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題記
龜茲的陽光,奔放、闊朗、熾熱、柔亮,時刻似如歌的行板,在無邊的綠洲沙漠中緩行,輕送……
龜茲,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地扼絲綢之路北道中段的咽喉。其舊址,大概位于現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北側庫車縣一帶。
龜茲古國早在公元初就已初具規(guī)模。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龜茲國就有戶6970,人81317,兵21076。后來更是發(fā)展到為西域36國中最大的國家……
中國國學大師、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曾說:“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潑斯、漢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匯地方。
龜茲舞,龜茲樂,龜茲雕塑……曾令多少有識之士嘆為觀止,心向往之——
被季羨林所稱道的世界知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有一次在回答日本創(chuàng)價學會名譽會長池田大作的“如果人有來世的話,您愿意出生在哪里”的問題時說:“我愿意出生在新疆那個多民族、多種文化交匯的庫車地區(qū)(龜茲故地)”!
說到龜茲歌舞,一直景仰的我總有些心堵:我輩中原人的祖先,得無是龜茲人乎?
要不,被現代文明破壞得不怎么厲害的中原鄉(xiāng)村,為什么仍和當年的龜茲人一樣稱呼那較之西域高廣地面似乎更適宜在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上施展、吹奏起來響遏行云的嗩吶不叫嗩吶而叫“響器”呢?
西域各國,若各自都用一個詞來概括,樓蘭可用美輪美奐,這龜茲則不妨對號入座小巧玲瓏。就是這小巧玲瓏,卻誕生了一位世界級的佛教大德高僧——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祖籍印度,其族屬婆羅門種姓,世代為相。
出生于龜茲的鳩摩羅什,7歲時隨出家修行的母親、那個曾經的龜茲國公主修習佛經,日課3萬多字。因過目成誦,被譽為神童。10歲時在廚賓國與一群經師駁難獲勝,聲名大振西域。12歲時隨母游歷西域諸國,在溫宿國曾挫敗自稱“天下無敵手”的一位大法師……
史料記載,龜茲國王白純,用龜茲國一年的稅賦為鳩摩羅什打造了一把黃金獅子座!
弘法道場,西域36國諸王,云集在黃金獅子座旁,長跪在地,讓鳩摩羅什踩著他們的脊背踏上法座……
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
文化或文明的誕生、形成、發(fā)展和播弄,不以大小、新舊、多寡和遠近取勝,要在功用!
產生于公元前六世紀古印度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這一時段,大致相當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此時,在中國也出現了許多圣人。如果再加入古希臘那些哲人,這一時期,在人類文明史上真稱得上是一個巨匠輩出、群星燦爛的偉大時代)。
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紀在印度被定為國教后,便開始迅速向國內、國外傳播(向南傳至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地的,稱為南傳佛教,以巴利語結集佛典,側重自我徹悟;向北經中亞諸國傳至我國、韓國、日本等地的,稱為北傳佛教,依準由梵語轉譯之漢語佛典為主,強調自度度人)……
十一個人站兩行——人五人六的中國人,向無正兒八經的宗教。天朝大國的自信,震旦之民的憂心,使中國人在思想意識形態(tài)上打馬過河,一馬平趟。不屑思考,不齒宗教。獨鐘黃老,偏溺酒肴……
但是,就是這個無宗教的中國,卻有著兩場宗教戰(zhàn)爭。而且,全都是因一人而起的滅國之戰(zhàn)。這人,不是傾城的美人,而是一個傾國的僧人——
第一戰(zhàn)發(fā)生在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前秦王苻堅派大將三河王呂光迎邀鳩摩羅什不得而滅龜茲國(當年的黃金獅子法座,被呂光帶來的工匠拆除、熔化。這呂光,用那黃金,·給他的三萬名士兵每人鑲了一顆金牙);
第二戰(zhàn)戰(zhàn)于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后秦王姚興也因仰慕佛教、仰慕鳩摩羅什不得而一舉滅掉了那個天生怪相、重瞳呂光所建立的后涼……
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熊因掌死,象以牙亡。
龜茲,斃于佛力,斃于鳩摩羅什。
歷史無獨有偶。若說先前的三齊王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那么,安西四鎮(zhèn)之一的龜茲,則也是成也鳩摩敗也鳩摩!
