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詞匯學與小學語文詞語教學
【內容簡介】
本課程力圖通過介紹必要的詞匯學知識,幫助教師擴展詞語教學的視野,提高詞語教學的能力。課程的講座分三講,前兩講是本體核心知識內容,即要做到游刃有余地處理學生詞語運用中的問題,教師必須掌握的本體內知識。
第一講介紹的復合詞結構類型、字義和詞義的關系是字詞貫通、系聯教學策略的理據 ,詞的上下位關系、反義同義關系揭示詞、詞義是個系統。反義、同義的類型介紹有助于教師準地認識語言現象,在教學中解決疑難問題。
第二講主要做了詞義內容的分析和詞的理性義的分析。詞語的語言義和言語義之分是語文教師必備的知識,詞的理性義分析是準確辨析詞語的前提。詞語辨析重點是要能分析詞語的適用對象和對象特征。
第三講結合幾個詞語教學的案例提煉出幾個教學策略供大家學習、思考。
【學習要求】
基本要求:
先學好前兩講的主要內容,要翻閱工具書,做相應的練習。在此基礎上學習第三講,通過學習第三講的案例,聯系教學體會、經驗,做教學相應的教學改進。
分項要求:
1. 了解詞和詞義系統性的表現和詞義的特點。
2. 把握詞語意義的內容,學會對詞的理性意義做分析,提高詞語辨析能力。
3. 運用詞匯學的知識改進教學,結合教學實踐,設計一個詞語教學的片斷。
教師團隊
【主講教師】李鏜
特級教師。原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副院長,現中小學遠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培訓業務總監、北京考試院特聘評價專家、北師大與首師大教育碩士導師、中國教育學會語文專業委員學術委員。曾作為中央教科所訪問學者,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胡楚南教育成果獎。
主持“九五”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中小學語文教材課文字詞分布統計”項目。參加 2002 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發展中心的國際合作項目“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與實驗項目”?,F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發展中心“小學生語文能力評價研究與實驗”項目主持人。國家“十一五”教育科學重點課題“‘研訓一體’教師成長模式研究”核心成員。近年來開展基于教師發展的“課堂學習研究”。參加的兩個課題(北京考試院“大規模考試評價研究與實踐”、教育部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小學生語文能力評價”)分獲教育部 2010 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一等、二等獎。參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高中語文教科書編寫工作。
現任國家語委十二五課題“中小學生作文語料庫的建設與語料分析統計”顧問,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重點課題“基于學生需求的課堂學習實踐研究”專家組組長。主持北京市 2012-2013 年語文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 “基于測評的專題式教學研究”工作室。
【評析老師】
王新艷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七小學,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申建梅
豐臺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武艷平
石景山區北辛安小學,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專題講座
詞匯學與小學語文詞語教學
李鏜(特級教師,原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副院長)
