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骨干教師培訓之《詞匯學與小學語文詞語教學》全部文本
課程簡介
詞匯學與小學語文詞語教學
【內容簡介】
本課程力圖通過介紹必要的詞匯學知識,幫助教師擴展詞語教學的視野,提高詞語教學的能力。課程的講座分三講,前兩講是本體核心知識內容,即要做到游刃有余地處理學生詞語運用中的問題,教師必須掌握的本體內知識。
第一講介紹的復合詞結構類型、字義和詞義的關系是字詞貫通、系聯教學策略的理據 ,詞的上下位關系、反義同義關系揭示詞、詞義是個系統。反義、同義的類型介紹有助于教師準地認識語言現象,在教學中解決疑難問題。
第二講主要做了詞義內容的分析和詞的理性義的分析。詞語的語言義和言語義之分是語文教師必備的知識,詞的理性義分析是準確辨析詞語的前提。詞語辨析重點是要能分析詞語的適用對象和對象特征。
第三講結合幾個詞語教學的案例提煉出幾個教學策略供大家學習、思考。
【學習要求】
基本要求:
先學好前兩講的主要內容,要翻閱工具書,做相應的練習。在此基礎上學習第三講,通過學習第三講的案例,聯系教學體會、經驗,做教學相應的教學改進。
分項要求:
1. 了解詞和詞義系統性的表現和詞義的特點。
2. 把握詞語意義的內容,學會對詞的理性意義做分析,提高詞語辨析能力。
3. 運用詞匯學的知識改進教學,結合教學實踐,設計一個詞語教學的片斷。
教師團隊
【主講教師】李鏜
特級教師。原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副院長,現中小學遠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培訓業務總監、北京考試院特聘評價專家、北師大與首師大教育碩士導師、中國教育學會語文專業委員學術委員。曾作為中央教科所訪問學者,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胡楚南教育成果獎。
主持“九五”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中小學語文教材課文字詞分布統計”項目。參加 2002 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發展中心的國際合作項目“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與實驗項目”?,F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發展中心“小學生語文能力評價研究與實驗”項目主持人。國家“十一五”教育科學重點課題“‘研訓一體’教師成長模式研究”核心成員。近年來開展基于教師發展的“課堂學習研究”。參加的兩個課題(北京考試院“大規模考試評價研究與實踐”、教育部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小學生語文能力評價”)分獲教育部 2010 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一等、二等獎。參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高中語文教科書編寫工作。
現任國家語委十二五課題“中小學生作文語料庫的建設與語料分析統計”顧問,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重點課題“基于學生需求的課堂學習實踐研究”專家組組長。主持北京市 2012-2013 年語文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 “基于測評的專題式教學研究”工作室。
【評析老師】
王新艷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七小學,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申建梅
豐臺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武艷平
石景山區北辛安小學,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專題講座
詞匯學與小學語文詞語教學
李鏜(特級教師,原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副院長)
第一講 詞匯學的基本知識
詞匯學是研究詞語的學問,它是傳統語言學的一個分支(語法、語音、詞匯)。詞匯學的主要研究的內容是:詞的性質、詞的構成、詞義的本質及發展、詞的各種關系(同音、同義、反義等)。我們把詞義放在第二講集中討論。
一、什么是詞
詞是有意義的能夠獨立運用的造句的最小單位,它具有固定的語音形式。漢語詞的劃分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在書寫時詞和詞之間是不分開的。就“獨立運用”而言,許多虛詞和量詞是不能獨立運用的。于是增加了一條補充,一句話中把能獨立運用的詞劃分出去,剩寫的也是詞。如:“我把這本書包了個書皮?!边@個句子中的“本”“個”和“把”也是詞。漢語中詞和短語的界限也不很清楚。一般可以用擴展插入法來區分。能插入的是短語,不能插入的是詞(意義不能變)。比如:
鋼筆——鋼的筆 #
白菜——白的菜 #
白布——白的布
吃飯——吃了飯
雞蛋——雞的蛋
睡覺——睡不睡覺 #
“鋼筆”不能插入詞,“白菜”插入后意思變了,它們肯定是詞。“白布”可以插入且意思不變,可以做為短語。“吃飯”可以插入,“雞蛋”可以插入,但“雞蛋”的頻度很高,可以把它做為詞。睡覺可以插入,但兩個語素的組合是固定的,把這類詞做為離合詞(理發、洗澡、打仗等)。
一個語素(有意義的漢字)能獨立運用就是詞。(米、吃、紅、個、從)
兩個語素組合后,意義不是它們的簡單相加,就是詞。(鋼筆、金魚、)
兩個語素組合后,不能擴展插入詞,就是詞。(鋼筆,白菜)
兩個語素組合后,雖能擴展插入詞,但它們是不能用別的語素替換的,則是一種特殊的詞——離合詞。
兩個語素組合后,雖能擴展插入詞,但它們的使用頻度很高,且大家約定俗成認為它是詞。(“雞蛋”是詞、“鷹蛋”就有人認為是短語)。
綜上所述,漢語的詞與短語之間的界限是有模糊地帶的。
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形成了概念,詞是反映概念的,但它們之間的關系不是一一對應的。比如,“月亮”、“月球”對應的是一個概念,“人民”這個詞可以對應不同的概念。
二、現代漢語詞匯的構成
詞匯由詞和固定的短語——熟語、諺語等構成。
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類:
1.語法分類——實詞、虛詞(詞類)
2.結構分類——單純詞、合成詞
3.音節分類——單音節詞、多音節詞
4.常用——常用詞匯(基本詞匯)、一般詞匯
5.口語詞匯——書面詞匯
6.普通話詞匯——方言詞匯
7.漢語詞匯——外來語詞匯
8.古詞語——新詞語
熟語可以包括成語、諺語、歇后語等。成語表意凝煉、形象,在書面語中廣泛運用。它來源于古代的典故,有的選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原句意思的成分(乘風破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有的用四個字概括寓言、故事等(刻舟求劍、狐假虎威),有的增加個別字(短兵相接——車錯轂兮短兵接)。成語的意思有的是語素義的簡單相加(汗流浹背、無稽之談、自圓其說);多數成語的意思不是語素義的相加,有的意思是約定俗成的(高山流水——表示知己知音),有的是取字面的比喻義(水落石出——比喻真相畢露了)。
三、詞的結構
由一個語素構成的詞就是單純詞。(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人、額、由、蟋蟀、巧克力)有人統計《現代漢語詞典》單純詞約占 15% —— 16% 。
單純詞有四類:單音節詞、連綿詞(雙聲疊韻)、疊音詞(剛剛、蛐蛐)、外來詞中的譯音詞(坦克、迪斯科)。
兩個以上語素構成的詞是合成詞。合成詞的結構和短語的結構關系基本是一致的(這是漢語的一個特點)。合成詞有兩類:
1. 復合詞:由兩個以上有實在意義的語素(實語素)組合的合成詞。主要有以下幾種:
偏正式——地瓜、紅薯、汽車、熱愛、冰涼、筆談
并列式——山水、媒介、觀察、打擊、幸福、美麗
動賓式——下海、舉重、知己、司令、執意、注意
補充式——改正、抓緊、放大、壓倒、撤退、撤回
主謂式——年輕、人為、霜降、國產、腸斷、自愛
漢語中字義和詞義(合成詞)的關系如下:
① 同義 A+B=A=B 聲音 觀看
② 合義 A+B=AB 品德 圖片
③ 加義  A+B=AB+C 景物 水手
④ 偏義 A+B=A或 B 國家窗戶
⑤ 轉義 A+B=C 毛病 鞍馬
2. 派生詞:由一個有實在意義的語素和一個詞綴組合的合成詞。主要有兩類:
詞綴在前:老師、老虎、阿爸、阿姨、老鼠、老姨
詞綴在后:凳子、鐲子、木頭、人頭、人性、科學性
四、同音詞——多義詞
讀音完全相同的詞是同音詞,我們可以根據音形同異的不同情況做分類。
1.同音同形
儀表 1 用于測量的一種儀器。
儀表 2 人的外表。
黑人 1 黑色人種。
黑人 2 沒有戶籍的人。
以下是詞和語素同音同形:
井 1 能取水的深洞:打了一口井。
井 2 形容整齊:井井有條。
2. 同音異形
會意——會議、加法——家法、調理——條理、歸功——歸公
吉利——極力、著名——注明、酒精——久經、占有——戰友
有多個意義的詞是多義詞。那么如何區分同音同形的同音詞和多義詞呢?多數學者認為以現時感覺意義有無聯系為標準來區分它們。
比如“米”(一斤米、 一米長)和“角”(牛的角、一角錢)是同音詞?!罢尽北硎倔A站是蒙古語的借詞,后引申為車站,與原來的站立、停留有了聯系,是多義詞?!翱獭北硎镜窨膛c時刻,在古代是有聯系的(用漏壺的刻度來表示時間),現在感覺不到聯系了,是同音詞。
運用好同音詞和多義詞可以在表達上形成雙關語。
五、上下位詞
詞語是有系統性的,詞語間意義上的關系,主要有三種:上下位關系、同義關系、反義關系。
上下位關系 是指種和類的關系。如:
果子是漿果和干果的上位詞,桃、梨、杏、蘋果等則是漿果的下位詞。
六、同義詞——近義詞
同義詞 有完全同義的等義詞和不完全等義的同義詞。等義詞有兩種:
( 1 )概念義相同,附屬義也相同,任何語境都能替換的等義詞。
公尺——米 青霉素——盤尼西林 維生素——維他命
( 2 )概念義相同,但不是任何語境都能替換的等義詞。
爸爸——爹——父親 洋灰——水泥 番茄——西紅柿
玉米——棒子 文法——語法 萊塞——激光
同義詞是指主要的概念義相同,次要的概念義和附屬義有同有異的兩個以上的詞。從詞形上看有三種:
詞形有同有異:卑劣——惡劣 保衛——捍衛 處理——處置 對答——應答——應對 躲避——逃避——逃跑 惡毒——歹毒——陰毒
詞形顛倒: 力氣——氣力 整齊——齊整 樣式——式樣
詞形不同: 超過——逾越 矛頭——鋒芒 怒吼——咆哮
近義詞是指有某種近似關系的兩個以上的詞,如“含糊”“含蓄”,它們的意思不同,但都有讓人不容易明白的效果。
同義詞的辨析放到字義分析中再講(見下講)。
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意思相反的詞。從邏輯上看,反義詞有兩種,一種是矛盾關系(肯定一方必須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必須肯定另一方)如:
正——歪 真——假 動——靜 死——活 這——那
另一種是處在反對關系的兩端,反對關系是指肯定一方必須否定另一方,但否定一方不能肯定另一方。如:大與?。ㄖ虚g有中)、開始與結束(有中間)、黑與白、優良與低劣、高大與矮小。
反義詞從不同角度可做不同的分類。
a)從音節上分類:
單音節的:喜——悲 硬——軟 強——弱 進——退 厚——薄
買——賣 疏——密 浮——沉 忙——閑 干——濕
雙音節的:快樂——痛苦 前進——后退 上升——下降
高級——低級 正面——反面 上邊——下邊
先進——落后 平坦——崎嶇 公開——隱蔽
b)從詞性上分類:
名詞的:優點——缺點 成人——孩子 支出——收入
動詞的:建設——破壞 擴大——縮小 增加——削減
形容詞的:勇敢——膽小 高尚——卑劣 誠實——虛偽
c)從義項關系上分:
單義詞對應單義詞:孤立——聯合 故鄉——他鄉 自大——自卑
單義詞對應多義詞的一個義項:“買”(用錢換東西)對應“賣”①用
東西換錢。與“②用國家或朋友的利益換取自己的好處”不對應。
多義詞的多個義項對應多義詞的多個義項:
冷 熱
溫度低 溫度高 (冷水 / 熱水)
使冷 使熱 (冷一下吃 / 熱一下吃)
不熱情 熱情 (冷心腸 / 熱心腸)
說明:“熱”表示物理學的概念,沒有反義詞。“熱”表示受歡迎與冷表示不受歡迎的用法不是以詞義出現,是以語素義出現:熱門 / 冷門?!袄洹钡钠渌x項和“熱”的其他義項也不能構成反義詞。
多義詞的各個義項都對應構成反義詞:
光明①亮光——黑暗①沒亮光(屋子里一片光明 / 黑暗)。光明②比喻正義的、有前途的——黑暗②比喻非正義、腐朽的(光明 / 黑暗的社會)。光明③比喻坦蕩,無私心和黑暗③比喻有私心,不坦蕩(內心光明 / 黑暗)
多義詞分別和多個詞構成反義詞:
小人——大人 小人——君子 開——關 開——封 開——閉
單義詞對應多個反義詞:
忽視——重視 / 看重 進攻——后退 / 撤退 反對——擁護 / 同意
小互動——輕松片刻
小竅門 :一些成語里的語素構成同義、反義關系,如:只言片語、真憑實據、大題小做、巨細無遺。利用這個現象可以幫助學生推斷字義哦。請你查查工具書,選出一些常用的,根據學生情況編個小練習,試試效果如何。
開心一笑 : @ 笑壇——牛說這么多人喝我的乳汁,卻沒人叫我一聲“媽”。烏賊說:委屈,滿肚子墨水居然成了賊!老鼠說:成天為了點吃的擔驚受怕的,能不老嗎?魚說:打死我也不去…… 恐龍說:…… ( 你能編下去嗎? )
第二講 詞義的分析與辨析
一、詞義的特點
1.概括性
詞義對現實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某一類事物取一個名稱,這一名稱的意義是該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質特征,詞和詞義都是對事物的抽象,在抽象過程中,概括了公約數,舍棄了許多差異。
搖:搖擺,使物體來回動。包括上下搖動(搖鈴)、左右搖動(搖頭)、來回搖動(搖櫓)、曲線循環搖動(搖紡車)。詞義的概括性有時使詞典中的釋義與文句中的意思對不上號。
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 大意罷了。(大概的意思——大致的輪廓)。
2.模糊性
經過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簡單的底細,本身往往帶有模糊性,它是個大致的范圍,沒有明確的界限。如:熱、溫、涼、冷。
天氣很熱( 35 度以上)。 水很熱( 45 度以上)
3.系統性
某個詞的詞義不是孤立的,是要收與之相關的詞的詞義的影響。普通話:吃——飯(食物)、喝——水(液體)、抽——香煙。吳方言:吃——食物、水、香煙;“抽”少了一個意思。 .
二、詞義的內容
詞的意義就是詞義,似乎是個簡單的問題。其實詞義是個很復雜的問題。
一個詞的意義首先要區分語言義和言語義。語言義是從具體的語境中概括出來的,寫在字典、詞典中詞的解釋就是詞的語言義。比如“車”指帶輪子的交通運輸工具,“這”表示近指的代詞。言語義是詞在語境中的意思,有時在一個語境中言語義和語言義是一致的。比如:“大廳里放著各種各樣的車?!边@里的“車”就是帶輪子的交通運輸工具。有時言語義和語言義就不一樣,比如:“我的車換了?!保梢允亲孕熊?,也可以是汽車)。在不同的語境中“車”的指代內容就不同。“帶輪子的交通運輸工具”是“車”的概念意義,屬于語言義,問題是一個客觀事物一定有多重性質與特征。那么具體的語境中同一個詞表示的該事物的屬性與特征就有區別。所以言語義是在具體語境中獲得的:
這輛 車真高。(側重指車的底盤與地面距離大)
這 車好漂亮。(側重指車的款式與裝飾)
這 車最安全。(側重指車的結構質量)
上邊三個句子中“車”的具體意思是不同的,語言學家稱之為隱含義。隱含義:表示事物的非本質屬性,它隨時代、民族、文化、個人的不同而不同。它相對是變化的,又叫含蓄義、聯想義。如:孩子——天真、可愛、幼稚、貪玩、淘氣等。又如:水——流的、易變的、清涼的。
詞的語言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概念義:表示詞所揭示邏輯的、認識的、本質的特征,它的特點是固定的、非開放的,概念義是詞義的核心。如:婦女——成年女子。水——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分子式是 H2O 。
感情色彩:分褒、貶、中性三種。
語體色彩:主要指書面語和口語,孩子用于口語,兒童用于書面語。
根據詞的語言義的內容可以給一個詞填出一個表:
概念義
對象特征 T
有角、體大、可拉車、可食用
適用對象 D
一種反芻哺乳類動物,有黃牛、水牛、牦牛等。
附屬色彩
感情色彩 G
中性
語體色彩 Y
中性
三、詞的概念義的分析
1.表示名物的詞語的概念義的分析
解釋這類詞概念義的基本模式是:被解釋的詞 = 種差 + 類詞語
魚網:捕魚的網。
僑民:僑居國外而保留本國籍的居民。
僑胞:僑居國外的同胞。
比較上述的例子就明白,類詞語是被解釋的詞的上位詞。種差是揭示詞語特征的詞語。這個基本模式可以有若干個變形:
南貨:南方出產的食品,如筍干臘肉等。(舉了例子做說明)
黃鱔:魚,身體無鱗像蛇,皮有黃斑點,生活在水邊泥田里。(先出現類詞語,再揭示特點——種差)
種差是用來限定類詞語的,它可以表示領屬、類別、形態、性質、功能、時空、數量等:
國都:國家的首都。
機工:機械工人。
腐竹:帶曲卷的條狀干豆腐皮。
人杰:杰出的人。
筆:寫字畫畫的用具。
棚戶:住在簡陋房屋里的人家。
夙愿:長久的愿望。
類詞語是用來揭示被解釋詞語的類別。它的范圍大于被解釋的詞語,解釋詞語時有時需要兩個以上的類詞語,才能說明詞的概念義。
體格:人體 發育的情況和 健康情況 。
名句:著名的 句子或 短語。
2.表示性狀的詞語的概念義的分析
解釋表性狀的詞的基本模式是:被解釋的詞 = 適用對象 + 性狀特征
適用對象是指被形容、修飾的對象。性狀特征是指對該詞所表示的事物性狀的說明描寫。如:
親善:(國家間)親近友好。
稀朗:(燈光星光等)稀疏而明亮。
適用對象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有時適用對象廣泛,不好概括,詞典中就不出現:結實——①堅固耐用。(適用對象是物品、建筑等)②健康(適用對象是人與一些動物)
性狀的說明描寫常見的方式有三種:對釋語素義,用否定式,做具體的說明描寫。
確切:準確恰當。清亮:清晰響亮。
自然:不局促,不呆板,不勉強。
迷漫:滿天遍地,茫茫一片,看不清楚。
這三種方式可以交叉使用:簡略——(表達的內容)簡單,不詳細。
許多不用這個基本模式解釋性狀詞語的可以變換成這個模式:
灰溜溜:①形容顏色暗淡。②形容懊惱或消極的神情。②變換為:形容(神態精神)懊惱或消極。
3.表示動作的詞語的概念義的分析
表動作的詞語的解釋比較復雜,我們分幾步討論。
⑴釋義包含一個動作與對該動作的限定。(動作用字母 D 表示,動作的限定用字母 d 表示,公式為 d+D )
揪: 緊緊抓住。 (d+D)
捏: 用拇指和別的手指夾。 (d+D)
搔: 用指甲撓。 (d+D)
⑵釋義包含一個動作與對該動作的關系對象。 ( 動作的關系對象用字母 E 表示,公式為 D+E)
辦公:處理 公事。 (D+E)
掃雷:排除 敷設的地雷或水雷。 (D+E1+E2)
要飯:向 別人乞求 飯食和錢財。 (E+D+E)
拔:把 固定或隱藏的東西往外拉。( E+ d+D )
“乞求”的兩個關系對象,一個是乞求誰,一個是乞求什么。這兩個關系對象確定后,就把“要飯”的意思解釋清楚了。“把”這個介詞把“拉”的對象前置,一個關系對象(固定或隱藏的東西),一個動作限定(往外),就使“拉”這個動作縮小范圍,也就確定了“拔”的概念義。
⑶釋義包含一個動作和動作的施事(動作的發出者,用字母 B 表示)
捕食: (動物)捕取食物。(B+ D+E )
墜: (沉重的東西)往下垂。(B+ d+D )
掃視: 目光迅速向周圍看。( B+d1+d2+D )
⑷釋義包含多個動作和動作的限定(多個動作: D1 、 Dn  限定: d1 、 dn )
撫摸:用手輕輕 按著,來回 移動。( d1+d1+D1+d2+D2 )
⑸釋義包含動作和動作的原因、條件(動作的原因、條件用字母 A 表示)
垂涎: 因為想吃而流口水。( A+D+E )
⑹釋義包含動作和動作的結果和、目的(動作的結果和、目的用字母 F 表示)
搖頭:把頭左右搖動, 表示否定、不以為然。( E+d+D+F )
啟發:闡明事理,使人產生聯想或有所領悟。( D+E+F )
四、詞語的辨析
詞語辨析是指比較詞語的用法異同,辨析的對象主要是同義、近義詞和易用混的成語。
1.詞的概念義(理性義)的比較
一個義項對一個義項
謠言:沒有事實根據的話。
流言:背后議論的、污蔑的、流傳的話。
讕言:污蔑的話。
三者都是指假話,但有所不同:“讕言”是可以公開說的污蔑的話,“流言”是背后議論且是污蔑性的話;謠言”適用廣,不是污蔑的假話可以用它。它們的對象特征有差異。
優良:(品種、質量、作風、成績等)好。
優秀(品行、能力、學問、成績等)很好。
優異(成績、貢獻等)特別好
三者的對象特征都是好,但程度上“優異“高于“優秀”, “優秀”高于“優良”。 三者的適用對象都可以用于成績,但用于“品種、作風”只能用“優良”,用于人(能力、學問)只能用“優秀”。這三個詞的適用對象和對象特征都有些不同。
阻止:使停止行動。
制止:強迫使停止。
它們都有使停止的意思,但動作的限定有所不同,即動作特征不同,“制止”有強迫的意思,“阻止”沒有。
一個單義詞對一個多義詞的一個義項
榜樣:值得學習的人與事。
樣板:①學習的榜樣。②板狀的樣品。
“榜樣”只和“樣板”的義項①構成同義詞,從語體色彩上看“樣板”口語化,一般不用于書面語?!鞍駱印眲t沒有這個限制。
兩個單義詞分別對多義詞的一個義項
應酬:接待(客人)。
料理:辦理,處理。
張羅:①辦理。②應酬。
多義詞的某個義項對應
“黑”和“暗”有多個義項,在“不亮”這個義項上是同義(屋里很黑 /暗),其他義項不同義。
2.詞的附屬義的比較
從褒與貶、口語與書面語、敬辭與謙辭的角度比較不同:“摧殘”、“摧毀”前者是貶義詞,后者是中性的?!岸哙隆?、“顫抖”前者是口語,后者是書面?!凹夷浮笔侵t辭,“母親”就沒有這種感情色彩?!坝裾铡笔蔷崔o書面語,“相片”則沒這種感情色彩,口語書面都可用。
3. 搭配功能的比較
“必須、必需”在詞義上很難區別,但在搭配組合上可以區別異同:
必需去 √ 必須去 √
必需的物品 √ 必須的物品 ×
必需品 √ 必須品 ×
“必需”是動詞(是只能帶謂詞做賓語的動詞),動詞帶的可做定語;“必須”是副詞,出現在動詞前,但不能做定語。
小互動——輕松片刻
開心一笑:
動腦動手: “頒布”與“公布”的適用對象和關系對象分別是什么?
