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英語:Middle East,阿拉伯語:????? ???????,希伯來語:????? ???????)是一個歐洲中心論詞匯,意指歐洲以東,并介于遠東和近東之間的地區(qū)。具體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qū)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qū)。在地理上,中東的范圍包括西亞地區(qū)(除阿富汗),并包含部分北非地區(qū),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qū)。“中東”是歐美人使用的一個地理術語“,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國內(nèi)外尚無定論,但一般泛指西亞,北非地區(qū),約24個國家,1500余萬平方公里,3.6億人口。
西亞國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聯(lián)酋、阿曼、卡塔爾、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也門和塞浦路斯。
北非包括:蘇丹、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
中東大部分為西亞,但與西亞的區(qū)別是:
1.中東不包括阿富汗。
2.中東包括非洲北部國家埃及。
3.中東包括了土耳其的歐洲部分(色雷斯)。
4.其口訣為中東=西亞-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中東是一灣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其處在聯(lián)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三洲具體指亞歐非三大洲,五海具體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nèi)陸咸水湖。交通便利,海陸空的路線,可順利運送石油到各國。
位于“五海三洲兩洋”之地的中東,是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接西方和東方的要道,也是歐洲經(jīng)北非到西亞的樞紐和咽喉。中東在世界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為世界歷史上資本主義列強逐鹿、兵家必爭之地。
政治概念上的中東問題系指阿拉伯國家(包括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問題,也稱巴以沖突。中東問題是資本主義列強爭奪的歷史產(chǎn)物,也是世界上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地區(qū)熱點問題,至今已半個多世紀。中東問題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領土問題。
中東地區(qū)的地形,大部分是高原,高原的邊緣有較高的山嶺聳立。平原面積狹小,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羅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伊拉克境內(nèi)的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指的是底格里斯河與幼發(fā)拉底河),它們分別是古代埃及文化和古巴比倫文化的搖籃。此外,地中海沿岸也有狹窄平原。在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還有一個由于斷裂陷落而成的死海。死海湖面海拔為﹣415米,是世界陸地表面的最低點。
中東地區(qū)氣候干燥,主要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本區(qū)大部分地區(qū)地處北緯20°至30°之間,北回歸線從中部穿過,所以氣溫高。這里又處于副熱帶高壓和來自亞洲內(nèi)陸干旱地區(qū)東北信風的控制,所以干旱少雨。同時本區(qū)閉塞的高原地形,阻擋了海洋濕潤空氣的進入,更加劇了本地區(qū)的干旱,所以才形成了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