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古畫欣賞
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分為二十四段,每段約隔半個月,分別在十二個月里面。在月首的叫"節氣",在月中的叫"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
這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和順序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署、大署、立秋、處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來劃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節轉折點,"四立"表示季節的開始。
小署、大署、處署、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最熱、最冷的出現時期。
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氣溫下降的過程與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降雪時期的程度;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映季節和農作物的生長現象。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東北農民流行節氣的順口溜
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蜇烏鴉叫,
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開了鏟,
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春忙打甸,處暑動刀鐮,白露煙上架,
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大雪江茬上,
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臘月,大寒整一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