第一講 詞匯學的基本知識
詞匯學是研究詞語的學問,它是傳統語言學的一個分支(語法、語音、詞匯)。詞匯學的主要研究的內容是:詞的性質、詞的構成、詞義的本質及發展、詞的各種關系(同音、同義、反義等)。我們把詞義放在第二講集中討論。
一、什么是詞
詞是有意義的能夠獨立運用的造句的最小單位,它具有固定的語音形式。漢語詞的劃分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在書寫時詞和詞之間是不分開的。就“獨立運用”而言,許多虛詞和量詞是不能獨立運用的。于是增加了一條補充,一句話中把能獨立運用的詞劃分出去,剩寫的也是詞。如:“我把這本書包了個書皮?!边@個句子中的“本”“個”和“把”也是詞。漢語中詞和短語的界限也不很清楚。一般可以用擴展插入法來區分。能插入的是短語,不能插入的是詞(意義不能變)。比如:
鋼筆——鋼的筆 #
白菜——白的菜 #
白布——白的布
吃飯——吃了飯
雞蛋——雞的蛋
睡覺——睡不睡覺 #
“鋼筆”不能插入詞,“白菜”插入后意思變了,它們肯定是詞。“白布”可以插入且意思不變,可以做為短語。“吃飯”可以插入,“雞蛋”可以插入,但“雞蛋”的頻度很高,可以把它做為詞。睡覺可以插入,但兩個語素的組合是固定的,把這類詞做為離合詞(理發、洗澡、打仗等)。
一個語素(有意義的漢字)能獨立運用就是詞。(米、吃、紅、個、從)
兩個語素組合后,意義不是它們的簡單相加,就是詞。(鋼筆、金魚、)
兩個語素組合后,不能擴展插入詞,就是詞。(鋼筆,白菜)
兩個語素組合后,雖能擴展插入詞,但它們是不能用別的語素替換的,則是一種特殊的詞——離合詞。
兩個語素組合后,雖能擴展插入詞,但它們的使用頻度很高,且大家約定俗成認為它是詞。(“雞蛋”是詞、“鷹蛋”就有人認為是短語)。
綜上所述,漢語的詞與短語之間的界限是有模糊地帶的。
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形成了概念,詞是反映概念的,但它們之間的關系不是一一對應的。比如,“月亮”、“月球”對應的是一個概念,“人民”這個詞可以對應不同的概念。
二、現代漢語詞匯的構成
詞匯由詞和固定的短語——熟語、諺語等構成。
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類:
1.語法分類——實詞、虛詞(詞類)
2.結構分類——單純詞、合成詞
3.音節分類——單音節詞、多音節詞
4.常用——常用詞匯(基本詞匯)、一般詞匯
5.口語詞匯——書面詞匯
6.普通話詞匯——方言詞匯
7.漢語詞匯——外來語詞匯
8.古詞語——新詞語
熟語可以包括成語、諺語、歇后語等。成語表意凝煉、形象,在書面語中廣泛運用。它來源于古代的典故,有的選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原句意思的成分(乘風破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有的用四個字概括寓言、故事等(刻舟求劍、狐假虎威),有的增加個別字(短兵相接——車錯轂兮短兵接)。成語的意思有的是語素義的簡單相加(汗流浹背、無稽之談、自圓其說);多數成語的意思不是語素義的相加,有的意思是約定俗成的(高山流水——表示知己知音),有的是取字面的比喻義(水落石出——比喻真相畢露了)。
三、詞的結構
由一個語素構成的詞就是單純詞。(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人、額、由、蟋蟀、巧克力)有人統計《現代漢語詞典》單純詞約占 15% —— 16% 。
單純詞有四類:單音節詞、連綿詞(雙聲疊韻)、疊音詞(剛剛、蛐蛐)、外來詞中的譯音詞(坦克、迪斯科)。
兩個以上語素構成的詞是合成詞。合成詞的結構和短語的結構關系基本是一致的(這是漢語的一個特點)。合成詞有兩類:
1. 復合詞:由兩個以上有實在意義的語素(實語素)組合的合成詞。主要有以下幾種:
偏正式——地瓜、紅薯、汽車、熱愛、冰涼、筆談
并列式——山水、媒介、觀察、打擊、幸福、美麗
動賓式——下海、舉重、知己、司令、執意、注意
補充式——改正、抓緊、放大、壓倒、撤退、撤回
主謂式——年輕、人為、霜降、國產、腸斷、自愛
漢語中字義和詞義(合成詞)的關系如下:
① 同義 A+B=A=B 聲音 觀看
② 合義 A+B=AB 品德 圖片
③ 加義 A+B=AB+C 景物 水手
④ 偏義 A+B=A或 B 國家窗戶
⑤ 轉義 A+B=C 毛病 鞍馬
