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羋月傳》很火,據說16集的播放量就達到了16億,這得要繞地球多少圈啊!不過這部劇之所以能火成這樣,完全是劇組改編和炒作的結果,為此好像還打過幾場官司呢?如果不是各種各樣的宣傳和包裝(劇情改編也算是包裝),百分之八十五的中國人可能都不知道“羋”字怎么念,更別提知道羋八子(羋月)是誰了(估計知道宣太后的人多一點)。
這個人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和秦皇漢武完全沒有辦法比,因為她就是一個西陲小國的王太后。歷史上關于她的記載實在寥寥。而論起中國歷史上的女漢子的話,羋月即不算最有影響力的一位,也不是最早的一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還有那些有名的女漢子。
商代走來的軍事家婦好
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漢子還真不是宣太后,而是比他早以前多年的婦好,他是有跡(甲骨文)可尋的第一位女軍事家和女政治家。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據說她還有六十多個“姐妹”(武丁的老婆可比漢武帝多多了)。婦好生活于公元前12世紀前半葉,當時她的丈夫武丁正在重整商王朝,為了配合丈夫的政治活動,婦好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英雄。
現代人繪制的婦好畫像
她是是個善于打仗的女將軍,甲骨文中記錄了很多她攻克周邊方國的戰事,當時商民族的文明初期,和其他幾個遠古文明一樣,同樣遇到了古印歐人的威脅,但正是在婦好的帶領下,商人成功地戰勝了侵略者,把自己的種族和文明保存了下來。
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后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后,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那時作戰,出動的人數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規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據記載婦好攻打羌方的時候一次帶兵就有一萬三千多人。也就是說占都城十分之一的軍隊都交給她了。
婦好墓陪葬大鼎
婦好多次受命征戰沙場,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馬功勞。她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然而,這位女漢子卻不幸在三十余歲去時世,這讓武丁十分悲痛,因此給婦好建了一個巨大的墓穴,其中有很多巨型青銅器陪葬。
敢向十一國宣戰的慈禧太后
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慈禧太后的形象都是很不好的,仿佛就是因為這個老太婆,近代的中國才會遭受那么多屈辱。我們先把這些口水官司放在一邊,做為一個女人,慈禧能夠在男人的權力層中獨掌大權,實在是當之無愧的女漢子。
慈禧的老公咸豐皇帝死的時候,慈禧只有二十七歲,論到現在也就大學畢業一兩年的樣子。
慈禧太后
咸豐臨死前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然后又任命大臣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輔佐朝政。但同時,咸豐為了實行權力制衡,又給了慈禧和此案兩枚印章,詔令必須加蓋印章之后才能頒行。這樣,八大臣同兩宮太后就發生矛盾。
咸豐死后,弟弟恭親王奕?就獲準趕到承德避暑山莊,然后秘密的在行宮拜見了兩宮皇太后,定下除掉肅順等人的計策。而當時醇郡王奕繕又成為了正黃旗漢軍都統,掌握了實際的軍事權力。
在護送咸豐皇帝的遺體回北京的過程中,慈禧和慈安只陪了靈駕一天,然后就以皇帝(同治)年齡小為借口,從小道提前趕回北京部署。
慈禧回京之后,立即召見了恭親王,瑞后發動政變,公開宣布在載垣、肅順等人的罪狀,并將他們全部緝捕,隨后處斬。
公元1861年農歷11月1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垂簾聽政就是在同治皇帝的御座后面設一道黃幔,慈安皇太后與慈禧皇太后并坐其后。恭親王奕?立于左,惇親王奕繕立于右,這在中國歷史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絕后的。
2015年12月18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