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爭論由來已久。在我這個凡人的眼中,人性是復雜的,人性的善惡也不是絕對的。天生就一副菩薩心腸,悲天憐人、助人為樂的善人是不多的;天性就殘忍歹毒,壞到頭頂生瘡,腳底流膿的惡人也是少有的。蕓蕓眾生,大多心存良知,是非分明;也多半自我自私,受利所使,隨波逐流,隨境而變。同情弱者,尊老愛幼,是人性的一面;恃強凌弱,利欲薰心,也是人性的一面。
人性的復雜,不僅是不同的個體,大善之人會有小惡,大惡之人也會有小善。同一個個體,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也會有善惡的不同表現。就普通凡人來講,多數人多數時間都在平平凡凡中循規蹈矩的生活,偶爾看見與父母走失的小孩會幫忙,也抵擋不住難得的打個小報告就加薪晉級的誘惑。行善還是作惡,有利害的計算,也有風險的評估。
總之,人性是復雜的,人性的善惡不是絕對的,那人自然是靠不住的。在社會的大環境中,在利益面前,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利害算計,大人物也有大人物的風險評估。所以,一切依賴人的自覺而建立的秩序都是靠不住的,“人治”是不行的。至于什么才靠得住,我想應該是讓所有人都只能行善而不能作惡的“制度”。只有“法治”,才真正能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