說到龜茲,繞不開鳩摩羅什;提到鳩摩羅什,躲不過草堂寺。
距西安約50公里的草堂寺,位于陜西省戶縣圭峰山北麓。東臨灃水,南對終南山圭峰、觀音、紫閣、大頂諸峰。是國務院確立的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現存的草堂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后秦國逍遙園內的一部分。后秦國王姚興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請龜茲高僧鳩摩羅什來長安,住逍遙園西明閣翻譯佛典。后在圓內建草堂寺,供羅什居住。由于鳩摩羅什譯經場以草苫蓋頂,故得名為“草堂寺”。
《甘亭十二景》詩刻中,《草堂煙雨》詩云:
煙雨空蒙障草堂,昆盧古剎現毫光。
一乘慧業(yè)超千界,萬斛明珠照十方。
爐篆氤浮嵐霧合,林巖香散野風涼。
回廊細讀圭峰紀,遙憶當年翰墨場。
作為佛家信徒,鳩摩羅什有其尷尬難言的一面——他為呂光所迫,在東去長安的路上破了色戒!
在過羅布泊六十泉飲水時,看到湖那邊早已廢棄的樓蘭古城以及城中隱約可見的佛塔、官衙及小河墓地千棺之山那一千根高豎的木桿,鳩摩羅什就知道,這一破戒,他再難自己提著自己的頭發(fā)上天了……
還有,到了長安后,當時極有優(yōu)生優(yōu)育觀念的姚興,看著談吐不疾不徐、容止不卑不亢、一襲袈裟掩不住風流倜儻、富貴光華的鳩摩羅什,那姚興不免眷愛有加。唯恐法種斷絕,于是他將十名歌妓送給羅什,強逼羅什娶妻繁衍!
《晉書.鳩摩羅什傳》記載,鳩摩羅什為使佛法得以發(fā)揚光大,凜然接受這“不情之請”后,在缽盂中放了滿一缽繡花針,召集僧人說∶“如果你們能夠學我的樣,將這些針都吃掉,你們也可以娶妻。”言盡針吞,無病無恙。一眾僧俗,自此愧服……
來到八水長安后,鳩摩羅什便心無旁騖、八風不動地開始自己的修行任務和佛家禪悟!
可是,東土的環(huán)境逐漸使他失望。他發(fā)現,這里的人太現實,太勢利。缺少深邃思考和普世情懷。而他隨后也終于明白,在這里,單憑自己,要想進行完善佛經經典的佛學創(chuàng)作,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的——
缺少智者的啟迪、缺乏賢者的交流、缺失人文大環(huán)境,他唯有退而求其次,只得變創(chuàng)經為譯經了……

弘始十五年,鳩摩羅什在長安辭世。臨終前他放言:“今于眾前,發(fā)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爛”。果然毗荼火化之后,“薪滅形碎,唯舌不灰”。有蓮花從口中噴出(想必這就是佛家所講的舌吐蓮花的由來)……
——花開見佛。見蓮花如見我佛——其弟子收其舍利,建造舍利塔以紀念之——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舍利塔”。塔通高約2.44米,塔身八面十二層,用純玉石鑲拼而成。每層玉色色彩不同,分別為玉白、磚青、墨黑、乳黃、淡紅、淺藍、赭紫及灰色,俗稱“八寶玉石塔”……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歷史讓老子回了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嚴格說來,鳩摩羅什并沒完全“走近中國”——關中平原畢竟不能代表中原。所以, 鳩摩羅什傳法百年后,另一位佛教圣僧達摩,又于南朝梁武帝時代(520年左右)由南方的海路也來到中國弘揚佛法。駐錫少室山,面壁九年。終至于“一花五葉”,使佛法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教傳入中國后,立即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且被漢化。所以,佛教很快被東土吸收、接受。故有“家家觀世音、步步彌陀佛”之說。 佛教一俟入了東土,便在中國生根發(fā)芽……
佛典說,生命是有無數個生滅的呼吸片斷組成的!
歷史不也是這樣么?
——無論是龜茲還是草堂寺,鳩摩羅什的這兩處生命里魂夢依依的故園里,花開花落,簾卷簾舒,早已輪回了不止百世。可是,那些受了他教化和浸淫的接天蓮花,仍帶著他至真至善、至圣至靈的精神,無他無我、無憂無慮地開放著、搖曳著。隔著千年的曼妙時光,放眼望去,一如鳩摩羅什在時一樣,楚楚動人,幽幽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