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示(祭祀,祈求)+單( “戰”的省略,戰爭)。
單,既是聲旁也是形旁,“戰”的省略,表示戰爭。
禪【禪禪】(shàn、chán)
“禪”,繁體為“禪”。形聲字,從示,單聲。
“示”的甲骨文為祭臺形,“禪”從“示”表明與祭祀有關;可將“單”視為“墠”省,既指古代祭祀或會盟用的場地,也指經過除草、整治的郊外的土地,故而以“墠”代指土地?!笆尽薄皢巍睘椤岸U”,可理解為祭祀土地?!稄V雅·釋天》:“禪,祭也?!北玖x指古代帝王祭地禮,讀為“shàn”?!墩f文·示部》:“禪,祭天也?!薄墩f文》則認為“禪”乃祭天之禮。
“禪”后引申指帝王讓位給別人,如禪位、禪讓。故而,對“禪”字可以這樣理解:從“示”,表示帝王的傳承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應該請求神靈指示,聽從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選出來的王者就如同從天而降,注定為王,所以帝王又稱為天子,意思是說帝王是降臨于世的天之驕子,是上天派給人類總管一切的人。“單”的本義指帶叉的武器,引申為權力?!岸U”從單,強調只有帝王的權力最大、地位最高。
“示”字可引申為內在的精神世界、思想意識;“單”為簡單、單純、無雜念,又表示數目一,意指單獨?!笆尽薄皢巍睘椤岸U”,表示獨自一人,精神集中,放松入靜,心無雜念,靜思觀想的過程,故“禪”表示靜思,通常指佛教,如禪師、禪堂、禪坐等。
“禪”最早與祭祀神靈的活動有關,讀“shàn”音。封禪是中國文化史上一種非常特殊的現象。顏師古注《漢書·郊祀志》“封禪”一詞曰:“封禪者,封土于山而禪祭于地也。”朝代更迭,“受命而王”的天子要通過封禪活動遍告天地諸神,類似于近世的開國大典。古人認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應到泰山上祭祀天地。在泰山上筑土為壇,報天之功,稱“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場祭地,報地之德,稱“禪”。據司馬遷《史記·封禪書》記載:“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霸谶@七十二王侯中有:炎帝、黃帝、堯、舜、禹等古代強大的部落首領,他們紛紛前來告祭泰山,祈禱大業成功,祈求國家強盛太平。而真正把封禪泰山付諸實踐并進行禮制規范載入史冊的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后來漢武帝、東漢光武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等也都舉行過封禪儀式。
“禪”為禪讓,即古代帝王讓位給別人?!稄V雅·釋詁四》曰:“禪,傳也?!薄岸U”就是傳位。中國在夏朝之前,帝位的傳承一直沿襲的是將王位傳給他姓的禪讓制度。帝王在位期間就開始物色自己的繼承人,不論是何姓氏,只看他的能力和人們對他的擁護度,德行最賢者將繼承自己的王位。禪讓是一個傳位一個接受,引申為廣泛的傳授和繼承。傳與承,其實就是事物的相互轉變運動。故“禪”也指事物更代,如禪變、禪化等?!岸U”讀“chán”音時,是梵文音譯詞“禪那”的略稱,又譯為“禪定”,為靜坐默念、思考。指將心專注于某一對象,進入靜、定等狀態?!岸U”為大乘、小乘、外道、凡夫所共修,但其目的以及思維對象則各有不同。如坐禪、悟禪等?!岸U”的關鍵在于自悟,它存在于世間的萬事萬物之中,因此,生活的每時每刻都可以參禪,處處皆存禪機。“坐禪”中的“坐”指打坐?!按蜃敝皇且环N方法、過程、形式,而“禪”才是最終所要達到的使精神凈化的結果?!岸U”后來又泛指關于佛教的人或事物,如禪師、禪杖、禪房等。
禪宗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一支流派。中國的禪宗始祖為印度的達摩,后傳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這就是著名的“蓮開五朵”。自此之后就不再一脈單傳,傳者甚眾。其中,達摩祖師的“一葦渡江”、慧可祖師的“斷臂頓悟”、慧能祖師的偈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钡裙适略诎傩罩辛鱾魃鯊V。
禪宗起源于“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的典故?!段鍩魰肪硪挥涊d:“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惟迦葉尊者微笑不語。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庇谑嵌U宗就在這一花一笑中誕生了。摩訶迦葉的微笑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領悟釋迦牟尼的心意。因此,開悟可以說是禪宗的精髓。禪宗千言萬語,概括起來無非“明心見性”四個字。人人都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但成佛要“自識本心,自見本性”,禪宗參悟的就是自身的佛性。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的大弟子神秀有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倍敃r還身為雜役的慧能認為這還不是徹悟狀態,于是他亦作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前后兩偈,所悟深淺、境界高低一目了然。故而,弘忍祖師傳衣缽給慧能,使其成為禪宗第六代祖師。
《五燈會元》第十七卷載,青原禪師在敘述自己的參悟經驗時說:“老僧二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人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倍U師修行的三個階段也正是禪宗追求的三種境界:第一境,“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第二境,“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第三境,“萬古長風,一朝風月”。禪宗認為,達到這三種境界的最簡便的修行方法即是“一切放下”。
禪不只是簡單的打坐,而是生活。它體現在挑水砍柴、行住坐臥等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岸U”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園地中的奇葩,作為一種生命哲學,讓個體生命在頓悟中擺脫世俗的羈累,達到生命的澄明之境,體驗生命的終極關懷,因此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
01
禪師問弟子:“世間何為最珍貴?”
弟子說:“是已失去和未得到?!?/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