第三講 案例分析與教學策略
本講通過分析教學案例提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以供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做遷移與創新。
【案例】 1 比較下邊兩個教學片斷設計,說說的異同,與改進意見。
A . 區別形近字“見”和“貝”
教學步驟:
1. 出示“見”和“貝”。
2. 老師出示讀音,學生借助讀音讀準這兩個字“見( jian)”“貝( bei)”。
3. 老師出示兩個字。在最后一筆“ 乚”“ヽ” 描紅 ,讓學生說說區別。
4. 借助字義理解區分
貝 像水生甲殼動物的外形。后來發展為原始貨幣,與財富有關。讓學生用
兩手指尖相觸做做貝殼的樣子。
見 用眼睛看。
5. 指導書寫。記特點。
B .糾正“祖”的示字旁寫成衣字旁
教學步驟:
1. 觀察組的示字旁的寫法。學生書寫。
2. 用“祖”組詞:祖國、祖先、祖墳、祖傳……
3. 借助字義理解
甲骨文寫作“且”   ,像有臺基 的土墳 。造字本義:供后人祭拜的先人的墳冢。
示字旁原來是祭神的石制的供桌,呈“ T”形。后來才演變為示,“示”旁大都與祭祀、崇拜有關。
衣字指 兩袖寬松、兩襟相掩的古代服裝。與衣服有關。
4.帶有示字旁還有那些字:禮、祝、視、社……
5.帶有衣字旁的字:初、被、袖、襟……
6.學生寫一寫“祖”。
【評析】 案例 A只辨析了兩個字的最后一筆的筆形,在字形上落實得好,但分辨字主要是讓學生會用字,在學字的過程中要有意的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要幫助他們用對字。應該讓學生用“見”、“貝”分別組幾個常用詞,案例B教師設計了組詞的環節,改進的地方是第 6個環節可以設計一個選字填空題,讓學生進一步分辨這兩個部首的字,并體會部首的表義作用。
【策略】字詞系聯,擴大積累
從案例 1 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學中字與詞的教學是不能分離的,教“字”時一定要聯系相關的詞(這是漢語的特點決定的),處理詞時也要回扣詞中的字,用字系聯成詞串。
【案例】 2
字詞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字詞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在教學中,我經常在學生的日記、作文中發現詞語搭配不當,用詞不準確的現象,尤其是近義詞的辨析、搭配使用問題更嚴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以前總是就事論事,碰到一句改句,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想:能否利用語文活動,搞一個小專題學習,通過評價,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字詞能力呢?于是,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趣味的事物尤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潛在的欲望?,F代教育 家陶行之先生也曾說:“學習有了興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笨梢姡d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把語文趣味活動引入學習之中,目的是引導他們動手、動腦、合作、體驗、感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于是我就組織學生搞了一個語文專題研討,《走近你——近義詞》。題目一出示,學生們就躍躍欲試。有的說:“近義詞有什么難懂的?我能說出好多呢,沒什么了不起!”有的說:“我不知道近義詞的區別在哪兒?”還有的說:“我用了但不知道對不對?”一石激起千層浪,我說:“沒關系,大家說得都有道理,你們的這些問題在我們進行的研究中都能得到解決。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思維是從疑問和新奇開始的?!?div style="height:15px;">
(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激活學習動機只是自主學習的前提,要取得自主學習成功,必須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每個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自主學習才能順利進行。心理學家魯賓斯坦提出:“人的能力本身是先天稟賦和他的活動成果的融合物?!逼渲泻筇煨纬傻哪芰?,占據著相當的比重。它包括習慣的養成、學法的掌握、思維的方式、知識的轉化、情感的調控等多方面。如何培養這種能力?
首先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個性差異決定方法的差異,但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都應依據規律。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教師的此導點撥下形成的,讓學生掌握常規自學方法,在學習探索中不斷總結,逐步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谶@一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方案:
《讓我走近你——近義詞》
一、一字多組。(五個加☆☆,每多寫出兩個詞加☆)
例:改(改變、改良、改進、改現、改正、改善……)
注:學生覺得這個題很容易,紛紛舉手回答,熱情很高。
二、從這些詞中選 4-5個常用的近義詞。(加☆☆)
例:改正、改進、改善、改變
注:這個問題也不難,可以獨立完成。
三、結合查字典、詞典或根據自己的經驗,說說它們的詞意。再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加☆☆)
改正:把錯誤的 改為正確的。
改進:改變舊有的情況, 使有所進步。
改善:改變原有的情況, 使好一些。
改變:事物 發生顯著的差別。
注:這道題稍有難度,但只要認真查詞典,將詞義進行比較,不難找出差異。同時檢查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四、想想這些詞常與哪些詞搭配使用?(每個詞至少找出一對,加☆☆,多找一個加☆)
注:考察學生詞語積累,運用的能力。難度稍大,需合作完成。
五、每位同學試用四組不同的詞組,各造一個句子。(加☆☆☆☆)
(造句有新意的加☆,在他人幫助下完成加半☆)
注: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詞語能力,說有新意的句子,促使學生靈活地運用詞語。
其次,雙向反思,提升自主學習的品質,題目做完后,我做了統計:
全班 40人,共分為 11組。
題目
星數
合格率
1
38
100%
2
22
100%
3
19.5
63%
4
32
45%
5
50
72%
分析表明:組詞和找近義詞問題不大,而辨析近義詞和詞語搭配問題嚴重,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也會給造句帶來困難。
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恰是引發學生思維,擴展學生認知的良機,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讓他們學做學習的主人。我將這兩個難題留給學生,請他們想辦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張天新說:“辨析近義詞,必須借助詞典幫助,詞典是最好的老師,她的解釋最清楚,把這次近義詞的意思找出來,再比較就容易多了?!蓖斛Q補充說:“除了這些,還應注意詞語使用的范圍和詞語的情感色彩?!遍Z承笈說:“平時多讀書,注意積累詞語,可以使詞語搭配更準確?!瘪R宏軒說:“向別人求教也是一種好辦法,千萬別不懂裝懂。”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充分發掘他們的潛能、實現了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過渡。
(三)評價促進自主學習的發展
學習應是一種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如果我們僅是追求一種學習的結果,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為了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我又設計了這樣一項作業:
仿照課上小組合作練習的形式,每人找一組常用的近義詞,利用一周時間,做一份近義詞的語文活動報告。優秀報告進行展示。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一周后報告全部按時上交,達到優秀的有 21人。良好的 12人,合格的 7人。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學生有了反思的意識。在“談談你對這項活動的認識和看法”時,賈潞說:“在收集、整理近義詞時,自己有了新的收獲。比如:整理‘盼望’、‘期望’、‘希望’和‘渴望’這組近義詞時,發現它們雖然都可以和‘實現’搭配,但是它們所表現的內心愿望程度不同。通過比較,我知道了渴望>盼望>期望>希望。所以,今后使用近義詞時,要考慮具體的語言環境。”朱月說:“過去,我經常說‘增加了許多知識’,但是整理了“增”字的近義詞,才明白‘增長才干’才是合理的搭配,以后我不會再錯了。”楊方聞說:“以前‘爭論’和‘討論’這兩個詞我一直拿不準用熱烈還是激烈來形容,但現在我知道了‘激烈的爭論’、‘熱烈的討論’更恰當?!?div style="height:15px;">
(四)評價滿足學生成功的體驗,使學習的過程良性循環
在持續三周的近義詞活動后,學生整體水平如何?我從五年級評價手冊上《笑口常開》中選取詞語搭配的題型,又增加、修補了一些內容,進行一次測試。我請同年級的另一個班與我班進行對比測試。兩班各選出 30名水平相當的同學,測驗時間: 30分。測試結果如下:
1 、判斷下列詞語搭配是否恰當。
我班
對比班
全對
18
7
錯 1個
11
19
錯 2個
1
4
2 、修改病句。
我班
對比班
全對
13
4
錯 1個
8
11
錯 2個
5
7
錯 3個
4
8
我把統計的結果告訴了學生,他們非常高興,我說這是大家自主學習的成果,并趁熱打鐵啟發他們,還可以研究名詞、動詞、形容詞、數量詞的搭配規律,用自己方法去積累詞語,使語文活動有序地開展下去。
我還請家長對這項活動談談想法。楊光的家長寫道:“這樣的語文活動很好,教給了孩子學習的方法。就好像給了孩子一把打開知識殿堂大門的鑰匙一樣。讓他們自己去開啟、發現。希望多組織這樣的活動?!?div style="height:15px;">
【評析】 這個案例將詞語學習和造句寫作結合起來,教學活動的內容有創意。好的教學一定是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開發教學資源才能實現的。這個小專題學習將課上、課下的學習做了整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在辨析同義詞時可以做些指導,如何改進可以從本課程的前兩講中找辦法。
【策略】防患未然,學會辨析
從案例 2 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用書面語表達時會有許多困惑,也會出許多錯誤,那么就要在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去查工具書,主動去找辦法,學會解決疑難,這就要掌握詞語辨析的基本方法。
【案例】 3
學習活動產生的誘因:
我在《小學語文教師》期刊中看到這樣一則信息:
江蘇省無錫市初一期末語文試卷有一道題:閱讀課文《春》中的“春風圖”一段,要求在“春風”后面填上兩個以上不同的雙音節詞。抽樣調查兩個班 102人,結果寫出“春風拂面”的 1人,約占 1%;寫出“春風和煦”的 2人,約占 2%;寫出“春風溫暖”的 4人,約占 4%……完全空白的是 23人,約占 23%。從中可以看出中學生普遍存在“詞語貧乏”的頑癥。
這則信息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教的五年級學生不久也要成為中學生,他們積累詞語的情況又是怎樣呢?于是我也進行了一次測試。
測試的題目是按要求填寫詞語。(每項至少寫 5個,每寫對一個 1分)
1.描寫“山”的詞語;
2.從寓言故事中演化來的成語;
3.看到春天美麗的景色你想到的詞語;
4.表示“看”的詞語。
測試的數據統計不容樂觀,能夠達到 20分(或以上)的孩子只有 5人,占 12.2%;15—— 19分的 11人,占 31.7%;有 14人在 12分以下,占 34.15%。這組數據讓我吃驚不小,難怪不少語文教育工作者呼吁:“擴大識字量和詞匯量,是中小學階段刻不容緩的任務。”
學習活動的過程
1. 變指令性為自覺性,激發學生主動積累的愿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面對糟糕的測試,學生本身已經產生一種沮喪的心理,如果老師再擺出一副批評指責的面孔,強硬地發出某種指令,無形中會造成學生的煩感,那么被動接受的結果可想而知。因此,我沒有表現出對學生有任何的不滿情緒,努力把低落的情緒轉化成一次成功的體驗。于是,我組織學生進行一場小競賽:
師:(出示詞語后)看誰讀得正確,然后想一想這些詞語有什么共同之處?
仰望 瀏覽 窺視 眺望 巡視 注視
張望 俯視 探望 欣賞 飽覽 觀察
怒視 瞻仰 凝視 目睹 偵察 端詳
(由于要求不高,學生讀詞后很快說出這是一組帶有“看”的意思的詞語。)
師:根據下面詞義選出詞語,誰先舉手,回答權歸誰,答對一題 10分。
仔細地看( ) 恭敬地看( ) 向遠處看( )
氣憤地看( ) 粗略地看( ) 向四周看( )
偷偷地看( ) 注意地看( ) 向上面看( )
盡情地看( ) 和善地看( ) 向下面看( )
(生經過認真思考后積極搶答,爭先恐后地說出結果。)
師:你還能說出幾個表示“看”的詞語嗎?
(生又補充出“鳥瞰、瞅、瞧、了望、環視”等,他們頭腦中的已有經驗
也被發掘了出來,進行了詞匯量的擴充。)
師:這么多表示“看”的詞語,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它們?
生:可以把它們歸類進行整理,一類類地記下來。
師:那就請你們把這些詞語進行分類吧!
(學生有的把“看”按照看的方位、看的態度、看的程度進行了歸類;有的把詞語中帶有“視”“看”“望”的各分為一類;有的按照一字詞、兩字詞、四字詞的方式歸類。)
師:現在你再請同學為你進行一次測試,表示“看”的詞語你記住了幾個?記住十個以上的同學請你想一句贊揚自己的話。
(有了鋪墊,完成這項要求水到渠成,每個學生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在成功的體驗中,積累詞匯的方法教學順利完成。)
師:(出示已經畢業的學生的摘抄冊子)看,這些詞就是已經畢業的 XXX在這本小冊子中積累的詞語,俗話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我們也可以像他那樣做一個學習的有心人呀!
(聽我這么一說,孩子們爭著傳看這幾個摘抄本。第二天馬上見行動,每人都帶來了一個摘抄本,競賽達到了預期效果。)
2 .充分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地堅持活動。
形成性評價是以調節活動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而進行的評價。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選拔優秀學生,而是為了發現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教師擔當的角色是與學生共同探討和改進學習方法,是站在學生的角度研究學生的發展。在詞語積累的活動中,我努力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讓學生體驗進步和成功的愉悅,不斷進行反思,認識自我的價值,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1)選擇任務,自覺發展,主動學習。
在此項活動中,由于每個同學的個性特點、閱讀能力、生活的語言環境等有所不同,所以我沒有讓所有的孩子按照一個模式進行詞語積累,而是讓學生參與完成學習任務時有選擇性,對于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有自主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向大家推薦積累詞語的歸類方法供同學們選擇,如:可以按描寫人物、天氣、景物等不同內容進行積累,可以按詞組的不同類別進行積累;可以按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不同方面進行積累;也可以按比喻擬人、俗語、成語等進行積累等等。這樣使積累不拘泥于一種形式,學生有發展的主動權,積累詞語變成了一種自覺的行動。記得在講完《赤壁之戰》一課后,一位同學提出課文中的一些內容可以用幾個成語加以概括,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調兵遣將”“以卵擊石”“得意忘形”等,有很多同學馬上記錄了下來,課后還有幾名同學把《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演變的一些成語也摘抄了下來,如“望梅止渴”“神機妙算”“妙手回春”“放虎歸山”等等。這讓我很是欣慰,真像羅杰斯所說的:“自由程度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div style="height:15px;">
( 2)多元評價,自我發現,反思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突出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進行評價,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由此引發我們的思考:評價學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知識技能培養上,我們的評價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沒有弄懂的問題,學習用科學的方法學會這些知識;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上,我們的評價要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時刻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我們的評價要幫助學生不斷發現學習的樂趣,增強信心,認真負責地為自己的發展自覺地學習。
基于上述思考,為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我采用自評、互評、師評、共同評價等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地評價學生,激勵他們及時發現不足,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取得更大成效。評價的具體做法是:
①每兩周讓學生對自己參與活動的效果按如下表格進行評價與反思:
②不定期組織交流活動,舉辦摘抄本展覽,讓學生學會欣賞、贊揚他人,養成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③教師隨時進行評價。我鼓勵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去尋找語文材料,有目的性地提取信息,指導學生將自己找到的摘錄技巧提升為科學的歸納整理記憶方法。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成績和取得的點滴進步,將學生身上迸發的優點激發成他獨特的優勢,而且為他們頒發獎品以資鼓勵,全班學生都得到過我的獎品呢。
(3) 定期反饋 ,自主檢驗 ,活學活用。
我們知道,學和用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是為了用,用得好才能證明學得好。那么學生積累詞語的情況如何需要及時反饋。我提供了幾種檢測的方式:可以從積累的詞語選取幾個(最少是五個)寫一段話;可以與家長進行運用詞語競賽;可以與同學交換摘抄本,請同學出測試題;至于學生在哪個階段采用哪種檢查方式學生有自主權,老師和學生對活動狀況進行周期性的分析,反思總結學習效果,更加促進此項活動的開展。
活動過程的反思 :
經過一年多詞語積累的活動評價 ,我感覺每一個學生詞匯量增加的幅度非常明顯,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學生在作文中使用詞語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表現出了自己的個性。這主要歸功于注意有效地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
1.尊重學生的自身能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使活動過程成為自主學習的過程。
2.采用多種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使活動過程成為評價反思學習的過程
3.淡化成績,對階段性檢測進行客觀的分析,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使活動的過程成為激勵學生調整目標、發揮潛能的過程。
總之,語文課程評價最主要的目的是以檢驗促改進,完善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雖然我在指導學生通過形成性評價、擴大詞匯量這方面有了一定的收獲,但是仍有許多困惑需要與大家共同探討,比如開展活動與課本知識教學的時間如何進行合理調配的問題,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檢測標準問題等等。
【評析】 案例 3從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受到啟發,先設計好練習激活學生的興趣,再用詞語積累本讓學生主動去積累詞語,最主要的是考慮了學生的差異,設計了形成性評價,用評價來激發學生,用評價來控制過程,用評價來交流分享??梢愿倪M之處是:在學習活動中嵌入課本閱讀教學的有關內容,設計和課文中的詞語運用有關系的學習活動。
【策略】運用評價,激活興趣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詞語的學習積累是課上、課下都要做的事,所以用形成性評價來做過程性的學習管理,而且要互動交流,把家長也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活,這樣的學習是最有效的,也是快樂的。
小互動——輕松片刻
開心一笑:
成語新解:一知半解
“一知”為何“半解”?因為“知”只是回答了是什么,沒有回答為什么。因此是“半解”。
什么是“全解”呢?那就是“智”。知其然,是聰明,知其所以然,是智慧。知“日”者為“智”。日為天,是規律,是趨勢。所以“知”和“智”就有小聰明和大智慧之分。
聰明人能把事做對,智者只做對的事;聰明人能過上好日子,智者能把日子過好;聰明人能改變環境,智者能調控心情。
一知半解,一智全解。教學中你是“知”,還是“智”呢?
案例導讀
【導讀教師】
李鏜( 原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副院長,現中小學遠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
【導讀文本】
我們知道在小學 2011年版的新課標里,小學的三個學段一共有五處提到了詞語教學,歸納一下共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方面就是詞語的積累;第二方面是詞語的理解,就是要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第三個方面就是詞語的運用,主要是在小學低年段的寫話和中高段的習作過程中、在書面語表達的時候,需要學習運用好詞語。簡單來說就是積累、理解、運用這三個層面。但事實上,小學語文教學一般來說是沒有單獨地用一節課進行詞語教學的,詞語教學主要依附在這幾個方面:第一,在識字教學中一定是有詞語教學的,因為字一定不能離開詞,字離開詞的話,識字教學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也就是識字教學里要有詞語教學;第二,閱讀教學理所當然要有詞語教學,因為對文本的理解涉及到詞語的理解問題;第三,在寫話和習作里面肯定也有詞語教學。也就是說,詞語教學分布在識字、閱讀和書面語表達以及口語表達的訓練過程中。那么在了解了小學詞語教學的要求、內容、特點后,我們來研究課例。我們提供了兩個課例,一個是小學低段的,一個是小學高段的。我們通過這兩個課例的研討,來看在這兩個課例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詞語教學的一些基本做法,然后老師們來考慮其中還有哪些缺憾??赐暾n例,在常規的教學里,我們就會更自覺地按照課標的精神去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有興趣地、大量地積累詞語,懂得如何在文本解讀過程中去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詞語在文本中的語言義和言語義,并且通過了解詞語在語境里的意思來領會、品味語言,感悟語段里整個的作者寫的韻味,此外,我們還要考慮這兩個課例可能在表達的訓練方面體現得不足,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閱讀和表達往往分節,只重視學生的閱讀理解,而沒有很好地把閱讀理解和表達扣合在一起。所以我們看課例的時候一定要一方面看它能給我們什么啟示,一方面還要想我們怎么在它的基礎上做得更好,“課只有更好,沒有最好?!?div style="height:15px;">案例展示
案例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案例信息】
案例名稱:《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授課教師:劉彩鳳(哈爾濱市南崗區復華小學)
【教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彼岸、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梳理文章結構,品詞析句,感悟作者的敘述特點和表達感情的方法,內化、積累課文中的經典語言和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生命橋”的含義。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總體設計:
一、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交流初讀感受;
二、細讀重點語句,提升感受,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表達感受;
三、梳理文章結構,拓展口語交際,積累內化語言;
四、書面表達、交流,運用語言,升華情感。
【第一課時基本完成前兩個板塊,初步完成教學目標1、2(注:生字詞語只認不寫,第二課時寫字);第二課時完成第三、四個實踐板塊,完成全部目標?!?div style="height:15px;">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導入
1.揭示課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2.導入: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一個真實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把握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屏幕出示詞語。引導學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詞語。
A提示“凋零”、“含苞”、“綻放”——讀通句子“這個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崩斫膺@三個詞語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
B提示“輾轉”,兩個字都是翹舌音。訓練學生用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的方法理解詞語,從而讀通難讀的句子。
C提示暫停,訓練學生讀準生詞,把句子讀通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課文連起來讀一遍,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訓練學生抓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關鍵詞語概括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1.過渡:課文講的就是這樣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
2.引導默讀課文的第3、4、5自然段,畫出臺灣青年和李博士令人感動的做法,讀給同桌聽,抓住關鍵語句,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感動。
3.默讀畫語句,同桌間交流。
4.引導全班交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隨機引導交流以下重點語句。
A交流第四自然段表現臺灣青年博大愛心的語句:“在這場災難中……他的親人……期待著他的骨髓。”
1)指名先朗讀畫出來的語句,再談感受。
2)看錄像,體會當時的臺灣是一種什么情形,練讀“就在昨天,一場歷史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還在余震中搖晃?!?div style="height:15px;">3)聯系自己的感受想象臺灣青年此時的心里會對親人說些什么。
4)結合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感悟、想象,走進臺灣青年的內心世界,深入體會臺灣青年博大的愛心。
策略:首先教師范讀,讓學生感受到小錢的不幸,激發學生的同情心;然后情感遷移,讓學生運用文中詞語練習說話“臺灣青年心里想著,自己的骨髓會讓小錢”,從而感受到臺灣青年那善良的、博大的愛心。
5)帶著敬佩之情朗讀第4自然段的語句。
B交流表現李博士高尚品質的語句。
1)朗讀描寫李博士的語句,說說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讓你感動。
2)抓住“沉著”、“突如其來”、“空曠”、“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詞語體會李博士博大的愛心。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
3)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時刻表,體會“奔波”和“連夜”等詞語表達出的李博士的愛心,引讀第六自然段。
5.體會生命橋的含義,版畫愛心,回扣課題。
四.朗讀結束,布置作業
1.課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后兩句話,師生配樂朗讀“也許,小錢和臺灣青年……傳下去。”
2.結束語:同學們,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見面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下節課你們可以在班級里交流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練習書寫本課要求會寫的12個生字,做好聽寫準備。
2.聽寫詞語和句子。
詞語: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
句子: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生命就像即將凋(diāo)零的含苞(bāo)的花朵,唯有骨髓(suǐ)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zhàn)放。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合作學習,理清結構
1.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給我們講故事的?
