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的根莖。白茅的根莖密生鱗片。稈叢生,直立,具2~3節,節上有長4~10毫米的柔毛。春秋二季采挖。曬干。除去須根及膜質葉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又稱之為茅根、地管、茹根、藍根等。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熱淋,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咳嗽等癥狀。 白茅主要分布于非洲北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中亞、高加索及地中海區域。模式標本采自法國南部。產于中國河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陜西、新疆等北方地區;生于低山帶平原河岸草地、沙質草甸、荒漠與海濱。 白茅的根莖中含蘆竹素,印白茅素,薏苡素,羊齒烯醇,西米杜鵑醇,異山柑子萜醇,白頭翁素;還含甾醇類: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糖類,多量蔗糖,葡萄糖及少量果糖,木糖;簡單酸類:枸櫞酸,草酸及蘋果酸。 可以將白茅根制成干茅根:揀凈雜質,洗凈,微潤,切段,曬干,簸凈碎屑。也可以取茅根段,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色,噴灑清水,取出,曬干,制成茅根炭。最簡單的是取原藥,揀除雜質,洗凈,切斷,曬干。 本草圖經中描述茅根為,今處處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針,俗間謂之茅針,亦可啖,甚益小兒。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潔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 白茅根的價格不貴大概是每斤十一元左右,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購買的起的中藥材。 ……[閱讀全文] |
白茅根味甘,寒,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等。 其藥理作用主要是: 1.利尿作用:白茅根煎劑和水浸劑灌服,對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給藥5-10天,利尿作用最為明顯,20天左右即不明顯。 2.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顯縮短兔血漿的復鈣時間。但白茅根含鈣較多,可能干擾實驗結果。白茅根粉撒于犬或兔的股動脈出血處,壓迫1-2分鐘,有止血作用。 3.治療急性腎炎:白茅根的作用主要在于緩解腎小球血管痙攣,從而使腎血流量及腎濾過率增加而產生利尿效果;同時腎缺血改善,腎素產生減少,使血壓恢復正常。故對急性腎炎療效良好,慢性腎炎療效較差,而對肝病性及心病性的水腫幾不奏效。 4.抗菌作用:白茅根煎劑在試管內對福氏及宋內氏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對志賀氏及舒氏痢疾桿菌卻無作用。 此外,白茅根所含的薏苡素對骨骼肌的收縮及代謝有抑制作用。另外還有鎮靜、解熱鎮痛、熱病煩渴、胃熱嘔逆、肺熱喘咳、水腫、黃疸等作用。白茅根曾用于治療高血壓病,配合仙鶴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 在日常生活也可以使用下面的一些方法應對一些常見的癥狀: 1.刀傷出血:白茅花適量,干敷傷口。輕輕加壓后包扎即可。 2.內傷出血:白茅根60 克,馬蘭根30 克,白糖15 克。將前2 味藥水煎,加白糖調服。 3.肺結核咳血:鮮白茅根60 克,藕節炭15 克,梔子炭15 克,仙鶴根15 克,側柏葉炭20 克。水煎服。 4.血尿:鮮血茅根60 克,小薊30 克,車前草30 克。水煎服。 5.乳糜尿:鮮白茅根250 克,薺菜30 克,馬鞭草20 克。水煎服,每日1 劑,連服3~5 劑。 6.小便熱淋:鮮白茅根90 克,車前草30 克。水煎服。 7.肝硬化腹水:鮮白茅根300 克。水煎,分2 次服,每天1 劑。 8.麻疹疹透后身身熱不退:鮮白茅根50 克。水煎代茶飲。 9.反胃,酒醉嘔吐,暑日口渴少津:鮮白茅根80 克,鮮蘆根60 克。共切碎,加水煎成500毫升,頓服。每日1 劑,連服3~5 天。 10.高熱后,口渴多飲:鮮白茅根100 克,葛根30 克。水煎當茶飲。 總之,白茅根的功效很多,可以在很多方面加以利用。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