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是當前教育領域最時髦的話題之一,也是信息改變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它不僅改變了教師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也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微課在制作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
一是微課只“微”不“精”,體現不了短小精悍的特點。有些老師簡單地把課堂教學內容濃縮一下,變成數字化方式呈現出來,就以為是微課了。其實,這是對微課含義不了解,微課是圍繞某個教學知識點進行精細化設計的數字化課程包,最大的特點是適合移動化學習、泛化學習、碎片化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式。就語文教學來說,可以是作者時代背景的介紹,作者生平的簡介,課文重難點的處理,課后的拓展深化,這些都是為解決某個問題服務的。微課應帶有明顯的指向性,一個微課制作主要是解決一個問題。如果主題太多,時間過長,就不是微課了。
二是微課開發意識薄弱,制作手段不“高”不“尖”,簡單粗糙,缺乏形象性、趣味性,實用性、適用性不強,難以成為必要的輔助學習形式。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設備簡陋。目前,在廣大農村學校,仍沒有一臺像樣的錄制設備,有的是用照相機,有的是用手機錄制,視頻和音頻質量自然就比較差,再好的課程內容也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是老師的水平有限。有的是普通話不夠標準,有的是課件制作不夠精良,有的只是單純的講解,缺乏必要的反饋練習,還有的是純粹為參加微課比賽而簡單模仿……即使制作出來了,學生看的興趣也不高,不僅使微課的制作失去了應有的意義,也浪費了有限的資源。
要想提高微課的使用效率,首先要結合目前教育標準化建設,努力為各個學校配備必要的硬件設備,如多功能教室、錄音室、音響設備等。前段時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不少學校參與的教師數量就比較少,主要就是因為從外面租賃設備費用昂貴,很多學校資金有限,只能讓一小部分老師參加。
其次要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目前有的學校雖然硬件設備配備的不少,如交互式的電子白板已經投入使用,但很少有教師會用,只能當做普通的屏幕或寫字板使用,難以實現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因此,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門必須結合區域特點以及教師的年齡結構,分批分級地加強教師培訓的力度。
最后是要定期開展一些必要的教研活動,讓老師們在活動中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特別是微課的制作,只有在對比中,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的改進。
本文出自中國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