2.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三、表達實踐,積累內化語言
1.口語交際“小錢和臺灣青年相遇了”。
1)假如小錢遇到了他的救命恩人,他會對他表達哪些感情呢?
2)臺灣青年又會說什么呢?
3)課文里的哪些語句可以用來表達他們的感情?
4)表演:小錢遇到臺灣青年。
2.書面表達:給臺灣青年的感謝信。
a)據老師搜集到的資料顯示,小錢目前還不可能見到那位沒有留下名姓的救命恩人。可是,小錢非常想對自己的救命恩人表達感激之情,他想給這位救命恩人寫一封感謝信,他會怎樣寫呢?(指名交流)
b)簡單提醒書寫格式。
c)把自己想象成小錢,給臺灣同胞寫一封感謝信,恰當運用課文出現過的詞語和句子。
3.交流感謝信,互評。
四、總結
本文作者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運用恰當的詞語和修辭方法表達出來,表現出人間真情,令人感動;我們學習并試著運用了作者用過的恰當的詞語、句子,也表達了自己對臺灣同胞的感激之情。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
【課堂實錄】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前談話)
師:你們學校的版圖上寫著四個字,哪四個字?
生:愛我中華!
師:你們天天能看到祖國的版圖,(示地圖)能在地圖上找到你的家鄉太原嗎?再找一找我的家鄉哈爾濱。
生:(在地圖上找)
師:我這次來坐了兩天的火車才從哈爾濱來到太原,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段距離嗎?
生:千里迢迢。
生:路程遙遠。
師:啊,非常的遠。想象一下,在哈爾濱與太原之間架設一座橋梁,可以嗎?
生:不可能的。
生:絕對不行!
師:看來跨越千山萬水把太原與哈爾濱市連起來是不可能的。如果在杭州與臺灣連起來呢?也是不可能的?,F在我們開始上課,今天我們來學習22課,一起讀課題。
(大聲地讀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生:為什么會有生命橋?
師:到底會是怎么回事?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多讀幾遍,也可以翻翻桌面的字典。
(大聲地讀課文)
(師巡回指導)
師:這課的詞語很多,自由讀讀屏幕上的詞語。
(出示課文9個詞語)
師:你覺得哪些詞語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凋零”不要讀成第二聲。
師:誰知道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
生:花枯萎了。
師:有一個詞正好與它意思相反,哪個?
生:“綻放”。
師:還有一個寫花的詞語。
生:“含苞”。
師:課文中還是寫花嗎?讀讀課文。
(生大聲讀)
師:在課文中指什么?
生:指他的生命剛剛開始。
師:同學們真的讀懂了。一起讀讀。還有哪個詞語要大家注意?
生:“暫?!?。
師:非常好。輪流讀一讀。用“暫”組一個詞。
生:暫時。
師:現在讀得很準確,到課文中還能讀準嗎?
生:(齊讀)
師:這句話還有一些詞。
(示句子“經過一次又一次……”)
生:(自讀)
師:真不錯。還有嗎?
生:“輾轉”都是卷舌音。
師:很好,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
師:這是一個好辦法,向字典請教。不過,我們還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示課文片斷“然而……的人”)
師:說明什么?
生:很不容易。
師:想象一下醫生可能在哪些地方為他找骨髓?
生:臺灣。
生:美國。
師:剛才我們想象了這么多的過程,這就叫“輾轉”。現在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話。
生:……
師:詞語我們可以到課文中繼續學習,現在我們一起再讀讀這9個詞語。
(生大聲讀詞語)
師:現在讓我們分小節再讀讀課文,其他同學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個什么事?
生:(指名分小節讀)
師:現在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生:小錢……
師:哪個小錢?
生:在杭州的,患白血病的。
師:連起來一句話說。
生:臺灣大地震余震后,臺灣同胞送來了杭州市患白血病的小錢急需要的骨髓,救了小錢。
師:說得很詳細(相機板書),能倒過來說嗎?
生:……
師:在這個故事中你最感動的是什么?
生:我最感動的是臺灣的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給杭州市的小錢送骨髓。
生:我最感動的是李博士在危險的情況下來給小錢做手術。
師:課文中感人至深的地方我們要細細品讀。課文的3-6小節,細細地寫了這些內容。默讀這部分內容,劃下臺灣同胞與李博士最感動你的地方。用一兩個詞寫下你的感受。
生:……
師:誰先來說說你劃下的部分,然后再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生:我劃下的是“……那位青年……李博士沉著地站在病床”。
師:他是通過“沉著”,通過他的動作感受到的。還有嗎?
生:這句話中,我還感受到博士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我們向這兩位同學學一學,一起來看看李博士的表現。找一找李博士的表現。
生:“突如其來”。
師:這個詞找得準。此時,李博士的表現是“沉著”,可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
生:空曠的地方。
師:想想這會手術室還有什么在搖晃?
生:手術的器具在搖晃。
師:他在等什么?
生:等余震停下來
師:讀一讀相應的句子
(生齊讀)
師:一個“沉著”寫出了李博士的品質。再找一找描寫青年的句子。
生:“一個青年人正躺在……”
師:還有沒有描寫青年的句子?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青年正滿希望……”
師:他知道自己的骨髓會帶給小錢什么?
生:希望。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第二自然段。
(配樂,師范讀第二自然段)
師:現在,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生:小錢快要去世了。
生:小錢很想活下去。
生:要找到合適的骨髓多不容易!
師:那么小錢在臺灣找到的這個人是什么樣的人?他是不是也在想著小錢?讀“小錢……”
(出示課文)
師:“臺灣青年心里想著,自己的骨髓會讓小錢”。
生:……
師:正是因此,所以臺灣青年會這樣,讀課文“……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躺在……”
(生讀相應的段落)
師:再看最后一句話“涓涓流出”,流出的僅僅是骨髓?
生:友誼。
師:骨髓只能保存24小時(示:相應時間表)同學們算一算,這個過程用了多少時間?
生:差5分鐘就在12小時。
師:這是怎么樣的12小時?
生:緊張。
生:漫長。
師:第6自然段有一個詞語就寫出了緊張與漫長?
生:“奔波”。!
師:齊讀。
生:……
師:之后呢?他沒有休息就繼續做手術。第6自然段又有一個詞語表現出來了。
生:“連夜”。
師:他都沒有休息呀!齊讀這一段。
生:……
師:小錢這樣得救了。故事讀到這里,關于課題的問題你解決了嗎?
生:解決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指兩岸同胞相互救助的愛。
師:是什么讓這座生命橋跨越了兩岸?
生:愛心。
師:是的。愛心(相應畫板書“愛心”),有沒有誰想讀一讀課文中令你感動的語句?
生:……
師:看到這個結果,你高興嗎?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一句!
生:……
師:最后一次機會,再來讀讀令你感動的句子。
生:……
師:讓我面對祖國的版圖,來讀讀下面的句子。
(相機示課文“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
師:同學們,茫茫的海峽隔不斷骨肉親情,也許有一天小錢會與這位臺灣青年見面,小錢會怎么感謝他?他們會說些什么呢?留待我們下節課再交流。下課!
【教學反思】
學生對課題的理解水到渠成、恰到好處,課前的疑問順利解決。語文課就是語文課,要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不能一味地上綱上線把語文課上成單純的思想政治課。
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1.本節課無論是詞語教學,還是理解課文內容,都準確理解并較好地體現了三個維度課程目標的整合。如,在理解三個描寫花的詞語“凋零”、“綻放”、“含苞”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先理解詞語的本意,是分別描寫花開前、開放時和將要凋謝時的樣子,再引導學生聯系課文理解這三個詞在文中是在寫什么,使學生懂得文中是用來形容人的生命的。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讓學生受到熱愛生命的教育。一節課不可承載的任務太多,本節課教學目標、任務確立得切合實際,重點突出,充分體現了由讀不好到讀好,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學習過程。
2.把課文讀對、讀通、讀好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本節課讀得充分,能夠看出教師指導的過程和學生朗讀的進步,讀的能力的提高過程。如,開課的前20分鐘教師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先讓學生自由讀,再抓住難讀的句子反復讀對、讀通,突破難點,有重點地讀,最后再分工合作整體讀。學生經歷了從讀對到讀通的學習過程。教師重視閱讀理解,鼓勵學生談個人感受,指導學生理解品評重點詞句,把整體感悟課文和理解重點詞句有機結合起來。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沉著”一詞理解李博士的品質的教學過程。
3.能順學而導,以學定教,用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的變革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體現充分的自主學習。如,在學習課文3-5段內容時,教學預設是按著課文的敘述順序,先學習描寫青年這部分內容,而實際教學中,學生認為最感動人的是描寫李博士的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調整了教學預設。課文對李博士的描寫比較直白容易理解,而對臺灣青年的描寫比較隱晦不易理解,這樣的調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規律。
4.教學內容取舍得當,能恰當地拓寬教學內容,引進課程資源,有意識地加強現實生活與學生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聯系。如,教學中教師恰當地補充了李博士送骨髓的時刻表,學生通過對這一資料的閱讀,再一次深切感受到李博士的品質,從而對人物博大的愛心有了更深入的體會。
5.本節課無論是詞語教學還是閱讀理解,教師都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培養閱讀能力,注重對文本語言文字的理解、積累和運用,使學生真正做到閱讀有所得。
總之,本節課教師通過聽、說、讀、寫等一系列的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獲得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積累、運用、發展語言的同時受到情感熏陶。這才是語文味十足的語文課。
案例展示
案例二:《稱贊》
【案例信息】
案例名稱:《稱贊》
授課教師: 王振會(河南省濮陽市實驗小學)
【課堂實錄】
初讀質疑
師:彩翎班的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王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美麗的小故事。我看看誰最會聽、最會看。 (音樂響起,老師繪聲繪色講述故事,中間適時出示生字卡片 )
師: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
生:喜歡!
師: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十八課《稱贊》,來,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寫課題?!胺Q”,左邊是禾字旁,右邊是爾,咱們在曹沖《稱象》一課見過“稱”字。“贊”,上面有兩個先,第一就得蜷起腿來讓讓地方,懂得禮讓,就會受到稱贊。來,一起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
師:在故事里是誰稱贊了誰?
生:是小刺猬稱贊了小獾。
師:哦,還有嗎?
生:還有小獾稱贊了小刺猬。
師:用上“也”,把兩句話合起來說說。
生:小刺猬稱贊了小獾,小獾也稱贊了小刺猬。
師:真棒!這就叫互相稱贊。來,快看,誰來了? (出示圖片 )
生:小刺猬。
師:它是誰?
生:小獾。
師:其實,它們倆也特別想和我們彩翎班的小朋友見面,可是你看,爭先恐后地都跑亂了。哪個小朋友會上臺來擺一擺,貼一貼?其他同學看看他擺的對不對。 (生上臺擺放名字卡片 )
師:同學們,他擺對了嗎?
生:對了!
師:你能不能領著大家讀一讀?
生:小刺猬。
生: (齊讀 )小刺猬。
生:小獾。
生: (齊讀 )小獾。
師:嘉誠同學不僅擺得對,還注意了“猬”這個字的本音是第四聲 (師領讀“猬”,生跟讀 )。當它和“刺”連在一起的時候,就要讀成輕聲。來,我們和這兩位好朋友打打招呼吧!你好,小刺猬!
生:你好,小刺猬!
師:歡迎你,小獾!
生:歡迎你,小獾!
學習“清晨”部分
師:小獾和小刺猬在課文里等著我們呢!在讀書之前,請大家先看看老師的兩點提示:第一,注意小樹葉上生字的注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順;第二,一邊讀一邊想,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或者句子,明白了嗎?
生:明白!
師:輕輕地打開課文第 85頁,開始讀書。 (生默讀課文 )
師:快看,生字蘋果樹!我們做了預習,又讀了課文,仔細看一看,哪些字是你已經認識的呢?你能讀對哪個,就可以幫助小刺猬摘下那個蘋果。誰想來摘蘋果?來,請你來。
生:我認識“板”,一個木字旁加一個反就是板凳的板。
師:讀得真好!還有沒有認識的生字?
生:我還認識“但”,一個單立人,一個元旦的旦。我還認識椅子的“椅”,一個木字旁,一個奇。我還認識“傍”,一個單立人,一個旁。
師:讀得真棒!剛才這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四個生字,請你把話筒傳給后面的同學。
生:我認識粗糙的“糙”,一個米,一個走之底加一個告。
師:你說得真好!還有嗎?
生:我認識“瞧”,是一個目,一個單立人,然后一個主加一橫,下面四點底。
師:你看這兩個小蘋果留在樹上不肯下來,誰來讀一讀,幫助小刺猬摘下它們?來,請你。 (抽生說 )
師:你看,你認識幾個,我認識幾個,互相教一教就能讀出來,現在我們一起幫助小刺猬摘摘蘋果。 (生齊讀生字 )
師:這兩個蘋果不肯掉下來,為什么啊?請你讀。 (抽生領讀后齊讀 )
師:你有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嗎?
生:粗糙。
生:但是。
師:你能用“但是”說話嗎?
生:但是就是可是的意思。
生:我不理解“傍晚”是什么意思。
師:能夠在讀書的時候提出問題,這說明你在讀書的時候非常會思考。想解決問題,就得用心地把課文再來讀一讀。首先,請同學們來讀一讀第一到第四自然段吧! (生自讀課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 )
師:剛才有同學提出不能理解“粗糙”這個詞語的意思,誰會讀一讀? (生開火車讀:粗糙。 )
師:請同學們仔細地看看圖,想一想,做得很粗糙的小板凳會是什么樣的呢? (生看圖 )
生:做得不好看。
生:而且還不光滑。
生:還有一些裂縫。
師:對,不光滑,不好看,用一個詞語來表示,就是——
生:粗糙。
點評: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文章詞句的意思”是課標對低年級詞句理解的要求?!傲私狻币辉~非常準確地指出,低年級的詞句理解是淺層次的、感性的,不必追求深入的理性分析?!按植凇币辉~的理解很好地體現了這個要求。
師:那好,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吧! (生齊讀 )
師:小獾正在學做木工呢,雖然做得很粗糙,但是你看它多認真啊,讓我們來做小刺猬稱贊稱贊它吧!誰先來?
生:小獾,你做的板凳真好!
師:你能用文章中的語言來稱贊嗎?
生: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師:這句話的后面是什么標點符號?
生:感嘆號。
師:對呀,感嘆號說明你多熱情啊,該怎么讀呢? (抽生讀 )
師:給王老師一個機會,讓王老師也來夸獎夸獎它,好不好? (師示范讀 )
師:誰能像王老師這樣讀一讀? (生讀 )
師:你要是能豎起大拇指,小獾就更高興了! (學生豎起大拇指,讀得繪聲繪色。 )
師:小獾聽到你的稱贊一定高興壞了!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學學她的樣子讀一讀。 (齊讀: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
師:現在你們來做小獾,我來做小刺猬,我來稱贊稱贊你們!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生:真的嗎?
師:當然啦!小獾的板凳就是做得一個比一個好!我發現彩翎班的同學們聽課一個比一個認真!來,給 王老師笑一個!嗯,你們的笑臉一張比一張漂亮!一什么比一什么怎么樣,我知道你也會說。
生:一個比一個大。
師:什么一個比一個大?
生:凳子一個比一個大。
生:樹一棵比一棵壯。
生:屏幕一個比一個大。
師:哦,你看到了我們的屏幕一個比一個大。你真會觀察!
生:射燈一個比一個亮。
師:你真棒!會從我們的會場里尋找資源。
生:你寫的字一個比一個好。
師:謝謝你們的夸獎!小獾的板凳一個比一個好,同學們的發言也是一個比一個精彩!
點評: 由朗讀指導自然過渡到語言訓練,又由語言訓練自然過渡到課文內容。而且,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注重與內容感悟、情感激發緊密聯系,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統一,使語言訓練與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學習“傍晚”部分
師:得到小刺猬的稱贊,小獾干得更起勁了。一晃,太陽快要下山了,這個時間就叫——
生:傍晚。
師:傍晚的時候,小獾會做椅子啦!他要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椅子送給小刺猬。那小刺猬是怎么說的呢?誰來瀆? (抽生讀 )
師:小刺猬是怎么說的?
生:會很不好意思的。
師:不好意思的時候會是什么樣的語氣,什么樣的表情呢? (師范讀,生自己練讀后教師指名讀。 )
師:那小獾是怎么回答的呢?它在說話的時候又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請大家讀一讀這段話,然后通過你的朗讀、你的動作、你的表情來表達出來,開始吧! (生自讀課文中小獾回答的話 )
師:誰想來讀給大家聽? (指讀 )
師:這里有兩個“兒”,有點兒泄氣的時候,一點兒心意,你再讀一讀。 (師帶生讀后指名讀 )
師:現在我請同桌兩個人,一個扮演小獾,一個扮演小刺猬,合作讀一讀它倆的話吧,如果你能再加上適當的動作,那就更好了。 (同桌兩位小朋友分角色朗讀 )
師:哪一組同桌愿意給大家展示? (抽生分角色朗讀 )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原來把自己當成小刺猬、當成小獾,然后體會著他們的心情,就可以幫助我們讀好對話。
點評 :利用課文中對話這個“例”,指導學生得意 (小刺猬與小獾之間的真摯友誼 )、得言 (對話中的提示語寫出了人物說話時的心情和語氣 )、得法 (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抓住提示語,體會他們說話時的心情和語氣,就可以幫助我們讀好對話 ),很好地促進了“例”的增值,體現了對學生學習的指導。
師:那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利用這種辦法,結合插圖,自己來讀讀第八、九、十自然段吧! (生自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
師:誰想來讀給大家聽?哇,這么多同學!那這樣吧,我請咱們班的女同學來扮演小刺猬,男同學來扮演小獾,王老師來讀旁白。我們不用看書,看著大屏幕,一起來讀。 (師生一起讀第八、九、十自然段 )
師:原來稱贊有這么大的力量,它可以消除小刺猬一天的疲勞,還能讓泄氣的小獾擁有了自信。而同學們,你們朗讀的聲音和樣子也讓 王老師感到了無比的幸福!
學習生字
師:生字小朋友也想和你們再見見面呢!你看,它躲在這首兒歌里,想考考我們彩翎班的小朋友是不是認識。認識嗎?
生:認識。
師:自己讀一讀。 (生自讀兒歌 )
師:我請一位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請你吧! (抽生讀兒歌 )
師:這當中有四個生字是要求我們今天學會寫的,來,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四個生字 )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這四個字有什么共同點?
生:上面兩個都有單立人,下面兩個都有木字旁。
生:有形聲字。
生: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師:對,都是左右結構。同學們再看一看,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左邊都要窄一點,右邊寫的都要寬一點。如果請你來當小老師提醒大家,你準備提醒大家哪個字,注意什么才能寫漂亮呢?
生:但是的“但”,要把右邊的元旦的“旦”稍微寫得寬一點。
師:左窄右寬。
生:木字旁出頭要長一點,“大”最后一筆是點。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大”的最后一筆是點,而且這個“大”要寫得小小的。
生:板凳的“板”,是左邊高右邊低。
師:你連這點都看到了,真棒!
生:椅子的“椅 ”,木字旁那一捺要變成點。
師:對。木字旁的捺都要變成點,不然就把右邊的字給踢走了。好,同學們看看這當中哪一個字比較難,需要老師在黑板上教寫,一起說吧! (生答“傍” )
( 師教寫“傍”、“板”、“椅”。 )
師:我們現在就在田字格里寫這幾個字了,寫字之前不要著急,首先把筆拿正確,想好我們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三個“一”,然后在你的田字格里描一個寫一個,好,請開始。 (師放音樂,生動手書寫后師點評。 )
師:好了,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上咱們彩翎班的同學們一起識了字,讀了課文,下節課我們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將這個故事演一演。
點評: 寫字指導精要、得法。注重揭示規律,做到指導一個字,帶動一類字,從學生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并范寫。
【教學反思】
賽課感言
簡約·扎實·快樂
王振會
一、簡約
實踐告訴我,做到簡約的基礎是“了解學情、找準起點”。生字教學最初的設計是:先隨文識字,后游戲鞏固。試教后大家反映不扎實,而且幾次都發現,要下課了還有學生認、讀不準“傍”、“椅”等字。怎么回事?經過反復思考研討,發現我們忽略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沒有找準生字教學的起點。這一課要求認識 10個字,但有些字是學生在學齡前就已經認識了,有些則是通過預習學會的,沒有必要再混在一起教學,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于是就改識字教學為在課堂上摸清學情,準確取舍,有針對性地指導較難認識的字。以學定教,內容減少了,重點突出了,簡約而不簡單。
二、扎實
說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任務的半壁江山絕不為過。我試圖讓識字教學貫穿《稱贊》一課教學的每個環節:邊講故事邊看圖識字;認識小獾和小刺猬的名字時,請學生上臺擺一擺,手、眼、腦并用,調動多種感官輔助識字;摘蘋果游戲摸查學情,確定難點重點指導;放入兒歌再次鞏固;自主觀察指導書寫,達到了把生字教學完成得扎扎實實的目標。
《稱贊》是張秋生先生的一篇小巴掌童話,它有故事情節,有時間和場景的變換,是訓練分角色感情朗讀的優質文本。我自己一遍遍地朗讀,越讀越覺得小刺猬和小獾的對話是那樣飽含溫情又富有童趣,但幾次試教下來都感到學生不能人情入境,朗讀一直停留在低水平重復的層面。怎樣指導學生讀好?我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把自己當成小獾或小刺猬,聯系上下文體會情感,讀好人物對話。經過適時教讀,以及師生配合、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的練習,朗讀教學任務也完成得扎扎實實。
三、快樂
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學習總是從興趣出發。因此上課遵循他們的學習心理,設計他們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如講故事、打招呼、邊做動作邊讀、摘果子等,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獲得學習的快樂。
案例評析
【案例名稱】
案例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案例二:《稱贊》
【評析教師】
李鏜(特級教師,原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副院長)
王新艷(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七小學,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申建梅(豐臺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武艷平(石景山區北辛安小學)
【評析文本一】
以《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為例談詞語教學策略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七小學
王新艷
詞是語言中可以自由運用的最小單位,是構成文章的基礎材料。詞語理解得不到位,把握文章內容就會出現偏差;詞語感悟得不深入,體會文章意蘊就會流于膚淺。因此,詞語教學即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又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內容。然而,我們的詞語教學卻一度與閱讀理解脫節,陷入單一化、機械化的解詞模式。特別是到了中高年級,不少教師認為學生經過幾年的閱讀實踐,已經初步具備了自學能力,詞語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掌握,不必占用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究竟怎樣才能把詞語教學有機融于閱讀理解中,而不是游離于閱讀教學之外?究竟怎樣才能讓詞語理解成為學生言語表現的鮮活元素?應采用怎樣的方式,讓詞語教學靈動起來、有效起來?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中一篇感人的文章,文章通過真實的事例改編,再現了海峽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生命之橋的感人一幕。黑龍江的劉彩鳳老師執教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 從語言、文字、情感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全面的培養,特別是對詞語教學作了獨具匠心的設計。現結合這節課的教學片段實錄談談詞語教學的策略。
一、聯系課文語境理解詞意
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之間的雙向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而我們的教師更應為學生提供認知結構變化與重組的可能。
片段 1 : 【 05:00 — 06:59 】
師:這一課的生字詞語很多,請大家看屏幕上的詞語,自由讀一遍,看看哪個詞語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
生:(自由讀了一遍,紛紛舉手。)
師:你想提醒哪個詞語?
