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是嘌呤的最終產物,正常情況下生成和排泄尿酸處于平衡狀態,尿酸生成量和排泄量不平衡時,會導致血尿酸升高,進而誘發痛風。尿酸水平持續性升高也會誘發一系列并發癥,如心腦血管疾病和腎臟疾病等,因此把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很關鍵。
1、腳趾疼痛
尿酸處于過度飽和狀態時可產生結晶,結晶可跟隨血液循環流動,結晶流到關節部位時可在此部位沉積。隨著時間延長,結晶會持續刺激關節,進而引起疼痛。睡覺時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速度減慢,尿酸易在夜間沉積,進而導致腳趾疼痛,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2、口干舌燥
尿酸比較高的人不能及時排除體內尿酸,加重腎臟代謝負擔,為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身體需及時補充水分來緩解,進而導致口干舌燥和想要喝水。體內血糖水平正常,但睡覺時總感覺到口干舌燥需警惕尿酸超標。
3、水腫
尿酸水平較高的人易出現水腫,因為尿酸高可嚴重影響腎功能,使得腎臟不能及時代謝體內多余水分,進而導致水腫。
1、遠離高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可刺激尿酸生成,因此要少吃或不吃如動物內臟、肉湯、菌菇類蔬菜以及各種海鮮等,可適當吃新鮮蔬果、牛奶以及蛋類。不能喝含有酒精的任何飲料,因為酒精可影響尿酸經腎臟排泄,特別是啤酒,這屬于高嘌呤飲食。另外也不能喝太多含果糖的飲料,以免影響尿酸代謝。
2、多喝水
多喝水多排尿能促進尿酸排泄,保證每天的喝水量達到2000毫升左右,可選擇白開水、礦泉水或蘇打水以及淡茶水。
3、降尿酸速度不能太快
持續性高尿酸以及尿酸水平波動大,易導致痛風發作。血尿酸濃度一下子降低,可快速溶解粘附在關節表面的尿酸鹽結晶,釋放不溶性針狀尿酸鹽結晶,然后被白細胞吞噬,進而釋放大量炎性因子和水解酶,誘發關節滑膜炎癥和疼痛。所以降酸藥物應先從小劑量開始用藥,等身體適應后再慢慢增加用藥劑量,使得血尿酸逐漸降低。
4、避免用阻止尿酸排泄的藥物
生活中的某些藥物可阻止尿酸排泄如利尿劑、抗結核藥物、某些抗生素和大劑量阿司匹林等都會影響尿酸代謝或排泄,導致血尿酸升高,所以高尿酸血癥以及痛風病人不能服用以上藥物,不然會導致痛風急性發作。
溫馨提示
高尿酸血癥易引起痛風,所以應把血尿酸平穩且長期控制在標準范圍內,能預防痛風發作。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微摩爾以下能避免尿酸鹽結晶生成,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00微摩爾以下,能促進尿酸鹽結石溶解。同時要管住嘴,合理用藥。定期去醫院檢測血尿酸,能大致了解血尿酸控制情況,對尿酸的監測時刻都不能放松警惕。
#家庭醫生超能團##健康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