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風引湯的臨床應用

  唐山市開灤趙各莊礦醫院   程廣里
  風引湯為《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篇》中主治“熱癱癇”的附方。筆者曾應用本方加減治療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風先兆)、癲癇等病例,取得一定療效,茲介紹如下,供參考。
  病例介紹
  例一;鄭某,女,49歲,1980年11月17日初診。
  患者高血壓已5年,血壓波動在160~230/95~130毫米汞柱之間,經常頭痛、眩暈,服過多種降壓西藥,但效果不顯。1980年11月6日心電圖檢查,竇性心律,Q—T問期延長0.44″(最高值0.42″);眼底檢查:視網膜血管痙攣,X線提示主動脈弓突出,屎常規:蛋白(+),紅細胞少數。
  近1周來,頭痛,眩暈加劇,手足麻木,面紅,口苦,耳鳴,便秘,溲赤,舌質紅,舌苔薄黃,脈象弦硬稍數,血壓180/110毫米汞柱。診為肝火上炎,肝陽上亢,肝風有欲動之勢。治宜瀉肝火,平肝陽,熄肝風,用風引湯加減,處方:
  寒水石12克,紫石英30克,生石膏18克,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生石決明20克(均先煎半小時),滑石14克(包煎),赤芍15克,干姜3克,大黃9克,川芎10克,地龍10克,鉤藤12克(后下),菊花10克,黃芩10克。水煎服。一日一劑,分二次服。
  三劑后頭痛眩暈大減,便通溲清,黃苔消退,脈見緩象,血壓170/100毫米汞柱,藥癥合拍,初見成效。原方加靈磁石30克,干姜增至6克再進。血壓逐漸下降,服藥至12月4日血壓正常,頭痛、眩暈消失,已可自由行走,惟舌頭尚感不太靈活。原方去寒水石、磁石、大黃,加菖蒲10克,葛根10克。至12月20日諸癥皆失。前后共服風引湯加減39劑,后易避風降壓丸常服,以善其后。追訪1年,血壓一直正常。
  例二:廖某,女,60歲,1980年12月7日初診。
 患者形體月巴胖,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已10年之久,經常頭痛眩暈。近3個月來頭痛眩暈加劇,并感覺舌頭發硬,手指麻木,活動不靈,并面紅耳鳴。12月5日突然右側肢體活動受限,言語蹇澀,目視不清,持續約1個多小時。12月6日上癥又作,持續近2小時。舌質紅,舌苔薄黃,脈象弦數有力,血壓180/110毫米汞柱。化驗室檢查:膽固醇280毫克%,甘油三酯170毫克%,血沉25毫米川、時。心電圖報告:竇性心律,心肌勞損。眼底檢查,視網膜血管痙攣。
  患者素有痰濕,蘊而生熱。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肝風夾痰熱,流竄經絡,而成動風之勢。治宜清熱化痰,潛陽熄風,風引湯加減,處方:
  寒水石12克,紫石英20克,生石膏18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均先煎半小時),干姜3克,滑石12克(包煎),赤芍18克,大黃3克,川芎12克,當歸12克,地龍12克,鉤藤14克(后下),路路通10克,菖蒲10克。水煎服,一日一劑,每日早晚分二次服。
  三劑后頭痛眩暈減輕,語言已較清楚,右側肢體活動較前靈便,血壓170/110毫米汞柱。上方去大黃,加雞血藤12克,生石決明20克。守方加減服至1981年1月4日,血壓正常,語富流利,行動自由,惟右側肢體時覺麻木。前方去寒水石、滑石、生石膏,加桃仁10克,丹參12克。共服風引湯加減41劑,諸癥皆失,得收全功。后以愈鳳寧心片常服,以善其后。追訪至1982年5月上癥未作。
  例三:周某,男,57歲,1980年12月7日初診。
  患者有腦動脈硬化史10年,經常頭暈頭沉,面紅,口苦而干,耳鳴,少眠,多夢。近1月來,自感頭暈頭沉加重,右半身活動不利,手指、足指麻木,舌頭麻木,語言不流利。患者形體豐盛,面色紅赤,行走蹣跚,由家人攙扶而來。舌質紅,舌苔薄黃,脈象弦硬,血壓180/110毫米汞柱,血膽固醇300毫克%,甘油三酯176毫克%。眼底檢查c視網膜血管動脈硬化。診為年老力衰,腎陰虧于下,以致風陽內動,上擾清空,風火夾痰走竄經絡,而成陰虛陽亢,痰熱內蘊,肝風擾動,經絡不遂之象。治當清化痰熱,滋陰潛陽,平肝熄風,疏通經絡,以風引湯加減,處方:
  寒水石12克,靈磁石、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紫石英,生石決明各20克,生石膏18克(均先煎半小時),滑石14克(包煎),白芍20克,生地30克,干姜4克,大黃6克,川芎12克,地龍10克,菖蒲10克,水煎服一日一劑,分二次服。