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的那個“凋”不要讀成“調”。
師:你領大家讀。
生:凋零。
生齊讀后繼續舉手。
師:不著急提醒下一個。誰知道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
生:花枯萎了。
師:對,凋零是花凋謝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個詞正好與它意思相反,哪個?
生:(紛紛)“綻放”。
師:一起讀。(生齊讀)。
師:這兩個詞語都是形容花的。課文里還有一個寫花的詞語,是——
生:“含苞”。
師:這三個詞語在課文中還是在形容花嗎?(出示課件)自己讀讀看。
師:在課文中指什么?
生:指他的是那個青年的生命。含苞是說他的生命 18歲,剛剛開始,凋零是說他患了白血病要死了,綻放是說骨髓移植能讓他……綻放……就是能……
師:……能挽救他的生命??磥硗瑢W們真的讀懂了。一起讀一讀這句話。(生齊讀)
學生在進行文本閱讀時,會遇到很多信息,但若沒有選擇、加工和處理的過程,就不會在頭腦中留下痕跡。在學生原有認知里,“凋零”、“含苞”、“綻放”這三個詞語應是描寫植物,“這三個詞語在課文中還是在形容花嗎?”教師通過質疑啟發學生將這三個詞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其喻意。從課堂效果看,教師的設計非常巧妙有效,學生體會到了這三個詞語不是在寫花,而是指這個剛滿 18 歲的年輕人的生命即將結束,只有換骨髓才能使他獲得重生。
在這個片斷中,學生的認知結構進行了重組,三個詞語構成了一個語言環境,成為一個嶄新的意象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此時學生再讀這段文字,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一個對生命充滿渴望的年輕人形象,就會體會到作者對即將凋零的生命之花的不舍與惋惜,就會將自己內心“救救他吧”的呼聲通過朗讀自然的表達出來。
這一過程是詞語理解的過程,是情感渲染的過程,是認知重構的過程,更是內化加工的過程,所以在后面的教學環節中,我們才看到學生恰當運用、自然輸出的精彩。
片段 2 : 【 31:39 — 32:34 】
師:看著這些紅色的詞語,你能不能用上一個或者幾個,說一說“臺灣青年心里想著,自己的骨髓會讓小錢______;”的生命出現什么樣的希望呢?
生:臺灣青年心里想著,自己的骨髓會讓小錢的生命之花重新綻放。
生:臺灣青年心里想著,自己的骨髓會讓小錢蒼白的臉重新紅潤起來。
生:臺灣青年心里想著,自己的骨髓會讓小錢勇敢地活下去。
靳家彥 老師認為:語文教學要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就要注意內化。這三個詞語的教學設計,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符號化為具體可感的鮮活的形象,真切而滲透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并隨著學生自己創造的形象一起活躍在學生心里,內化為學生言語知識的一部分。
二、調動生活感知理解詞意
由于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生活視野不廣,對詞語的理解總像隔著一層紗,不夠透徹。因此,詞語教學中,要努力創設真實、鮮活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感知,激發學生的思維、情感、聯想,形成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立體情境,使詞語在這樣情境再現的過程中鮮活、靈動。
片段 3 : 【 08 : 50 — 11 : 00 】
師:知道“輾轉”是什么意思嗎?(舉手的學生很少)知道的同學不多。剛才有一個同學讀書時查了字典,我們請他讀一讀字典上的解釋。
生 :(讀字典上的解釋。)
師 :查字典理解詞語,是個好方法。另外,我們還可以讀課文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大家看,輾轉這個詞語出現在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里。(課件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不過,要理解“輾轉”的意思,只讀這一句話不行,我們得先讀懂它前面的兩句話,(出示前兩句)。誰先來讀前兩個句子,(指名)大家看看這兩句話都是在說什么?(生讀)
師:懂了嗎?這兩句都是在說什么意思呢?
生:這兩句話都是說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非常不容易。
師:是呀!十萬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幾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生:一個。
師:而且還是有可能,不確定啊!真是 ——
生:談何容易!
師:想象一下,醫生可能曾經在哪些人當中為這個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尋找過適合移植的骨髓?
生:在美國……
師:哦,都找到國外去了。找到了嗎?
生:沒找到……
師:還可能在哪些人當中找過?
生:可能在臺灣找。
師:哦,課文后一句告訴我們在臺灣找到了。不過,請你想象一下在臺灣找到之前在哪些人當中尋找過?
生:在他的親人朋友中找……
師:找到了嗎?
生:沒找到。
師:在他的家鄉杭州找到了嗎?
生:沒找到。
師:在祖國大陸找到了嗎?
生:沒找到。
師:最后,在哪里找到了?
生:在臺灣。
師:像我們剛才想象的這樣的尋找過程,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 ——
生:輾轉。
師:現在明白輾轉的意思了嗎?(生點頭舉手。)不用說出來,讀第三句話,用你們的語氣表現出輾轉的意思。 (生齊讀句子。)
對“輾轉”這個詞語的處理,教師在實施中搭建了四級語言理解階梯,引導學生拾級而上,理解內化。( 1 )知音曉意。首先明確兩字都是翹舌音,再用過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 )聯系語言環境引導想象。在輕松的對話中教師引領學生讀這個詞所在的前后幾句話,說說這幾句的意思,從而理解到在茫茫人海中要想找到合適的骨髓極其不易。( 3 )想象畫面賦予詞語情感。教師啟發學生想象醫生可能曾經在哪些人當中為這個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尋找過適合移植的骨髓。從國外到國內,從家鄉到臺灣,這是一種地點上的輾轉;尋遍了親人找遍了好友,查遍了登記過的所有資料,這種輾轉更是一種心靈的煎熬。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在奔波尋找,也不由自主地在為這青年的命運著急焦慮。( 4 )誦讀吸收落實內化。學生真正理 解后老師再讓學生用語氣表現出輾轉的意思。
這個詞語的教學,既是對學生想象思維的訓練,又引導學生經歷了理解、積累語言的過程,學習了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同時還使學生感悟到尋找適合移植的骨髓有多么艱難。一個詞語經過老師精心設計被延展為一幅幅鮮活畫面,成功的與學生的精神世界建立起聯系,此時這個詞語才有了溫度,有了情感,有了豐富的人文內涵,才會在學生心靈中獲得持久生命力,也為閱讀理解時的情感體驗埋下伏筆,可謂一舉多得!
三、鏈接背景資料理解詞意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學習語言,一定要讓詞語深入兒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詞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里為一種積極的力量,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往往淺嘗輒止,停留在膚淺與表面,詞語的意義、意味、意蘊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開掘。因此,在詞語教學中,我們要注意依托文本,鏈接相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深入推敲品味詞語,從詞語表層走向詞語深層,感悟詞語潛在的、隱含的深層意思。
片段 4 : 【 33 : 55 — 36 : 00 】
師:骨髓只能保存 24小時, 李博士帶著這生命的火種出發了 —— (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時間表,師讀。)
同學們算一算,這個過程用了多少時間?
生:差 5分鐘就是 12個小時。
師:這是怎么樣的 12小時?
生:緊張。
生:漫長。
師:第 6自然段有一個詞語就寫出了這 12個小時的緊張與漫長?
生:“奔波”!
師:(板書奔波)讀這個詞語,讀出緊張的感覺?。R讀奔波)讀出艱辛的感覺!
師: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 李博士沒有休息 —— (出示時間表后半部分)
第 6自然段又有一個詞語表現出了 李博士不顧疲勞,一直在工作。
生:“連夜”。
師:(板書連夜)多么令人感動!讀這個詞,讀出你的感動?。ㄉR讀連夜)
師:把我們內心的全部感動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間讀出來吧!(齊讀這一段)
“奔波”一詞彰顯著李博士的無私情懷。通過讀文中原句,學生很容易就體會到了“奔波”是指長時間地很辛苦地趕很遠的路。但是學生未必清楚,李博士他們是為了送骨髓,為了救小錢而奔波。這種奔波,是一種異常特殊的奔波,也是一種異常艱難的奔波。教師將李博士這不平凡的 24 小時以時間表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對“奔波”的理解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這樣的理解過程,是學生思維不斷深入的過程,是情感不斷升華的過程,也是深化與內化的過程。
詞語蘊含著作者獨特的審美性格,應貫穿于閱讀教學的過程。教師應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引領學生借助多種方法、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去解讀詞語,才能學生積累和運用詞語打下基礎。實踐證明,只有扎實的詞語教學,才能積累詞語,強化語感,才能訓練思維,豐富情感,才能使閱讀教學扎實有效。
《稱贊》課評
豐師附小 申建梅
《稱贊》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單元的編排主題是“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王振會 老師在《稱贊》一課的教學中,將識字教學與課文學習、情感體驗和朗讀指導有機整合,為我們呈現了富有情趣而又實在高效的低段語文課堂,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一、生字教學取舍有度
【片段一】
師:快看,生字蘋果樹!我們做了預習,又讀了課文。仔細看一看,哪些字是你已經認識的呢?你能讀對哪個,就能幫助小刺猬摘下哪個蘋果。誰想來摘蘋果?
生:我認識“板”,一個木字旁邊加一個反字就是板凳的板。
師:說得好!還有沒有認識的生字?
生:我認識“但”,一個單立人,一個元旦的旦。我還認識椅子的“椅”,一個木字旁,一個奇。我還認識“傍”,一個單立人,一個旁。
師:說得真棒!剛才這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好幾個生字。其他小朋友呢?
生“我認識“凳”……
生:我認識“瞧”,是一個目,一個單立人,然后一個主加一 橫 ,下面四點底。
師:你看這兩個小蘋果留在樹上不肯下來,誰來讀一讀,幫助小刺猬摘下他們?
師:你看,你認識幾個,我認識幾個,互相教一教就能讀出來,現在一起幫助小刺猬摘蘋果。(生齊讀生字)
師:這幾個蘋果不肯掉下來,為什么?。空埬阕x。(檢查學生一開始不太會的幾個詞,看現在是否已掌握。)
師:你有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嗎?
生:“粗糙”是什么意思呀?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看圖,想一想,做得粗糙的小板凳會是什么樣子的呢?(生看圖)
生:做得不好看。
生:而且不光滑。
生:還有一些裂縫。
師:對,不光滑,不好看,用一個詞語來表示,就是——粗糙。
這一課要求認識 10 個字,但有些字是學生在學齡前就認識的,有些則是通過預習學會的,如果混在一起教學,平均使用力量,則很難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懂的,老師若再講,學生就沒了學習的興趣,也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不懂的,老師若蜻蜓點水地講,學生就學得糊里糊涂,難以扎實而深刻。王老師通過摘蘋果的方式摸清學情,準確取舍,有針對性地指導較難的字詞。以學定教,內容減少了,重點突出了??此坪唵蔚奶幚?,卻蘊藏著啟人的教育智慧。
【片段二】
師:這當中有四個生字是要求我們今天學會寫的,來一起讀一讀。(生齊讀四個生字)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他們四個字有什么共同點?
生:上面兩個都有單立人,下面兩個都有木字旁。
生:還有形聲字。
生:還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師:對,都是左右結構。那同學們再看一看,生字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都要——窄一點,右邊寫的都要——寬一點。那如果請你來當小老師提醒大家,你準備提醒大家哪個字,注意什么才能寫漂亮呢?
生:但是的“但”,要把右邊的元旦的“旦”稍微寫的寬一點。
師:左窄右寬。
生:木字旁出頭要長一點,“大”最后一筆是點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大”的最后一筆是點,而且這個“大”要寫的小小的。
生:就是板凳的“板”,是左邊高右邊低。
師:你連這點都看到了,真棒!
生:椅子的“椅”,木字旁那一捺要變成點。
師:對。木字旁的捺都要變成點,不然就把右邊的字給踢走了。好,同學們看看這當中哪一個字比較難,需要老師在黑板上教寫,一起說吧!(師教寫“傍”“板”“椅”)
寫字指導要精要、得法,注意揭示規律。做到知道一個,帶動一類字,從學生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指導并范寫。
二、重視語言表達
【片段一】
師:在故事里是誰稱贊了誰 ?
生:是小刺猬稱贊了小獾。
師:哦,還有嗎 ?
生:還有小獾稱贊了小刺猬。
師:用上“也”,把兩句話合起來說說。
生:小刺猬稱贊了小獾,小獾也稱贊了小刺猬。
師:真棒!這就叫互相稱贊。來,快看,誰來了 ?(出示圖片 )
這是本堂課的第一次結合閱讀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點?!啊?,……?!边@是低年級孩子說話訓練的一個典型的例句, 王老師集合文本內容巧妙地安排了這樣一個訓練點,既進行了一次句式訓練,同時又用這樣一個句式概括了課文內容,可謂一舉兩得。
【片段二】
師:小獾聽到你的稱贊一定高興壞了!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學學她的樣子讀一讀。
師:現在你們來做小獾,我來做小刺猬,我來稱贊稱贊你們!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個比一個好!
生齊問:真的嗎?
師:當然啦!小獾的板凳就是做的一個比一個好!我發現同學們聽課一個比一個認真!一什么比一什么怎么樣,我知道你們也會說。
生 1:樹一棵比一棵壯。
生 2:房子一座比一座漂亮。
生 3:射燈一個比一個亮。
生 4:老師寫的字一個比一個好。
師:小獾的板凳一個比一個好,同學們的發言也是一個比一個精彩!
這個教學片段由朗讀指導自然過渡到語言訓練,又由語言訓練自然過渡到課文內容。王老師挖掘出“一什么比一什么怎么樣”的特殊句式,巧妙地指導學生利用課堂資源來指導語言訓練,就是一個在已有認知上的舉一反三的語言訓練的過程。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注重與內容感悟、情感激發緊密聯系,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統一,使語言訓練與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三、識字與閱讀相輔相成
【片段】
師:剛才有同學提出不能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誰會讀一讀?
生開火車讀:粗糙。
師:大家一起讀。(齊讀)
師:這個字讀“糙”。那請同學們仔細的看看圖,想一想,做的很粗糙的小板凳會是什么樣的呢?(生看圖)
生:做得不好看。
師:不好看。
生:而且還不光滑。
師:還有嗎?
生:還有一些裂縫。
師:對,像這種又不光滑,又不好看的,用一個詞語來表示,就是——
生:粗糙。
師:現在這個詞語理解了嗎?
生:理解了。
師:那好,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吧!板凳做的很粗糙——預備,起——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是新修訂課標中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傲私狻币辉~非常準確地指出,低年級的詞語理解是淺層次的、感性的,不必準確深入的理性分析。“粗糙”一詞的理解就很好地體現了這個要求。老師這樣一教,“粗糙”的詞義一下就變得具體可感而易于理解了。而這個詞語的理解,又有助于學生體會刺猬對小獾充滿真誠的鼓勵,從而感悟“稱贊為伙伴帶來自信”的課文主旨,可謂是一舉多得。
“粗糙”這個詞由兩個同義的語素構成,在工具書里有如下解釋:①毛糙,不精細:木質粗糙。② ( 行為 ) 馬虎,不細致:辦事粗糙、做工粗糙。③粗暴:只因性子粗糙,人緣不好。如果適當拓展,例如:這個人活干得很粗糙。這里的“粗糙”當馬虎,不細致講。這樣,學生就可以知道同一個詞可能有多個意思,要想知道它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準確意思,就得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來理解。這樣,學生既積累了“粗糙”一詞,又學會了解詞的一種方法。
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重在直接吸收和積累語言。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修訂版)第一學段( 1-2 年級)提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第二學段( 3-4 年級)提出“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第三學段( 5-6 年級)提出“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積累語言,不只是課本中學到的詞語,還包括生活中積累的詞語。
【案例】《松鼠》
師:認真讀讀這兩句話,哪句話更能夠表現“松鼠十分機靈”?為什么?
生 1:這兩句話有一處不一樣,就是“觸動”和“搖動”,我覺得“觸動”的動作特別輕,而“搖動”是用力地搖晃。只要輕輕“觸動”一下樹干,松鼠就逃走了,可見它是多么機靈啊!所以第一句用詞更準確。
生 2:我覺得“觸動”是輕輕地碰,這么輕的動作都能被松鼠感覺到,它簡直是太機靈了!所以第一句好。
【案例】列夫· 托爾斯泰《窮人》
師:你能試著換個詞嗎?
生:挨、忍、堅持、撐、對付……
師:試著比較一下,如果用了這幾個詞語,好不好呢?
生 1:“熬”字讓我想到了熬粥、熬湯,能看出時間很長。
生 2:我覺得“熬”用得好,我感到漁夫想到了困難、想到了艱苦、想到了今后的生活負擔。
生 3:我覺得“忍”、“撐”好像一下子就能過去,但“熬”讓我體會到漁夫一家再多兩個孩子,生活可能更艱辛,而且這個時間會非常漫長。
生 4:“熬”能夠讓我們看到了漁夫已經想到再收養兩個孤兒生活會更加艱辛,可是漁夫還是下定決心,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
師:是啊,作者用了一個“熬”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善良、堅忍、仁慈的漁夫形象。看來,用詞的準確可以幫助我們感悟人物形象,真是“一字千金”。
【案例】京版第 2冊《我們的田野》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兩句話,看誰能最快發現它們的不同。
生:第 2句比第 1句多了一個“滿”字。
師:加上“滿”這個詞后與第 1句有什么不同呢?
生 1:沒有“滿”,可能湖中只開了幾朵荷花,而有了“滿”,我就好像看到了很多很的荷花!
生 2:讀了第二句,我好像看到了湖里有多種顏色的荷花,有粉色的,有紅色的,還有白色的呢!湖里到處都是荷花!
生 3:讀了第二句,我不僅看到了滿湖都是荷花,我還感覺到它們特別美呢。
師:因為有了“滿”這個字,才讓我們感受到湖中荷花非常多,可以想象到滿池的荷花多么美!你們看,多一個字、少一個詞,表達的效果多不一樣啊!漢字真是奇妙呀,我們平時在說話、寫話的時候,要注意啦,用哪個字,可要想一想。請大家再把這個句子美美地讀一讀吧!
通過想象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有美的感受,就會主動記憶。
【案例】《草原》
師:再讀一讀書上這句話,想想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生 1:書上這句話把小丘的線條比喻成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說明小丘的輪廓模糊。這樣寫我們就知道了小丘和平地沒有明顯的界線,是連成一片的,就更加讓我們感受到小丘的柔美了。
生 2:書上還寫到“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從這我感覺到草原太綠了,那綠顏色仿佛都要流出來了。
生 3:不光是綠,從“輕輕”也可以感受到小丘線條的柔美,給人的感覺是輕輕地、緩緩地“流入云際”。
生 4:從“流入云際”我們又感受到草原的廣闊,都快到“云際”了。
師:老舍先生寫得太棒了!這樣一個比喻句就把那遼闊的、濃綠的、柔美的草原美景展現在我們眼前!再讀讀這句話,除了這美景,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生 5: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在作者的眼里感覺就是中國畫一樣,作者在哪里一定感覺很美、很舒服。
生 6:我覺得這個比喻句不但寫出了小丘的美麗,還寫出了作者對小丘特別的喜愛。
師:同學們理解的真好!像這樣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這就是情景交融。你們誰能有感情地讀一讀?記一記?
語言的積累包括“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精彩句段”等等。積累足夠的詞語,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通過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啟發學生準確、靈活地運用詞語,幫助學生創造條件不斷地鞏固詞語,才能達到牢固地掌握詞語、豐富詞語、積累 詞語的目的。
四、朗讀指導簡約扎實
【片段一】
師:傍晚的時候,小獾會做椅子啦!他要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椅子送給小刺猬。那小刺猬是怎么說的呢?誰來讀?(抽生讀)
師:小刺猬是怎么說的?
生:會很不好意思地說。
師:不好意思的時候會是什么樣的語氣?什么樣的表情呢?(師范讀,生自己練讀后教師指名讀)
師:你還可以加上動作讀,多難為情啊,老師再給你一個機會,你一定能讀得更加流利,對不對?(生讀小刺猬說的話)
師:活脫脫的一個不好意思的小刺猬!
這篇童話中,小刺猬和小獾的對話飽含溫情又富有童趣,這是訓練感情朗讀的優質文本。怎樣指導學生讀出“不好意思”的那種“味道”來?王老師采用的方式簡潔而有效 ——調動學生生活中的情感運用到文本的學習感悟中來。這一方式看似老套,卻大有四兩撥千斤之效。簡短的一句點撥后,學生的朗讀情況完全是另一番面貌,那生動豐富的表情,那抑揚頓挫的語調,無不告訴我們,不要對那些看似老套的教學方式不屑一顧,只要它是遵循教學規律的,都是有效甚至高效的,那就應該常常為我們所用。
【片段二】
師:那小獾是怎么回答的呢?他在說話的時候又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請大家讀一讀這段話,然后通過你的朗讀,你的動作,你的表情來表達出來,開始吧!(生自讀課文中小獾回答的話)
師:誰想來讀給大家聽?
師:這里有兩個兒化,有點兒泄氣的時候,一點兒心意,你再讀一讀。(師帶生讀)
師:我也想來讀一讀,讓我也來讀一讀,好不好?