2. 派生詞:由一個有實在意義的語素和一個詞綴組合的合成詞。主要有兩類:
詞綴在前:老師、老虎、阿爸、阿姨、老鼠、老姨
詞綴在后:凳子、鐲子、木頭、人頭、人性、科學性
四、同音詞——多義詞
讀音完全相同的詞是同音詞,我們可以根據音形同異的不同情況做分類。
1.同音同形
儀表 1 用于測量的一種儀器。
儀表 2 人的外表。
黑人 1 黑色人種。
黑人 2 沒有戶籍的人。
以下是詞和語素同音同形:
井 1 能取水的深洞:打了一口井。
井 2 形容整齊:井井有條。
2. 同音異形
會意——會議、加法——家法、調理——條理、歸功——歸公
吉利——極力、著名——注明、酒精——久經、占有——戰友
有多個意義的詞是多義詞。那么如何區分同音同形的同音詞和多義詞呢?多數學者認為以現時感覺意義有無聯系為標準來區分它們。
比如“米”(一斤米、 一米長)和“角”(牛的角、一角錢)是同音詞?!罢尽北硎倔A站是蒙古語的借詞,后引申為車站,與原來的站立、停留有了聯系,是多義詞?!翱獭北硎镜窨膛c時刻,在古代是有聯系的(用漏壺的刻度來表示時間),現在感覺不到聯系了,是同音詞。
運用好同音詞和多義詞可以在表達上形成雙關語。
五、上下位詞
詞語是有系統性的,詞語間意義上的關系,主要有三種:上下位關系、同義關系、反義關系。
上下位關系 是指種和類的關系。如:
果子是漿果和干果的上位詞,桃、梨、杏、蘋果等則是漿果的下位詞。
六、同義詞——近義詞
同義詞 有完全同義的等義詞和不完全等義的同義詞。等義詞有兩種:
( 1 )概念義相同,附屬義也相同,任何語境都能替換的等義詞。
公尺——米 青霉素——盤尼西林 維生素——維他命
( 2 )概念義相同,但不是任何語境都能替換的等義詞。
爸爸——爹——父親 洋灰——水泥 番茄——西紅柿
玉米——棒子 文法——語法 萊塞——激光
同義詞是指主要的概念義相同,次要的概念義和附屬義有同有異的兩個以上的詞。從詞形上看有三種:
詞形有同有異:卑劣——惡劣 保衛——捍衛 處理——處置 對答——應答——應對 躲避——逃避——逃跑 惡毒——歹毒——陰毒
詞形顛倒: 力氣——氣力 整齊——齊整 樣式——式樣
詞形不同: 超過——逾越 矛頭——鋒芒 怒吼——咆哮
近義詞是指有某種近似關系的兩個以上的詞,如“含糊”“含蓄”,它們的意思不同,但都有讓人不容易明白的效果。
同義詞的辨析放到字義分析中再講(見下講)。
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意思相反的詞。從邏輯上看,反義詞有兩種,一種是矛盾關系(肯定一方必須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必須肯定另一方)如:
正——歪 真——假 動——靜 死——活 這——那
另一種是處在反對關系的兩端,反對關系是指肯定一方必須否定另一方,但否定一方不能肯定另一方。如:大與?。ㄖ虚g有中)、開始與結束(有中間)、黑與白、優良與低劣、高大與矮小。
反義詞從不同角度可做不同的分類。
a)從音節上分類:
單音節的:喜——悲 硬——軟 強——弱 進——退 厚——薄
買——賣 疏——密 浮——沉 忙——閑 干——濕
雙音節的:快樂——痛苦 前進——后退 上升——下降
高級——低級 正面——反面 上邊——下邊
先進——落后 平坦——崎嶇 公開——隱蔽
b)從詞性上分類:
名詞的:優點——缺點 成人——孩子 支出——收入
動詞的:建設——破壞 擴大——縮小 增加——削減
形容詞的:勇敢——膽小 高尚——卑劣 誠實——虛偽
c)從義項關系上分:
單義詞對應單義詞:孤立——聯合 故鄉——他鄉 自大——自卑
單義詞對應多義詞的一個義項:“買”(用錢換東西)對應“賣”①用
東西換錢。與“②用國家或朋友的利益換取自己的好處”不對應。
多義詞的多個義項對應多義詞的多個義項:
冷 熱
溫度低 溫度高 (冷水 / 熱水)
使冷 使熱 (冷一下吃 / 熱一下吃)
不熱情 熱情 (冷心腸 / 熱心腸)
說明:“熱”表示物理學的概念,沒有反義詞。“熱”表示受歡迎與冷表示不受歡迎的用法不是以詞義出現,是以語素義出現:熱門 / 冷門?!袄洹钡钠渌x項和“熱”的其他義項也不能構成反義詞。
多義詞的各個義項都對應構成反義詞:
光明①亮光——黑暗①沒亮光(屋子里一片光明 / 黑暗)。光明②比喻正義的、有前途的——黑暗②比喻非正義、腐朽的(光明 / 黑暗的社會)。光明③比喻坦蕩,無私心和黑暗③比喻有私心,不坦蕩(內心光明 / 黑暗)
多義詞分別和多個詞構成反義詞:
小人——大人 小人——君子 開——關 開——封 開——閉
