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3-13 14:22:00 作者:許樟榮
血糖高就一定要用降糖藥嗎?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對于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如無急性的危及生命的并發癥,首先應控制飲食1個月左右,如控制飲食后,無其他特殊的原因,血糖仍不下降或下降不滿意,再考慮選用降糖藥物。一些患者不控制飲食而想服些特效藥物,或想多服些降糖藥以抵消多進食,這是非常錯誤的,甚至是危險的。因為不論是否還有一定的胰島功能,對于初發的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反應了他們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不足,限制飲食的目的是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使這些細胞得到很好的休息,以利其功能的恢復。這就如患急性肝炎、腸胃炎的患者需要休息和飲食療法(包括禁食)一樣。不控制飲食而濫用口服降糖藥,恰如一匹有病的馬拉不動車子時,遭到了所載的重量增加(多進食)和鞭打(服用降糖藥),其結果是病馬非但不能拉車,反而使病情更嚴重,甚至完全累垮(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臨床實踐也充分證實,不把好飲食這一關,口服降糖藥治療通常是失敗的。
相當多的糖尿病患者雖然服用降糖藥物,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原因何在?
根據我們的臨床實踐,有一些病人服用降糖藥物后就認為“上了保險”,他們忘記了治療的目的是控制高血糖。由于血糖要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才會出現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所謂經典的糖尿病癥狀。血糖不太高,如空腹血糖低于250毫克%,多數患者并無不適的感覺(無癥狀)。但在這種狀態下,糖尿病病情卻在發展,可引起各種糖尿病并發癥。不少患者由于無特別的或明顯的不適感,因而不根據血糖水平來調節降糖藥的用量。從心理的角度講,患者感到自己已經服藥了,有安全感。但從服藥的效果來講,患者的服藥則屬無效或效果不滿意。一些患者發展到因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而入院后,還覺得奇怪,為什么服了藥而不管用?其實原因就在未根據血糖情況調整用藥劑量。
只要聽說什么藥好,就用什么藥,但為什么用了“好藥”后療效不太好?
服藥后,一定要常檢查,以了解服藥效果。有的患者很少到醫院復診或檢查,也不經常檢查血糖、血脂和血壓,不注意觀察影響自己血糖、尿糖變化的因素,不注意總結自己的服藥規律。他們往往聽甲患者說甲藥好,就服甲藥;聽乙患者說乙藥好,又改服乙藥。觀察不仔細,復查不經常,治療不規則,這是我國糖尿病患者病情較一些發達國家的糖尿病患者病情重、并發癥多且嚴重的一個主要原因。
此外,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藥都有效,這在理論上容易理解,但在實際工作中則往往難于為患者所接受。我國相當多的糖尿病患者盡管服用口服降糖藥效果不好或無效,也很難接受胰島素治療。
還有,一些口服磺脲類降糖藥在體內有個隨時間延長、藥物作用逐漸增強的過程。一些患者不了解這一點,往往服用幾天或十幾天,見血糖、尿糖下降不滿意,即急于換藥,或認為所服用的藥物無效。事實上,有些降糖藥服至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時才會達到最大的降糖效用。
請注意,每種降糖藥都有個最大有效劑量。未用到這個最大有效劑量(有藥物反應者除外),不要輕易地認為某種藥物無效。較合理的服藥方法為,根據血糖逐漸調整服降糖藥的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劑量,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滿意,再行改服用其他的降糖藥或聯合應用磺脲類降糖藥和雙胍類降糖藥。不宜同時服用幾種屬同一類的藥物,如不宜同時服用優降糖和達美康或降糖靈和降糖片。
“貴藥”為什么不一定“好”?
藥物的價格與其療效并不成正比。不應認為價格低的降糖藥效果就差,價格高就是良藥。實際上,國產的優降糖價格便宜而降糖作用強。我們不應該說,這種藥一定比那一種藥好。而應科學地說,那種降糖藥更適合什么樣的糖尿病患者。對甲患者有效的藥物不一定對乙患者也有效,有時對乙患者不但無效,甚至有害。針對每個患者的特殊性而選用最適合他的藥物,這是合理用藥的一個基本原則。例如,對于重度肥胖的患者,應先降低體重,再根據血糖選用降糖藥。患者年齡如小于60歲,首選雙胍類藥物為宜。
有沒有能去糖尿病病根的藥?
相當多的患者一味追求能去糖尿病病根的所謂特效藥,有的甚至在采取一定的治療措施、血糖已經獲得良好控制的情況下,寧可停止現階段有效的治療措施,而去尋找所謂的“靈丹妙藥”。有的人認為西藥僅能治表,而中藥能去根。有的則偏信氣功偏方。殊不知,現在采用的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的糖尿病綜合療法是人類與糖尿病作斗爭的實踐總結和智慧結晶,是經過世界各國所證明確實有效的方法。
長期用藥安全嗎?
有些人片面地認為,凡是藥物,必定有副作用。因此,拒絕必須的藥物治療。有人認為,服藥時間一長,就會對肝腎功能帶來損害。實際上,在臨床上使用的降糖藥,在藥典所要求的劑量范圍內,是相對安全的,不良反應僅見于個別患者。一般而言,這種不良反應在停用藥物后即消失,不會給人體帶來嚴重的影響。我們不可因為有副作用而諱疾忌醫。高血糖未得到控制與服用藥物所可能有的不良反應相比,前者的后果要嚴重得多。高血糖肯定會引起并發癥,特別高的血糖可直接致人于死地。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很低,往往在停藥后可消失。舉例來說,走在馬路上,就有被車碰撞的可能,但我們不會因有這種可能性而不上街。
我國口服降糖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是:用藥指征掌握不嚴,單用飲食治療就可控制好糖尿病患者已服了降糖藥物,該用胰島素治療的仍在用口服降糖藥。一些患者急于求得良藥而忽視糖尿病基本治療,即飲食和運動療法。一些患者盲目聽從其他患者或廣告等新聞媒介的意見而不遵從醫務人員提出的科學的治療方法,今天求治于甲診所,明天又采取新療法,后天再改服偏方。結果是醫生不了解患者,患者不熟悉醫生,抽了多次血,花了不少錢,而糖尿病則一直未能得到良好控制,直至發展到出現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有的甚至喪失了挽救視力、挽救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挽救生命的機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