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感冒;
②慢性單純性鼻炎;
③慢性鼻竇炎;
④過敏性鼻炎;
⑤慢性肥厚性鼻炎;
⑥鼻竇腫瘤等。
即感冒,起病急驟,常伴有發熱、全身疼痛等特點,一周內常自行緩解。
鼻塞呈陣發性或交替性,日輕夜重,受體位影響,平臥時癥狀加重。
伴有流黃膿涕,可伴有頭痛、記憶力下降等。在感冒后可出現持續不愈的流膿涕。
多伴有打噴嚏、流清涕、鼻癢、流淚。小兒易合并哮喘。可常年發作,也可季節性發作。
多為持續性鼻塞,對麻黃素不敏感。
鼻塞多為進行性加重的。單側或雙側,如伴有鼻出血,要警惕惡性腫瘤。
主要興奮腎上腺素能的α受體,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縮,減輕鼻充血及伴咽鼓管充血的漿液性中耳炎,常與解熱鎮痛藥、抗組胺藥組成復方制劑用于緩解感冒后鼻黏膜充血、癥狀。如氨酸偽麻美芬片Ⅱ/氨麻苯美片、美撲偽麻片等。
對急、慢性鼻炎和鼻竇炎,局部選用1%鹽酸麻黃堿滴鼻液:萘甲唑啉滴鼻劑、羥甲唑啉滴鼻劑;賽洛唑啉滴鼻劑。
復方薄荷腦鼻用吸入劑:使用時,旋下外套,將塑料內管緊密接觸一側鼻孔,用手指按壓另一鼻孔,然后深吸氣2~3次,以使鼻黏膜血管收縮,緩解鼻腔堵塞,減少鼻黏膜出血,改善鼻腔的通氣性。
是過敏性鼻炎癥狀的代表性特征。預防和治療常年性及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鼻噴霧劑,是目前治療過敏性鼻炎、鼻息肉及其手術前后、慢性鼻炎等的有效方法,糖皮質激素有明顯的消炎、抗過敏和減輕水腫作用,有促使病變的鼻腔黏膜逐漸恢復至正常的作用。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以早晨用藥為好。
盡早采用足量抗菌藥控制感染,應用青霉素、頭孢菌素、氯唑西林、林可霉素等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或應用羅紅霉素、頭孢菌素等口服,應根據病原菌選用。
為復方制劑,呋喃西林對革蘭陽性、陰性菌均有抑制作用;鹽酸麻黃堿為擬腎上腺素藥,可直接激動血管平滑肌的α、β受體,使皮膚、黏膜以及內臟血管收縮。用于鼻部則可收縮鼻黏膜血管,因此可作為鼻用減充血劑,緩解鼻黏膜充血、水腫、鼻塞。
開始時每個鼻孔各2噴,早晚各1次。一日最大用量不超過8噴(256μg),癥狀緩解后每天每個鼻孔噴1次,每次1噴
屬于擬腎上腺素藥,可以興奮α和β受體,對鼻腔黏膜血管收縮作用的特點是迅速顯效、作用短暫,緊隨著短暫的血管收縮作用之后就是反跳效應,導致更為嚴重的鼻塞。且連續使用麻黃素滴鼻后,可導致藥物性鼻炎。藥液過濃或滴入次數過多可致反應性充血等。因此,應采用間斷給藥,每次宜間隔4~6小時。
可引起偶見一過性的輕微燒灼感、針刺感、鼻黏膜干燥以及頭痛、頭暈、心率加快等反應。對兒童、高血壓、前列腺增生、癲癇、閉角型青光眼、幽門梗阻、膀胱頸梗阻、鼻腔干燥和萎縮性鼻炎、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禁用;對糖尿病、冠心病者慎用。
不宜引起藥物依賴,但并不能完全避免不良反應,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包括鼻魈、鼻腔受刺激或灼痛、咽喉腫痛。正在服用其他糖皮質激素藥物的患者使用前應咨詢醫師或到醫院檢查。由于糖皮質激素具有抑制傷口愈合的作用,因而對于新近接受鼻部手術或受外傷的患者,在傷口愈合前不應使用鼻腔用糖皮質激素。