生齊:好。(師讀句子,生仿照老師讀的語氣讀句子,師抽生讀)
師:多誠懇的話語啊!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他一邊讀,還一邊做著動作,來,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大家掌聲鼓勵)
師:哪一組同桌愿意給大家展示?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原來呀把自己當成小刺猬,當成小獾,然后體會著他們的心情,就可以幫助我們讀好他們倆的對話。
利用課文中對話這個“例”,指導學生得意(小刺猬與小獾之間的真摯友誼)、得言(對話中提示語寫出了人物說話時的心情和語氣)、得法(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抓住提示語,體會他們說話時的心情和語氣,就可以幫助我們讀好對話),很好地促進了“例”的增值,體現了對學生學習的指導。
【評析文本二】
引領學生巧探詞義
石景山區北辛安小學 武艷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年版)在高年段閱讀教學中指出:“ 3.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苯Y合上下文理解詞義是學生必備的閱讀基本功,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閱讀能力。為了指導學生能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我主要采取以下四種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一、創設意境,引導學生推想、體會、感悟重點詞語的內在涵義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課《索溪峪的“野”》,作者以優美的文筆,圍繞著“野”字,描寫了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動物是野的、游人是野的一種“野性的美”。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感悟體會出 “野”字所體現的真正涵義,這一涵義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野”字,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有以下幾種解釋:
1 .、野外; 2.界限; 3.指不當政的地位(跟“朝”相對); 4.屬性詞,不是人工飼養或培植的(跟“家”相對); 5.蠻橫不講理,粗魯沒禮貌; 6.不受約束; 7..姓。
教師如果僅僅讓學生從“野”字的詞義中去體會文本“野”的詞義,本文就失去了那種靈動的、自然的淳樸之美。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我借助視頻、圖片、文字等,為學生創設自然之美的意境,并緊緊扣住“野”字,讓學生在索溪峪的美景中感悟到:
山是野的: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水是野的:活潑的美、靈動的美;
動物是野的:淘氣、頑皮、可愛;
游人是野的:純真、質樸、無拘無束。
這里的“野”是相對于那些經過人工雕琢的景觀而講的,是指索溪峪的山、水沒有任何人工修飾的痕跡,是純天然的自然美。
二、深入文本探究重點句意,引導學生理解詞在特殊寓意中感情色彩的變化
人們在描述事物和論述問題時一般都持有一定的情感、態度和立場,或褒獎、喜愛,或貶斥、厭惡。這些不同的情感、態度、立場,漸漸分別地凝聚沉淀在一些詞中。于是,在詞匯系統中就形成了所謂的“褒義詞”、“貶義詞”和“中性詞”。但是,這些詞語在特殊的句意中,它們的感情色彩也會發生變化。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課《竊讀記》中,教師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以“竊讀”為線索,以林海音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針對文中重點句:
“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
先引導學生體會 “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的情感:“急忙打開書”:心急、迫切地讀書;“一頁、兩頁”:快速地翻開書,迫不及待的心情;“我像一匹餓狼”:比喻句,渴望知識,對讀書的熱愛。
再讓學生理解“貪婪”的詞義:
“貪婪”的原意是指貪得無厭,沒有滿足的時候,是貶義詞。但是這句話以一個極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滿懷讀書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饑餓的狼,一頁頁貪婪地閱讀猶如餓狼進食。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欲,對讀書的渴望。
本文的中心句:“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
這句話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案`”的原意:“偷”,是貶義詞。對于本句的體會,教師引導要學生感受“我”渴望讀書,而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但所謂“竊”,也無非是只讀不買?!拔摇痹陂喿x中感受著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或老板發現受到訓斥和驅趕,這種書中世界的吸引與沉迷、書外世界的擔憂與緊張,使快樂與懼怕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復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這兩句就是典型的貶義詞褒用。
三、聯系上下文,借助修辭手法引導學生體會詞語的變化
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由于修辭手法的運用,一些詞語的意思不能簡單地從詞典中查到,而必須結合上下文認真揣摩才能理解。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課《匆匆》一文作者主要采用了擬人、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 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是擬人句,將時間比擬成像人一樣靈動地、匆匆地從我們身邊流逝著,寫出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惋惜之情。
學生學過“伶俐”一詞,它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的解釋是:聰明;靈活。由此,個別學生會認為句中的“伶伶俐俐”是指時間靈活地流走了。為了讓學生能正確理解詞義,我引領學生聯系與本句相關的上文思索:
“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是排比句,寫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默思,展示了時間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再與本句的下幾句:
“ 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同樣的擬人句,也寫出了因為時間飛快的流逝,作者無法挽回,心中充滿了悲傷的情感。
那么此時“伶伶俐俐”一詞的詞義已經發生了改變,本來時間的流過是看不見的,而在 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時間如天真的孩子,既可愛又頑皮。他具有靈動性的、飛快的流逝,讓人無法把握,挽留。
四、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高年段的學生經過 6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他們能夠自己推想一些簡單詞語的詞義。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匆匆》中的句子:
“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 ”
“蒸融”一詞字典、詞典中并無解釋,然而學生能夠結合“蒸”就是指“蒸發”,“ 融”就是指“融化”,進而理解“蒸融”就是“蒸發融化”的意思。句意就是指:八千多個日子匆匆而去,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發融化了”,沒有留下一點痕跡。這樣,學生的理解就會十分到位。
思考與活動
1.找出下列案例一個優點、一個問題,提出一個改進意見。
“聞雞起舞”的“舞”字的教學
師:讀了故事,誰知道“聞雞起舞”這個詞什么意思?
生: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師:為什么有些同學把這個詞寫成了“聞雞起武”呢?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我覺得這個詞是說聽到雞叫就起來練武,所以寫成“武”。
師:我們看看“武”與“舞”有什么區別?
武:甲骨文 (戈,兵器) (止,腳,表示前進),造字本義:肩扛兵器,出征作戰。
舞:早期甲骨文 像一個人 兩手揮動著花枝 。 晚期甲骨文 在手揮花枝的人 的頭上加“口” ,表示手揮花枝,一邊吟唱。金文 的“口”形、“手”形模糊,同時加“辵” , 表示手揮足蹈口唱。造字本義:手揮花枝又唱又跳。篆文 再加“舛” (左右兩足), 強調雙足配合雙手和樂曲有節奏地跳躍。
在古代,人們練劍就像練舞蹈一樣,按一定的節奏轉動身體,作出各種姿勢。在宴會上,經常有人表演劍舞?,F在人們練劍,也是合著音樂,像跳舞一樣做出各種姿勢,給人一種美感。因此“聞雞起舞”是“舞蹈”的舞。
2.從學生的作文中收集用錯的詞語,仿照課程第三講中的案例2、案例3編寫一個學習活動及評價。
參考資料
【相關資源】
1. “一雙慧眼識漢字”案例
2. 常見的成語誤用情況梳理
3. 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
4. 如何運用評價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5. 如何運用評價指導學生積累成語
6. 加強課堂教學實效性,提高學生字詞能力
7. 在語文活動中培養字詞能力
參考資料
“一雙慧眼識漢字”案例
山東省無棣縣信陽第二小學  朱永芳 杜秀峰
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如何利用新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字詞能力進行評價,以幫助學生樹立掌握字詞能力的自信心,培養自省能力,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呢?我們利用 “一雙慧眼識漢字 ”這一形成性評價活動對學生進行了測評調查。
其中,部分內容稍作改動。
(一) “自主學習 ”第三部分, “你能結合學過的字,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組成新字,再組成詞語嗎? ”誰組得越多就越棒。試試吧! ”中 “又 ”加偏旁后可變為 “漢”、“僅”、“奴”、“權”、“雞 ”等字,但這些字除 “漢”、“雞 ”外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都很陌生,不但起不到評價的作用,反而可能喪失學生的自信,而 “鳥 ”本身就是偏旁,加偏旁組新字不合情理。因此,將二字刪去,改為能加多個偏旁的 “分 ”、 “且 ”。
(二) “自主學習 ”再添加第四部分, “相信你已經從剛才的學習中明白了加不同偏旁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了吧?你能再自己寫幾個這樣的字嗎? ”
我們對一個班級 20位同學的評價活動作了一下統計和整理,結果如下:
一、全班 20名同學都能按要求寫出帶 “蟲”、“氵”、“心”、“亻”、“木 ”旁的字并組詞,正確率達到了 100%,并且饒有興趣地寫出了更多的字,有的同學甚至能寫出 10個、 20個以上同一偏旁的字。幾乎包容了一年級學過的所有的帶這些偏旁的字,甚至有些是未學過的。
完成后,在全班進行了交流,得到如下結果:(詞語很多,不再列舉)
蟲:蛙、蜻、蜓、螞、蟻、蜜、蜂、蜘、蠅、蛛
氵:江、河、湖、海、洋、波、浪、池、浮、沉、泥、沙、灘、渴、沒、法
心:思、想、念、您、忘、感、總、悲
亻:住、位、你、們、他、伯、件、做、作、像、但、倒、候、使、份、傷
二、在完成這項活動時,我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觀察,發現在整個過程中,他們時而凝神思考,時而奮筆疾書,時而看看周圍墻上的字,時而翻翻書本,時而向同學詢問,學習態度很積極。
三、 “加偏旁組成新字,再組成詞語 ”這一練習加強了學生形近字比較的能力。(詞語不再列舉)
“青 ”能加 8- 9個:睛、請、晴、情、晴、靜、精、清、倩
“分 ”能加 4- 7個:份、紛、芬、粉、盼、扮、盆
“且 ”能加 4個:姐、助、組、粗
另外,學生還自主寫出了以下各字,并正確組了詞語。
元:園、遠、完、玩
包:抱、跑、泡、炮、飽
白:怕、拍、伯、泊、的
良:糧、食、狼、浪、娘
果:顆、棵、課
寸:對、村、過、付
方:放、芳、房、仿、防
兆:桃、跳、逃、挑
工:江、紅、虹、空、杠、扛
看著這些充滿智慧的作業,回想一下孩子們那專注的神態,這次評價活動是成功的,也給予了我們很多啟示。
一、孩子們喜歡這種方式,這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絕大多數學生對于自己出色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自我肯定和激勵,自信心增強。
20份評價中,有 17人認為這樣的學習很有意思, 3人認為有意思; 16人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很滿意,有 2人認為較滿意,只有 1人不滿意。其原因是課外識字較少,決心今后多讀書。在走訪中,郭曉迪說: “能寫幾個就寫幾個,感覺沒有壓力,學得很高興。 ”孫鴻康說: “我能寫出很多個,超過別人,我很高興。 ”由此可見,分層次的評價更利于學生學習。
二、縱觀孩子們寫出的字,雖然有些字課本中沒有要求書寫,甚至有的也未曾出現過,孩子們的書寫也不太工整,但給我們透露一個信息,他們已經能利用偏旁表義的特點自主識字,并且,也在不斷積累字詞,不僅在課內,而且在課外。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自己出題自己做,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們自主寫出的加不同偏旁的字之多,是事先未預料到的。這遠比教師枯燥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況且這個過程中,學生不自覺地與其他同學進行了交流,這也正達到了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相結合的目的。
參考資料
常見的成語誤用情況梳理
第一類: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成語是相沿習用、具有書面語色彩的固定短語。盡管個別成語的意義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演變,但我們還是需要注意大多數成語的來源、典故、出處等,不能與其本意或者固定意義相違背。對下列成語就必須記清詞意,不能望文生義。
1 .間不容發:間,空隙??障吨腥莶幌乱桓^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不是“形容距離小”。
2 .對簿公堂: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審問。不 能誤用為“雙方打官司”。
3 .拍手稱快: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義得到伸張或事情的結局使人感到滿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歡快的場面。
4 .不足為訓:足,值得。訓,準則,典范。指不值得作為準則或典范。不能理解為“不值得作為教訓”。
5 .不刊之論: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不能理解為“不能刊登、發表”。
6 .目無全牛:全牛,整個一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不能理解為“沒有全局觀念或看不到整體”。不能誤用作貶義詞。
7 .下里巴人: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不能理解為“社會地位低下的人”。
8 .不贊一詞:原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F也指一言不發。不能理解為“不說一句贊成的話”。
9 .不絕如縷:絕,斷;縷,細線。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不能誤認為“連續不斷”。
10 .長此以往:長期這樣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結果。
11 .久假不歸:假,借。長期借去,不歸還。不能理解為“長期請假而不回來”。
12 .明日黃花: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來的東西。
13 .炙手可熱: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為“熱門”或“商品暢銷”。
14 .無所不為:沒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壞事都干。不能誤用作褒義詞。
15 .巧奪天工:奪:勝過。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16 .別無長物:長物,多余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不能理解成“自己沒有什么長處”。
17 .螞蟻進磨盤——條條是道:磨盤,磨的底盤,鑿有許多齒形道。比喻辦法多,門路廣。不能理解為“有很多條道路”。
18 .細大不捐:細,微,??;捐,舍棄。小的大的都不拋棄。形容包羅一切,沒有選擇。不能理解為“一點東西也不捐出”。
19 .石破天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不能用于“驚人的消息或變化”。
20 .危言危行: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不能理解為“危險的言論和行動”。
21 .豆蔻年華:豆蔻,一種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歲時。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22 .罪不容誅:誅,把罪人殺死。罪惡極大,殺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惡。不能理解為“罪惡小,不應該誅殺”。
23 .大快人心:快,痛快。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
24 .休戚相關:休,歡樂,吉慶;戚,悲哀,憂愁。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主語不能用于人物以外的其他事物。
25 .渙然冰釋:渙然,流散的樣子;釋,消散。像冰遇熱消融一般。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全消除。不能用來描寫冰雪融化。
★★ 另外,類似因誤解意義而常被誤用的成語還有:
1 .火中取栗:比喻被別人利用去干冒險事,付出了代價而得不到好處。
2 .萬人空巷: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3 .不為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責罰要適可而止。
4 .望洋興嘆: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5 .因人成事:依靠別人把事情辦好。
6 .彈冠相慶:指舊社會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7 .司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8 .數典忘祖:比喻對于本國歷史的無知。
9 .大動干戈: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10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1 .不翼而飛:比喻東西突然丟失。也比喻消息傳得極快。
12 .文不加點:指文章一氣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第二類:容易用錯適用對象的成語
成語用法的固定性還體現在其適用對象的固定化上。下列成語就是高考題中經常出現的用錯對象的成語。
1. 美輪美奐 :用于形容屋舍高大華美,不能用來形容藝術品。
2. 相敬如賓 ,琴瑟之好,破鏡重圓:只能用于夫妻之間,不能用于朋友、同學、同事
3. 青梅竹馬 :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間。
4. 休戚相關 :只能用于人物之間,不能用于事物之間。
5. 置若罔聞 :指不予理睬,放在一邊不管,好像沒聽見一樣。不可用于視覺方面。
6. 篳路藍縷 :只用來形容創業艱苦,不可用來形容生活艱辛。
7. 汗牛充棟 :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其它東西多。
8. 耳提面命 :用于長輩對晚輩,平輩、朋友之間不可用。
9. 三令五申 :用于上級對下級。
10. 絡繹不絕 :用于人、馬、車、船。
11. 揮灑自如 :用于寫作,畫畫的運筆,不可用于舉止風度。
12. 豁然開朗 :不能用來形容人的性格。
13. 不可磨滅 :與痕跡、印象、功績、事業道理等搭配,若與情感、友誼搭配則錯。
14. 人老珠黃 :只用于婦女。
15. 巧奪天工 :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來形容天然的精巧。
16. 循序漸進 :只用于學習、工作。
17. 如履薄冰 :用于人的心緒,不能用于環境。
18. 豆蔻年華 :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19. 破鏡重圓 :比喻失散或離婚后重新團聚。
20. 琴瑟之好 :比喻夫婦感情非常好。不能用于其他人。
第三類 :容易褒貶顛倒的成語
★★ 褒義詞容易被誤用作貶義詞的有:
1 .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 .神機妙算:形容預料準確,善于估計形勢,決定策略。
3 .名不虛傳:指實在很好,不是空有虛名。
4 .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 .洋洋大觀:形容美好的事物眾多豐盛。
6 .沁人心脾: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閑爽朗的感覺
7 .別有天地: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8 .別出心杼:比喻寫作不因襲前人,另辟新路。
9 .有口無心:指不是有心說的。
10 .慘淡經營:指苦心費力經營。
11 .來日方長:未來的日子還很長。表示事有可為,勸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 貶義詞容易被誤用作褒義詞的有:
1 .滿城風雨: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2 .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
3 .無獨有偶:不只一個,竟然還有配對的。
4 .無所不為:指什么壞事都干了。
5 .長此以往:長期如此這樣下去。
6 .趨之若鶩:比喻很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 .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8 .等量齊觀:不管事物間的差異,同等看待。
9 .絞盡心機:挖空心思,想盡辦法。
10 .大言不慚:說大話,吹牛皮,一點也不害臊。
11 .明目張膽:形容公開放肆地干壞事。
12 .明哲保身:指因怕連累自己而回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
13 .忘乎所以:指因過分興奮或得意而忘了應有的舉止。
14 .高談闊論:指不著邊際地大發議論。
15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個作某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16 .好高務遠:指在學習或工作上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的目標。
17 .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忘了。
18 .如喪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和著急。
19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么差別。
20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
21 .虎視眈眈:形容惡狠狠地盯著看,等待機會下手。
22 .別有用心:指言論或行動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圖。
