處環境中的很多因素會影響癌癥的發生幾率。所以說,癌癥基因可能會遺傳,癌癥本身卻不會遺傳。那么有癌癥家族史的人該不該做基因檢測呢?其實,有癌癥家族病史的人更重要的是做好癌癥篩查,尤其是到了40歲以上。至于基因檢測技術目前還不甚成熟,并不建議做這類檢測。
僅僅半年,我把自己十年積蓄用光了
我今年35歲,兒子5歲,爸爸卻突然查出肺癌。老人是農村人,本身就沒有啥積蓄,而我又是獨生子,照顧二老的責任全落在我一家人的身上。為了給爸爸治病,我把十年積蓄花光了,總共50萬。現在,就希望爸爸的痛苦能少一些,能活久一點,讓我多陪陪他。
【當親人得了癌癥,需要散盡家財治療嗎?】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應當綜合患者的癌癥病情、家庭經濟、患者身體狀況做出最有選擇,而不是依然舉債或是盲目放棄。首先要考慮三個問題:一是患者癌癥是否有治愈可能性;二是如果癌癥無法治愈,是否能長期控制,做到帶瘤生存;三是如果無法治愈,又無法帶瘤生存,是否就此放棄?其實,三個問題根據患者病情層層推理,可得出一般性結論:如果治愈可能性高,則要讓癌癥患者接受治療。退而求其次的不是放棄,而是看有沒有帶瘤生存的可能。如果醫治無望,放棄治療之后,也應通過正規方法減輕癌癥患者的痛苦。
得了癌癥,對家庭的改變是多方面的。癌癥患者家屬不但同樣有情感上的打擊,還有經濟上的負擔,以及在照顧病人上的付出。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安康,少一個癌癥患者,就多一個幸福的家庭!
參考資料:
[1]魏才娟,張彩云,胡夢巾.《98例癌癥患者家屬抑郁情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衛生職業教育,2019年第15期
[2]倪維厚.《關于癌癥遺傳基礎的線索》.癌癥.1985年第3期
[3]楊秉輝.《解讀'癌癥是多基因遺傳易感性疾病'》. 2009年10月16日
[4]《抗癌治療也需人文關懷》.人民日報.2015年2月5日
[5]《積極治療:給癌癥一個平等的機會》.中國健康月刊.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