單義詞對應多個反義詞:
忽視——重視 / 看重 進攻——后退 / 撤退 反對——擁護 / 同意
小互動——輕松片刻
小竅門 :一些成語里的語素構成同義、反義關系,如:只言片語、真憑實據、大題小做、巨細無遺。利用這個現象可以幫助學生推斷字義哦。請你查查工具書,選出一些常用的,根據學生情況編個小練習,試試效果如何。
開心一笑 : @ 笑壇——牛說這么多人喝我的乳汁,卻沒人叫我一聲“媽”。烏賊說:委屈,滿肚子墨水居然成了賊!老鼠說:成天為了點吃的擔驚受怕的,能不老嗎?魚說:打死我也不去…… 恐龍說:…… ( 你能編下去嗎? )
第二講 詞義的分析與辨析
一、詞義的特點
1.概括性
詞義對現實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某一類事物取一個名稱,這一名稱的意義是該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質特征,詞和詞義都是對事物的抽象,在抽象過程中,概括了公約數,舍棄了許多差異。
搖:搖擺,使物體來回動。包括上下搖動(搖鈴)、左右搖動(搖頭)、來回搖動(搖櫓)、曲線循環搖動(搖紡車)。詞義的概括性有時使詞典中的釋義與文句中的意思對不上號。
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 大意罷了。(大概的意思——大致的輪廓)。
2.模糊性
經過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簡單的底細,本身往往帶有模糊性,它是個大致的范圍,沒有明確的界限。如:熱、溫、涼、冷。
天氣很熱( 35 度以上)。 水很熱( 45 度以上)
3.系統性
某個詞的詞義不是孤立的,是要收與之相關的詞的詞義的影響。普通話:吃——飯(食物)、喝——水(液體)、抽——香煙。吳方言:吃——食物、水、香煙;“抽”少了一個意思。 .
二、詞義的內容
詞的意義就是詞義,似乎是個簡單的問題。其實詞義是個很復雜的問題。
一個詞的意義首先要區分語言義和言語義。語言義是從具體的語境中概括出來的,寫在字典、詞典中詞的解釋就是詞的語言義。比如“車”指帶輪子的交通運輸工具,“這”表示近指的代詞。言語義是詞在語境中的意思,有時在一個語境中言語義和語言義是一致的。比如:“大廳里放著各種各樣的車?!边@里的“車”就是帶輪子的交通運輸工具。有時言語義和語言義就不一樣,比如:“我的車換了?!保梢允亲孕熊?,也可以是汽車)。在不同的語境中“車”的指代內容就不同。“帶輪子的交通運輸工具”是“車”的概念意義,屬于語言義,問題是一個客觀事物一定有多重性質與特征。那么具體的語境中同一個詞表示的該事物的屬性與特征就有區別。所以言語義是在具體語境中獲得的:
這輛 車真高。(側重指車的底盤與地面距離大)
這 車好漂亮。(側重指車的款式與裝飾)
這 車最安全。(側重指車的結構質量)
上邊三個句子中“車”的具體意思是不同的,語言學家稱之為隱含義。隱含義:表示事物的非本質屬性,它隨時代、民族、文化、個人的不同而不同。它相對是變化的,又叫含蓄義、聯想義。如:孩子——天真、可愛、幼稚、貪玩、淘氣等。又如:水——流的、易變的、清涼的。
詞的語言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概念義:表示詞所揭示邏輯的、認識的、本質的特征,它的特點是固定的、非開放的,概念義是詞義的核心。如:婦女——成年女子。水——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分子式是 H2O 。
感情色彩:分褒、貶、中性三種。
語體色彩:主要指書面語和口語,孩子用于口語,兒童用于書面語。
根據詞的語言義的內容可以給一個詞填出一個表:
牛
概念義
對象特征 T
有角、體大、可拉車、可食用
適用對象 D
一種反芻哺乳類動物,有黃牛、水牛、牦牛等。
附屬色彩
感情色彩 G
中性
語體色彩 Y
中性
三、詞的概念義的分析
1.表示名物的詞語的概念義的分析
解釋這類詞概念義的基本模式是:被解釋的詞 = 種差 + 類詞語
魚網:捕魚的網。
僑民:僑居國外而保留本國籍的居民。
僑胞:僑居國外的同胞。
比較上述的例子就明白,類詞語是被解釋的詞的上位詞。種差是揭示詞語特征的詞語。這個基本模式可以有若干個變形:
南貨:南方出產的食品,如筍干臘肉等。(舉了例子做說明)
黃鱔:魚,身體無鱗像蛇,皮有黃斑點,生活在水邊泥田里。(先出現類詞語,再揭示特點——種差)
