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經濟與Internet的發展
從星巴克到安利、從動感地帶到超級女聲、從芙蓉姐姐到Web2.0……有越來越多的事物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更在吸引我們參與其中。
不能否認,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公眾參與性越來越高的體驗經濟時代。
對于企業而言,體驗經濟到底是什么?又能帶給企業什么樣的價值呢?
體驗經濟的特征是企業由原來的為消費者提供貨品、制造商品的商業模式發展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最終與消費者實現共同體驗的商業模式。
在這個商業模式的演進過程中,企業實現了消費者需求的逐步貼近,同時憑借此實現自身品牌認知質量的提升、構筑更強的市場競爭力、獲得更高的品牌溢價。
體驗經濟與互聯網相關產業之間又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體驗經濟的應用又會對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有著什么樣的意義呢?
對于互聯網產業而言,我認為它的本質是與體驗經濟的發展脈絡有著高度契合的。
首先,從互聯網的起源看,INTERNET上信息內容的構成就是社區、BBS、新聞組,這些模式的核心就是都在強調用戶的參與性,這其實就正是體驗經濟在INTERNET應用上最初的讀本。
但最初的BBS、新聞組等模式基本屬于網民的純自發性質所形成的,缺乏商業的推動力,因而也沒有形成成功的體驗經濟的商業應用。
其后,就是門戶網站的興起。門戶網站所帶動的是NASDAQ與燒錢的狂熱。門戶為代表的互聯網商業化模型所強調的是“注意力經濟”。現在回頭看的話,我認為這是一種倒退的行為——由最初構筑參與度的體驗經濟回到強調認知度的注意力經濟的倒退,倒退回了等同于制造商品階段的商業模式。
“注意力經濟”是倒退的特征就是忽視了作為用戶的廣大網民的參與作用,而是過分強調以網站自身為中心的模式,強制性的PUSH以換取注意力、換取PV、換取網絡廣告的收入。事實證明,網絡廣告的增長是不如人意的。同一階段,原來的BBS等逐漸被門戶所輕視。譬如紅及一時的新浪IT業界論壇的萎靡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隨后,網絡游戲、電信增值服務、即時通信等新業務的興起給了網站們新的利潤增長點。我們研究這些新業務的話,會發現他們的本質也都是在強調網民的參與性。用戶從簡單的信息瀏覽應用轉化成互動參與模式的應用。
而今,喧囂塵上的Web2.0熱潮所強調的更是社會化網絡、強調的是以人為中心的互聯網應用特征。Web2.0的興起的實質也是網民互動參與性需求的具體體現。無論Blog、還是RSS、SNS等應用,都體現出了很強的體驗經濟的特征。
互聯網經濟的根本其實就是服務型經濟,所有的網站也都是服務提供商。其中,以門戶為代表的提供的是非參與性的基礎性服務;隨后的以網游、SP等為代表提供的是非用戶資源主導的增值性服務,Web2.0所將帶來的更多的則是用戶資源交互式的體驗性服務。
Web2.0所帶來的并不是什么顛覆型的革命,而應該是幫助服務型的互聯網企業們和傳統型企業通過Internet提升自身的多元化的服務能力。
(未完待續)
內容還將包括:
體驗經濟與互聯網品牌的塑造
體驗行銷與互聯網企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