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常常步履維艱,腰酸腿痛,頭重腳輕。
高血壓、關節炎、糖尿病、心血管問題、前列腺炎等疾病經常纏身,多不勝數,防不勝防,讓人無從下手。
其實,這里面的根源,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的一個毛病:“上實下虛”。
什么是上實下虛?簡單理解就是上半身營養過剩,下半身營養不足,五臟六腑的氣血到不了腳......
俗話說:“人老先老腳”,腿上營養不足,身體就容易枯萎,毛病也就接踵而至。
有一個簡單易行的辦法,可以幫助中老年人有效的改善這一局面。
這個辦法就是跪坐。
跪坐又叫跪膝,是調節虛實,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
因為人的氣血不會一下子引到腳,那就先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離腳底也就不遠了。
大家在家里,在不太軟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著行走,氣血會源源不斷地流向膝蓋,膝蓋由于新鮮血液的供養,而使寒氣可散,積液可消,腫痛可化,對膝蓋和腿都有益處。
中醫認為跪坐能幫助防治膝蓋痛、膝蓋積水、膝蓋骨刺、腰疼、脫發、高血壓導致的頭昏腦漲、長期吃藥要護肝的人都有很好的效果。
古人的搓腳心養生法,赤足走路健身法,也都是起到類似的作用,對防止下半身衰老有很好的作用。
比如腹脹、頭痛、上火、腳寒,失眠,心情煩躁、焦慮不安等等問題,都可以試著跪坐。
有人可能要問了,為什么跪坐有這樣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要弄清楚這點,先要弄明白。
為什么會膝蓋痛?為什么膝蓋會磨損?為什么會積液和水腫......
其實膝蓋就像一個零件,一個關鍵,我們每天都要用到這個關節,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磨損。
好在人體的氣血,對膝蓋有修復和潤滑作用,所以年輕時大家氣血充足,膝蓋基本沒有問題。
但隨著年齡增長,膝蓋老化,人體氣血衰減,修復膝蓋的氣血不足了,膝蓋的磨損越來越嚴重,人的下半身自然就會遭殃。
而且在跪坐時,腰也在扭動,鍛煉腰部力量,腎也跟著補了。所以有的人跪著走兩三周后,突然發現原來老掉頭發的現象消失了。
另一方面,中醫稱膝為筋之府,膝就是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又是大補肝臟的方法,相當于每天喝幾支杞菊地黃丸口服液,還不花一分錢,更不分什么體質,效果還如此好。
練跪膝法除了能減肥和防治膝蓋痛、膝蓋積水、膝蓋骨刺、腰疼、脫發外,還能讓您有很多額外的收獲。
對想減肥的男士和年輕女士來說,跪膝法更是一個減肥秘法,比“敲帶脈”還快。此法減大腿上的贅肉最明顯。
具體的做法也很簡單,比如每天跪坐20分鐘,或者跪坐著每天走50步到100步,根絕個人情況自由調整。
有的人膝蓋有傷,那就先在較軟的床上跪著不動,逐漸緩緩運動,很快就會適應的,那時膝蓋也就不痛了。如果是骨折的朋友就不要強求。
告誡大家:跪坐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方法,剛開始時膝蓋可能會痛,要先適應幾天,先跪著別走,剛開始就先跪,等適應了再走。
剛開始跪膝時會出現以下不適癥狀,也是正常的反應,不僅跪膝時會出現以下不適癥狀,其它一些鍛煉法也會如此。
1、麻: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
2、木:麻得厲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氣都過不來了。
3、酸: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
4、脹: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鼓脹。
5、痛: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為有血淤。
6、癢: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愈合的時候都會發癢。但這與全身發癢不同。
艾灸膝蓋,盤活全身
膝蓋氣血不足的人,要想疏通膝蓋經絡、暢通膝蓋氣血,首選辦法莫過于艾灸!
中醫認為膝蓋氣血不足,多因為膝部經絡局部感受風寒邪氣,致氣血阻滯,濕寒堆積,積液等等。
艾灸的作用是什么?
補充陽氣、打通經絡、排出寒濕,這樣一來,寒濕散了、積液消了、腫痛化了。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引血下行,可以讓膝蓋得到充足的血液供養,在病痛處艾灸尤其立竿見影。
并且,人體足三陰經都經過膝關節,脾統血、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艾灸膝蓋有助于打通足三陰經,引血下行,暢行一身氣血,促進陽氣運轉,盤活全身!
40歲以上人群、缺乏運動的群體,體質虛寒的女性、腿腳異常、上實下虛,上熱下寒者,都適合艾灸膝蓋(主要膝蓋保養穴位,上圖中的7個穴位)。
包括膝蓋長骨刺,這樣艾灸也能起到改善作用。骨刺之所以痛,主要是因為骨刺旁邊的瘀血壓迫神經導致。
艾灸把瘀血都化解掉,膝蓋疼痛自然就減輕了,許多中老年人都有老寒腿、風濕骨痛,腿比天氣預報還靈,一到濕寒天氣膝蓋就容易疼,吃什么藥都沒用,但艾灸之后往往就好多了,這是很多其他方法比不了的。
取穴方面,除阿是穴(痛點、患處)外,重點灸以下5穴:
老寒腿、膝蓋關節炎
膝蓋保養
重點艾灸穴位:
1、膝陽關:關就是關卡的意思,灸療膝陽關是為了打通膝關節的關卡,起到疏利關節的作用。
2、膝眼:經外奇穴,包括內膝眼穴和外膝眼穴,這一步之所以要灸療膝眼穴,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活血通絡利關節,還能調理膝關節痛、下肢痿軟等問題。
3、鶴頂:這是氣血下行沖開犢鼻穴的必經之路,鶴頂穴灸透之后,會先被氣血沖開,幫助身體祛風除濕,消除膝蓋的部分疼痛。
4、犢鼻:目的是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為身體補足氣血,還能緩解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等。
5、陽陵泉:屬膽經,膽屬木,木主生發,故而陽陵泉可生發陽氣,并且,木能生火,木氣一旺,則能生火。陽陵泉是“筋之會”,凡筋病皆可灸陽陵泉。
6、委中穴:膝關節痛一般在委中穴,委中為足太陽經之合穴,兼血郄穴,取委中有瀉火降逆、活血逐瘀止痛的功效。
艾灸方法:每穴20-25分鐘左右,先上后下,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