  三劑后,頭痛頭暈減輕,舌頭也較前靈活,血壓180/100毫米汞柱。藥既見功,當守方再進。至12月19日,血壓170/95毫米汞柱,頭痛、眩暈已愈,語言流利,手指麻木大減,惟右半身活動尚覺不利。上方去寒水石、生石膏,加雞血藤12克,路路通10克,至12月31日,血壓正常,可以自由行走。隨易補肝腎,通經絡之地黃飲子(劉河間)加減以善其后,得收全功。追訪至1982年5月,上癥未見復發。
  例四;鄭X X,男,25歲,1981年8月12日診。
  患癲癇癥半年,每月發作1~2次,一般多在夜間發作,并經常頭痛,面紅目赤,便秘溲赤,胸中煩熱,兩肋脹痛,舌質紅,苔薄黃而膩,脈象弦滑。癥屬痰熱內蘊,壅閉經絡,阻塞清竅,發為癲癇。治擬清化痰熱,熄風定癇。用定癇丸加減,連服12劑而功效不著。竊思其因,悟到患者舌紅苔黃,并見一派肝火上炎之癥,而上方重在化痰定癇,卻忽視了肝火這一重要病因,遂改弦易轍,用風引湯加減,處方:
  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寒水石15克,紫石英20克,生石膏18克(均先煎半小時),大黃10克,干姜3克,滑石12克(包煎),陳皮12克,清半夏14克,膽星10克,僵蠶10克,全蝎10克,鉤藤14克(后下),甘草10克。
  上方加減,共膽21劑,未見發作。胸中煩熱已除,二便正常,舌已轉為淡紅,惟睡眠有時欠佳,胸中略感不適,舌苔薄黃稍膩,脈見滑象,上方加安神之劑,繼服。患者又服藥3個月,諸癥皆失,舌脈正常,迄未再發。
  體會
  風引湯為《金匱·中風歷節病篇》的附方,即《千金》、《外臺》所載的紫石散、紫石湯。其組成:大黃、干姜、龍骨各四兩,桂枝三兩,甘草、牡蠣各二兩,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關于本方的出處,林億《金匱要略·方論序》認為,此方可能系注者采集仲景散在諸家之方,而附于《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之末,故風引湯仍為仲景之方。
  關于本方的主治癥候,諸書見解不一。《金匱》云:“除熱癱癇”,《醫學綱目》則作“除熱癲癇”,《外臺秘要》風癇門引崔氏云:“療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瘛疭,日數十發,醫所不能療,除熱鎮心,紫石湯(方與本方同)。……永嘉二年,大人小兒頻行風癇之病,得發例不能言;或發熱,半身掣縮,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張思惟合此散,所療皆愈。忌海藻、菘菜、生蔥。”(《外臺秘要》卷十五)遺憾的是,后醫卻鮮有用者。殊不知,風引湯用大隊寒性重鎮之品為主,以潛偏亢之肝陽,清上炎之肝火,輔以龍牡石脂之潛納,更用大黃釜底抽薪,使熱極上盛之風得以平熄,更佐以桂枝、干姜之溫,一以制諸石之寒,又可取其辛溫以疏通經絡,可見立意用藥之巧也。以藥測證,可知本方當主治癱癇之因于熱者,其旨在清熱瀉火,潛陽熄風。筆者用之臨床,體會鳳引湯對由于肝陽上亢,肝火夾痰熱橫竄經絡所致諸癥者有良效。然臨床還應根據見癥不同而靈活加減,若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者,當去桂枝加生石決明、靈磁石、地龍、鉤藤等以潛陽熄風。經絡不通,肢體活動受限,言語不利者當加當歸、赤芍、川芎、雞血藤、路路通、菖蒲、葛根等以活血通絡,開竅解語。癲癇當加用二陳、膽星、僵蠶、全蝎等化痰鎮痙熄風。上述諸癥在臨床治愈之后,還應根據病因,用湯劑或丸劑治本緩圖以善其后,方能得收全功。
  《中醫雜志》1982年第1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金匱“風引湯”病案4則|高血壓、腦動脈硬化、中風先兆、癲癇
風飲湯
夜讀金匱
高血壓怎么治?清腦熄風法聽說過嗎?適用于早中期高血壓
[轉載]丁光迪談侯氏黑散和風引湯的實用價值
被貶入附錄的中風病方祖:侯氏黑散和風引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惠州市| 临猗县| 浠水县| 阆中市| 高密市| 台湾省| 阜康市| 沂水县| 海晏县| 明溪县| 保山市| 公主岭市| 礼泉县| 海门市| 大新县| 岐山县| 肇源县| 饶平县| 固原市| 交城县| 栖霞市| 荣昌县| 高雄市| 咸阳市| 昆明市| 汉沽区| 柳河县| 龙海市| 恩施市| 铜陵市| 桓台县| 临江市| 裕民县| 丰宁| 寿阳县| 泰州市| 濉溪县| 崇文区| 衡水市|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