老年患者和心臟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抑郁癥及哮喘等患者、12歲以下兒童在使用前應向醫師咨詢;氨酸偽麻美芬片Ⅱ/氨麻苯美片、美撲偽麻片中還含有H1受體拮抗劑成分可能引起頭暈、嗜睡,故服藥期間不宜駕車或高空作業、操縱機器;服用本品期間不得飲酒或含有酒精的飲料;不宜與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抗精神病藥氯丙嗪等合用。
要將鼻涕擤干凈,擤鼻時要壓住一側鼻翼,將分泌物輕輕擤出來;不能捏住雙側鼻翼用力擤,這樣容易將分泌物通過咽鼓管擠入中耳,引起化膿性中耳炎。如鼻腔內有痂皮,可用溫水清洗,等干痂變軟取出后,再滴藥水。滴鼻時須取鼻部低于口和咽部的體位,如仰臥于床上,頭向后伸,鼻孔朝上或取坐位頭盡量向后仰,這樣能避免藥液流入咽部而引起口干、口苦。滴藥后,要靜臥3~5分鐘,并輕壓雙側鼻翼3~4次,讓藥液與鼻黏膜接觸,然后坐起,使多余藥液從前鼻孔流出。滴鼻液用量應按照說明書或醫矚,一般每日3次,每次每側2~3滴為宜。
患者采取端坐位,頭稍后仰,噴頭插入一側鼻孔,不宜過深,以免損傷鼻黏膜,噴射方向為前后位,但宜稍偏向外側壁。噴射時可作深呼吸,噴完后可屏氣幾秒鐘,在短時間內勿做擤鼻動作,以求藥物存留鼻腔更長時間。
滴管頭不要碰到鼻部,以免污染藥液。不能長期擅自依靠滴鼻液來改善鼻腔疾病,當藥液使用效果差時,應停止繼續使用,請專科醫生診治,以免喪失治療時機。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逐漸用冷水洗鼻、洗澡,也可堅持鼻部按摩,每天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30次,然后用摩擦發熱的手掌,輕輕按摩鼻尖、鼻翼,正反方向各10次;或用淡鹽水漱口,以提高上呼吸道的免疫力。
體外環境因素作用于人體導致的鼻腔黏膜免疫反應為主的變應性炎癥反應。過敏性鼻炎分為輕、中、重度,尚有間歇和持續型,分為四型,由輕至重依次為輕度間歇型、中重度間歇型、輕度持續型和中重度持續型。間歇型過敏性鼻炎一般一周發作4次左右,病程少于4周,持續型過敏性鼻炎則幾乎每日發作,且病程長。
(1)吸入性過敏原如室內、外塵埃,塵螨、真菌、動物皮毛、棉花絮等。
(2)食物性過敏原如魚蝦、雞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
(3)藥源性過敏原如磺胺類、奎寧、抗生素等均可致病。
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主要的誘發因素為花粉。但近年由于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氣污染加劇,使原來不是過敏性體質的人也演變成過敏性體質。而車輛的增加,柴油廢氣中的芳香烴顆粒又加速過敏性炎癥反應的發生。另外,汽油、油漆、乙醇、甲醛等接觸物,它們雖然不是過敏原卻成為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發作的強刺激。
為間歇性或持續性,單側或雙側,程度輕重不一。常伴有嗅覺障礙,多為暫時性的,也可能是持久的。
常有大量清水樣鼻涕,尤其在急性發作期明顯,急性反應趨向減弱或消失時,可減少或變稠厚,若繼發感染可變成粘膿樣分泌物。
多為陣發性鼻內癢,甚至有眼部、軟腭、耳、咽喉癢感。
為連續打噴嚏,清晨和夜間加重,每次發作少則幾次,多則幾十次,并有流水樣或稀薄黏液樣涕。
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藥氯雷他定,不僅能阻止早期炎癥反應,且能穩定肥大細胞等炎癥細胞,阻止組胺及其他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釋放,阻止嗜酸性粒細胞的趨化、浸潤,從而抑制或減輕晚期的炎癥反應。亦可選第一代抗組胺藥氯苯那敏、賽庚啶。
