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盧繩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史學家,長期從事建筑歷史的教學和研究,在建筑理論、建筑教育、建筑歷史等領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我國古代建筑的保護和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盧繩的哥哥盧前
盧前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國學大師,南京人,他的故事,“老南京”版曾經多次介紹。但盧前的胞弟盧繩,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盧繩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史學家,長期從事建筑歷史的教學和研究,在建筑理論、建筑教育、建筑歷史等領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我國古代建筑的保護和研究做出重要貢獻。他又能詩能文能繪,才情洋溢。
出身世代書香之家
盧繩,1918年3月29日生于南京,祖籍丹徒(今鎮江)。四世祖盧安庭自鎮江遷入江寧(今南京)。曾祖父、祖父、父親及長兄悉皆從事文字或教育,家學淵源。盧繩的曾祖父盧崟(字云谷)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考中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云南學政等職。盧崟后來回到南京主講尊經書院。盧繩的父親盧益卿于1904年在南京創辦宏育學堂,做過校長和教育行政官員。
盧繩的兄長盧前(盧冀野),人稱“江南才子”,是文學和戲劇史論家、散曲大家。
盧家來到南京之后,先后住過中華門內膺福街、長樂路磊功巷、升州路大板巷和三山街望鶴崗,多次搬遷,都沒有離開南京老城南,盧繩的出生地就在望鶴崗。受家庭尤其是長兄盧前的影響,盧繩的古典文史功底很厚實,對于史籍文獻尤有興趣,這對于他后來致力中國古代建筑研究起到了巨大作用。
選擇適合自己的路
1925年,盧繩只有八歲,父親不幸去世,從此家道中落,生活重擔全部落在長兄盧前肩上。生活拮據,并沒有影響盧繩的學業,中學畢業后他順利地考入了國立中央大學,就讀于航空工程系。但由于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尤其是繪畫對他的影響,他對建筑學更有興趣。第二年,通過考試,盧繩轉到了建筑工程系,開啟了自己精彩而又波折的藝術之路。
當時的中央大學規模龐大,是民國最高學府,建筑工程系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大批如鮑鼎、譚垣、劉敦楨、楊廷寶等著名學者。
中央大學學風優良,人才輩出。當年要想考進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很不容易,錄取率僅為18:1,到畢業時,最初考進的十幾人僅能留下幾人,大部分人在中途被淘汰。
在大學期間,盧繩成績非常優秀,受到各位老師的贊揚。他最喜歡的是中國建筑史。盧繩的草圖和水彩也相當出色,他的設計思路經常與老師楊廷寶的想法不謀而合,因此深得楊先生賞識,設計課分數總是最高。在中央大學的學習歷練,為他日后進一步深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協助梁思成編建筑史
1930年,朱啟鈐創立了中國營造學社,專門從事古代建筑實例的調查、研究和測繪。建筑界重量級人物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羅哲文等都是營造社成員。從1932年開始,學社成員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當時中國大地上的古建筑進行了大量的探尋和調查,搜集到了大量珍貴數據。抗日戰爭期間營造社被迫南遷,一路經過武漢、長沙、昆明,最終落腳在四川宜賓的李莊。
1942年,盧繩剛從中央大學畢業,就輾轉去了李莊,協助梁思成先生編撰《中國建筑史》。他閱讀了大量的專業書籍,接觸了行內許多精英人物,學術造詣日益深厚。他在編史過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設性的建議,為中國第一部建筑史的編撰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李莊,營造社的工作條件極差。羅哲文曾回憶說,“談到古建筑測繪,李莊時期盧先生自己主持測繪的建筑是旋螺殿,當時測繪旋螺殿條件非常艱苦,不能搭架子,甚至連梯子都沒有,我和盧先生是用繩子吊著爬上去的。因為他比較胖,爬高不靈活,為了測繪,經常在學社院子里的大樹上綁根繩子練習。”
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盧繩主持和參加了李莊石牛山中的明代建筑旋螺殿、宜賓地區古建筑、前蜀王王建墓等多項測繪工作。正是營造社這段不尋常的經歷,給傾心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盧繩提供了極好的學習和觀摩古建筑的機會。
建筑學院的一代宗師
盧繩一生的職業是教師,教授建筑史。1952年以前,他執教過中央大學、重慶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交通大學等多所大學,1952年新中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盧繩所在的北京大學建筑系合并到清華大學,他應昔日中大同事徐中先生的邀請毅然來到天津大學創建土建系,擔任建筑史教研室主任。數年以后,每當梁思成先生提起此事,還為沒有將盧繩先生留在清華大學而感到遺憾。
盧繩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留有各類詩詞三百余首,內容涉及建筑藝術、建筑教學等方方面面,且首首精到。他的古詩詞功夫,早在李莊時就受到林徽因賞識。
羅哲文在《梁思成傳》的序言里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最使我難忘的是徽因師鼓勵我們學古詩詞文學,她知道剛從中央大學建筑系畢業來學社的盧繩先生古典詩文很好,就讓他為我們講古典詩詞文學。在學社中學習古典詩詞文學蔚然成風,連她和思成都尊稱盧繩為‘盧老師’。”
研究建筑離不開繪畫,盧繩的手繪功夫被學生嘆為一絕。回憶他當年上課時的情景,他的學生說,“他執粉筆如行云流水,正畫倒勾,頃刻間就把一幅幅宮殿或廟宇鳥瞰圖,準確而生動地描繪在黑板上。”
盧繩的師德更是有口皆碑。盡管他當年的學生已年過古稀,不少已是院士甚至泰斗級人物,但提起盧先生,大家對于他的才德仍然贊嘆不已,稱盧繩先生是一位專業技藝精湛、授課技巧獨特、教學品德高尚的好老師。在才氣甚至容貌方面,盧繩與其兄盧前都有相像之處,遺憾的是,盧繩體胖,患高血壓,這一點也與其兄相像。1977年8月30日,這位建筑史學界的才子因心臟病突發去世,終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