23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外表內心不一樣。
24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
25 .好為人師:指不謙虛,喜歡以教育者自居。
26 .人模人樣:或指小兒有成人相(親昵語),或指人態度舉止儼然與身份不相稱(諷)。
27 .神氣活現:表現出自鳴得意或傲慢的神態。
28 .趾高氣揚: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29 .為所欲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0 .嗚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31 .天花亂墜: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夸張而不符合實際。
32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33 .一團和氣: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不講原則。
34 .改頭換面:表面上改一下,實質上和原來的還是一樣。
★★ 下面成對列出的成語,基本意義相同而感情色彩相反,每對中,前一個詞是褒義詞,后一個詞是貶義詞:
1 .情投意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臭味相投 :比喻由于有相同的壞思想和習氣而彼此很合得來。
2 .見機行事: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見風使舵 :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3 .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夸夸其談 :形容說話浮夸不切實際。
4 .一得之見:謙虛的說法,指自己對某個問題的一點膚淺的見解。
一孔之見 :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
5 .無所不至:指沒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凡是能做的都做了。
無微不至 :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
6 .再接再厲: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變本加 厲:情況變得比本來更加嚴重,多指缺點、缺誤。
7 .深思熟慮:反復深入地思考。
處心積慮 :指長期謀劃要干某件事。
8 .絞盡腦汁:費盡思慮,費盡腦筋。
費盡心思 :挖空心思,想盡辦法。
9 .開山祖師:指某一事業創始人。
始作俑者 :比喻第一個作某一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創始人。
10 .昂首闊步:形容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趾高氣揚 :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第四類:容易造成語境不合的成語
成語也是詞,它必須符合一定的語言環境,語境不合,自然造成誤用。也就是說,成語的意思必須與句意相合,否則會錯誤。例如:“那是一張兩人的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中,“莘莘學子”一詞就與語境不合。
★★容易出現 類似錯誤的詞語還有 :
1. 力挽狂瀾 :比喻盡力挽回險惡的局勢,如果語境中沒有險惡的局勢,不能用。
2. 相濡以沫 :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
3. 名不虛傳 :“名”是“名譽”是好名聲,一般名聲不可用。
4. 耳濡目染 :這詞語的主語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5. 不可開交 :只能做“得”的補語。
6. 差強人意 :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
★★ 還要將下列成語的適用語境記牢:
身臨其境 :指自己處在某一種環境或氛圍中。
設身處地 :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望其項背 :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
望塵莫及 :比喻遠遠落后。
耳濡目染 :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了之后,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耳聞目睹 :親耳聽見,親眼看見。
舍本逐末 :形容輕重倒置。
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關系弄顛倒了。
無與倫比 :沒有能比得上的。(褒義)
不可同日而語 :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論。
形影相吊 :形容孤獨。
形影不離 :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7. 一見如故 :初次見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樣。
一見鐘情 :一見面就產生了愛情。
8. 不拘一格 :不局限于一種規格或方式。
無拘無束 :不受任何約束,形容自由自在。
9. 樂不思蜀 :泛指樂而忘返。
樂不可支 :形容快樂到了極點。
10. 不以為然 :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意)
不以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認真對待。
11. 不孚眾望 :不能使群眾信服。
不負眾望: 不辜負群眾的希望。
12. 間不容發: 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親密無間: 形容非常親密,沒有任何隔閡。
第五類 :容易造成表意重復的成語
成語一般都比較精煉,使用得當,可以收到言簡意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語和句子的語義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語隱含義與句子語義的重復。比如:
1.勞苦大眾民不聊生
2.廣大災民哀鴻遍野
3..百姓生靈涂炭
4.連著幾天幾夜通宵達旦地忙活
5.山岡和田野上,到處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樹林
6.說話音量大,聲如洪鐘
7.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8.暗含著不言而喻的潛臺詞
9.眾多的莘莘學子
10.寒舍真是蓬篳生輝
11.活蹦亂跳 的生猛海鮮
12.目前當務之急
13.妄自菲薄 自己
第六類:容易把謙敬詞用錯的成語
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對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對人,如果辨別不準,會犯謙敬錯位的錯誤。比如“拋磚引玉”是指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只能對己。
類似的詞語還有:
1. 虛懷若谷: 形容非常謙虛,表示對人的敬意,只能對人,不能對己。
2. 狗尾續貂: 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在好的東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謙虛。
3. 蓬篳生輝: 用于稱謝別人到自己家中,或稱謝別人的字畫送到自己家里。
4. 敬謝不敏: 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夠,用于自謙,表示推辭某事。
5. 心向往之: 用于表示對某人或事的景仰之情。
6. 一得之見 :謙詞,表示“自己一點淺薄的意見”。
參考資料
《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給出了 338 組異形詞的推薦使用詞形。
前 言
本規范規定了普通話書面語中異形詞的推薦使用詞形。
本規范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提出立項。
本規范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
本規范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試行。
本規范起草單位:中國語文報刊協會。
本規范起草人:李行健、應雨田、謝質彬、孫光貴、鄒玉華、張育泉、郗鳳岐等。曹先擢、傅永和、高更生、蘇培成、季恒銓任顧問。湖南常德師范學院、山東濰坊學院和湖南長沙師范學校有關人員參加了研制工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1 范圍
本規范是推薦性試行規范。根據 “ 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區別對待、分批整理 ” 的工作方針,選取了普通話書面語中經常使用、公眾的取舍傾向比較明顯的 338 組(不含附錄中的 44 組)異形詞(包括詞和固定短語),作為第一批進行整理,給出了每組異形詞的推薦使用詞形。
本規范適用于普通話書面語,包括語文教學、新聞出版、辭書編纂、信息處理等方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 1955 年 12 月 22 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
漢語拼音方案( 1958 年 2 月 11 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 1985 年 12 月 27 日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廣播電視部發布)
簡化字總表( 1986 年 10 月 10 日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
現代漢語常用字表( 1988 年 1 月 26 日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 1988 年 3 月 25 日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發布)
GB / T 16159 - 1996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3 術語
3.1 異形詞( variant forms of the same word )
普通話書面語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本規范中指聲、韻、調完全相同)、同義(本規范中指理性意義、色彩意義和語法意義完全相同)而書寫形式不同的詞語。
3.2 異體字( variant forms of a Chinese character )
與規定的正體字同音、同義而寫法不同的字。本規范中專指被《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淘汰的異體字。
3.3 詞形( word form / lexical form )
本規范中指詞語的書寫形式。
3.4 語料( corpus )
本規范中指用于詞頻統計的普通話書面語中的語言資料。
3.5 詞頻( word frequency )
在一定數量的語料中同一個詞語出現的頻度,一般用詞語的出現次數或覆蓋率來表示。本規范中指詞語的出現次數。
4 整理異形詞的主要原則
現代漢語中異形詞的出現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涉及形、音、義等多個方面。整理異形詞必須全面考慮、統籌兼顧。既立足于現實,又尊重歷史;既充分注意語言的系統性,又承認發展演變中的特殊情況。
4.1 通用性原則
根據科學的詞頻統計和社會調查,選取公眾目前普遍使用的詞形作為推薦詞形。把通用性原則作為整理異形詞的首要原則,這是由語言的約定俗成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據多方考察, 90% 以上的常見異形詞在使用中詞頻逐漸出現顯著性差異,符合通用性原則的詞形絕大多數與理據性等原則是一致的。即使少數詞頻高的詞形與語源或理據不完全一致,但一旦約定俗成,也應尊重社會的選擇。如 “ 畢恭畢敬 24—— 必恭必敬 0 ” (數字表示詞頻,下同),從源頭來看, “ 必恭必敬 ” 出現較早,但此成語在流傳過程中意義發生了變化, 由 “必定恭敬 ”演變為 “十分恭敬 ”,理據也有了不同。從目前的使用頻率看, “畢恭畢敬 ”通用性強,故以 “畢恭畢敬 ”為推薦詞形。
4.2 理據性原則
某些異形詞目前較少使用,或詞頻無顯著性差異,難以依據通用性原則確定取舍,則從詞語發展的理據性角度推薦一種較為合理的詞形,以便于理解詞義和方便使用。如 “規誡 1——規戒 2”, “戒 ”“誡 ”為同源字,在古代二者皆有 “告誡 ”和 “警戒 ”義,因此兩詞形皆合語源。但現代漢語中 “誡 ”多表 “告誡 ”義, “戒 ”多表 “警戒 ”義, “規誡 ”是以言相勸, “誡 ”的語素義與詞義更為吻合,故以 “規誡 ”為推薦詞形。
4.3 系統性原則
詞 匯內部有較強的系統性,在整理異形詞時要考慮同語素系列詞用字的一致性。如 “侈靡 0——侈糜 0|靡費 3——糜費 3”,根據使用頻率,難以確定取舍。但同系列的異形詞 “奢靡 87——奢糜 17”,前者占有明顯的優勢,故整個系列都確定以含 “靡 ”的詞形為推薦詞形。
以上三個原則只是異形詞取舍的三個主要側重點,具體到每組詞還需要綜合考慮決定取舍。
另外,目前社會上還流行著一批含有非規范字(即國家早已廢止的異體字或已簡化的繁體字)的異形詞,造成書面語使用中的混亂。這次選擇了一些影響較大的列為附錄,明確作為非規范詞形予以廢除。
5 《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說明
5.1 本表研制過程中,用《人民日報》 1995——2000 年全部作品作語料對異形詞進行詞頻統計和分析,并逐條進行人工干預,盡可能排除電腦統計的誤差,部分異形詞還用《人民日報》 1987——1995 年語料以及 1996——1997 年的 66 種社會科學雜志和 158 種自然科學雜志的語料進行了抽樣復查。同時參考了《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辭海》《新華詞典》《現代漢語規范字典》等工具書和有關討論異形詞的文章。
5.2 每組異形詞破折號前為選取的推薦詞形。表中需要說明的個別問題,以注釋方式附在表后。
5.3 本表所收的條目按首字的漢語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按筆畫數由少到多排列。
5.4 附錄中列出的非規范詞形置于圓括號內,已淘汰的異體字和已簡化的繁體字在左上角用 “*” 號標明。
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
A
按捺 — 按納 à nn à
按語 — 案語 à ny ǔ
B
百廢俱興 — 百廢具興 b ǎ if è i - j ù x ī n ɡ
百葉窗 — 百頁窗 b ǎ iy è chu ā n ɡ
斑白 — 班白、頒白 b ā nb á i
斑駁 — 班駁 b ā nb ó
孢子 — 胞子 b ā oz ǐ
保鏢 — 保鑣 b ǎ obi ā o
保姆 — 保母、褓姆 b ǎ om ǔ
輩分 — 輩份 b è if è n
本分 — 本份 b ě nf è n
筆畫 — 筆劃 b ǐ hu à
畢恭畢敬 — 必恭必敬 b ì ɡ ō n ɡ - b ì j ì n ɡ
編者按 — 編者案 bi ā nzh ě’à n
扁豆 — 扁豆、扁豆、藊豆 bi ǎ nd ò u
標志 — 標識 bi ā ozh ì
鬢角 — 鬢腳 b ì nji ǎ o
秉承 — 稟承 b ǐ n ɡch é n ɡ
補丁 — 補靪、補釘 b ǔ din ɡ
C
參與 — 參預 c ā ny ù
慘淡 — 慘澹 c ǎ nd à n
差池 — 差遲 ch ā ch í
摻和 — 攙和 ch ā nhuo ①
摻假 — 攙假 ch ā nji ǎ
摻雜 — 攙雜 ch ā nz á
鏟除 — 刬除 ch ǎ nch ú
徜徉 — 倘佯 ch á n ɡy á n ɡ
車廂 — 車箱 ch ē xi ā n ɡ
徹底 — 澈底 ch è d ǐ
沉思 — 沈思 ch é ns ī ②
稱心 — 趁心 ch è nx ī n
成分 — 成份 ch é n ɡf è n
澄澈 — 澄徹 ch é n ɡch è
侈靡 — 侈糜 ch ǐ m í
籌劃 — 籌畫 ch ó uhu à
籌碼 — 籌馬 ch ó um ǎ
躊躇 — 躊躕 ch ó uch ú
出謀劃策 — 出謀畫策 ch ū m ó u - hu à c è
喘吁吁 — 喘噓噓 chu ǎ nx ū x ū
瓷器 — 磁器 c í q ì
賜予 — 賜與 c ì y ǔ
粗魯 — 粗鹵 c ū l ǔ
D
搭檔 — 搭當、搭擋 d ā d à n ɡ
搭訕 — 搭赸、答訕 d ā sh à n
答復 — 答覆 d á f ù
戴孝 — 帶孝 d à ixi à o
擔心 — 耽心 d ā nx ī n
擔憂 — 耽憂 d ā ny ō u
耽擱 — 擔擱 d ā n ɡe
淡泊 — 澹泊 d à nb ó
淡然 — 澹然 d à nr á n
倒霉 — 倒楣 d ǎ om é i
低回 — 低徊 d ī hu í ③
凋敝 — 雕敝、雕弊 di ā ob ì ④
凋零 — 雕零 di ā ol í n ɡ
凋落 — 雕落 di ā olu ò
凋謝 — 雕謝 di ā oxi è
跌宕 — 跌蕩 di ē d à n ɡ
跌跤 — 跌交 di ē ji ā o
喋血 — 蹀血 di é xu è
叮嚀 — 丁寧 d ī n ɡn í n ɡ
訂單 — 定單 d ì n ɡd ā n ⑤
訂戶 — 定戶 d ì n ɡh ù
訂婚 — 定婚 d ì n ɡh ū n
訂貨 — 定貨 d ì n ɡhu ò
訂閱 — 定閱 d ì n ɡyu è
斗拱 — 枓拱、枓栱 d ǒ u ɡ ǒ n ɡ
逗留 — 逗遛 d ò uli ú
逗趣兒 — 斗趣兒 d ò uq ù r
獨角戲 — 獨腳戲 d ú ji ǎ ox ì
端午 — 端五 du ā nw ǔ
E
二黃 — 二簧 è rhu á n ɡ
二心 — 貳心 è rx ī n
F
發酵 — 【醱 - 酦】酵 f ā ji à o
發人深省 — 發人深醒 f ā r é n - sh ē nx ǐ n ɡ
繁衍 — 蕃衍 f á ny ǎ n
吩咐 — 分付 f ē nf ù
分量 — 份量 f è nli à n ɡ
分內 — 份內 f è nn è i
分外 — 份外 f è nw à i
分子 — 份子 f è nz ǐ ⑥
憤憤 — 忿忿 f è nf è n
豐富多彩 — 豐富多采 f ē n ɡf ù- du ō c ǎ i
風癱 — 瘋癱 f ē n ɡt ā n
瘋癲 — 瘋顛 f ē n ɡdi ā n
鋒芒 — 鋒铓 f ē n ɡm á n ɡ
服侍 — 伏侍、服事 f ú shi
服輸 — 伏輸 f ú sh ū
服罪 — 伏罪 f ú zu ì
負隅頑抗 — 負嵎頑抗 f ù y ú- w á nk à n ɡ
附會 — 傅會 f ù hu ì
復信 — 覆信 f ù x ì n
覆轍 — 復轍 f ù zh é
G
干預 — 干與 ɡ ā ny ù
告誡 — 告戒 ɡ à oji è
耿直 — 梗直、鯁直 ɡ ě n ɡzh í
恭維 — 恭惟 ɡ ō n ɡwei
勾畫 — 勾劃 ɡ ō uhu à
勾連 — 勾聯 ɡ ō uli á n
孤苦伶仃 — 孤苦零丁 ɡ ū k ǔ- l í n ɡd ī n ɡ
辜負 — 孤負 ɡ ū f ù
古董 — 骨董 ɡ ǔ d ǒ n ɡ
股份 — 股分 ɡ ǔ f è n
骨瘦如柴 — 骨瘦如豺 ɡ ǔ sh ò u - r ú ch á i
關聯 — 關連 ɡ u ā nli á n
光彩 — 光采 ɡ u ā n ɡc ǎ i
歸根結底 — 歸根結柢 ɡ u ī ɡ ē n - ji é d ǐ
規誡 — 規戒 ɡ u ī ji è
鬼哭狼嚎 — 鬼哭狼嗥 ɡ u ǐ k ū- l á n ɡh á o
過分 — 過份 ɡ u ò f è n
H
蛤蟆 — 蝦蟆 h á m ɑ
含糊 — 含胡 h á nhu
含蓄 — 涵蓄 h á nx ù
寒磣 — 寒傖 h á nchen
喝彩 — 喝采 h è c ǎ i
喝倒彩 — 喝倒采 h è d à oc ǎ i
轟動 — 哄動 h ō n ɡd ò n ɡ
弘揚 — 宏揚 h ó n ɡy á n ɡ
紅彤彤 — 紅通通 h ó n ɡt ō n ɡt ō n ɡ
宏論 — 弘論 h ó n ɡl ù n
宏圖 — 弘圖、鴻圖 h ó n ɡt ú
宏愿 — 弘愿 h ó n ɡyu à n
宏旨 — 弘旨 h ó n ɡzh ǐ
洪福 — 鴻福 h ó n ɡf ú
狐臭 — 胡臭 h ú ch ò u
蝴蝶 — 胡蝶 h ú di é
糊涂 — 胡涂 h ú tu
琥珀 — 虎魄 h ǔ p ò
花招 — 花著 hu ā zh ā o
劃拳 — 豁拳、搳拳 hu á qu á n
恍惚 — 恍忽 hu ǎ n ɡh ū
輝映 — 暉映 hu ī y ì n ɡ
潰膿 — 【殨 - ?】膿 hu ì n ó n ɡ
渾水摸魚 — 混水摸魚 h ú nshu ǐ- m ō y ú
伙伴 — 火伴 hu ǒ b à n
J
機靈 — 機伶 j ī lin ɡ
激憤 — 激忿 j ī f è n
計劃 — 計畫 j ì hu à
紀念 — 記念 j ì ni à n
寄予 — 寄與 j ì y ǔ
夾克 — 茄克 ji ā k è
嘉賓 — 佳賓 ji ā b ī n
駕馭 — 駕御 ji à y ù
架勢 — 架式 ji à shi
嫁妝 — 嫁裝 ji à zhu ɑn ɡ
簡練 — 簡煉 ji ǎ nli à n
驕奢淫逸 — 驕奢淫佚 ji ā osh ē- y í ny ì
角門 — 腳門 ji ǎ om é n
狡猾 — 狡滑 ji ǎ ohu á
腳跟 — 腳根 ji ǎ o ɡ ē n
叫花子 — 叫化子 ji à ohu ā zi
精彩 — 精采 j ī n ɡc ǎ i
糾合 — 鳩合 ji ū h é
糾集 — 鳩集 ji ū j í
就座 — 就坐 ji ù zu ò
角色 — 腳色 ju é s è
K
克期 — 刻期 k è q ī
克日 — 刻日 k è r ì
刻畫 — 刻劃 k è hu à
闊佬 — 闊老 ku ò l ǎ o
L
襤褸 — 藍縷 l á nl ǚ
爛漫 — 爛縵、爛熳 l à nm à n
狼藉 — 狼籍 l á n ɡj í
榔頭 — 狼頭、【鎯 - (钅郎)】頭 l á n ɡtou
累贅 — 累墜 l é izhui
黧黑 — 黎黑 l í h ē i
連貫 — 聯貫 li á n ɡu à n
連接 — 聯接 li á nji ē
連綿 — 聯綿 li á nmi á n ⑦
連綴 — 聯綴 li á nzhu ì
聯結 — 連結 li á nji é
聯袂 — 連袂 li á nm è i
聯翩 — 連翩 li á npi ā n
踉蹌 — 踉蹡 li à n ɡqi à n ɡ
嘹亮 — 嘹喨 li á oli à n ɡ
繚亂 — 撩亂 li á olu à n
伶仃 — 零丁 l í n ɡd ī n ɡ
囹圄 — 囹圉 l í n ɡy ǔ
溜達 — 蹓跶 li ū d ɑ
流連 — 留連 li ú li á n
嘍啰 — 嘍羅、僂【儸 - (亻羅)】 l ó ulu ó
魯莽 — 鹵莽 l ǔ m ǎ n ɡ
錄像 — 錄象、錄相 l ù xi à n ɡ
絡腮胡子 — 落腮胡子 lu ò s ā i - h ú zi
落寞 — 落漠、落莫 lu ò m ò
M
麻痹 — 麻痹 m á b ì
麻風 — 麻風 m á f ē n ɡ
麻疹 — 麻疹 m á zh ě n
馬蜂 — 螞蜂 m ǎ f ē n ɡ
馬虎 — 馬糊 m ǎ hu
門檻 — 門坎 m é nk ǎ n
靡費 — 糜費 m í f è i
綿連 — 綿聯 mi á nli á n
靦腆 — 【靦覥 - (面見)觍】 mi ǎ nti ǎ n
模仿 — 摹仿 m ó f ǎ n ɡ
模糊 — 模胡 m ó hu
模擬 — 摹擬 m ó n ǐ
摹寫 — 模寫 m ó xi ě
摩擦 — 磨擦 m ó c ā
摩拳擦掌 — 磨拳擦掌 m ó qu á n - c ā zh ǎ n ɡ
磨難 — 魔難 m ó n à n
脈脈 — 眽眽 m ò m ò
謀劃 — 謀畫 m ó uhu à
N
那么 — 那末 n à me
內訌 — 內哄 n è ih ò n ɡ
凝練 — 凝煉 n í n ɡli à n
牛仔褲 — 牛崽褲 ni ú z ǎ ik ù
紐扣 — 鈕扣 ni ǔ k ò u
P
扒手 — 掱手 p á sh ǒ u
盤根錯節 — 蟠根錯節 p á n ɡ ē n -c u ò ji é
盤踞 — 盤據、蟠踞、蟠據 p á nj ù
盤曲 — 蟠曲 p á nq ū
盤陀 — 盤陁 p á ntu ó
磐石 — 盤石、蟠石 p á nsh í
蹣跚 — 盤跚 p á nsh ā n
彷徨 — 旁皇 p á n ɡhu á n ɡ
披星戴月 — 披星帶月 p ī x ī n ɡ -dà iyu è
疲沓 — 疲塌 p í t ɑ
漂泊 — 飄泊 pi ā ob ó
漂流 — 飄流 pi ā oli ú
飄零 — 漂零 pi ā ol í n ɡ
飄搖 — 飄飖 pi ā oy á o
憑空 — 平空 p í n ɡk ō n ɡ
Q
牽連 — 牽聯 qi ā nli á n
憔悴 — 蕉萃 qi á ocu ì
清澈 — 清徹 q ī n ɡch è
情愫 — 情素 q í n ɡs ù
拳拳 — 惓惓 qu á nqu á n
勸誡 — 勸戒 qu à nji è
R
熱乎乎 — 熱呼呼 r è h ū h ū
熱乎 — 熱呼 r è hu
熱衷 — 熱中 r è zh ō n ɡ
人才 — 人材 r é nc á i
日食 — 日蝕 r ì sh í
入座 — 入坐 r ù zu ò
S
色彩 — 色采 s è c ǎ i
殺一儆百 — 殺一警百 sh ā y ī- j ǐ n ɡb ǎ i
鯊魚 — 沙魚 sh ā y ú
山楂 — 山查 sh ā nzh ā
舢板 — 舢舨 sh ā nb ǎ n
艄公 — 梢公 sh ā o ɡ ō n ɡ
奢靡 — 奢糜 sh ē m í
申雪 — 伸雪 sh ē nxu ě
神采 — 神彩 sh é nc ǎ i
濕漉漉 — 濕淥淥 sh ī l ū l ū
什錦 — 十錦 sh í j ǐ n
收服 — 收伏 sh ō uf ú
首座 — 首坐 sh ǒ uzu ò
