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人的性格和能力中,自尊心是其結構中最具毀滅性部分。事實上如果你看到一些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最后卻失去了一切,這通常是自尊心導致的結果。也許下面的例子很怪,電影中的毒販、匪徒是被自尊心毀滅了成功的人中的極端例子。這有兩個例子真實的證明了這一點:
喬治 榮格(約翰尼德普在電影《一世狂野》中飾演的角色) 和
弗蘭克 盧卡斯 (丹澤爾華盛頓在電影《美國黑幫》中飾演的角色)。
如果你看過電影《一世狂野》,你就知道主角的一生是被長大后再也不要落入貧窮的經濟窘境之中這樣的欲望所驅使。 于是他選擇了做一名毒販。電影之初,他變得非常成功,終于擁有了理想的家庭、夢中情人,幾乎是你能想到的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事實上,我每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都會想“如果他適可而止,在巔峰時退出,那么想象一下他接下來的人生將會多么的不同啊!”但是,貪婪,又或許是繼續向自己證明自己更強的欲望,極端的自尊心導致了他60年的監獄生涯。
弗蘭克 盧卡斯(丹澤爾 華盛頓在《美國黑幫》中扮演的角色)是另一個關于自尊心是如何戰勝了一個本來能夠適可而止的人的例子。雖然從一開始他就是個糟糕的起點,甚至比喬治 榮格還要糟, 但是,影片中,當弗蘭克 盧卡斯的自尊心接管了他的行為時,他的命運便產生了轉折。在擴充活動范圍的欲望的驅使下,弗蘭克開始和別人合作,最終引起了警察的注意。有趣的是,在影片中當他告訴自己的弟弟“房間里聲音最大的人,是最弱的。”時,盡管他認識到了其毀滅性力量。然而,他還是做了自尊心的犧牲品。
被自我欲望驅使的六大征兆
- 在意別人的認可
在 展示你的人生 一書中, 作者韋恩戴爾提到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們的自我實現有三個原則。其中之一就是你應該不被別人的好感所影響。說得容易,做的難。但是隨之而來的自由和解放的感覺允許你真實的散發自我的光彩。不被別人的好感所影響的人永遠是最真實的人。在這個人人都過分在意在別人面前看起來很好的世界里,這在任何人身上都是最有魅力的品質。諷刺的是,這我是在商學院的課堂上學到的。商業世界似乎是一個不用在乎別人對自己的好感的奇怪地方。但是如果你來自一個真實而且工作努力的地方,你將會非常受商業伙伴的歡迎。自我實現是馬斯洛層次理論的最高層,而且大多數領導人都達到了自我實現。
- 不敢求助
如果你不敢求助于別人,或者你不想求助于別人,因為你想得到所有人的信任,這時,你的自尊心在驅使你這么做。幾年以前,當我試圖為MBA學生創立一個工作網站時犯了這個錯誤。按照我不好的判斷,我決定在和幾個同學討論之后就獨自開始做這個項目。迅速取得成功和建立這個網站的欲望是我的自尊心在作祟。最終,這件事以失敗而告終。如果沒有我的自尊心擋道,而且我能夠和其他的學生一起工作,我就能挽救幾份友情,這個網站也可能會成功。
- 比較與競爭
被自尊心驅使的人們經常成為比較和競爭失利的犧牲品。與他人比較是自尊心最具殺傷力的一個方面。這是一場永遠不會取得勝利的戰爭。因為,總會有人比你強,也總會后人比你弱。即使當時你是最棒的,日后也會有人趕上你。如果你總是把人生看做一場與周圍人的競爭,那么你將永遠不會感到滿足,自尊心將會主宰你的人生。
- 總是有更多的需求
貪婪也是自尊心的一個方面。我認為如果說我們的電影人物教育了我們什么,那就是在你做了所有你想做的事情,而且變得更加渴望擁有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切只是徒勞。
- 缺席現在
自尊心驅使人們繼續生活在過去,而且總是在計劃著未來。他們從來就不是活在現在。他們總是想著人生中下一個偉大的階段,甚至是在自己的最佳狀態中也這樣想。因為忘記了享受現在,我們把自己放在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煉獄之中。
- 要求永遠正確
這時另一個自尊心最具毀滅性的方面。要求自己永遠正確的人會走向最終的失敗。這種人在生活中經常會得到很多、走的很遠,這是因為他們的耐力與進取心。但是,這種人也經常會在即將取得重大成功的時候失敗。他們對正確的需求會導致他們的失敗。當自尊心支配他們的行為時,多年的努力將會被毀于一旦。有這種態度的領導人最終會疏遠他們的工作伙伴,而且最后會不再有推動他們向前的新鮮力量輸入,因為他們對于正確的要求極其絕對。
當你學會容忍自己的自尊心,那么你所能達到的成功水平將會非常的了不起。
只有當你的自尊心在控制范圍內的時候,你才有能力充分發揮你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