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個窮小偷溜進一戶人家,被人發(fā)現(xiàn)。不想,這戶人家竟送他了許多禮物。從此,小偷不僅衣食無憂,更幫這戶人家躲過殺身大禍。
這小偷叫甄明,有媳婦、孩子,但窮得叮當響。沒辦法,大年三十晚上,他只好出去偷。
附近村莊有戶有錢人家,這時正趕上接神,甄明從大門溜了進去,躲在牲口圈里。不想,這一切都讓這家的老爺子看在眼里。
接完神,一家老少回屋。這老爺子有三個兒子,都成親了,孫男弟女一大幫。進屋后,兒孫們紛紛給老爺子磕頭拜年。
磕完頭,兒媳婦端上餃子。但老爺子唉聲嘆氣,不動筷子。全家人都很奇怪:“爸,你怎么啦?好好的過年,怎么還嘆起氣來?”
“這話就久了,我沒跟你們提起。你們還有個大哥,小時候被我給人了。”老爺子說,“看來他成家之后,日子不好過,今天回來,都沒臉進屋。”
一聽還有個大哥,三個兒子連忙說:“大哥在哪?讓他進來就是了。”老爺子說:“窮到過不去年,他沒臉見我們,躲在牲口圈里呢!”
一聽這話,三個兒子馬上來到牲口圈。甄明正躲在這里,被三個人拉起來,直喊:“大哥”。
大兒子說:“大哥,你回都回來了,怎么不進屋?”二兒子說:“咱家日子好過,以后家里缺什么,你盡管來拿!”三兒子沒說話,就往屋里拉甄明。
“他們怎么都喊我大哥呢?”甄明被這些話說得摸不著頭腦,雖然心里直哆嗦,但是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壯著膽子,跟著三個兒子進了屋。
“這是爸。要不是剛才咱爸看見你,我們還不知道大哥回來了呢!”把甄明帶到老爺子面前,三個兒子笑著對甄明說。
老爺子輕聲說:“我對不起你,從小把你給出去!但你弟弟們都很實在,你家缺什么,明天一早只管拿。”這三個兒子也在一旁說:“大哥,你家缺什么?盡管拿吧!”
“這次居然偷到個‘爹’!”稀里糊涂,甄明趕緊跪下,給老爺子磕了頭,喊了聲“爸”!
然后,一家人坐下來,一邊吃餃子,一邊拉家常。原來,這甄明家里以前還有點錢,但是父母接連得了大病,這才花光了家里的錢,賣光了家里的地。結果父母還是“走”了,他的日子也一天不如一天。
聽到這里,全家人都落了淚,讓甄明吃得飽一些,明天一早就拉上東西,回家跟嫂子、孩子,一起過個好年。
第.二天天沒亮,這戶人家的三個兒子就套了輛大車,把米面肉蛋等年貨,裝了滿滿一車。
這時,甄明的媳婦和孩子正在家里哭呢!他們還以為甄明被抓走了。
不久,甄明進了屋,見到媳婦:“你說怪不,昨晚有個老爺子說我是他大兒子,還送了這么多年貨。”
甄明的媳婦也覺得奇怪,但心里還是挺高興的。不一會兒,那哥仨就進門喊“大嫂”,并把東西都搬進屋。隨后,大家又說了一會兒話,這才分開。
從此常在這戶人家進出,真像一家人一樣,甄明再不用去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孩子,有我在,你來拿點什么,弟弟們都不會說什么,但萬一我死了,可能就不行啦!”一天,老爺子把甄明叫到屋里,語重.心長地跟他說,“趁我還在,家里分三畝地給你。我死后,你就別來了,自己好好過日子,不能再走過去的老路哦!”
甄明一聽就明白了,眼淚頓時涌了出來,“撲通”跪下,給老爺子磕了三個頭。
從那以后,甄明再沒去老爺子家,但一直記著那些話和那份情。
甄明除了種地,還天天去河里打魚,特地挑出大魚,放進老爺子家門口的一個掛筐里。天天如此,從未間斷。
有一天,甄明又來送魚。突然,遠遠看見一個陌生身影,往那個掛筐里放了個東西,然后鬼鬼祟祟地跑了。
甄明趕忙過去,摘下大筐,里面竟然是一顆人頭。雖然嚇得差點坐在地上,但甄明知道,這是有人想陷害這家人。
于是,他馬上把那顆人頭拿東西包好,埋在了一個隱蔽的地方。
第.二天,官府果真派人來捉拿這一家子,說是有人告了官,說他們殺人,人頭還在門口的掛筐里。但當衙役摘下掛筐,里面哪有人頭,只有一條大鰱魚。
而那個給官府帶隊的人,甄明一眼就認出是那個栽贓的人。
后來,甄明找機會把人頭送到官府,還把實情散播出去。很快,官府查明真相,把真兇繩之以法。
從此,兩家人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這個故事改編自《民間故事》。
故事里的甄明因為孝心,花光錢財,不得以做了賊。村里的老爺子是個善心人,不僅沒戳穿甄明,還巧妙地給了他一個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
因為老爺子的感化和幫助,甄明不僅棄惡從善,過上幸福的日子,還因為報恩,機智地為這戶人家化解了一場殺身大禍。
通過這個故事,不難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與人為善,勸人向善,即便福氣沒有降臨,但禍事基本上是不會上門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多做些善事,多導人為善,這樣的人才會擁有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