書簡 — 書柬 sh ū ji ǎ n
雙簧 — 雙【鐄 - (钅黃)】 shu ā n ɡhu á n ɡ
思維 — 思惟 s ī w é i
死心塌地 — 死心踏地 s ǐ x ī n - t ā d ì
T
踏實 — 塌實 t ā shi
甜菜 — 菾菜 ti á nc à i
鋌而走險 — 挺而走險 t ǐ n ɡ ’é rz ǒ uxi ǎ n
透徹 — 透澈 t ò uch è
圖像 — 圖象 t ú xi à n ɡ
推諉 — 推委 tu ī w ě i
W
玩意兒 — 玩藝兒 w á ny ì r
魍魎 — 蝄【蜽 - (蟲兩)】 w ǎ n ɡli ǎ n ɡ
諉過 — 委過 w ě i ɡu ò
烏七八糟 — 污七八糟 w ū q ī b ā z ā o
無動于衷 — 無動于中 w ú d ò n ɡy ú zh ō n ɡ
毋寧 — 無寧 w ú n ì n ɡ
毋庸 — 無庸 w ú y ō n ɡ
五彩繽紛 — 五采繽紛 w ǔ c ǎ i - b ī nf ē n
五勞七傷 — 五癆七傷 w ǔ l á o - q ī sh ā n ɡ
X
息肉 — 瘜肉 x ī r ò u
稀罕 — 希罕 x ī h ɑn
稀奇 — 希奇 x ī q í
稀少 — 希少 x ī sh ǎ o
稀世 — 希世 x ī sh ì
稀有 — 希有 x ī y ǒ u
翕動 — 噏動 x ī d ò n ɡ
洗練 — 洗煉 x ǐ li à n
賢惠 — 賢慧 xi á nhu ì
香醇 — 香純 xi ā n ɡch ú n
香菇 — 香菰 xi ā n ɡɡ ū
相貌 — 像貌 xi à n ɡm à o
瀟灑 — 蕭灑 xi ā os ǎ
小題大做 — 小題大作 xi ǎ ot í- d à zu ò
卸載 — 卸傤 xi è z à i
信口開河 — 信口開合 x ì nk ǒ u - k ā ih é
惺忪 — 惺松 x ī n ɡs ō n ɡ
秀外慧中 — 秀外惠中 xi ù w à i - hu ì zh ō n ɡ
序文 — 敘文 x ù w é n
序言 — 敘言 x ù y á n
訓誡 — 訓戒 x ù nji è
Y
壓服 — 壓伏 y ā f ú
押韻 — 壓韻 y ā y ù n
鴉片 — 雅片 y ā pi à n
揚琴 — 洋琴 y á n ɡq í n
要么 — 要末 y à ome
夜宵 — 夜消 y è xi ā o
一錘定音 — 一槌定音 y ī chu í- d ì n ɡy ī n
一股腦兒 — 一古腦兒 y ī ɡ ǔ n ǎ or
衣襟 — 衣衿 y ī j ī n
衣著 — 衣著 y ī zhu ó
義無反顧 — 義無返顧 y ì w ú f ǎ n ɡ ù
淫雨 — 霪雨 y í ny ǔ
盈余 — 贏余 y í n ɡy ú
影像 — 影象 y ǐ n ɡxi à n ɡ
余暉 — 余輝 y ú hu ī
漁具 — 魚具 y ú j ù
漁網 — 魚網 y ú w ǎ n ɡ
與會 — 預會 y ù hu ì
與聞 — 預聞 y ù w é n
馭手 — 御手 y ù sh ǒ u
預備 — 豫備 y ù b è i ⑧
原來 — 元來 yu á nl á i
原煤 — 元煤 yu á nm é i
原原本本 — 源源本本、元元本本 yu á nyu á n - b ě nb ě n
緣故 — 原故 yu á n ɡ ù
緣由 — 原由 yu á ny ó u
月食 — 月蝕 yu è sh í
月牙 — 月芽 yu è y á
蕓豆 — 云豆 y ú nd ò u
Z
雜沓 — 雜遝 z á t à
再接再厲 — 再接再礪 z à iji ē- z à il ì
嶄新 — 斬新 zh ǎ nx ī n
輾轉 — 展轉 zh ǎ nzhu ǎ n
戰栗 — 顫栗 zh à nl ì ⑨
賬本 — 帳本 zh à n ɡb ě n ⑩
折中 — 折衷 zh é zh ō n ɡ
這么 — 這末 zh è me
正經八百 — 正經八擺 zh è n ɡj ī n ɡ - b ā b ǎ i
芝麻 — 脂麻 zh ī m ɑ
肢解 — 支解、枝解 zh ī ji ě
直截了當 — 直捷了當、直接了當 zh í ji é- li ǎ od à n ɡ
指手畫腳 — 指手劃腳 zh ǐ sh ǒ u - hu à ji ǎ o
周濟 — 赒濟 zh ō uj ì
轉悠 — 轉游 zhu à nyou
裝潢 — 裝璜 zhu ā n ɡhu á n ɡ
孜孜 — 孳孳 z ī z ī
姿勢 — 姿式 z ī sh ì
仔細 — 子細 z ǐ x ì
自個兒 — 自各兒 z ì ɡ ě r
佐證 — 左證 zu ǒ zh è n ɡ
【注釋】
①“ 摻 ”“攙 ”實行分工: “摻 ”表混合義, “攙 ”表攙扶義。
②“沉 ”本為 “沈 ”的俗體,后來 “沉 ”字成了通用字,與 “沈 ”并存并用,并形成了許多異形詞,如 “沉沒 —沈沒|沉思 —沈思|深沉 —深沈 ”等?,F在 “沈 ”只讀sh ěn,用于姓氏。地名沈陽的 “沈 ”是 “【瀋】 ”的簡化字。表示 “沉沒 ”及其引申義,現在一般寫作 “沉 ”, 讀ch é n。
③《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審定 “徊 ”統讀hu ái。 “低回 ”一詞只讀d īhu í,不讀d īhu ái。
④“凋 ”“雕 ”古代通用, 1955年《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曾將 “凋 ”作為 “雕 ”的異體字予以淘汰。 1988年《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確認 “凋 ”為規范字,表示 “凋謝 ”及其引申義。
⑤“訂 ”“定 ”二字中古時本不同音,演變為同音字后,才在 “預先、約定 ”的義項上通用,形成了一批異形詞。不過近幾十年二字在此共同義項上又發生了細微的分化: “訂 ”多指事先經過雙方商討的,只是約定,并非確定不變的; “定 ”側重在確定,不輕易變動。故有些異形詞現已分化為近義詞,但本表所列的 “訂單 —定單 ”等仍為全等異形詞,應依據通用性原則予以規范。
⑥此詞是指屬于一定階級、階層、集團或具有某種特征的人,如 “地主~|知識~|先進~ ”。與分母相對的 “分子 ”、由原子構成的 “分子 ”(讀f ēnz ǐ)、湊份子送禮的 “份子 ”(讀f ènzi ),音、義均不同,不可混淆。
⑦“聯綿字 ”、 “聯綿詞 ”中的 “聯 ”不能改寫為 “連 ”。
⑧“預 ”“豫 ”二字,古代在 “預先、約定 ”的意義上通用,故形成了 “預備 —豫備|預防 —豫防|預感 —豫感|預期 —豫期 ”等 20多組異形詞。現在此義項已完全由 “預 ”承擔。但考慮到魯迅等名家習慣用 “豫 ”,他們的作品影響深遠,故列出一組特作說明。
⑨“顫 ”有兩讀,讀zh àn時,表示人發抖,與 “戰 ”相通;讀
ch àn時,主要表物體輕微振動,也可表示人發抖,如 “顫動 ”既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什么時候讀zh àn,什么時候讀ch àn,很難從意義上把握,統一寫作 “顫 ”必然會給讀音帶來一定困難,故宜根據目前大多數人的習慣讀音來規范詞形,以利于穩定讀音,避免混讀。如 “顫動、顫抖、顫巍巍、顫音、顫悠、發顫 ”多讀ch àn,寫作 “顫 ”; “戰栗、打冷戰、打戰、膽戰心驚、冷戰、寒戰 ”等詞習慣多讀zh àn,寫作 “戰 ”。
⑩“賬 ”是 “帳 ”的分化字。古人常把賬目記于布帛上懸掛起來以利保存,故稱日用的賬目為 “帳 ”。后來為了與帷帳分開,另造形聲字 “賬 ”,表示與錢財有關。 “賬 ”“帳 ”并存并用后,形成了幾十組異形詞?!逗喕挚偙怼?、《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 “賬 ”“帳 ”均收,可見主張分化。二字分工如下: “賬 ”用于貨幣和貨物出入的記載、債務等,如 “賬本、報賬、借賬、還賬 ”等; “帳 ”專表用布、紗、綢子等制成的遮蔽物,如 “蚊帳、帳篷、青紗帳 (比喻用法 )”等。
【附錄】含有非規范字的異形詞 (44 組 )
抵觸 (* 牴觸 ) d ǐ ch ù
抵牾 (* 牴牾 ) d ǐ w ǔ
喋血 (* 啑血 ) di é xu è
仿佛 ( 彷 * 佛、 * 髣 * 髴 ) f ǎ n ɡf ú
飛揚 ( 飛 * 飏 ) f ē iy á n ɡ
氛圍 (* 雰圍 ) f ē nw é i
構陷 (* 搆陷 ) ɡ ò uxi à n
浩渺 ( 浩 * 淼 ) h à omi ǎ o
紅果兒 ( 紅 * 菓兒 ) h ó n ɡɡu ǒ r
胡同 (* 衚 * 衕 ) h ú t ò n ɡ
糊口 (* 【餬 - (饣胡)】口 ) h ú k ǒ u
蒺藜 ( 蒺 * 蔾 ) j í l í
家伙 (* 家伙 ) ji ā huo
家具 (* 家具 ) ji ā j ù
家什 (* 家什 ) ji ā shi
僥幸 (* 儌 * 幸、徼 * 幸 ) ji ǎ ox ì n ɡ
局促 (* 局促、 * 跼促 ) j ú c ù
撅嘴 (* 噘嘴 ) ju ē zu ǐ
克期 (* 克期 ) k è q ī
空蒙 ( 空 * 蒙 ) k ō n ɡm é n ɡ
昆侖 (* 昆 * 侖 ) k ū nl ú n
勞動 ( 勞 * 働 ) l á od ò n ɡ
綠豆 (* 菉豆 ) l ǜ d ò u
馬扎 ( 馬 * 札 ) m ǎ zh á
蒙眬 (* 蒙眬 ) m é n ɡl ó n ɡ
蒙蒙 (* 蒙 * 蒙 ) m é n ɡm é n ɡ
彌漫 (* 彌漫 ) m í m à n
彌蒙 (* 彌 * 蒙 ) m í m é n ɡ
迷蒙 ( 迷 * 蒙 ) m í m é n ɡ
渺茫 (* 淼茫 ) mi ǎ om á n ɡ
飄揚 ( 飄 * 飏 ) pi ā oy á n ɡ
憔悴 (* 【顦】 * 【顇】 ) qi á ocu ì
輕揚 ( 輕 * 飏 ) q ī n ɡy á n ɡ
水果 ( 水 * 菓 ) shu ǐ ɡ u ǒ
趟地 (* 蹚地 ) t ā n ɡd ì
趟渾水 (* 蹚渾水 ) t ā n ɡh ú nshu ǐ
趟水 (* 蹚水 ) t ā n ɡshu ǐ
紈绔 ( 紈 * 袴 ) w á nk ù
丫杈 (* 椏杈 ) y ā ch à
丫枝 (* 椏枝 ) y ā zh ī
殷勤 (* 慇 * 懃 ) y ī nq í n
札記 (* 札記 ) zh á j ì
枝丫 ( 枝 * 椏 ) zh ī y ā
跖骨 (* 蹠骨 ) zh í ɡ ǔ_
部分專家學者就《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答疑( 2002 年 1 月 21 日 )
“ 一錘定音 ——一槌定音 ”,每組異形詞破折號前為推薦詞形,破折號后的詞建議不再使用
“參與 ”而不再 “參預 ”、 “干預 ”而不再 “干與 ”,辭書編纂、新聞出版領域應該率先垂范。
無論 “仔細 ”還是不 “子細 ”,專家建議不要將這些正在規范中的異形詞寫進高考試題里。
很長時間以來,像 “訂婚 ”還是 “定婚 ”、 “月食 ”還是 “月蝕 ”,這些同音同義寫法不同而又并存并用的異形詞,時常困擾著我們的語言生活,使新聞出版和文字處理產生諸多不便,讓編輯、校檢人員傷透腦筋,有時甚至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筆墨官司。現在,隨著教育部和國家語委《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見今日第七版)的公布,這些五花八門的異形詞有了規范,人們咬文嚼字也有了根據。
規范意味著標準化和刪繁就簡,同時也意味著一定的約束,何況這一規范是要引導人們改變書寫中的一些原有的習慣。連日來,社會各界對規范異形詞反響強烈、議論風生。在討論中,人們對整理表也產生了一些疑惑。有的人認為異形詞從此可以通用,更多的人認為有些異形詞破折號后面的詞形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用了,何必再去規范。為更好地理解和推行異形詞整理表,消除人們的疑慮,記者近日采訪了幾位異形詞整理方面的專家、學者和教育部的有關領導,請他們就以下 9個問題為廣大讀者解惑釋疑:
一問:新中國成立 50 多年來,國家對文字、語音有過很多規范標準,如《簡化字總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語拼音方案》。惟獨在詞匯方面,還沒有公布過一項規范標準,據說此次發布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是規范詞匯的第一個標準。為什么要花大力氣整理異形詞?
李宇明(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信息時代是標準化的時代,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是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務。近年來,社會各界特別是文化教育界、新聞出版界和信息處理學界,對詞匯中異形詞的混亂反響強烈,希望國家能有一個規范。
李行?。ó愋卧~整理表課題組負責人):異形詞就是普通話書面語中同音同義、書寫形式不同而又并存并用的詞語。茴香豆的 “茴 ”字,孔乙己能給出 4種寫法,這在當時也許算是學問,但如今誰再用這 4個 “茴香豆 ”來炫耀學問,那就未免過于迂腐,甚至給語言文字造成混亂。如果涉及關乎命運的法律條文或關乎前途的升學考試,異形詞的干擾就顯得尤為突出,因此現在到了非規范不可的地步了。
高更生(山東 師范大學教授、異形詞整理表課題組顧問):異形詞跟異體字一樣,是漢語書面語的累贅。由于過去沒有整理異形詞,當出現 “筆畫 ”還是 “筆劃 ”這類問題時,就會使人舉棋不定,這不利于維護民族的文化形象,不利于凈化國家的語言環境。
二問: 許多讀者說,規范異形詞的確很有必要,但教育部和國家語委手太軟,為什么將整理表作為 “推薦性試行規范 ”?
李行?。河猛扑]性標準,是因為語言中語音、文字、詞匯的規范性質是不完全一樣的。和語音、文字比較,詞匯變化很快,加之漢字往往一音多形,一形多義,使詞匯的使用相當復雜,很難像文字、語音那樣制定剛性規范,一下子規定用哪個,不用哪個。
對異形詞的規范,以往的辭書編纂者們也作過努力。比如《現代漢語詞典》對異形詞正條釋義,后注 “也作 ××”,副條不釋義,后注 “同 ××”,意在倡導讀者使用正條。而此次公布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明確指出破折號前面的詞是推薦詞形,規范力度顯然大大增強,雖然是推薦性試行規范,但其權威性不容置疑。
李宇明:這個整理表反映了詞語規范的柔性原則,而柔性規范是符合語言文字發展規律的,有利于促進語言文字的良性發展。推薦、引導、試行,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是規范理念的突破,符合與時俱進的精神。
三問:異形詞是怎么認定的,是從何時開始整理的,是如何整理出來的?
李行?。寒愋卧~不是課題組主觀認定的,它已經存在于工具書中,我們只是把它優選出來。因為工具書是根據語言事實做出的總結,它代表社會群體使用語言的習慣,以工具書選定的異形詞為標準,有普遍性和科學性。我們參照最多的工具書有《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辭?!?、《新華詞典》等。
高更生:中國現有的辭書,集中了幾代人的智慧,因此異形詞的整理也經過了幾代人的積累。從 20世紀 60年代,就有人提出應當整理異形詞,幾十年來學術界發表了大量的文章進行討論,推動了異形詞整理工作的開展。
李行?。阂压实纳綎|大學 殷煥先教授就是在 20世紀 60年代初提出要規范書面語中的異形詞的。著手整理異形詞是在 1992年,當時為編纂《現代漢語規范詞典》,開始收集異形詞,國家語委正式立項是在 1999年。
整理異形詞首先要遵照通用性原則。通用性怎么確定呢?就是用計算機做詞頻統計。詞頻統計選什么作為語料呢?專家和有關方面都認為,《人民日報》最能代表當代漢語的書面語言風格。因此,我們選 1995年至 2000年的《人民日報》作為統計語料, 6年共計 1.5億字。選擇詞頻高的詞作為推薦詞形,差異起碼在一倍以上。例如 “畢恭畢敬 ”,從來源和道理上都應該是 “必恭必敬 ”,但是現在人們都寫成 “畢業 ”的 “畢 ”,只好尊重公眾的習慣。如果兩個詞的詞頻統計差不多,在選擇上要用理據性的原則,就是從學術上考慮問題。如果上述兩個原則都不能解決問題,要考慮第三個原則 ———系統性。就是說,同一個語素,在不同的詞中應該是一種寫法。每一個推薦詞形的選擇,都是根據這三項原則。
李宇明:這項工作集中了文字學家、語言學家、詞典學家、計算機專家、新聞出版專家等多方的智慧,共收集了 1500多組異形詞,從中又篩選出比較成熟的 400多組,通過 3次全國專家討論會和鑒定會,形成了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草案,向全國征求意見,還在《語文建設》上發布了關于每一個詞的說明。后又通過教育部發函,向各地語委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征求意見,進一步修改。總之,最后整理產生的 338組異形詞,經過了廣泛的征求意見和嚴格的審定,包括學術程序和行政程序。
王鐵琨(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我想特別強調一下整理的范圍。它只限于現代漢語,并且嚴格控制在完全同音同義的范圍內。早在 1955年我國就公布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這個表在漢字規范化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當時因為沒有嚴格控制在完全同音同義的范圍內,所以出現了有交叉意義和包孕概念的字,如被當作異體字淘汰的媮字,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可讀 tōu,也可讀 yú,當它讀前者時,表示 “竊取 ”等義,和 “偷 ”是異體關系,當讀后者時,表示 “愉悅 ”的意思。當時有個女同志叫范小媮,異體字整理后,媮字被淘汰,她的名字就變成 “范小偷 ”了,這就鬧出了笑話。
所以,這次規范異形詞,我們非常慎重,強調完全同音同義。我們也強調異形詞整理表要標注拼音,如 “分子 ”和 “份子 ”, “分 ”只有在讀 fèn時,才同 “份子 ”是一組異形詞。
四問:有人說異形詞整理表增加了書面語的混亂。因為破折號后面的詞沒有明令廢除,有些人誤以為整理表是在默認可以將 “仔細 ”寫作 “子細 ”,也出現 “把 ‘牛仔褲 ’寫成 ‘牛崽褲 ’,今后不再算錯 ”的推理。如果今后真的有人繼續沿用破折號后面的詞形,到底算對還是算錯?
蘇培成(北京大學中 文系教授、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說整理異形詞增加了書面語的混亂,這種認識與實際情況不符。在異形詞整理表發布施行以前,書面語的確存在著混亂現象;有了統一的規范寫法,只會在使用上更加方便。以前寫 “牛仔褲 ”、 “牛崽褲 ”都不算錯,在整理表發布施行后, “牛崽褲 ”是建議淘汰的形式,再使用就是無視語言的規范性和群眾性。
李行健:我們推薦破折號前面的詞,是說后面的詞不規范,多數不是對錯問題,只有個別詞是對錯問題??梢哉f,表中前面的 338組異形詞是取舍問題, “附錄 ”中的 44組詞是對錯問題,是明確要予以廢除的。
李宇明:破折號后面的詞之所以不立即廢除,是基于三點考慮:第一,我們還要讀前人的書,而且每一個異形詞的背后,都有一個語言故事和文化故事,語言文字規范不能割斷文化,割斷歷史;第二,有些海外華人還在沿用這些詞形,如果一下子廢除,加大了和海外文化的隔閡;第三,立即廢除會給人增加心理負擔,語言文字的規范應該是個漸進的過程。但是我們的態度很明確,就是要強調使用推薦詞形。
五問:有些異形詞破折號后面的詞形在現實語言生活中早已不用了。有人說,把這些很少再用的異形詞拿出來規范,好像一個早已判了死刑的犯人,現在又重新判一次無期。整理這些異形詞的意義何在?
李行?。旱拇_,在我們的語言生活中,破折號后面的一些詞早就不用了,所以有的看上去像錯別字??墒牵瑱嗤霓o書中還存在這些詞,所以有整理的必要。因為這是第一次,不把這些異形詞整理出來,以后人們在查辭書時,還會提出質疑。有了這個整理表,今后辭書改版,就會考慮修訂這些異形詞了。
六問:有人說,整理異形詞使一些老知識分子都不會寫字了。是這樣嗎?
蘇培成:異形詞的幾種不同寫法本來是客觀存在的,老知識分子也都是熟悉的,整理不過是從已有的幾種寫法中選取流傳最廣、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加以推薦。某些人的書寫習慣與推薦形式可能不完全一致,遇到這種情況要改變一下習慣。不過這種情形并不多,改動也并不困難。不規范寫法如果只是寫給自己看,怎么寫都可以,如果要公開發表,就只好請責任編輯幫幫忙,這樣有幾次也就記住了。知識分子是異形詞整理的受益者,他們是十分擁護語文規范化的。
七問:異形詞整理表發布后,是否意味著可能作為考試的內容?另外,在語文教學中,對待名家名篇中的異形詞,應引導學生持怎樣的態度?
李宇明:我們主張在語文教學中逐步貫徹異形詞規范標準,但不要用這些異形詞作為 “題眼 ”來進行考試。我們特別反對讓這些異形詞出現在高考等重要考試的題目中。
高更生:異形詞不僅在一般的報刊書籍中存在,在一些名篇中也同樣存在。例如,魯迅在《故鄉》中用 “模糊 ”,在《社戲》中又用 “模胡 ”;老舍在《小麻雀》中用 “糊涂 ”,在《茶館》中又用 “胡涂 ”;曹禺的《雷雨》中既用 “混賬 ”,又用 “混帳 ”。到底哪個詞是規范的,要讓學生心中有數。
王鐵琨:名家名篇中的異形詞用就用了,教科書上最好還保留它原來的詞形,當時的時代,是語言文字大動蕩的時代,我們不能用現在的規范去苛求古人。
八問:異形詞整理表的公布,是為出版界增加負擔嗎?
李行?。菏聦嵣喜粫o出版界增加負擔,更談不到把以前的書馬上重印一遍。語言文字在不斷變化,這個時代的工具書,就在這個時代用,整理表試行后,下一次修訂工具書時將這些異形詞調整一下,更明確就是了,反正工具書每再版一次,都要隨著語言的發展進行修訂,異形詞整理表正好為它們的修訂提供方便。
九問:哪些領域最應該率先用好這個整理表?
李行健:語文教學、新聞出版、辭書編纂、信息處理等領域最應該自覺加強規范意識,率先用好這個整理表。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東西,但總要有人率先垂范。
在現代文明社會中,規范意識是一個人應有的美德。當不規范的異形詞逐漸被社會淘汰的時候,制定一個更明確的、強制性的異形詞使用標準也許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而這也正是語言文字規范化追求的目標。
參考資料
如何運用評價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一小 石鳳娟
“小學生語文能力評價研究與實驗項目”的實施,旨在貫徹和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精神,建立小學語文學科課程評價體系,推動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其中它對小學生字詞能力的界定中有一項是“積累詞語的能力”,為廣大教師的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據此我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嘗試開展語文活動,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下面我就把自己運用活動評價 ,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的過程介紹給大家,希望得到幫助和指正。
評價活動產生的誘因:
2003 年 11月,我在《小學語文教師》期刊中看到這樣一則信息:
江蘇省無錫市 2001-2002學年期末初一語文試卷有一道題:閱讀課文《春》中的“春風圖”一段,要求在“春風”后面填上兩個以上不同的雙音節詞。抽樣調查兩個班 102人,結果寫出“春風拂面”的 1人,約占 1%;寫出“春風和煦”的 2人,約占 2%;寫出“春風溫暖”的 4人,約占 4%……完全空白的是 23人,約占 23%。從中可以看出中學生普遍存在“詞語貧乏”的頑癥。
這則信息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教的五年級學生不久也要成為中學生,他們積累詞語的情況又是怎樣呢?于是我也進行了一次測試。
測試的題目是按要求填寫詞語。(每項至少寫 5個,每寫對一個 1分)
1.描寫“山”的詞語;
2.從寓言故事中演化來的成語;
3.看到春天美麗的景色你想到的詞語;
4.表示“看”的詞語。
測試的數據統計不容樂觀,能夠達到 20分(或以上)的孩子只有 5人,占 12.2%;15—— 19分的 11人,占 31.7%;有 14人在 12分以下,占 34.15%。這組數據讓我吃驚不小,難怪不少語文教育工作者呼吁:“擴大識字量和詞匯量,是中小學階段刻不容緩的任務?!?div style="height:15px;">評價活動的過程
1.變指令性為自覺性,激發學生主動積累的愿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
好學習的愿望”。面對糟糕的測試,學生本身已經產生一種沮喪的心理,如果老師再擺出一副批評指責的面孔,強硬地發出某種指令,就會無形中會造成學生的反感,那么被動接受的結果也可想而知。因此我沒有表現出對學生有任何的不滿情緒,努力把低落的情緒轉化成一次成功的體驗,于是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小競賽:
師:(出示詞語后)看誰讀得正確,然后想一想這些詞語有什么共同之處?
仰望 瀏覽 窺視 眺望 巡視 注視
張望 俯視 探望 欣賞 飽覽 觀察
怒視 瞻仰 凝視 目睹 偵察 端詳
(由于要求不高,學生讀詞后很快說出這是一組帶有“看”的意思的詞語。)
師:根據下面詞義選出詞語,誰先舉手,回答權歸誰,答對一題 10分。
仔細地看( ) 恭敬地看( ) 向遠處看( )
氣憤地看( ) 粗略地看( ) 向四周看( )
偷偷地看( ) 注意地看( ) 向上面看( )
盡情地看( ) 和善地看( ) 向下面看( )
(生經過認真思考后積極搶答,爭先恐后地說出結果。)
師:你還能說出幾個表示“看”的詞語嗎?
(生又補充出“鳥瞰、瞅、瞧、了望、環視”等,他們頭腦中的已有經驗
也被發掘了出來,進行了詞匯量的擴充。)
師:這么多表示“看”的詞語,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它們?
生:可以把它們歸類進行整理,一類類地記下來。
師:那就請你們把這些詞語進行分類吧!
(學生有的把“看”按照看的方位、看的態度、看的程度進行了歸類;有的把
詞語中帶有“視”“看”“望”的各分為一類;有的按照一字詞、兩字詞、四
字詞的方式歸類。)
師:現在你再請同學為你進行一次測試,表示“看”的詞語你記住了幾個?記
住十個以上的同學請你想一句贊揚自己的話。
(有了鋪墊,完成這項要求水到渠成,每個學生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在
成功的體驗中,積累詞匯的方法教學順利完成。)
師:(出示已經畢業的學生的摘抄冊子)看,這些詞就是已經畢業的 XXX在這
本小冊子中積累的詞語,俗話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我們也可以像他
那樣做一個學習的有心人呀!