種差是用來限定類詞語的,它可以表示領屬、類別、形態、性質、功能、時空、數量等:
國都:國家的首都。
機工:機械工人。
腐竹:帶曲卷的條狀干豆腐皮。
人杰:杰出的人。
筆:寫字畫畫的用具。
棚戶:住在簡陋房屋里的人家。
夙愿:長久的愿望。
類詞語是用來揭示被解釋詞語的類別。它的范圍大于被解釋的詞語,解釋詞語時有時需要兩個以上的類詞語,才能說明詞的概念義。
體格:人體 發育的情況和 健康情況 。
名句:著名的 句子或 短語。
2.表示性狀的詞語的概念義的分析
解釋表性狀的詞的基本模式是:被解釋的詞 = 適用對象 + 性狀特征
適用對象是指被形容、修飾的對象。性狀特征是指對該詞所表示的事物性狀的說明描寫。如:
親善:(國家間)親近友好。
稀朗:(燈光星光等)稀疏而明亮。
適用對象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有時適用對象廣泛,不好概括,詞典中就不出現:結實——①堅固耐用。(適用對象是物品、建筑等)②健康(適用對象是人與一些動物)
性狀的說明描寫常見的方式有三種:對釋語素義,用否定式,做具體的說明描寫。
確切:準確恰當。清亮:清晰響亮。
自然:不局促,不呆板,不勉強。
迷漫:滿天遍地,茫茫一片,看不清楚。
這三種方式可以交叉使用:簡略——(表達的內容)簡單,不詳細。
許多不用這個基本模式解釋性狀詞語的可以變換成這個模式:
灰溜溜:①形容顏色暗淡。②形容懊惱或消極的神情。②變換為:形容(神態精神)懊惱或消極。
3.表示動作的詞語的概念義的分析
表動作的詞語的解釋比較復雜,我們分幾步討論。
⑴釋義包含一個動作與對該動作的限定。(動作用字母 D 表示,動作的限定用字母 d 表示,公式為 d+D )
揪: 緊緊抓住。 (d+D)
捏: 用拇指和別的手指夾。 (d+D)
搔: 用指甲撓。 (d+D)
⑵釋義包含一個動作與對該動作的關系對象。 ( 動作的關系對象用字母 E 表示,公式為 D+E)
辦公:處理 公事。 (D+E)
掃雷:排除 敷設的地雷或水雷。 (D+E1+E2)
要飯:向 別人乞求 飯食和錢財。 (E+D+E)
拔:把 固定或隱藏的東西往外拉。( E+ d+D )
“乞求”的兩個關系對象,一個是乞求誰,一個是乞求什么。這兩個關系對象確定后,就把“要飯”的意思解釋清楚了。“把”這個介詞把“拉”的對象前置,一個關系對象(固定或隱藏的東西),一個動作限定(往外),就使“拉”這個動作縮小范圍,也就確定了“拔”的概念義。
⑶釋義包含一個動作和動作的施事(動作的發出者,用字母 B 表示)
捕食: (動物)捕取食物。(B+ D+E )
墜: (沉重的東西)往下垂。(B+ d+D )
掃視: 目光迅速向周圍看。( B+d1+d2+D )
⑷釋義包含多個動作和動作的限定(多個動作: D1 、 Dn 限定: d1 、 dn )
撫摸:用手輕輕 按著,來回 移動。( d1+d1+D1+d2+D2 )
⑸釋義包含動作和動作的原因、條件(動作的原因、條件用字母 A 表示)
垂涎: 因為想吃而流口水。( A+D+E )
⑹釋義包含動作和動作的結果和、目的(動作的結果和、目的用字母 F 表示)
搖頭:把頭左右搖動, 表示否定、不以為然。( E+d+D+F )
啟發:闡明事理,使人產生聯想或有所領悟。( D+E+F )
四、詞語的辨析
詞語辨析是指比較詞語的用法異同,辨析的對象主要是同義、近義詞和易用混的成語。
1.詞的概念義(理性義)的比較
一個義項對一個義項
謠言:沒有事實根據的話。
流言:背后議論的、污蔑的、流傳的話。
讕言:污蔑的話。
三者都是指假話,但有所不同:“讕言”是可以公開說的污蔑的話,“流言”是背后議論且是污蔑性的話;謠言”適用廣,不是污蔑的假話可以用它。它們的對象特征有差異。
優良:(品種、質量、作風、成績等)好。
優秀(品行、能力、學問、成績等)很好。
優異(成績、貢獻等)特別好
三者的對象特征都是好,但程度上“優異“高于“優秀”, “優秀”高于“優良”。 三者的適用對象都可以用于成績,但用于“品種、作風”只能用“優良”,用于人(能力、學問)只能用“優秀”。這三個詞的適用對象和對象特征都有些不同。
阻止:使停止行動。
制止:強迫使停止。
它們都有使停止的意思,但動作的限定有所不同,即動作特征不同,“制止”有強迫的意思,“阻止”沒有。
一個單義詞對一個多義詞的一個義項
榜樣:值得學習的人與事。
樣板:①學習的榜樣。②板狀的樣品。
“榜樣”只和“樣板”的義項①構成同義詞,從語體色彩上看“樣板”口語化,一般不用于書面語?!鞍駱印眲t沒有這個限制。
兩個單義詞分別對多義詞的一個義項
