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石浩強
大家好,我的大名叫“氣道”,對!對!對!就是人們呼吸時氣體流經的通道。我是“多元賦能”的,由鼻、咽、喉組成了上呼吸道,氣管、支氣管和肺部器官組成了下呼吸道。正常情況下,當我呼吸順暢時,大家對我并不在意,但當我受到了諸如粘液、有毒、有害物質、炎性因子等刺激時,咳嗽反射弧被激活,就會咳嗽了。
咳嗽,大家都太熟悉了吧!應該沒有人會說自己沒有咳嗽過吧!但您真的了解咳嗽嗎?咳嗽的“真相”是什么呢?鎮咳藥物有那些呢?如何才能合理使用鎮咳藥物呢?今次,聽知識淵博的我娓娓道來,讓大家細細品味!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咳嗽對身體健康不利,覺得應當馬上積極地去止咳。實際上呢,當我受到刺激而出現的咳嗽是一種清除上呼吸道異物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先天的、內在的防御機制,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輕微咳嗽對人體是有益的,其目的是為了清除我周邊的異物、濃痰和炎性物質,實際上是使我保持通暢的一種生理性行為,也就是說咳嗽同“吃喝拉撒”一樣,自然存在且始終相伴,那既然是這樣又何必急吼吼地去止咳呢?當然在另一方面,咳嗽也可能是呼吸道或肺部疾病的跡象,事實上人體咳嗽機制的缺失或損傷對疾病的早期發現是不利的,甚至是嚴重的、致命的。
咳嗽對人體的利害
辯證地說,咳嗽對人體有著有利的一面,也會存在一定的損害。
持續咳嗽會干擾患者的呼吸、日常生活、社會活動和睡眠,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和社交障礙。此外,還可能會導致人體暈厥發作、尿失禁、肌肉疼痛、失眠和疲勞等問題。當咳嗽引起的這些困擾出現時,就需要藥物治療了,例如鎮咳、祛痰、抗感染、抗過敏治療等等。
總之:咳嗽是一種機體清除異物的自我保護措施,同時也是某些疾病的先兆,持續咳嗽可能對人們的健康有害。
引起咳嗽的原因
大家注意,在我身上分布著許多神經,其中引起咳嗽的感覺纖維都起源于迷走神經。咳嗽受延髓咳嗽中樞的控制,非自主咳嗽反射由完整的咳嗽反射弧參與完成,包括外周感受器、迷走傳入神經、咳嗽高級中樞、傳出神經及效應器(如膈肌、喉、胸部和腹肌群等)。
引起咳嗽的化學感受器可以探測到廣泛的潛在的有害刺激,包括外源性的化學物質和內源性的炎癥分子,絕大多數化學受體是無髓鞘(即慢傳導)的C纖維,在健康的呼吸系統中通常處于相對靜止狀態,但在對組織刺激或炎癥的反應中會被持續激活。
引起咳嗽的低閾值機械感受器被歸類為髓鞘化(即快速傳導)的Aδ-纖維,對點狀(類似于觸摸樣)的刺激、氣道pH值的快速下降和低滲溶液非常敏感。刺激支配氣管、肺的C纖維以及對機械、酸敏感的Aδ纖維,即能直接誘發咳嗽。高敏感性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生理機制,與瞬時受體電位(TRP)通路激活、氣道炎癥、神經通路及咳嗽中樞的易化休戚相關。
咳嗽的類型
咳嗽按照所持續的時間來分,可分為急性咳嗽(<3周),亞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
根據咳嗽的性質來分,又可分為干咳與濕咳(關鍵點是咳痰是否大于10ml)。
慢性咳嗽可根據胸部X線檢查,分為有明確病變的和無明顯異常的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事實上,對于大部分的咳嗽基本上可在3周內恢復,鎮咳藥只能起到短暫緩解癥狀的作用,并不能對病因進行治療,因而一般不需要鎮咳治療。
慢性咳嗽
如持續較長的時間可能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經、泌尿、肌肉、骨骼等多個系統的并發癥,如尿失禁、暈厥、失眠、焦慮等等。
嚴重的咳嗽
例如劇烈的干咳或者頻繁的咳嗽,已經影響到工作、學習、休息、睡眠時,就應該進行鎮咳治療。
常見的引起咳嗽的原因有急性感染(氣管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病毒性肺炎等)、慢性感染(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氣道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鼻后滴流等)、器質性疾病(慢性間質性肺纖維化、肺氣腫等)、腫瘤、心血管疾病(左心室衰竭、肺梗死、主動脈瘤等)、反流性食管炎及部分藥物(如血管緊張素酶抑制劑,ACEI,“普利”類降壓藥物)等。
咳嗽的治療
對于咳嗽的治療,應先考慮對因治療,當對因治療無效時,再進行對癥治療。針對引起咳嗽的不同病因,治療措施并不相同:
1
對于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可以采用支氣管擴張劑和吸入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
2
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可采用吸入糖皮質激素及白三烯受體抑制劑進行治療。
3
過敏性鼻炎可用局部鼻腔類固醇和抗組胺藥或局部鼻用抗膽堿能藥(如有需要,也可加用抗菌藥物)治療。
4
胃食管反流所引起的咳嗽,可使用組胺H2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PPI)進行治療。
5
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咳嗽,可通過戒煙治療、針對COPD進行治療。
6
感染性氣管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可采用適當的抗菌藥物加以治療,并對鼻后滴流進行治療。
7
對于短暫的急性咳嗽(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持續性咳嗽(尤其是在晚上)、兒童咳嗽等可采取對癥治療的措施。
8
值得一提的是,藥物不良反應所誘發的咳嗽約占20%左右,如前所述的ACEI類藥物所引起的夜間干咳,是由于體內緩激肽水平升高所致,尤其是亞洲人群本來緩激肽水平就比歐美人群高,因而服藥后出現夜間干咳的比例更大。這種情況下,用任何鎮咳藥物均是無效的,應當及時停藥并選擇其它藥物以替代,如換用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即“沙坦”類降壓藥物)。