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經絡似河流,經筋似山巒,氣血川流,牽一發而動全身,本文講述經絡穴位的形象認識,以及外治何以內調臟腑功能,生動形象,可做學習參考。
經絡為河流,經筋為山巒
古典哲學常提到“道法自然”,那以古典哲學思想作為理論基礎的中醫針灸,還是結合自然界來認識更為形象易懂。經絡學說是針灸的最主要指導思想,對于經絡,我們可以結合河流系統來形象理解。
提到河流,首先我們想到的是河道,如果沒有河道,水不可能那么乖乖地從一個方向匯聚通過。那河道一般由什么構成呢?水趨下,水從茫茫大山潺潺而流,滔滔而下,一般都會選擇山澗等山巒的空隙低洼處而過。只有這樣的空間結構,才有水流通過的外在條件。河流兩岸的山巒我們可以想象成經筋,經筋架構的這個空間結構中流動的就是氣血。
疏通經絡,以疏浚氣血之穴為主
如果兩岸的山巒塌方了呢?那就會淤堵河道,影響水流的正常通過。作為自然界的水系,就會崩潰泛濫。那身體里的經筋系統如果出現紊亂呢?沒有了氣血正常通過的空間結構,氣血不能正常濡養臟腑和四肢,身體的正常生理系統會造成破壞,出現各類病癥。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必須找到淤堵的位置并進行疏通,保障氣血正常通行。
我們若想影響河流的流動,在哪里采取措施會比較合適呢?首先可以肯定,在河流的任意一段都可以施加影響。但在哪些地方可以更妥善給與最大化影響呢?那我們就要盡量考慮水流的較為集中匯聚之處。這個河流即氣血的集中匯聚的節點,我們就可以定義為穴。
經脈以通為用,一旦身體出現異樣,作為外治療法,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檢查是否哪里淤堵不通了。可全身經絡這么多,我們該從哪下手呢?《內經》中指出了各經脈不通的常見癥狀,我們可以結合書本好好學習揣摩,并結合脈診等手段快速查找并疏通。
補虛瀉實,動一穴而氣連全身
如果不是經脈不通,而是某經的正邪虛實出現問題了呢?那我們就可以考慮相關穴位來補虛瀉實,恢復正常的生理平衡。
有了前面的形象認識,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去揣摩穴位的具體位置了——找骨邊、筋間、動脈旁等架構出來的“空”,這里面才可能藏有足夠我們調用的氣。
“見縫插針”,好好揣摩這個成語吧!
為什么不用藥也可以治病?為什么刺激四肢部位可以調理全身的大部分疾病?中醫重視氣的存在和功用,經絡內連臟腑,外連四肢百骸,氣的升降出入就是在這些經絡管道里周流不息,通過對于外端氣息的刺激可以波動到臟腑系統,從而產生自外而內的影響。如電路一樣,無論開關有多遠,都可以控制串聯系統中的燈泡。
經絡動態流注圖
建議有意者可網絡搜索經絡動態流注圖,那閃動的光標會把你帶入一氣周流的經絡世界。
臟腑系統之間通過經絡管道互相關聯,這些管道呢又與四肢經脈關聯相通。比如通過刺激足三里,可以導引胃氣下行,增強胃功能,又因為胃和大腸相關聯,所以,足三里也可以影響大腸功能的調節。因為脾胃是一家,所以,足三里同樣具備間接影響脾系統的功能。因為肺氣來源于胃氣的鼓動,所以足三里對于肺系統也有間接影響……以臟腑為根本的經絡系統盤根錯節,互相關聯,所以,從四肢很多個相關點都可以調節到內在的臟腑功能,更不限于某穴主治某病。甚至靈活理解了這些,穴位的功用范圍可以成倍放大。
某臟器邪氣過實,可以通過遠端的經絡穴位打開個通道放氣外出;某臟器正氣較弱,可以從相關臟器經絡導引正氣接濟。
氣該升的升不上來,我們可以刺激上端的穴位如百會引氣上行;氣該降降不下來,我們可以采用下端的穴位如涌泉引氣下行。
人體無非也是個充滿管道網的氣囊,針灸之要,在于知調,通過對于外部經絡的刺激,從而調節內在臟腑氣息的動態平衡,維持人體機能的正常運轉。
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肝膽藏。
任脈位于正前胸,心臟脾胃行不通;
上連乳腺下子宮,萬一不通變老翁。
督脈立于脊椎中,監督氣血來運行;
五臟六腑督脈宮,對應區域彎曲痛。膽經褲線重疊行,分泌紊亂變神經;
嗜睡液汗疲倦態,腋窩腫脹后腦痛;
淋巴發炎局部胖,眼花目黃有增生。
肝經對應膽經行,循環分泌掌控中;
膚色發青腰疼痛,眼圈發黑有痛經;
眼球發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肝經后面是腎經,距離不遠兩指空;
分泌系統掌控中,尿量稀少還尿頻;
眼袋眼皺足下冷,下肢腫脹善驚恐;
經前腰酸背又痛,臉上出斑心發驚;
記憶下降無睡夢,癥狀不通慢慢通。
腎經對應膀胱經,泌尿骨骼掌控中;
小便發黃膀胱痛,尿路發炎講衛生;
四肢無力后背痛,痔瘡難坐肩頸痛。
胃經位于膽經前,三指距離到經中;
口腔糜亂牙腫痛,口干口臭腹脹痛;
體熱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胃經對應是脾經,免疫神經掌控中;
胃脹打嗝排氣空,嘔吐難耐肋下痛。
食指腋窩大腸經,手臂外側屬陽經;
消化神經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脹痛;
便秘口干肩頸痛,體熱痔瘡加頭痛。
胸到拇指為肺經,手臂內側屬陰經;
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
體熱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
感冒發冷體內空。
心到小指為心經,手臂內側屬陰經;
循環系統掌控中,胸口沉悶與頭痛;
心煩失眠也多夢,肩與前胸多疼痛;
目赤顴紅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靜;
心事過多壓力重。
小指肩窩小腸經,手臂外側屬陽經;
消化神經掌控中,太陽耳部會疼痛;
經前腹脹后腦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胸到中指心包經,手臂內側屬陰經;
分泌循環掌控中,循環差異血管病;
心跳過快還便秘,心煩目赤上肢痛。
無名至肩三焦經,手臂外側屬陽經;
分泌循環掌控中,免疫下降憂郁癥;
疲倦易得慢性病!
附:完整十四經絡子午流注圖
本文摘自針灸御神的博客和宣元堂,由中醫思維十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作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