應酬:接待(客人)。
料理:辦理,處理。
張羅:①辦理。②應酬。
多義詞的某個義項對應
“黑”和“暗”有多個義項,在“不亮”這個義項上是同義(屋里很黑 /暗),其他義項不同義。
2.詞的附屬義的比較
從褒與貶、口語與書面語、敬辭與謙辭的角度比較不同:“摧殘”、“摧毀”前者是貶義詞,后者是中性的?!岸哙隆?、“顫抖”前者是口語,后者是書面?!凹夷浮笔侵t辭,“母親”就沒有這種感情色彩?!坝裾铡笔蔷崔o書面語,“相片”則沒這種感情色彩,口語書面都可用。
3. 搭配功能的比較
“必須、必需”在詞義上很難區別,但在搭配組合上可以區別異同:
必需去 √ 必須去 √
必需的物品 √ 必須的物品 ×
必需品 √ 必須品 ×
“必需”是動詞(是只能帶謂詞做賓語的動詞),動詞帶的可做定語;“必須”是副詞,出現在動詞前,但不能做定語。
小互動——輕松片刻
開心一笑:
動腦動手: “頒布”與“公布”的適用對象和關系對象分別是什么?
第三講 案例分析與教學策略
本講通過分析教學案例提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以供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做遷移與創新。
【案例】 1 比較下邊兩個教學片斷設計,說說的異同,與改進意見。
A . 區別形近字“見”和“貝”
教學步驟:
1. 出示“見”和“貝”。
2. 老師出示讀音,學生借助讀音讀準這兩個字“見( jian)”“貝( bei)”。
3. 老師出示兩個字。在最后一筆“ 乚”“ヽ” 描紅 ,讓學生說說區別。
4. 借助字義理解區分
貝 像水生甲殼動物的外形。后來發展為原始貨幣,與財富有關。讓學生用
兩手指尖相觸做做貝殼的樣子。
見 用眼睛看。
5. 指導書寫。記特點。
B .糾正“祖”的示字旁寫成衣字旁
教學步驟:
1. 觀察組的示字旁的寫法。學生書寫。
2. 用“祖”組詞:祖國、祖先、祖墳、祖傳……
3. 借助字義理解
甲骨文寫作“且” ,像有臺基 的土墳 。造字本義:供后人祭拜的先人的墳冢。
示字旁原來是祭神的石制的供桌,呈“ T”形。后來才演變為示,“示”旁大都與祭祀、崇拜有關。
衣字指 兩袖寬松、兩襟相掩的古代服裝。與衣服有關。
4.帶有示字旁還有那些字:禮、祝、視、社……
5.帶有衣字旁的字:初、被、袖、襟……
6.學生寫一寫“祖”。
【評析】 案例 A只辨析了兩個字的最后一筆的筆形,在字形上落實得好,但分辨字主要是讓學生會用字,在學字的過程中要有意的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要幫助他們用對字。應該讓學生用“見”、“貝”分別組幾個常用詞,案例B教師設計了組詞的環節,改進的地方是第 6個環節可以設計一個選字填空題,讓學生進一步分辨這兩個部首的字,并體會部首的表義作用。
【策略】字詞系聯,擴大積累
從案例 1 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學中字與詞的教學是不能分離的,教“字”時一定要聯系相關的詞(這是漢語的特點決定的),處理詞時也要回扣詞中的字,用字系聯成詞串。
【案例】 2
字詞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字詞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在教學中,我經常在學生的日記、作文中發現詞語搭配不當,用詞不準確的現象,尤其是近義詞的辨析、搭配使用問題更嚴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以前總是就事論事,碰到一句改句,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想:能否利用語文活動,搞一個小專題學習,通過評價,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字詞能力呢?于是,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趣味的事物尤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潛在的欲望?,F代教育 家陶行之先生也曾說:“學習有了興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笨梢姡d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把語文趣味活動引入學習之中,目的是引導他們動手、動腦、合作、體驗、感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于是我就組織學生搞了一個語文專題研討,《走近你——近義詞》。