(聽我這么一說,孩子們爭著傳看這幾個摘抄本。第二天馬上見行動,每人
都帶來了一個摘抄本,競賽達到了預期效果。 )
2 .充分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地堅持活動。
形成性評價是以調節活動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而進行的評價。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選拔優秀學生,而是為了發現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教師擔當的角色是與學生共同探討和改進學習方法,是站在學生的角度研究學生的發展。在詞語積累的活動中,我努力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讓學生體驗進步和成功的愉悅,不斷進行反思,認識自我的價值,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 1)選擇任務,自覺發展,主動學習。
在此項活動中,由于每個同學的個性特點、閱讀能力、生活的語言環境等有所不同,所以我沒有讓所有的孩子按照一個模式進行詞語積累,而是讓學生參與完成學習任務時有選擇性,對于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有自主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向大家推薦積累詞語的歸類方法供同學們選擇,如:可以按描寫人物、天氣、景物等不同內容進行積累,可以按詞組的不同類別進行積累,可以按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不同方面進行積累,也可以按比喻擬人、俗語、成語等進行積累等等。這樣使積累不拘泥于一種形式,學生有發展的主動權,積累詞語變成了一種自覺的行動。記得在講完《赤壁之戰》一課后,一位同學提出課文中的一些內容可以用幾個成語加以概括,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調兵遣將”“以卵擊石”“得意忘形”等,有很多同學同學馬上記錄了下來,課后還有幾名同學把《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演變的一些成語也摘抄了下來,如“望梅止渴”“神機妙算”“妙手回春”“放虎歸山”等等。這讓我很是欣慰,真像羅杰斯所說的:“自由程度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div style="height:15px;">( 2)多元評價,自我發現,反思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突出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進行評價,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由此引發我們的思考:評價學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知識技能培養上,我們的評價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沒有弄懂的問題,學習用科學的方法學會這些知識;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上,我們的評價要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時刻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我們的評價要幫助學生不斷發現學習的樂趣,增強信心,認真負責地為自己的發展自覺地學習。
基于上述思考,為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我采用自評、互評、師評、共同評價等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地評價學生,激勵他們及時發現不足,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取得更大成效。評價的具體做法是:
①每兩周讓學生對自己參與活動的效果按如下表格進行評價與反思:
____年級 ____班   被評價人: ___________
要求:請在相應的評價標準內打“√”
評價與反思紀錄
善于總結摘錄的詞語
我真棒()我還行()加油呀()
能主動獲得別人的幫助
我真棒()我還行()加油呀()
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真棒()我還行()加油呀()
有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我真棒()我還行()加油呀()
②不定期組織交流活動,舉辦摘抄本展覽,讓學生學會欣賞、贊揚他人,養成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③教師隨時進行評價。我鼓勵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去尋找語文材料,有目的性地提取信息,指導學生將自己找到的摘錄技巧提升為科學的歸納整理記憶方法。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成績和取得的點滴進步,將學生身上迸發的優點激發成他們獨特的優勢,而且為他們頒發獎品以資鼓勵,全班學生都得到過我的獎品呢。
(3) 定期反饋 ,自主檢驗 ,活學活用。
我們知道,學和用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是為了用,用得好才能證明學得好。因此,學生積累詞語的情況如何需要及時反饋。我提供了幾種檢測的方式:可以從積累的詞語選取幾個(最少是五個)寫一段話;可以與家長進行運用詞語競賽;可以與同學交換摘抄本,請同學出測試題;至于學生在哪個階段采用哪種檢查方式學生有自主權,老師和學生對活動狀況進行周期性的分析,反思總結學習效果,更加促進此項活動的開展。
活動過程的反思 :
經過一年多詞語積累的活動評價 ,我感覺每一個學生詞匯量增加的幅度非常明顯,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學生在作文中使用詞語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表現出了自己的個性。這主要歸功于注意有效地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
1.尊重學生的自身能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使活動過程成為自主學習的過程。
2.采用多種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使活動過程成為評價反思學習的過程
3.淡化成績,對階段性檢測進行客觀的分析,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使活動的過程成為激勵學生調整目標、發揮潛能的過程。
總之,語文課程評價最主要的目的是以檢驗促改進,完善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雖然我在指導學生通過活動評價,擴大詞匯量這方面有了一定的收獲,但是仍有許多困惑需要與大家共同探討,比如開展活動與課本知識教學的時間如何進行合理調配的問題,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檢測標準問題等等。
參考資料
如何運用評價指導學生積累成語
——小學生高年級字詞能力形成性評價工具使用案例
梁山中英文學校 祝愛香
成語寶典
( 自主學習 )
同學們,“成語寶典”和你們見面了!你們自制的“成語寶典”樣子一定很精致,內容一定很精彩。老師給你們找來了小朋同學的“成語寶典”,他的設計很新穎,內容也很豐富。你打開以后一定會受益匪淺。
腦力大比拼
1 .打開寶囊:
寶囊 -----學成語長智慧
數字猜成語:
12345609 (     ?。  ?1256789 (     ?。?div style="height:15px;">1+2+3 (     ) 333 555 (      )
3 . 5 (     ?。  ?5 10 (     ?。?div style="height:15px;">9 寸 +1寸= 1尺(    )    1× 1= 1(     ?。?div style="height:15px;">2 .寶盆等著你:
寶盆 -----學成語知名人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語?
作家杜鵬程(     )  畫家劉海粟(      )
革命家王任重(    )  作家陳殘云(     )
原北京市長焦若愚(  ?。∮靶浅升垼?)
你 能解讀老師和同學們的名字,看它們取自什么成語嗎?
3 .開啟寶瓶
寶瓶 -----謎語猜成語
①龍 ---------②鬧 ------------③掠 ------------
④寸步不離 --------⑤百米賽跑 --------⑥蛀書蟲 -------
⑦紙老虎 --------⑧丟西瓜撿芝麻 ------⑨魚尾紋 -------
你能照樣子編幾個嗎?
4 .進入寶庫
寶庫 ----讀古詩知成語
相逢何必曾相識 ------ 輕舟已過萬重山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曲只應天上有 , 。
飛流直下三千尺,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你能設計出更有趣的題目嗎?
評價與反思
1 .你來評價一下小明的“成語寶典”,你給他幾顆紅星?為什么?
2 .你的“成語寶典”中一定也藏著許多“寶”,你愿意向同學們展示一下嗎?
和你的好伙伴討論一下,積累成語有哪些好方法,試著總結幾種。
3 .你愿意給成語分類嗎?把你“寶典”中的成語放入下面的“百寶箱”中吧 !
描寫神態的
描寫色彩的
描寫心情的
4 .你覺得小明“成語寶典”中的哪些內容使你深受啟發?你有新的想法嗎?
在班級內開展“成語寶典”的比賽活動,評出最佳“成語寶典”。
“成語寶典”設計形式靈活多樣,易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我們在六年級的一個班進行了檢測,具體情況如下:
1 .數據分析
有 25位學生很好地完成了這項評價,用時 40分鐘左右。其中“數字猜成語”一題完成較好, 90%正確?!皩W成語知名人”所有學生都寫得十分正確?!爸i語猜成語” 7名同學稍有錯誤,對于讀古詩知成語的題目,學生都在理解內容、想象意境的基礎上進行了思考,其中“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題,回答“絕處逢生”的 15人,回答“柳暗花明”的 13人,回答“山窮水盡”的 2人,回答“死里逃生”的 4人,只有個別學生理解錯誤?!跋喾旰伪卦嘧R”一題,回答“似曾相識”的 18人,“一見如故”的 20人,理解基本準確。
2 .現場發揮
在完成“學成語知名人”的題目后,同學們又自行設計了一項活動,即“猜同學的名字取自何成語”,這一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舉例如下:
李晶瑩 (清澈透明、玲瓏剔透、晶瑩透亮 )
張思穎 (才思敏捷、才智過人 )
李文博 (博學多才、學識淵博 )
李斌 (文武雙全、多才多藝 )
在完成謎語猜成語后,同學們又自行設計一些有趣的謎面。如:
演員 ----逢場作戲 哭訴 ----聲淚俱下
氣球 ----不翼而飛 登山 ----步步高升
鐵公雞 ---一毛不拔 一個巴掌拍不響 ----孤掌難鳴
哥哥怕弟弟 ---后生可畏 律師犯罪 ----知法犯法
七十二小時不見 ---士別三日
一只蜜蜂叮在掛歷上 ---風和日麗
有十只羊,九中蹲在羊圈,一只蹲在豬圈 ---抑揚頓挫
在完成讀古詩知成語后,一組同學又在原題基礎上經過創新,設計了一更新穎的題目?,F舉一例:
下面每個成語中都缺少一個字,請你正確填寫,再連起來讀一讀,看看是我們熟悉的哪一首詩。
1 、黑□不分 2、重見天□ 3、□依不舍 4、青□綠水 5、同歸于□ 6、青□不接 7、口若懸河□ 8、刀槍不□ 9、□闊天空 10、□水年華 11、□擒故縱 12、□苦潦倒 13、□辛萬苦 14、萬□長城 15、□不轉睛 16、三□半夜 17、□行下效 18、□望無際 19、□出不窮 20、月滿西□
把上面的答案,依次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你知道這首詩的詩名及作者嗎?
家長簽名:
“自主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積累成語的積極性,真正達到了自主學習的目的。
3 .評價與反思
在評價與反思過程中,學生能夠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分析、評價。在評價小明的“成語寶典”時,黃立萍這樣寫道:“ 小明的成語寶典我給他圓顆星,因為他做的新穎有趣,讓我們在快樂中豐富了知識,但內容設計上還不夠豐富。假如讓我來設計,我還要在此基礎上增添一些更好玩的。如:看圖畫猜成語、根據意思猜成語、自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園地等。 ”在談及自己的成語寶典和積累成語的好方法時,同學們更是滔滔不絕。吳軻同學的成語寶典利用幻燈片制作動畫讓同學猜成語,嬴得了大家的好評,展示完自己的成果后,在同學們的掌握中,他高興得蹦了起來。大多數學生歸納了三至六種積累成語的方法。最常見的如分類記成語、編故事記成語、自編謎語記成語、繪圖記成語、小組展開比賽等。在此過程中,同學們相互討論,相互評價和借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過這次評價活動,同學們深受啟發,我們深有感觸。為什么以前通過背誦、默寫來評價學生積累成語的情況時,效果總是不理想?強調了幾遍的問題重復出現錯誤?而現在,我們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去評價,學生就這樣樂于接受并熱情高漲呢?一位家長寫道:“ 如果能把這種游戲式的教學貫穿到語文課堂,將會使絕大多數學生樂學、好學、主動求知 ?!庇纱丝梢?,把發言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在評價活動中發現自己的亮點和不足,將會激發學生極大地學習興趣,挖掘出他們無窮的潛質。
參考資料
加強課堂教學實效性,提高學生字詞能力
伴隨《小學語文字詞評價手冊》的出臺,我們也試圖將它的全新的評價方式有意融注于日常的教學之中,用教學實踐來對其進行檢驗。
字詞積累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它是口語交際、閱讀、寫作的基礎。字詞能力的形成,不能靠一朝一夕完成,只有把它融于三者之中,通過長期的常規訓練,才能逐步形成,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1.把字詞能力放到說的訓練中,落實在課堂上
說話練習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是一個重要的陣地。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朗讀、口頭回答問題、口頭造句、小組討論等活動,學生不僅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訓練說話能力,而說的過程也是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
在說的訓練上,我又把它分為三步。
第一步;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最基本的訓練。對說者和聽者都有明確的要求,說者要大膽地說完整的話,要將意思表達清楚,用詞盡量準確,語句通順。聽者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仔細找出他人的語病,并加以改正。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及時點評、指正。
第二步:指導學生口頭用詞造句。除了教材內規定的詞語外,我盡量讓學生選詞造句。原則上學懂了什么詞就用什么詞造句。如:一詞多義、近義詞、反義詞、褒義詞、貶義詞……都可以用來練習造句。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意愿,減少條條框框,這樣一來,學生表現欲非常強烈,運用詞語的機率大大增加,學生造的句子又多又好,并把它作為一種習慣,沿襲下去。
因為我教的是高年級,因此在第三步中我鼓勵學生將毫無關聯的幾個詞語,串聯成一段話說出來,要求意思表達完整,語句通順,想象合乎情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大多數學生連詞成段的能力明顯提高。
除此之外,我還安排每周進行一次時事評議,訓練學生即興發言的能力,給每一個學生提供相同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評議他人的優劣,補充、完善自己的觀點。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字詞訓練,提高語言鑒賞能力
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最佳途徑。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認識積累詞語,了解各種表達方式。特別是文中的重點——讓學生反復閱讀。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又提高了的對語言的鑒賞力。比較典型的是一次在講《窮人》一課時,曾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品一品”,讓學生仔細思考漁夫對桑娜說的一句話——“我們總能熬過去的?!毕茸寣W生談談對這句話的字面理解,再讓學生把句子中的“熬”字替換成其他字,如“扛”、“度”、“挺”、“撐”等一系列詞語,最后再用“熬”字與它們進行比較。
學生小 A說:“‘熬’”說明漁夫一家人將非常窮困。他們本來就不富裕,現在還要養西蒙的孩子,生活質量就更差了。這種苦,只有‘熬’字才能將其充分表現出來,而‘度’字則不能體現出來?!?div style="height:15px;">學生小 B說:“‘熬’”還說明這種艱難的日子將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漁夫和桑娜要把那么多孩子拉扯大,多不容易呀!在孩子們長大成人前的十幾年里,漁夫一家人會生活得十分拮據。 “扛”、“挺”、“撐”都不能表現這苦日子的長。
我說:“大家很聰明,都體會到了‘熬’字所表現出的特有的東西。但這還僅僅停留在表面。難道作者用‘熬’字就是為了體現出日子很苦、很長?我們講過:‘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為中心服務的?!埓蠹覐倪@個方面進行一下思考?!?div style="height:15px;">經過我的一番引導,學生小 C舉起了手:“我認為,‘熬’字所表現出來的‘苦’和‘長’,不僅是指這家人以后生活困難,更是為了贊美漁夫一家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優良品質。漁夫明知以后的日子是要靠‘熬’,卻仍義無返顧地收下了西蒙的孩子。這個字,突出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使以漁夫為代表的窮人顯得越發高尚了?!?div style="height:15px;">這樣的學習無疑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學會獲取信息,學會實施行動、學會研究和解決問題,學會更新自我,學會體驗情感,學會合作,學會審美。這難道不就是我們的目的嗎?
3.在語文活動中,激發學生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運用字詞的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詞語,我們每周進行一次語文趣味活動課。開展成語接龍、成語填空、詞語改錯等活動,把語文學習變為一種生動、活潑的游戲,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將枯燥的學習,變成快樂的游戲。學生興趣濃厚,同時鼓勵學生自己創編內容,并積極支持、采納,師生取長補短,讓這種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學以致用,扎實地打好基本功,才能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提高。正確地運用語言,不僅體現在會寫,還應會說。因為語言是人們交往的重要交際工具。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是與人交往的前提,詞語的積累不僅要落實在筆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通過兩年時間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可喜的進步。在今年的小升初考試中,許多學生參加了重點中學的考試,通過學生的反饋得知,在數學、英語、語文的三門考試中,語文成績均高于其他兩科成績。
參考資料
在語文活動中培養字詞能力
東高地一小 郎美榮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的自主學習方式已專向語文教學的前臺。《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必要手段。
而評價是實現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必要手段。它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在評價過程中,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能對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激發他們的探究精神,產生富有創造性的思想,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語文的熱愛。
字詞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字詞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在教學中,我經常在學生的日記、作文中發現詞語搭配不當、用詞不準確的現象,尤其是近義詞的辨析、搭配使用問題更嚴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以前總是就事論事,碰到一句改句,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想:能否利用語文活動,搞一個專題方案,通過評價,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字詞能力呢?于是,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趣味的事物尤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潛在的欲望。現代教育 家陶行之先生也曾說:“學習有了興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把語文趣味活動引入學習之中,目的是引導他們動手、動腦、合作、體驗、感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于是我組織學生搞了一個語文專題研討——《走近你——近義詞》。題目一出示,學生們就躍躍欲試。有的說:“近義詞有什么難懂的?我能說出好多呢,沒什么了不起!”有的說:“我不知道近義詞的區別在哪兒?”還有的說:“我用了但不知道對不對?”一石激起千層浪,我說:“沒關系,大家說得都有道理,你們的這些問題在我們進行的研究中都能得到解決。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思維是從疑問和新奇開始的?!?div style="height:15px;">(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激活學習動機只是自主學習的前提,要取得自主學習成功,必須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每個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自主學習才能順利進行。心理學家魯賓斯坦提出:“人的能力本身是先天稟賦和他的活動成果的融合物?!逼渲泻筇煨纬傻哪芰?,占據著相當的比重。它包括習慣的養成,學法的掌握,思維的方式,知識的轉化,情感的調控等多方面。如何培養這種能力?
首先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個性差異決定方法的差異,但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都應依據規律。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教師的此導點撥下形成的,讓學生掌握常規自學方法,在學習探索中不斷總結,逐步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谶@一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方案:
《讓我走近你——近義詞》
一、一字多組。(五個加☆☆,每多寫出兩個詞加☆)
例:改(改變、改良、改進、改現、改正、改善……)
注:學生覺得這個題很容易,紛紛舉手回答,熱情很高。
二、從這些詞中選 4-5個常用的近義詞。(加☆☆)
例:改正、改進、改善、改變
注:這個問題也不難,可以獨立完成。
三、結合查字典、詞典或根據自己的經驗,說說它們的詞意。再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加☆☆)
改正:把錯誤的 改為正確的。
改進:改變舊有的情況, 使有所進步。
改善:改變原有的情況, 使好一些。
改變:事物 發生顯著的差別。
注:這道題稍有難度,但只要認真查詞典,將詞義進行比較,不難找出差異。同時檢查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四、想想這些詞常與哪些詞搭配使用?(每個詞至少找出一對,加☆☆,多找一個加☆)
注:考察學生詞語積累,運用的能力。難度稍大,需合作完成。
五、每位同學試用四組不同的詞組,各造一個句子。(加☆☆☆☆)
(造句有新意的加☆,在他人幫助下完成加半☆)
注: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詞語能力,說有新意的句子,促使學生靈活地運用詞語。
其次,雙向反思,提升自主學習的品質,題目做完后,我做了統計:
全班 40人,共分為 11組。
題目
星數
合格率
1
38
100%
2
22
100%
3
19.5
63%
4
32
45%
5
50
72%
分析表明:組詞和找近義詞問題不大,而辨析近義詞和詞語搭配問題嚴重,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也會給造句帶來困難。
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恰是引發學生思維、擴展學生認知的良機,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讓他們學做學習的主人。我將這兩個難題留給學生,請他們想辦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張天新說:“辨析近義詞,必須借助詞典幫助,詞典是最好的老師,她的解釋最清楚,把這次近義詞的意思找出來,再比較就容易多了?!蓖斛Q補充說:“除了這些,還應注意詞語使用的范圍和詞語的情感色彩。”閆承笈說:“平時多讀書,注意積累詞語,可以使詞語搭配更準確?!瘪R宏軒說:“向別人求教也是一種好辦法,千萬別不懂裝懂?!痹谧灾鲗W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充分發掘他們的潛能,實現了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過渡。
(三)評價促進自主學習的發展
學習應是一種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如果我們僅是追求一種學習的結果,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為了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我又設計了這樣一項作業: 仿照課上小組合作練習的形式,每人找一組常用的近義詞,利用一周時間,做一份近義詞的語文活動報告。優秀報告進行展示。
對此,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一周后報告全部按時上交,達到優秀的有 21人,良好的 12人,合格的 7人。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學生有了反思的意識,在“談談你對這項活動的認識和看法”時,賈潞說:“在收集、整理近義詞時,自己有了新的收獲。比如:整理‘盼望’、‘期望’、‘希望’和‘渴望’這組近義詞時,發現它們雖然都可以和‘實現’搭配,但是它們所表現的內心愿望程度不同。通過比較,我知道了渴望>盼望>期望>希望。所以,今后使用近義詞時,要考慮具體的語言環境?!敝煸抡f:“過去,我經常說‘增加了許多知識’,但是整理了“增”字的近義詞,才明白“增長知識才干”才是合理的搭配,以后我不會再錯了。”楊方聞說:“以前‘爭論’和‘討論’這兩個詞我一直拿不準用‘熱烈’還是‘激烈’來形容,但現在我知道了‘激烈的爭論’、‘熱烈的討論’更恰當?!?div style="height:15px;">(四)評價滿足學生成功的體驗,使學習的過程良性循環
在持續三周的近義詞活動后,學生整體水平如何?我從五年級評價手冊上《笑口常開》中選取詞語搭配的題型,又增加、修補了一些內容,進行一次測試。我請同年級的另一個班與我班進行對比測試。兩班各選出 30名水平相當的同學,測驗時間: 30分。測試結果如下:
1. 判斷下列詞語搭配是否恰當
我班
對比班
全對
18
7
錯 1個
11
19
錯 2個
1
4
2. 修改病句
我班
對比班
全對
13
4
錯 1個
8
11
錯 2個
5
7
錯 3個
4
8
我把統計的結果告訴了學生,他們非常高興,我說這是大家自主學習的成果。并趁熱打鐵啟發他們,還可以研究名詞、動詞、形容詞、數量詞的搭配規律,用自己方法去積累詞語,使語文活動有序地開展下去。
我還請家長對這項活動談談想法。楊光的家長寫道:“這樣的語文活動很好,教給了孩子學習的方法。就好像給了孩子一把打開知識殿堂大門的鑰匙一樣。讓他們自己去開啟、發現。希望多組織這樣的活動?!?div style="height:15px;">(五)評價是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完善教學過程的手段
針對這次活動,我也總結了幾點認識:
1. 語文專題活動,要從實際問題出發,找準切入點,設計方案;
2. 活動中要不斷地總結、反思,及時調整設計活動方案 ,以達到最佳效果;
3. 評價手冊中的有些內容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改、完善。
困惑:
語文活動有時與教學發生沖突,如時間安排上,應如何解決,望得到各位專家同仁的指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1
五年級語文期末質量分析
小學語文有效復習
我有方法,我文采飛揚——淺談如何激活高中生作文語言
五上冊教學計劃開學用
小學三年級語文試題 (317)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故城县| 荆门市| 重庆市| 通化市| 正宁县| 喀什市| 灌阳县| 油尖旺区| 大竹县| 图们市| 辽中县| 永川市| 武川县| 岑巩县| 塘沽区| 永兴县| 华阴市| 左权县| 中山市| 轮台县| 姜堰市| 蒙阴县| 紫金县| 大关县| 宕昌县| 永善县| 遂溪县| 永靖县| 黔江区| 临沭县| 崇明县| 桑植县| 唐河县| 涟源市| 清丰县| 莱州市| 瑞安市| 福建省| 宁安市| 永清县|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