局部治療使用擬腎上腺素藥物,萘甲唑啉滴鼻液、羥甲唑啉滴鼻液,賽洛唑啉滴鼻液(6歲以上兒童及成人),1%麻黃堿滴鼻液,鹽酸羥甲唑啉噴霧劑(成人和6歲以上兒童)。用復方萘甲唑啉噴霧劑噴鼻。擬腎上腺素藥能使鼻黏膜血管收縮,減輕充血,緩解鼻塞。
(1)抗組胺藥
成人與6歲以上兒童可選擇一日1次服用西替利嗪。
(2)白三烯受體拮抗劑
如孟魯司特鈉片,能特異性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阻斷白三烯引起的鼻部炎癥。
(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首選潑尼松,激素的使用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切不可長期使用。
(4)中西醫結合治療
最常用的中藥有黃芪、炒白術和防風,其次是桂枝、蒼耳子、辛夷花等。
局部噴鼻,可選丙酸倍氯米松鼻噴霧劑,于鼻腔噴霧吸入,一日用量不可超過400μg。或選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在獲得預期效果后,減少用量至控制癥狀所需的最小劑量,如每日早晨每側鼻孔噴入64μg。當癥狀被控制時應用維持量,一次每側鼻孔55μg;如果癥狀未被有效控制,則劑量可增至每側鼻孔220μg。
應用治療可減輕對過敏原的反應并抑制炎性反應,長期使用會引起藥物性鼻炎,使病情更為復雜。同時高劑量治療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引起生長發育遲緩。
對全身性真菌感染者、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過敏者禁用。有嚴重精神病史者、癲癇、活動性胃十二指腸潰瘍者、新近胃腸吻合手術者、嚴重糖尿病、高血壓、青光眼、骨質疏松者禁用。未能用藥物控制的病毒、細菌、真菌感染者禁用。心臟病或急性心力衰竭者、高血壓、高脂蛋白血癥者、腎功能損害或結石、重癥肌無力、甲狀腺功能減退者慎用。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對肺結核、伴有皰疹和鼻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慎用。對鼻腔和鼻旁竇伴有細菌感染時應給予抗菌藥物治療。對已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并造成腎上腺功能損傷者,改用鼻噴霧劑局部治療時,也應注意檢查垂體-腎上腺系統的功能。同時注意鼻噴霧劑僅用于鼻腔,不得接觸眼睛,若接觸眼睛,立即用水清洗。
除非明確需要服藥,孕婦應避免服用孟魯司特鈉。
應提前2~3周用藥,季節過后,不能立即停藥,應繼續用藥2周左右。
和感冒癥狀相似,患者要注意區別,如果沒有辦法確定,千萬不可亂用藥,要及時到醫院確診并進行合理的治療。
如寵物、羽毛、花粉等;做好室內環境控制,如經常通風、被褥衣物保持干燥,不使用地毯等。
【單選】
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主要的誘因是
A、冷
B、熱
C、花粉
D、光線
E、精神緊張
常年性過敏性鼻炎主要的吸入性過敏原不包括
A、塵埃
B、真菌
C、動物皮毛
D、魚蝦
E、塵螨
【多選】
可呈現鼻塞的疾病包括
A、感冒
B、鼻部畸形
C、面部創傷
D、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者所出現的繼發癥狀
E、鼻部過敏或感染
答案在上方找查或左下角閱讀原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