題目一出示,學生們就躍躍欲試。有的說:“近義詞有什么難懂的?我能說出好多呢,沒什么了不起!”有的說:“我不知道近義詞的區別在哪兒?”還有的說:“我用了但不知道對不對?”一石激起千層浪,我說:“沒關系,大家說得都有道理,你們的這些問題在我們進行的研究中都能得到解決。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思維是從疑問和新奇開始的?!?div style="height:15px;">
激活學習動機只是自主學習的前提,要取得自主學習成功,必須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每個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自主學習才能順利進行。心理學家魯賓斯坦提出:“人的能力本身是先天稟賦和他的活動成果的融合物?!逼渲泻筇煨纬傻哪芰?,占據著相當的比重。它包括習慣的養成、學法的掌握、思維的方式、知識的轉化、情感的調控等多方面。如何培養這種能力?
個性差異決定方法的差異,但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都應依據規律。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教師的此導點撥下形成的,讓學生掌握常規自學方法,在學習探索中不斷總結,逐步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谶@一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方案:
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恰是引發學生思維,擴展學生認知的良機,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讓他們學做學習的主人。我將這兩個難題留給學生,請他們想辦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張天新說:“辨析近義詞,必須借助詞典幫助,詞典是最好的老師,她的解釋最清楚,把這次近義詞的意思找出來,再比較就容易多了?!蓖斛Q補充說:“除了這些,還應注意詞語使用的范圍和詞語的情感色彩?!遍Z承笈說:“平時多讀書,注意積累詞語,可以使詞語搭配更準確?!瘪R宏軒說:“向別人求教也是一種好辦法,千萬別不懂裝懂。”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充分發掘他們的潛能、實現了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過渡。
仿照課上小組合作練習的形式,每人找一組常用的近義詞,利用一周時間,做一份近義詞的語文活動報告。優秀報告進行展示。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一周后報告全部按時上交,達到優秀的有 21人。良好的 12人,合格的 7人。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學生有了反思的意識。在“談談你對這項活動的認識和看法”時,賈潞說:“在收集、整理近義詞時,自己有了新的收獲。比如:整理‘盼望’、‘期望’、‘希望’和‘渴望’這組近義詞時,發現它們雖然都可以和‘實現’搭配,但是它們所表現的內心愿望程度不同。通過比較,我知道了渴望>盼望>期望>希望。所以,今后使用近義詞時,要考慮具體的語言環境。”朱月說:“過去,我經常說‘增加了許多知識’,但是整理了“增”字的近義詞,才明白‘增長才干’才是合理的搭配,以后我不會再錯了。”楊方聞說:“以前‘爭論’和‘討論’這兩個詞我一直拿不準用熱烈還是激烈來形容,但現在我知道了‘激烈的爭論’、‘熱烈的討論’更恰當?!?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