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畢業后留在當地工作的姑娘不在少數
她們曾經也必然會面臨大學畢業初幾年
到底該存錢還是該提高生活品質?
住市區,用錢來“包裝”自己?
還是住郊區,把能省下的錢全部存起來?
通勤短,有條件在工作中刷存在感
關于花2000住市區還是花1000住郊區的問題,實質上就是看你注重長期利益還是短期利益了。住郊區帶給你的就是每月省下的至多1000塊,而住市區縮短了你的通勤時間,在這段時間你能做的事情有無數種。
通勤時間短的好處就是能接受加班,關鍵時刻能迎難而上,平時有時間社交,有時間學習,有時間自我提升,有條件刷存在感,在工作上讓老板看到你的努力和態度,就有可能獲得更多機會。
工作前三年月光也無妨,但錢要花在增值上
可以把大把精力省下來努力奮斗工作和自我提高,營養均衡睡眠充足質量好,身體健康棒棒的,以期待在三年內有個職場上比較大的突破和提升。等過了三四年升職加薪了,會發現自己以前的那點花費不值一提,錢根本花不完,隨便每個月的結余都遠剩以前省吃儉用。
關于可以增值的投資包括:每月去書店買一本書,學一門第二外語,投資自己的情商,保持健康活力的身體。要記住,你現在投資的未來受益者必須是你自己,且只有你自己。
但純消費性活動的一類花銷我是不建議的, 你花錢買再多的包也走不了巴黎時裝周的紅毯,請再多的網球私教這輩子也打不了溫布爾登。這些消費除了滿足一時的欲望和虛榮,并不會對你長遠的生活質量有明顯的幫助。
別人的生活,你無需模仿更沒必要羨慕
任何一個關于人生,職業等的規劃都是要全面考慮本人的經濟,健康,能力,背景等等方面綜合做出的決定。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消費觀、投資觀不一樣的原因,也許從根本上就是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
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但凡是過得“瀟灑”的基本都是家底不錯的,至少沒有家庭負擔。但很大一部分人的家庭是給不了他“對自己好點”的底氣的,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就會發生“打回原形”或者“一蹶不振”的情形發生。
人不要盲目盯著別人的生活,也許別人有的資本而你并沒有。
姑娘年方25了
有些雖然月光卻把自己捯飭得“價值連城”
有些雖然過得緊緊巴巴但攢足了小十萬
怕就怕又沒存到錢,又沒讓自己增值
徒徒增加的就只有年齡和皺紋而已
(文章由智聯招聘原創,轉載請標注來源)
動動手指,看看找工作和創業哪一個更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